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族来历的考证
Posted 部落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族来历的考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中华民族”族来历的考证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近代以来才有的民族学名称,泛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但是,这个族体已存在数千年之久,其族称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五帝”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时代。五帝时代的“帝”即部落联盟首领。“舜”是谥号,即死后所进的尊号。《谥法》曰:“仁圣盛明曰舜。”“有虞氏”最初是舜所在部落的名称。“虞”本是帝尧时掌山之官,即部落联盟中负责管理山林及山林中鸟兽的部落世袭公职名称。中国上古有“以官为氏”的习俗,即以其在部落联盟中所担任的公职名称为部落名称,故称其部落为“虞”或“有虞氏”。在虞帝舜时,部落联盟向民族和国家发展。“虞”或“有虞氏”因此演变为朝代名称,如同夏后氏之称为夏朝。按先秦文献记载,有虞氏是中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虽然这个朝代还带有若干部落联盟的痕迹。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史书《尚书》,即以《虞书》为开篇。
舜名“重华”,唐代学者张守节撰《史记正义》,释“重华”为“目重瞳子”,说是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孔,这种解释不合情理,难以置信。如果细究其源,“重华”的“重”,是远古少昊氏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这个氏族在帝颛顼高阳氏时代担任过部落联盟世袭公职“句芒”(木正,相当于今之林业部长。见《左传・昭二十九年》)。重亦即舜所在氏族名称。“华”才是舜的名字。
按照氏族部落传统,氏族首领的名称即全体氏族成员及其后裔共有的名称。在舜建立国家政权后,人们沿袭古老的习俗,以舜的名字称呼有虞氏朝族裔及有虞氏朝治理下的人民为“华”。“华”作为族称见之于《尚书・周书・武成》,意思是指先圣王的后代,即远古社会的贵族。这是初始的、狭义的内涵。而后来的“华”作为族称见于《北史・西域传》,意思是指所有的中国人。这是广义的内涵。以后,“华”作为族称从此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成为约定俗成的对全体中国人的称呼。即使迁徙到海外,也叫海外华人。如果拥有其他国籍,也叫外籍华裔。
在“华”的族称形成之后,历史上一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朝代名称,也曾经作为华人的别称流传,如秦人,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唐人,见于《明史・外国真腊传》;甚至于契丹在北方声名远播后,也成了华人的别称。
“中华”一词,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其源可溯自“中国诸华”。“中国诸华”一语见于汉朝高诱注《吕氏春秋・简选》。意思是“中国诸圣人的后代”。在公元3―6世纪,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向中原汇聚,建立政权。当时,中原的中心地位备受尊重。内迁各族都表现出对中原传统的强烈认同意识。“中华”一词作为一个超越当时汉族、兼容当时内迁边疆各族的概念被响亮提出。能否居中华正统,在当时成为一个政权是否能在社会舆论面前取得合法存在资格的潜在标准。因此,内迁各族所建政权均从血统、地缘及文化制度方面找到自己是圣人后代、理当居中华正统的根据。例如,鲜卑拓跋氏自述为黄帝之裔,见载于《魏书・纪序》;鲜卑宇文氏自述为炎帝之裔,见载于《周书・帝纪》;铁弗匈奴刘(赫连)勃勃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强调自己的夏王室血统而称所建政权为夏等。甚至于远在漠北的柔然,当其强盛之时,也曾自号“皇芮”,宣称以“光复中华”为己任,见载于《南齐书・芮芮传》。同时,“舜为东夷之人”、“大禹出于西羌,文王生于西夷”等语,亦常出于诸君王之口,以明中华圣人本身也多有出自边疆族的先例。此外,也有的政权强调中华的地理内涵。居中华之地,居先王之国,理所当然为中华正统。
考证
土族来历
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土族原于马背上的一个游牧民族。
据考证,土族是土谷浑的后裔,它从四世纪初在青海东南部地区繁衍生息,历史上长达300多年的青海土谷浑王国就是他们所建立的,成为中国历史上割据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之一,并对青海高原灿烂的远古文化,对促进东西方交通的沟通、经济文化的发展交往曾有过重大贡献。
中国土族集中分布在青海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及黄南州的同仁县和海东地区的乐都县,在甘肃省也有一定的分布。
目前有着二十来万人口,全民信仰藏传佛教。
土族人自称“蒙古尔”、“察罕蒙古尔”、“土人”、“土昆”、“土户家”。
相关参考
(一)族称“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塔吉克”这一名称的意义,史无明文。据民间传说,其意是“王冠”。如果它是由一个原始部落名称演变而来,很可能是一个图腾名称。世界上许多古代部落都是以本部落所崇拜的图腾
(一)族称“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塔吉克”这一名称的意义,史无明文。据民间传说,其意是“王冠”。如果它是由一个原始部落名称演变而来,很可能是一个图腾名称。世界上许多古代部落都是以本部落所崇拜的图腾
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土族原于马背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据考证,土族是土谷浑的后裔,它从四世纪初在青海东南部地区繁衍生息,历史上长达300多年的青海土谷浑王国就是他们所建立的
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成汤为诸侯时即居于此。“亳”当时写作“薄”。《汉书·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史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
据讲述玉皇公远古时期“舍身堵北缺,代存万众生”故事的《玉皇经》所载,玉帝年龄应该为130多亿岁,这和今天所考证的宇宙的年龄140亿岁相接近。“玉皇大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
中国年的来历和传说,过年的习俗及由来: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农历正月初一是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高山族名称由来“高山族”这三个字就字面的意思而言即是指住在山上的族群,其中“族”指称某一特定的人群。高山族在早期的台湾历史文献中常被称为“番”。清代时期,为了与住在平地上的“平埔番”(或“熟番”)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