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辅的演变的历史

Posted 内阁

篇首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首辅的演变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明朝首辅的演变的历史

2、历史人物 如果海瑞成为明朝首辅,明朝会不会更好?

明朝首辅的演变的历史

最近看小说《张居正》,老张的职务最后是内阁首辅,于是便想把明朝的内阁的来历和内阁首辅弄清楚,一查历史资料才发现,从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到内阁首辅的产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而且先后在明朝担任过内阁首辅(或相当于首辅)的,居然多达近百人,期间进内阁任阁臣的就更多了。但我还是想慢慢地系统地把担任过内阁首辅(或相当于首辅)的历史人物(不论忠奸)整理清楚。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杀了丞相胡惟庸以后就不再设置丞相这一职位,中央的行政工作由吏、兵、刑、礼、户、工部负责,分别掌管人事、国防、司法、教育、财政、建设。各部以尚书为主管首长,配备左、右侍郎为第一、第二副手。明初的六部尚书权力很大。加上都察院(掌管监察皇帝言行和弹劾百官违纪违法行为,首长为左、右都御史)、通政司(掌管奏议和信访,首长为通政使)和大理寺(最高法院,首长为大理寺卿),成为六部九卿。废除丞相,六部直属于皇帝。由此高度集中了政权,也增加了日理万机的负担。曾有人统计,八天内的内外诸司奏札,即多达一千六百六十件,涉及三千三百九十一事。洪武十三年(一三八○年)九月,明太祖依仿古制,设四辅官,称春、夏、秋、冬官,依时序辅佐皇帝阅处章奏。春官夏官各选老儒三人,每月三旬轮流任事。秋官冬官不专设,由春官夏官兼理。此制实行约两年余。洪武十五年又改为依仿宋朝制度,设立殿阁大学士。以礼部尚书刘仲质为华盖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宋纳为文渊阁大学士。翰林院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沉为东阁大学士。大学士是皇帝的侍从文臣,兼备咨询,本职品级不高仅正五品,由文官兼任。
明成祖即位后,参据此制,简选翰林院文臣入值文渊阁,入阁侍读的文臣备咨议,拟制诰。文渊阁原为皇帝与文臣研读之所,建于皇宫之内的,就此开始有了内阁的名目,以别于外廷。翰林待诏解缙、修撰胡广、编修杨士奇、编修杨荣被简选入阁。永乐二年(一四○四年)立太子后,解缙进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春坊属詹事府,辅导太子。杨荣进侍讲,杨士奇进侍读。又简选中书舍人,进士黄淮,授翰林院编修。户科给事中,进士金幼孜授翰林院检讨,通晓天文的举人、原桐城知县胡俨,因解缙推荐,授翰林院检讨。三人也同时入阁。入值文渊阁的七人,本职仍是翰林院官员,不另置官属,但受到皇帝的礼遇,在皇帝左右,参议朝廷政务,成为皇帝的参谋。为与外朝的六部大臣相区别,入阁的文臣泛称为阁臣。阁臣无行政权,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务,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第一任阁臣领班解缙是明代两大才子之一(但从阁臣分工来看,黄淮“掌制敕”――略相当于内阁的主要任务即票拟应该在解缙之前),太子之弟汉王高煦乘成祖北征,与近臣屡次谗陷太子高炽,又奏言解缙乘成祖北征,私觐太子,被成祖下狱处死。随后进胡广文渊阁大学士,成为第二任阁臣领班,胡广是个书法家,基本上也只是做秘书工作。明成祖的这一措置,为明朝的内阁制奠定了基础。成祖朝内阁权力不大。但此时入值文渊阁的文臣,已经逐渐参议国政,又多受命辅导太子。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太子高炽继位是为仁宗,次年改元洪熙。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太子瞻基继位是为宣宗,次年改元宣德。宣宗即位,命掌仁宗时新建的弘文阁阁事的翰林学士杨溥与杨士奇等同值文渊阁。宣德元年(一四二六年)入值文渊阁的阁臣六人,杨士奇、杨溥、杨荣、黄淮、金幼孜等五旧臣,又新增原东宫左谕德张瑛为礼部侍郎、华盖殿大学士。次年二月,原东宫侍读陈山晋为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入阁,合共七人,与成祖时阁臣人数相当。杨士奇历事三朝,受顾命辅立宣宗,在七人中最有声威,也最得宣宗的倚重,隐隐约约已经相当于后来的首辅。张瑛因在阁中少有建树,宣德四年调任南京礼部尚书。陈山因少学术也被解除阁职,专门去教授年轻宦官学习书法。宣德二年,黄淮以老病辞官,六年金幼孜病死,阁臣只余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世称“三杨”。仁宗、宣宗时,大多数阁臣既是前两朝的东宫师保,又是受命辅立的重臣。权位更加崇隆,也更加受到新君的倚任,皇帝往往不叫他们的名字而尊称为某老先生。
阁臣的职责,仁、宣两朝尚无明确规定,但事实上他们在侍论经史、草拟制诰之外,已经通过不同形式,参预朝廷行政、监察、司法、军务以至对外事务等军国重事,由原来的侍读学士逐渐成为皇帝的辅佐。朝廷中则在皇帝以下六部以上出现了主要由阁臣组成的辅佐皇帝的决策核心,所以阁臣也被称为辅臣。这一政治格局的变动在宣宗朝已基本形成,为此后历代皇帝所继承和发展,对有明一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在明代中期以前担任尚书的元老重臣虽未入阁,也往往成为皇帝左右最高决策核心的一部分,如宣宗朝的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孝宗朝的吏部尚书王恕、兵部尚书马文升(后任吏部尚书)、刘大夏更被称为弘治三君子。孝宗以后就没有这种情况了,军国重事除了有两次权阉把持的不长时间外,直到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以前基本上都是由内阁处理。
从制度上说明朝的内阁是没有行政权的,它的任务只是把由通政司汇总的六部、十三布政司和五大都督府提出的各种中央政务、地方事务和军务根据皇帝的想法,给出解决办法的书面意见,称之为票拟,提请皇帝批准。从万历末年到天启年间曾三次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对此知之颇悉,感触颇深,他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几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按照制度,对各种事务的处理先由内阁票拟处理办法,然后呈送皇帝批准,皇帝的批文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誊写的,叫做批红。内阁拿到批红后交六科给事中复核,最后交有关部门执行。内阁和六科给事中不同意皇帝的批复都有权把批文退回去。但是从仁宣以后大多数皇帝很少不同意内阁的票拟意见,崇祯以前大概只有嘉靖对内阁意见干涉较多,所以内阁实际上已从秘书和咨询的职能转化为政务管理了,内阁驳回皇帝批复的事也发生过好几次。除了太监首领司礼监掌印刘瑾和魏忠贤在武宗和熹宗根本不管事的情况下,利用批红的机会窃取了皇帝的批准权那段不长的时间,明朝从仁宣到泰昌基本上是内阁掌权,因而会出现张居正这样的权相。前面说到大叹阁臣无权苦经的叶向高,由于万历从不上朝,对不少票拟又留中不发,内阁成员只剩他一人,叶向高是个正人君子,不是一个爱弄权的人,但也不能不承担起全部的政务重责。
明朝历史

