李鸿章的五个小故事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鸿章的五个小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李鸿章的五个小故事

2、历史人物 冯玉祥的五个遗嘱

李鸿章的五个小故事

李鸿章逝世
1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860年,李鸿章37岁的时候。
彼时的李鸿章,办过团练,稍微有了点名气,最多算一个“小V”。之所以还能算“小V”,也主要是因为他加了一个“大V”的微信,进入了他的朋友圈。
那个“大V”,叫曾国藩。
安徽合肥人李鸿章,1823年出生,17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3岁以“年家子”身份进入曾国藩帐下。
什么叫“年家子”?就是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年中的进士。在那时候,“同年进士”一般都互相抱团,官场上相互照应,所以本身就是个利益团体。
曾国藩以“识人”闻名。当23岁,身高一米八,仪表堂堂的李鸿章出现在曾国藩面前时,就被一眼看中。从后来的发展看,曾国藩对李鸿章也是刻意培养,确实是把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和衣钵传承者。
可以说,晚清三大名臣里,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拔和指点,可能还是会有左宗棠,但基本不会出现李鸿章。
李鸿章一直恭恭敬敬地叫曾国藩为“老师”,自称“学生”,但在他37岁那年,却和曾国藩闹翻了。
闹翻是因为两件事。
第一件事,当时负责追剿太平军的曾国藩,把大本营安扎在了安徽的祁门。当时是曾国藩幕僚的李鸿章坚决反对。他认为,祁门易攻不易守,且是个“绝地”,无路可逃,大本营安扎在这里是自寻死路。
曾国藩不听。
第二件事,曾国藩当时任用另一个亲信幕僚李元度守徽州。李元度文人出身,带兵到徽州后,不听曾国藩“坚守不出”的意见,贸然出击,徽州转瞬就被攻破。徽州是祁门的门户,徽州一失,祁门门户大开。曾国藩盛怒之下,要向朝廷参奏李元度的过错。
李鸿章认为,李元度是曾国藩幕僚中资格最老的亲信,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直力挺曾国藩,还救过曾国藩的命,不应该因此就参奏他。于是李鸿章就带着一干幕僚,去和曾国藩讲道理。
曾国藩还是不听。
两个建议接连不听,李鸿章怒了,一气之下,决定拍屁股走人。
李鸿章要走,曾国藩也怒了:老夫这么关照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要走?罢了,滚!
后来呢?太平天国的大军果然直扑祁门,曾国藩退无可退,当时把遗书都写好了,把刀挂在帐上,随时准备殉国。幸亏手下悍将鲍超率援军在最后时刻赶到,在千钧一发之际解围。曾国藩后来再也不敢把大本营放在祁门了。
而李元度后来被重新启用,平苗乱,修炮台,办洋务,还是做的有声有色的(当然,曾国藩后来还是密荐了李元度)。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李鸿章的“倔”。
但“倔”的背后,折射处李鸿章当时的一些能力和见识,至少已不在老师曾国藩之下了。
2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863年,李鸿章40岁的时候。
那时候的李鸿章,已经是江苏巡抚,算得上是一个中V了。更重要的,是手下有了自己的军队——“淮军”。
这一切,还是靠曾国藩。
就在负气出走的第二年,李鸿章还是在诸人的“劝和”下,回到了曾国藩的帐下。一方面,曾国藩发现帐中少了李鸿章,怎么都不顺畅,另一方面,李鸿章发现离开了曾国藩,自己也是一事无成。
这次“复合”后,师徒俩再也没有翻过脸。曾国藩对李鸿章开始加速“提拔”——倾力帮李鸿章打造“淮军”,甚至亲自帮李鸿章订立营规,并把湘军中战斗力相当凶悍的几个营作为“嫁妆”送给李鸿章。
1862年年初,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率淮军共13个营9000人南下上海,开始在江浙地区与实力强大的太平军周旋。在上海,李鸿章不仅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更是开始和洋人打交道,将淮军慢慢更新为“洋枪洋炮”,发展到了6、7万人,羽翼初成。
当时上海方面派出洋人的火轮来迎接淮军南下
然后,就发生了“苏州事件”。
1863年,李鸿章率军围攻苏州。苏州当时是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苦心经营的老巢,虽然李秀成已去救援天京(南京),但苏州城依旧是易守难攻。
李鸿章当时得知,守苏州的“慕王”谭绍光手下八个“王”(太平天国后期封了2000多个王,阿猫阿狗都成了王)对谭绍光不满,密谋投降,便与对方联络。双方请当时的“洋枪队”(那时已叫“常胜军”)队长戈登(英国军官)作为证人,许诺只要八王献出苏州,均能加官进爵。
结果,八王果然一刀割下谭绍光首级,送到李鸿章帐下,并打开城门,迎清军入城。
清军入城之后,按照李鸿章后来的说法,发现太平军依旧占据着半个城池,要求兑现诺言。于是李鸿章在晚上就办了一桌酒宴,宴请投降的八个王。八王兴冲冲赴宴,酒酣耳热之际,被李鸿章安排的武士一刀一个,全都砍下了首级。之后,清军屠城,又杀害投降的太平军2万余人。
这就是著名的“苏州杀降”事件。
“杀降”事件发生之后,舆论大哗。英国人戈登甚至拿着手枪要与李鸿章决斗。李鸿章避而不见,上表朝廷,说“常胜军”劳苦功高,赐赏银7万两,随后又给了戈登个人1万两。戈登随之偃旗息鼓。
第二个故事,与其说这件事展现了李鸿章洞悉洋人心理的手段,倒不如说,暴露出李鸿章的一个“狠”字。
