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升官的三大绝招

Posted 慈禧

篇首语:努力让人有了奇迹般的进步,努力可以让人有了奇迹般的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袁世凯升官的三大绝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袁世凯升官的三大绝招

2、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

袁世凯升官的三大绝招

  世人都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只分享他一步步往上爬的诀窍。
  第一招:溜须拍马
  袁世凯窃国有方,拍马亦有术,时人谓之日:马屁精。
  清朝末年,袁世凯因小站练兵(编者按: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建陆军”,聘请德国教官,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并且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成为中国近代陆军训练的开端),给清朝训练新式军队有功而逐渐受到重用,官升直隶总督,成了清朝手握重兵的一品大员。可他不满足,还想继续升迁。一天,他听说慈禧太后去沈阳要路过天津,便挖空心思,想了两个献媚邀宠讨好慈禧的法子。
  袁世凯仿照西洋人的模式,训练了一支西乐队,想在欢迎慈禧时用一用。外国人迎接重要客人用乐队奏国歌,可大清朝无国歌可奏,那奏个什么曲子好呢? “就来个《马赛曲》吧,它是法国的国歌,曲子慷慨激昂,老佛爷准爱听。”果然,孤陋寡闻、不懂音乐的慈禧一听这洋曲子,感到特别新鲜刺激,当即眉开眼笑,将袁世凯大加赞赏了一番。
  原本慈禧没打算在天津停留,可袁世凯弄的这洋玩意儿着实惹得她高兴,便临时决定在天津巡视一番,看看袁世凯还能弄出什么花样来孝敬她。她刚走进总督大门,袁世凯就将一对从印度买来的鹦鹉双手递到慈禧的手上。平时爱玩鸟的慈禧正在注目观赏,这对极有灵气的鸟儿先后开口说起来:“老佛爷吉祥!” “老佛爷平安!”鸟儿逗得慈禧开怀大笑, “好!好鸟儿!”接着又将袁世凯夸赞了一番。
  慈禧离开天津时,袁世凯又悄悄跪呈一件包装得十分精致的礼物。慈禧打开一看,不由“扑哧”一笑说:“袁爱卿真是个细心之人啊!”原来,袁世凯送给慈禧的是个独具匠心的恭桶,外面描金画凤,里面盛沉香木的细末,秽物一人,香灰腾起,自然掩盖,既无声亦无味,而且还有清香淡雅的香味儿从桶中飘出。慈禧十分快意,每当享受恭桶时,就记起袁世凯的好处来。不久,袁世凯就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
  第二招:广施恩惠
  袁世凯对上拍马屁,对下常常施以小恩小惠笼络人才,为己所用。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成立了3个旅。他本打算让段祺瑞当第三旅的协统(旅长),却宣布用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段祺瑞想当协统,又担心考不上。正在焦躁不安时,袁世凯忽然秘密召见,并对其戴高帽子说:“我知道你是个人才,所以召见你。”说罢递给段一张纸条,段祺瑞打开一看,竟是试题答案。经过如此这番考试,段祺瑞终于当上了协统。之后,他对袁世凯感恩戴德,拼死为其效力,成了袁手下最倚重的北洋一“虎”。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时,段祺瑞凭借自己手里的军队“助袁逼官”,强迫清帝溥仪退位,将袁世凯推上了民国总统的宝座。
  袁世凯当总统后,有一次派部将王怀庆出征,与反袁势力作战,激战两月,大获全胜。袁世凯觉得王怀庆是个能打仗的人才,便笑着对他说: “我知道乱党不是你的对手。这次作战的费用,你列个单子,拿来给我看看,然后送到国库报销吧。”王怀庆心想:这大总统也太抠门了,连打仗报账的单子也要看!心里虽然这样想,但大总统发话了,也只得照办,就让手下按实际支出列了个40万元的报销单子。袁世凯一看,说: “太少了,拿回去重新算一算。”王怀庆心里一高兴,又让部下重新拟了一张80万的开支账单递了上去。袁世凯一看,又说: “还是太少,我知道你的部队开销很大,拿回去再仔细算一算!”王怀庆心花怒放,又报出140万元的单子给袁世凯,袁当即签了两个字“准领”。袁世凯如此慷国库之慨,就是要让王怀庆感恩涕零,心甘情愿地当自己的马前卒。
  第三招:联姻
  袁世凯常用联姻的手法笼络对手,羁縻部下。1900年,段祺瑞原配夫人去世后,袁世凯便把自己的养女张佩蘅许嫁给段祺瑞。段祺瑞当然知道袁世凯的用意,但张佩蘅才貌双全,他对其也心仪已久,便欣然答应了这桩政治婚姻。
  冯国璋率部镇压“二次革命”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苏都督,坐镇东南,成为北洋军阀中首屈一指的地方实力派人物。袁世凯担心手握重兵的冯国璋尾大不掉,便极尽笼络之能事,恰巧冯的原配去世,袁世凯便将跟随自己十几年,却始终不肯做姨太太的美貌才女周道如介绍给了冯国璋。
  “二次革命”被镇压后,袁世凯有了称帝的想法。为了取得副总统黎元洪的支持,他又玩起了“和亲”的老把戏,提出与黎家换亲:黎之女黎绍芳嫁给袁世凯的儿子袁克久: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嫁给黎元洪的长子黎绍基。黎元洪夫人对此换亲极不情愿,后经人一再劝说,才勉强同意女儿的婚事,却始终不愿意要袁世凯的女儿当儿媳,她说: “大总统的女儿要当了黎家的媳妇,我这个婆婆可吃不消!”
  以溜须拍马巴结上司、用小恩小惠笼络下属的人,说到底,是把一切情感都用金钱来衡量,其内心对他人实际上是严重的不信任。这样的人,往往也最容易被欺骗。
  袁世凯当了4年总统后,认为自己当皇帝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授意心腹杨度、孙毓筠、李燮和等人成立“筹安会”,调查人们对实行帝制的意见。 “杨度”们对袁世凯的真实意图心知肚明,便推波助澜一味逢迎说:“我听说山东一个老母猪生了只麒麟,这是新皇登基的祥瑞之兆啊!全国民众早就希望恢复帝制了,中国只有恢复帝制才有希望。”
  袁世凯听了心里特别高兴,决定在1916年的元旦登基,当洪宪朝的开国皇帝。
  然而,袁世凯刚坐上龙墩,全国立即掀起了反袁浪潮。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和讨伐声中,袁世凯被迫脱下才穿了83天的皇袍,无奈地宣布取消帝制。之后,袁世凯抑郁成病,不久就一命呜呼;这正应了《红楼梦》中的那句话: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袁世凯绝招升官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

