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钉误国

Posted 马夫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铁钉误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铁钉误国

2、明朝历史 误国的利器

铁钉误国

理查三世和公爵亨利准备拼死一战,这场战争将决定谁统治。战争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一个马夫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
“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铁匠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后,钉在马蹄上,可是缺了一颗钉子。在马夫的催促下,铁匠只好将马掌挂在蹄子下。
两军交锋了,理查国王就在军队阵中。正在他冲锋的时候,还没走到一半,那只挂着的马掌掉了,战马跌倒在地,理查也被掀翻在地上。他还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马就跳起来逃走了。理查环顾四周,他的纷纷后退,亨利的士兵包围了上来。
他在空中挥舞,“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
误国

明朝历史 误国的利器

 晚明引进的红夷大炮:误国的利器?

  (选自《中华遗产》2010年第11期)这是中国火器史上最为纠结的一段历史。中国是火药和火器的故乡,但明朝时却要花尽心思偷学、引进西方的火炮。中国人曾经无比迷恋、呼为神器的“红夷大炮”真的能挽救国家于危亡吗?历史证明,明朝的城池大多是被他们自己引进的大炮轰开的,红夷大炮竟是“误国的利器”?

  红夷大炮进中国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黄一农是火炮史方面的专家。2006年英国皇家火炮博物馆要办一个展览,请他去做鉴定。他一进库房便大吃一惊,竟然有700门古炮聚集在一起!这些古炮乃是大英帝国在扩张的过程中缴获的战利品,其中一部分就出自明代负责北京防卫工作的官员黄克缵之手,被称为“吕宋大铜炮”。

  这种炮严格意义上说也是靠偷学的技术打造出来的:当年曾经有闽南人侨居菲律宾,他们多数在当地充任工匠—铁匠、铜匠、铸匠等。他们是第一批接触 到当地西班牙火炮的人。一些人回国后被黄克缵寻访到,开始尝试制造这种巨炮。可是制造这种火炮技术要求非常高,尤其是这些低级工匠乍看就会的,其实仅仅是 皮毛而已,等炮真的铸造出来,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当时,他们一人负责铸造两门,一共铸了28门大炮,全部运到与满洲人对阵的最前沿—辽东地区。但是一开 仗,这些炮纷纷炸膛,基本无法使用。

  此时距明军偷造佛郎机也已数十载过去了,仿制火器一代比一代粗糙,军火库里的明军火器几乎全是垃圾,频繁炸膛,简直是一堆不定时炸弹,无人敢用,只有一些三眼铳和鸟铳勉强可以上战场。

  那时候明朝“先进”的热兵器对阵满洲人“落后”的冷兵器,是怎样一种情形?举个例子,明军用三眼铳,平行的三根枪管,每一根枪管一个点火孔。打仗的时候,把三个枪管的弹药都装好,敌人冲过来的时候,点火,打一枪,再转一百二十度,再点火,打一枪发弹速度是比较快,可是缺乏瞄准器技术,准度很差。 结果两军对抗,三发没打到敌人,对方的骑兵已经冲到面前了,只好再拼刀。结果热兵器完全没有在欧洲战场上的威风,被冷兵器毫无悬念地战胜了。

  很快,连同北京在内的北方广大地区,便处于后金八旗铁骑威胁之下。有着“以文制武”传统的大明,在万历皇帝的鼓励下,急命“知兵”文官献计献策!

  广大爱国文官倒是相当踊跃。但他们毕竟是一群“外行”,根本提不出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案。唯有当时的钦天监(国家天文台)官员徐光启的奏折—启用西洋神器红夷大炮,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徐光启生于上海近郊一个贫农家庭,他不是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翰墨文人,他与天主教传教团耶稣会有长期的交往,甚至像婴儿一样受洗、入教。通过在华传教士的熏染,他成为中国最早开眼看欧洲的人,他跟随利玛窦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何”二字就是他译定的;他还把南方一种稻类引种到北方, 天津小站稻从此名闻遐迩;他还让北方人吃到福建白薯。

  不过因为是士大夫中的异类,徐光启总是受到排挤。引荐西洋炮之举,能否完成他用西学救中国的心愿?而且怎么才能让“夷人”将手中的利器卖给中国人呢?