3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1864年,离上个故事只过去一年,李鸿章41岁。
彼时的李鸿章,凭借日益强大的淮军,已经基本肃清了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大V了(曾国藩算超级大V)。
彼时的太平天国,也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生死存亡阶段。曾国藩的湘军已经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团团围住,但一直久攻不下。
然后朝廷就急了,连连下诏,催李鸿章的淮军迅速进军天京。当时的形势是,谁拿下天京,谁就等于最后剿灭了太平天国,那是对整个大清朝而言最大的功劳。咸丰帝曾经承诺过:谁能攻破天京, 就封谁为王!
但李鸿章就是按兵不动。
李鸿章不想封王?当然想。但他知道,这个“桃子”必须让给曾国藩。
李鸿章深知,曾国藩自在湖南办团练以来,最大的目标,就是剿灭太平天国。那么多年来,曾国藩苦心孤诣,率领湘军征战南北,最后终于合围天京,一围就是两年。这个时候,如果李鸿章出兵,等于一间乱七八糟的房间,湘军扫地,拖地板,倒垃圾,把脏活累活全干完了,然后淮军进房间洒点香水,说是和湘军一起整理的这间房间。
所以,李鸿章的部下虽然不断地请战,但全被李鸿章压住。他今天回复朝廷:部队太累了,要休整,明天回复朝廷:自己生病了,病好了再说。实在扛不住,居然率部队进入了当时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地盘追击太平军,气得左宗棠上书朝廷,说李鸿章“越境掠功”。(同为曾国藩幕僚的左宗棠,当时也已经成了一个大V,参看他的成长之路:《一个被低估的大V的成长之路》)
但是,朝廷一再催促,李鸿章又不敢公然抗命。于是,他不断派人打听,围困天京的湘军部队到底准备得如何了?等听到湘军已经把进城地道差不多挖通了,他才假模假样开始集合部队。
但在发兵之前,他给当时围困天京的湘军大帅曾国荃(曾国藩的弟弟)先发了一封信,说我受朝廷之命,就要来增援啦!
这封信的言下之意其实很明确:兄弟,加把劲啊!抓紧攻破天京吧!不然我实在顶不住就要过来啦!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九弟,天京城破之后,曾放任部下烧杀抢掠。
曾国荃收到这封信后,当众朗读给了所有高级将领,说:我们在这里苦苦围困了两年,是不是功劳就要让别人抢去了?!(“他人至矣,艰苦二年以与人耶?”)
众将怒吼:拼了!(“愿尽死力!”)
曾国荃出示信件的第二天,湘军就攻破了天京城。
城破之后,曾国藩握着李鸿章的手说过一句话:
“愚兄弟薄面,赖子保全”。
意思是,我们曾家兄弟俩的面子,全靠你保住了。
所以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李鸿章的”精”。
时人评价:曾国藩会识人,左宗棠会打仗,而李鸿章会做官。
4
第四个故事,发生在1881年,李鸿章58岁的时候。
这一年的11月8日,从唐山到胥各庄(今丰南县),开通了一条9.7公里长的“唐胥铁路”。
不要小看这条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国人自己铺设的铁路(英国人设计)。
为了这条10公里都不到的铁路,李鸿章可谓是费尽心机。
早在19世纪40年代,铁路其实就已传进了中国。但是一方面,清朝视“铁路”为洪水猛兽,会动了祖宗的根基,另一方面,造铁路需要大量财力人力,正好也可以作为一个拒之门外的借口。
那如果外国人帮着造呢?1876年,英国人自己出资造的中国第一条营运的铁路“吴淞铁路”,撞死了一个行人,正好被清政府抓住了由头,花28万两白银赎回了这条铁路,然后一段一段,拆除殆尽。
而李鸿章却看到了,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铁路对未来中国的意义。所以,他冒了一个大风险:为了运煤,他主谋建造了那条“唐胥铁路”,然后上报朝廷的时候,他只是汇报造了一条”供马车通行的快速路”。
铁路建成之日,火车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跑了一个来回,观者无不兴奋雀跃,但“纸保不住火”,很快又引起了朝廷的惶恐:
“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
东陵是什么地方?是清朝列祖列宗的陵墓所在之地啊。尽管东陵离铁路还有近百公里远,但慈禧太后勒令必须停止。
于是,唐胥铁路就上演了世界铁路史上最经典的画面:由骡马拖着的火车机头,在标准化的铁轨上面蹒跚前行。
这可笑的一幕,直到中法战争爆发,需要铁路大量运煤之后才消失。
但这也是李鸿章对抗朝廷中顽固派的方式:你有一百种方式阻挠,我就有一百种方式变通。
中国的洋务运动,如果说是始自曾国藩的话(创“立安庆内军械所”),那么发扬光大,就是在李鸿章手里。
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分别是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另一个是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局的结局,请参看 《一场几乎被人遗忘的海战》)
此外,上海轮船招商局、平矿务局、上海织布局、漠河金矿这些当时赫赫有名的民企,都是李鸿章一手创立的。中国的第一根电报专线,也是李鸿章极力促成的。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现为上海“江南造船厂”。在这里,诞生过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更有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