历史人物 如果海瑞成为明朝首辅,明朝会不会更好?

海瑞,是明朝时期,一位历经四朝的著名的清官,海瑞在民间的名声非常好,人们将他称为“海青天”,表达了对他的敬重与爱戴。不过,海瑞虽然是个清官,却一直没怎么得到重用,那么如果海瑞真的得到重用,称为明朝首辅,那么依照海瑞一贯的做事风格,明朝会不会在他的治理下变得越来越好呢?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又字国开,号刚峰,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人,祖籍广东番禺,明朝政治人物、思想家,举人出身。

过度准守“祖制”,教条主义严重,在为人处世方面不懂得变通,明朝开国已经有百年了,海瑞却一举一动都要按照百年前的老规矩来,从来不知道与时俱进。从理论上说呢,祖制在明朝地位崇高,就跟现在的宪法一样,,海瑞总感觉自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他批评别人,别人也没法反驳,只好都躲着他。就算是做到了内阁首辅,也很难左右逢源,政令通行,所以海瑞做到了内阁首辅明朝也不能治理的更好:

1.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海瑞选授福建南平县教谕。当时明朝的法律,禁止教职人员向官员下跪,海瑞遵守朝廷体制,参见上官时只是作揖,而身旁两位县学训导则跪拜左右,三人形似笔架,因此被戏称为“笔床博士”。福建提学副使朱衡因此十分敬重海瑞,曾把他借调。

