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时期的洛阳古城介绍

Posted 古城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魏时期的洛阳古城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汉魏时期的洛阳古城介绍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首服介绍

汉魏时期的洛阳古城介绍

汉魏洛阳古城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东15公里处。故城北倚邙山,南临洛河,东至寺里碑,西接白马寺,城周14公里。
汉魏洛阳城是在西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建都于此,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于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建安末年曹丕代汉,建立魏国,仍以此为都,汉魏两代为繁盛时期,因称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洛阳故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文献记载“南宫太极殿,高十余丈,建翔凤于其上”;“北宫德阳殿可容万人,完
全是文石作坛,画屋朱梁,玉阶金柱,有珠帘玉户如桂宫之称:。城内最大寺院为永宁寺。东汉太学遗址在城南,当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多达3万余人。
南城墙壁早被洛河冲毁,仅存三面城墙的残垣。东垣残长3895米、宽14米,西垣残长4290米、宽20米,北垣残长3700米、宽25~30米。残垣一般高1~2米,北垣东段最高有5~7米。
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保存较完整的古城遗址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洛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首服介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冠帽制度虽承袭汉代遗制,但形制上也有了一些变化。用于祭祀的冠服基本上是沿袭前制,没有大的改动。朝服的首服此时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小冠与笼冠。

汉魏之际,频繁的战争使社会财力日益艰难,两汉冠服制度已经很难维持。以往的冠帽,这时已多用幅巾代替,就是用一块皂巾包头(即“幅巾束首”)。“幅巾”可以束发,就不用绾发加笄,较之以往的冠帽方便实用。从南朝大墓砖印壁画《七贤与荣启期》及《北齐校书图》、《高逸图》等名画中的人物形象上可以清楚看到,这些隐逸之士,每人头上裹的都是皂巾。

这一时期冠帽的形制颇具特色,汉代的巾帻虽然还在流行,但已有变革。如将帻后加高,中间呈平型,体积逐渐缩小至头顶之上,称平上帻,或“小冠”。在小冠上加以笼巾(平顶,两边有耳下垂,下面用丝带系扎),则成为“笼冠”。因为它是用黑漆细纱制成,又称“漆纱笼冠”。后世的乌纱帽就是由它演变而成。这种冠当时男女通用。此外,还有卷檐似荷叶的卷荷帽,附有下裙的风帽,有高顶形如屋脊的高屋帽,尖顶、无檐、前有缝隙的以及突骑帽、合欢帽等形制。则是魏武帝亲自设计并率先戴用的。由于当时战争频繁,生活资料匮乏,他以缣帛替代鹿皮,制成皮弁的样式,并定名为颜。经由他的提倡,这种首服很快在朝野流行开来。

洛阳博物馆之北魏时期陶俑:小冠

由于幅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首服,所以不仅文人使用巾子裹头,风流名士,甚至各级将领亦头着缣巾。缣巾就是以缣束发的幅巾。缣,双丝织的微带黄的绢。《三国志・魏武帝纪》注:“汉末王公,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豹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缣巾。”而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战争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所谓纶巾,就是用青丝带编成的头巾。相传为诸葛亮发明,又名诸葛巾。当时还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例如,东汉末年张角起义就因为头戴黄巾而被史称“黄巾起义”。

北朝笼冠女俑

幞头:北周武帝用幅巾制之,并加裁四角带,名曰幞头,又名折上巾。自幞头盛行后,其他冠逐渐少用。

帽:古时顶成圆状、内无骨架的首服称为帽。魏晋之时帽的形制已在帻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多戴帽,因此传统的帽在吸收了少数民族帽的特点后发展起来。当时有骑兵勇士所戴的突骑帽,南方还有纱帽在流行。帝王居宫中可戴白纱帽,士庶戴黑纱帽,另外还有卷荷帽,而纶巾则是儒者与士所戴。

相关参考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饱读史书的宋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首服介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冠帽制度虽承袭汉代遗制,但形制上也有了一些变化。用于祭祀的冠服基本上是沿袭前制,没有大的改动。朝服的首服此时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小冠与笼冠。汉魏之际,频繁的战争使社会财力日益艰难,两汉冠

洛阳皇宫遗址,洛阳有皇宫吗 ,是遗址吗

洛阳有皇宫吗,是遗址吗?有皇宫,是遗址。沿洛水之北自东向西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

洛阳5个都城遗址,有一个被称为"不断改写中国之最的地方"

在中国历史上,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13个朝代以洛阳为都,因此,洛阳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而在洛阳,也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

明堂的介绍

明堂,亦称天宫,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中最高大的两个建筑之一,为武则天时期洛阳太初宫的外朝正衙主殿。明堂原为隋炀帝时所建的乾阳殿,后经四次被毁,四次修建,先后九次改名。唐睿宗垂拱三

南凉历史介绍

十六国之一。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所建。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一部。历三主共十八年。秃发即“拓跋”的异译。汉魏之际,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长统率,从塞北迁到河西,被称为河西鲜卑。在此居住约两

介绍洛阳作文

登郢州白雪楼——白居易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洛桥晚望——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别诗——范云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吹画历史

1.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凤凰古城凤凰古城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属楚国疆域。在漫长的时代演变中,凤凰曾属不同的县郡,名称也多次的变迁,直至1957年才最后

能介绍符合史实的历史剧么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秦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汉:西汉③前202—公元25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洛阳河南洛阳三国:魏220-265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成都四川成都吴2

白圭,白圭的人物介绍

白圭的人物介绍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他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