在创办这些洋务企业的过程中,李鸿章确实也有为他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中饱私囊,但放到大的格局来看,他的眼光确实比当时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政府要“远”得多,他所布下的洋务格局,甚至影响到中国的今天。
所以,第四个故事,是关于李鸿章的“远”。
5
到了第五个故事了,最后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1895年,李鸿章已经72岁了。
这一年的前面,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中国惨败。
惨败的一方,自然得接受获胜一方提出的条件。
谁去参加这个注定是屈辱的谈判呢?慈禧太后说:我看还得李鸿章。
于是,1895年3月19日,作为清王朝的全权代表,72岁的李鸿章率团抵达日本马关。
面对失败者,日本人狮子大开口,除了割地之外,索赔白银3亿两(当时日本的全年财政收入不过8000万两白银左右)。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只给李鸿章两个选择:
同意,或不同意。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李鸿章请示朝廷后说:不同意。
日本名相伊藤博文,1909年被朝鲜义士安重根刺杀
事实上,按照当时中国的惨状,基本是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筹码的。但是5天之后的3月24日,发生了一件事。
在李鸿章在回到下榻住所的路上,被一个叫小山六之助的日本年轻人枪击。手枪子弹击中面部,满脸是血。
根据小山被捕后的供述,他不希望中日就此议和,而希望日本乘胜追击,直捣北京,所以他就做出了刺杀李鸿章的举动。
李鸿章的枪伤经救治后,并没有大碍,只是因为年事已高,无法手术,子弹就永远留在了他的眼眶下,直到他盖棺。他曾叮嘱手下,不要将他中弹时的血衣洗掉,而是要带回国内,因为“此血可报国矣!”
这件事震动日本朝野,因为害怕中国就此寻找借口中断谈判,每天来看望李鸿章的日本朝野政要络绎不绝,天皇的妻子都送来了亲手制作的绷带。
日本下关市(原马关)的“李鸿章道”,当年日本人怕李鸿章再被刺杀,专门为他辟了一条行走小道。
但李鸿章需要的是实惠。
因为这一颗子弹,日本索赔的款项,从3亿两白银减到了2亿两白银。(其实其中也有日本怕列强干涉的因素)。
而面对那2亿两,李鸿章还做了最后无用的挣扎。
日本当时的外相陆奥宗光回忆:“他要求减少五千万两,视不能达此目的,他则乞减少二千万两,最后他竟对伊藤全权哀求以此些少减额为其归途之饯别。”
按照陆奥宗光的说法,连“少要点钱当回国盘缠”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实在有失李鸿章这种人的身份。
李鸿章回国后,舆论对他骂声一片,但唯独有一句评价:
“李鸿章挨了一枪,省了一亿两”。
签下“马关条约”之后,李鸿章发誓不再踏入日本国土一步。1896年,李鸿章出使俄国,必须取道日本,李鸿章坚决不肯在日本住宿,连换船时都不肯搭乘日本的小舢板,而是在两船之间搭一块木板,李鸿章以73岁之年龄,中国第一重臣之身份,就这样在风中颤颤巍巍地走过去。
当李鸿章走过木板的时候,展现的是气节吗?
不是。只是悲哀的气愤罢了。
所以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李鸿章的“哀”。
【馒头说】
曾有人说,李鸿章生逢乱世,如果生在盛世,必是一代名臣。
但换个角度看,如果不是乱世,严防汉人的清廷怎会启用汉人做大官?又哪里会有李鸿章?连曾国藩都不会存在。
时势往往造英雄,但英雄却未必能改变时事。
当时的李鸿章,其实就像极了唐胥铁路上,那匹拖着沉重机车前行的马——凭一己之力,拖着已病入膏肓的清王朝前行。
李鸿章自己知道吗?他清楚得很。
在晚年时,李鸿章曾自嘲是个“裱糊匠”,“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评价李鸿章:“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而梁启超表示自己“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1901年,本已被闲置的李鸿章又被慈禧重新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目的只有一个——去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
李鸿章被称为清朝“外交能手”,但他晚年经手签订的30多个外交条约,几乎件件丧权辱国。
是李鸿章丧权辱国吗?
是洋人要打慈禧的耳光,慈禧派李鸿章去代挨罢了。
4个月后的1901年11月7日,早已开始大口吐血的李鸿章在病逝前一小时,俄国公使还在病床上逼迫他就中俄的一份条约签字。
临死前,李鸿章双目不闭,身边人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
李鸿章才闭目离世,享年78岁。
李鸿章20岁时,曾作诗一首: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78岁临终前,李鸿章遗诗一首: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请君莫作等闲看。
从“欲封侯”到“孤臣泪”,李鸿章甘苦自知。
李鸿章在晚清掌权的几十年里,当然有不少过错,但在当时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换个人来,是否能做的比李鸿章更好?
反正我是不知道。
李鸿章