  他首先想到的是借东风—到澳门买大炮。

  澳门当时是西方人在中国唯一的居留地。从16世纪中叶以来,中葡双方就建立了一种概念比较模糊的和平相处关系,天高皇帝远,这中间有灰色地带。 一方面,明朝政府已经习惯了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存在,并把澳门葡人当做华夷政治秩序下的一个新的外夷藩属。另一方面,葡人为了稳固在澳门的地位,使之合法化,不仅每年明里上缴两万两税银和五百两地租,暗里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结好中国当局的机会。除了对地方官不断的行贿外,还出动军舰帮助明军镇压叛乱。另外, 葡人在澳门的军事工业也比较发达,为了防范西班牙和荷兰等殖民对手,葡萄牙在澳门建有9座炮台,后来建立了著名的博加劳铸炮厂,制造欧洲最新式的大炮,被远东葡人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铸炮工厂”。

  徐光启决定要到澳门去弄炮,并招聘会操作火炮的铳师,准备再行研制。结果他费劲心机在澳门弄的炮和炮师刚走到南昌,自己却被免官了。还是当时另外一个天主教徒李之藻辗转把这四门炮运到了北京。

  没有徐光启这样的技术人才,研制大炮自然成了泡影。皇帝想到的还是“拿来主义”的老路,就用现成的炮来守城吧。可四门炮怎么够?巧合的是,在1620年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艘 “独角兽”号舰船,因遭遇台风在广东阳江海域沉没了。当地官员邓士亮巧妙地打捞起了沉船上的大炮,除了中小铳外,共捞得大铳(红夷炮)36门,并将其中24门紧急运往京城。这其中半数被运到宁远。

 

  在宁远大战中,袁崇焕将这些“原装进口”的红夷大炮摆在城墙上,满洲人根本不知道这种武器的厉害,结果死伤甚重。这就是朝鲜人韩瑗在日记中记载的事件,袁崇焕和红夷大炮一战成名……

相关参考

明朝历史 清谈误国

 明末“小东林”复社:清谈误国  继东林党而起的是复社,称为“小东林”、“嗣东林”。其实,复社具有更多的民间性质。崇祯

明朝历史 误国的利器

 晚明引进的红夷大炮:误国的利器?  (选自《中华遗产》2010年第11期)这是中国火器史上最为纠结的一段历史。中国是火药和火器的故乡,但明朝时却要花尽心思偷学、引进西方的火炮。中国人曾经无

后主刘禅昏庸误国

蜀汉亡国的责任:后主刘禅昏庸误国  人家说“敝帚自珍”,自己的东西连一个扫帚都会爱惜,何况是万里江山?可既然刘禅自己都不爱惜,那就只好任人宰割了。而蜀国后期的历史,和姜维密切相

宋朝 贾似道专权误国

贾似道专权误国南宋自高宗建国到赵昺(bǐng)灭亡,只有150多年历史,却出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奸臣,可谓是一个奸臣辈出的时代。像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万俟卨(mòqíxiè)、史弥远等人,都臭名昭著。到

历史人物 张浚是怎么误国的

主战书生也误国!张浚害死名将,三战三败,毁掉恢复中原希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南宋初年,朝廷内部分成主战派、主和派,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主战派

道光皇帝为什么说林则徐“误国误朕”?

林则徐并非“误国误朕”而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包括英国很多学者都称赞林则徐,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

历史典故 贾似道误国 南宋灭亡

贾似道误国南宋灭亡  蒙古、南宋联合灭掉金朝以后,南宋乘机出兵,想收复开封、河南一带土地。窝阔台借口南宋破坏协议,进攻南宋。打这以后,蒙宋双方不断发生战争。  到窝阔台的侄儿蒙哥即位后,派他弟弟忽必烈

三国历史 后主刘禅昏庸误国

蜀汉亡国的责任:后主刘禅昏庸误国  人家说“敝帚自珍”,自己的东西连一个扫帚都会爱惜,何况是万里江山?可既然刘禅自己都不爱惜,那就只好任人宰割了。而蜀国后期的历史,和姜维密切相

慈禧误国

  晚清同治年间,浙江省余杭县发生了一件案子。这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案子,可是,太后插手后,马上搞成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案、要案,其所造成的后果不但撼动朝野,而且硬生生地扳正了清廷发展的轨道,为清政府续

晚年误国,孙权统治吴国

>  兴师北伐>>  曹丕死后,继江夏和石亭两战之后,孙权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当时,孙权闻魏国迁合肥至新城,知道石亭之后吴国在淮南已经处于优势,便于该年冬季御驾亲征。吴军集结后,乘船至合肥城外的水上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