2.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县知县,任上勤于政事,做了不少实事。如重新丈量土地,平均徭役;对上司送礼只送米酒等物;又减少百姓正税之外的负担。他还擅长断案,邻县不能解决的疑案,也送到淳安请海瑞解决。巡盐都御史鄢懋卿路过淳安,认为招待太薄,遂唆使御史袁淳弹劾海瑞,使其被降调。后来鄢懋卿、袁淳都因为贪污被革职,海瑞才重新升官。

3.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因时任吏部右侍郎的朱衡提拔,海瑞升为户部云南司主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上《治安疏》,既肯定嘉靖帝即位之初,励精图治,摧毁元世祖牌位等行为;又认为其颓废日久,使得朝纲不振,官员腐败,人民困苦;并指责百官一意媚上,为满足皇帝修道而进贡香料;希望皇帝能重新振作。嘉靖帝读后大为感动,但怀疑海瑞背后有人指使,因此把他抓进诏狱。户部司务何以尚发觉嘉靖帝不想杀海瑞,奏请释放,又说自己买了40两名贵香料,献给皇帝修道用。嘉靖帝大怒把何以尚抓起来,予以重责。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冬,嘉靖帝驾崩,隆庆帝奉遗诏命海瑞出狱,又改任为兵部武库司主事。隆庆元年(1567年)连续升官,历任尚宝司丞、大理寺右丞、大理寺左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

4.海瑞当上江南巡抚时,首辅徐阶家族世代共占田二十四万亩,百姓向海瑞投牒讼冤者日以千计,海瑞要求徐阶退田,徐阶退了一些,海瑞并不满意,弄得徐阶很难堪,最后退了一半的田地,其子徐璠、徐琨被判充军,徐阶之弟侍郎徐陟被逮治罪。此时海瑞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上明朝嘉靖时期有多少首辅

1.杨廷和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嘉靖三年二月致仕。1517年-1524年2.蒋冕嘉靖三年二月进,五月致仕。1524年3.毛纪嘉靖三年五月进,七月致仕。1524年4.费宏嘉靖三年七月进,五年五月降。152

在明朝做首辅有多难

世人皆骂严嵩,媚上误国,专权贪赃,结党伐异。杨继盛上《请诛贼臣疏》,痛举严嵩几大罪状;王世充著《嘉靖以来首辅传》,对严嵩极尽其为奸乱国之述;清张廷玉主持修编的《明史》,更是把严嵩放入了「”佞臣”之序,

明朝最 ”有才”首辅,把明朝的希望也断了

大明最后的一位皇帝是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大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的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因他的年号

徐阶简介明朝著名内阁首辅徐阶是怎么死的

【徐阶简介】明朝著名内阁首辅徐阶是怎么死的  在明朝曾近一度是由严嵩掌权的,但再厉害的人也有倒台的那一天。而将严嵩拉下马的就是明朝著名大臣徐阶。这个有名的大臣徐阶究竟是何许人也呢?在朝廷中为官多年的徐

明朝首辅申时行真提出过“计划生育”理论吗

...(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中国长洲(今吴县)人。明朝嘉靖年间首辅。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申姓富商之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状元,授修撰,回归申姓。善真、行、草书,受张居正提拔。历官礼部右侍郎、吏...

明朝四大首辅,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谁才是最厉害的那个

严嵩可以历久兼领明朝内阁首辅,天然有其的政治手段。严嵩性贪,这也成为了他倒台的致命弱点。此情面商要高于张居正、徐阶等人,其作秀的手腕更让明世宗朱厚心淹项背。严嵩兼领内阁长达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严

从内阁首辅的举步维艰,看晚明朝局的混乱不堪——论叶向高的坚守

前言说起叶向高,很多朋友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作为晚明时期两度入阁的首辅大臣,其知名度可能连王锡爵,沈一贯都比不上,更别提张居正,申时行等人了。而叶向高主阁期间,的确没有做出什么惊天伟业,当然也没有祸国

从轿子豪华程度看清代封疆大吏曾国藩和明朝首辅张居正的为官之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楚汉相争刘邦胜,问鼎中原后荣归故里,其盛况,排场至今让人啧啧称赞。刘邦是帝王,开创汉室基业,威风八面,那是正常的。其实国人骨子里都有光宗耀祖这个传统,金榜题名也好,封

抄家证明其尚属清官 首辅张居正背后的荣辱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宰相之一。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卒于万历十年,共享年58岁。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辅佐明神宗实行的万历新政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后来,张居正和...

抄家证明其尚属清官 首辅张居正背后的荣辱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宰相之一。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卒于万历十年,共享年58岁。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辅佐明神宗实行的万历新政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后来,张居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