历史人物 冯玉祥的五个遗嘱

  冯玉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他在三、四十年代曾五次写过遗嘱。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3月24日,冯玉祥怀着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和失望退隐泰山, 5月5日,上海停战协定正式签字。冯玉祥坚决揭露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罪行,感到有生命危险,特于6月14日写好遗嘱,史称“泰山遗嘱(一)”,主要内容如下:

   “我是当兵出身,我是穷小子出身,我是工农的子弟出身。我是为大多数工农群众谋最大幸福的,我是为民族求独立解放的。凡是有此决心而实行的,都是我的好朋友,好同志,凡是真能铲除一切不平等的,都是我的同路人。凡是为自己打算而自私自利的,即是我的仇敌,至于我的子女一切,我亦不问,任他们去自由发展。现有的一点钱,均归李德全自活即可以了。我的尸首最好是焚化了,不论埋在何处均可。我是研究唯物史观的,甚么鬼神我全不信,万不可以什么宗教形式来葬我。此嘱。”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建发生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冯玉祥极力支持他们的反蒋抗日斗争,不久,福建政府遭到蒋介石军事镇压而失败。冯玉祥预感到形势不妙,遂于 1933年11月29日立下遗嘱,史称“泰山遗嘱(二)”。其内容为:

   “我父亲、母亲的坟在峪道河。我死了亦埋在他们的附近,常常在一起,我平安也。大儿、大女均已成人,不必说了。二儿、二女如能大学毕业更好。三女、四女以下的小孩们,以学工学农为本,不可只读书。我若是即刻为国家,为革命死了,我身后没有事可办,没有家可分,即照我写的这几句话即可以了。峪道河的房地如何?就归本地,加个学校最好。船板胡同的房子如何?就送给大嫂子可也。济宁之七十亩左右如何?就归游家一些小孩子们可也。保定西北城角之五亩如何?就归洪志看着不动可也。其余没有多少,就都归德全办理了。”

   1936年11月23日,沈均儒等七君子因宣传抗日被捕入狱。宋庆龄、冯玉祥等竭力营救。12月1日,冯玉祥写下了以坚决主张抗日和促进国家富强、民族进步为主要内容的遗嘱,史称“南京遗嘱(一)”。其主要内容是:

www.cha138.com

   “一。国家到这步田地,只有抗日到底,方能闯过此极劫运。二、要实行抗日,必须联络俄、英、法、美,如不注重外交是极大错误。三、不破除迷信,国家必亡。四、不大开煤、铁等矿,决不能转弱为强。五、不大修铁路,国家永久不能文明。六、不大兴科学,民族必永远落伍,必定到极可怜的地位。”

   “七七”事变前夕,冯玉样在南京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随时准备为国献身,1937年7月1日,他又一次立下遗嘱,史称“南京遗嘱(二)”。其内容为:

   “(一)非抗日不能救国;(二)要抗日须得民心军心;(三)为抗日须找专家;(四)贫苦大众是国家的根基;(五)所得税遗产税必收,以速供国防用。”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坚决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冯、蒋矛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冯被迫于1946年9月出使美国。不久,内战爆发,冯在美国发表演讲,揭露痛斥美蒋互相勾结杀害中国人的反动罪行。1948年初,蒋介石开除了他的党籍,断绝了经济来源,吊销了他的护照,并派出很多特务,用卑鄙的手段对付他。面对蒋的淫威,冯全然不惧,于1948年2月10日写下最后一份遗嘱,史称“纽约遗嘱”。其主要内容是:

   “一、孙中山先生之遗教,如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文件,是我的朋友们的方针。二、革命委员会的宣言和毛泽东先生、民盟的最近宣言,同志们应作为指针。三、要确信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反内战、反饥饿是我们的目标,并且是一定成功。四、蒋是封建头子,帝国主义之狗,非铲净不可。五、我没有什么东西,有几间房子,都交李德全夫人。六、我死后,最好焚成灰,扔到太平洋。如果国内民主和平,真的联合政府成立了,那还是埋深六尺种树,不把我的肥料白白的完了,将来树长成,好给学校和图书馆做桌椅用”。七、至于我的几个孩子,虽然还有未毕业的,只要他们能自爱,有双手,就不会饿死。以上这预备被人打死的遗嘱写完,还要加上一句。假如我死不了,民主的真联合政府成立,我决不担任政府任何职务,我只愿意住在国外,写我的生活,免得别人以为我是为作什么官打独裁的。”1948年7月31日,在中共的周密安排和前苏联驻美大使潘又新的协助下,冯玉祥离美回国。9月1日,因船失火而不幸遇难。

相关参考

大清朝乾隆皇帝一生之中最爱的五个女人

揭秘:大清朝乾隆皇帝一生之中最爱的五个女人清高宗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后妃41人,其中有5个女人与之合葬。她们是: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因为这5个女人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

杜月笙的五个太太,五个故事,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在旧上海滩,有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地下黑帮老大,其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要数我们今天要提到的杜月笙。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这个杜月笙曾经称霸一时,他的权利和财力在当时也是无人能及的,因此,他更是娶了五

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五个阵前绝杀

三国里的故事无穷无尽,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人们无穷无尽的精神宝库。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那些战前经典的五个阵前绝杀。5、关羽温酒斩华雄网络配图关羽是三国演义中作者最着力表现的一个人,所以他的身上作者花

岳飞墓前的五个铁人,

岳飞墓前的四个铁人跟岳飞是什么关系岳飞墓前的四个铁人都是参与杀害岳飞的罪人。对于这四个跪着的铁铸人像,分别是: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1、秦侩,后世认为,秦侩主张议和而岳飞主张抗金,二人早就不睦,后

西晋以后的五个少数民族现在还存在的是历史

西晋后入侵中原的五个少数民族是:匈奴、鲜卑、羯、羌、氐 羌族是现在在国内还存在的民族。氐族基本融合进汉族和羌族了。羯人主要被冉魏帝冉闵屠灭,所以在中国已经没有这个民族了。鲜卑族是东晋时代的北

带你了解有趣而又开眼界的五个历史冷知识

01我们都知道,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然而,牛顿,还有世人所不知道的另一面:牛顿是一个很贪婪的炒股人士,而且,牛顿的股市投资能力很烂,亏了很多钱。你没有看错,在天文学界聪明绝顶的

“我的五个愿望”为非医学人士提供参考

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脍炙人口,但我们却甚少思考如何坦然面对生死。通过“生前预嘱”,鼓励人们按照本人意愿,安排好生命的最后时光,以尽量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离世,是陈小鲁先生生前与罗点点等

请问长沙市的五个区怎么划分的?

1996年,辖区区划调整,撤销东、南、西、北、郊5区,设立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2008年,望城县坪塘、含浦、莲花、雨敞坪四镇划归岳麓区,雷锋镇由望城县委托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同年

与乾隆帝合葬的五个女人都是谁

清高宗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后妃41人,其中有5个女人与之合葬。她们是: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因为这5个女人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幸和乾隆皇帝合葬在裕陵地宫。要说

揭秘嘉庆帝的五个儿子,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道光。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