所谓“晚清三大军政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以下以“湘”“淮”“袁”简称之)。三者是对当时朝政、社会乃至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群体势力,其间交错勾连,发展嬗变,承续更替,可以“三环链”喻指。本文就其“环链关系”略呈浅见。

就三者的形成而言,“湘”“淮”时间上比较靠近,且源流上关联直接而又密切。当年曾做过“湘”“淮”大员(如胡林翼、李鸿章)幕僚的安徽桐城人士徐宗亮,在其《归庐谭往录》中曾说:“湘、淮本系一家,淮由湘出,尤有水源木本之谊”(后来浙江慈溪人氏柴萼的《梵天庐丛录》中,也转录了有此话的笔记内容)。这种说法旨在揭示其间的连带关系,无疑也提示出其形成时间的先后。具体看,曾国藩自咸丰二年末开始借办团练练兵,咸丰四年(1854年)春湘军正式练成出征,至此可以说湘系集团雏形初备(当然,还说不上具有“完备”形态)。而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在特定情况下形成比较快捷。因“东援”需要,本为曾国藩幕僚的李鸿章奉幕主之命组建淮军,同治元年(1862年)开赴上海,并且他很快有了疆吏(出任江苏巡抚)权柄,这样“军政结合”,淮系集团就有了比较完备的形态,完成了“淮由湘出”的衍生分化。从湘、淮集团各自初成的时间上看,前后有大约七年的时间差,而两者形成后共存“交叉”的时间则更长。

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孕育产生则比较靠后,自甲午战后的“小站练兵”初萌,嗣后逐步成型,时间上与其笼统地说承湘、淮两者之后,不如说承淮衍生更为直接。袁世凯的叔、祖辈与李鸿章即多有联系,袁本人的为官初阶则可谓从淮系要员吴长庆门下踏出,而后更得助于李鸿章的护持、荐引。其集团势力的奠基,也离不开对淮系人员的直接延揽、收用。而及至其集团势力初成之际,湘系群体形态上已告漫漶,淮系则因其“开元”领袖李鸿章的在世而实体尚存,与袁氏集团有着交叉共存时段。及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去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要职由袁世凯继任(先署理,随后实授),则可视为完成其群体性直接替代的标志。由此可见,渊源上袁氏集团与“湘”“淮”有着相对的远近、疏亲。

三大军政集团就是这样递次生成,交错连接,相承相续,此为体现其“环链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更内在地体现于其有同有异、形态嬗变演化的关联上。

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就最基本的要端而言,一是在形成的背景性契机上,都是基于特定条件下清朝的军事需要应运而生,乘机发展。“湘”“淮”之生成尽管有一定的时间差,但显然都是利用了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因势而起。而袁世凯“小站练兵”,则是在甲午战后的背景下,适应清朝藉“变通军制”而“讲求自强”的需求而得。没有各自当时特定的背景条件,也就没有其军政集团形成的客观契机。再一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皆以“私属性”颇强的军队为支柱,进而实现密切的“军政结合”(有“私属性”军队又有督抚权柄,而此种人物实力上已非一般督抚可比),终得形成具有完备形态的集团性群体势力。所谓其军之“私属性”,当然是就特定意义而言,主要是指在其军队内部具有相当程度的私人隶属性,而并不是说它就完全不听命、不受节制于朝廷。湘、淮“勇营”不属于国家“经制军”,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从形式上似颇具“国家规范”,而实际上的私人控制却愈加强化,这在袁氏即使被罢在乡所谓“养疴”期间,仍能暗中控制其军队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军队“私属性”的要素,对于“湘”“淮”“袁”三大集团来说,可谓共同基点,也是扩大和维系其群体势力的重要保障。

三大军政集团的相对特异性,这里主要言其三端:

一在军队新旧反差。相比之下湘军最为传统旧式,而淮军大进一步,主要是武器装备上的日趋“洋化”。及至袁世凯北洋新军,进而从“军制”的整体层面追求效法“西式”(这在袁氏所辑《新建陆军兵略录存》的相关内容里即可见一斑),技术层面的“现代化”色彩已较鲜明,淮军比之不及,湘军反差更大。

二在群体结构状况。湘军以“选士人领山农”(王定安《湘军记》中语)为组织要则,淮军将领出身于“士人”的则要少得多,兵员成分也明显庞杂,惟“战”是取的实用功利性强。到袁世凯的北洋新军,选员因明显借鉴“西法”,官兵素质条件上愈发有“趋新”气象。再如要员关系方面,总体上湘系是“多头并立”,不但军多分支,而且要员中得以出任督抚、独据一方者人数众多,且有“喷发”式阶段。而淮系,则不但军队由李鸿章总揽的情况相对明显,而且其要员出任督抚者也要少得多(这一则因其未占先机,再则也受出身条件限制),实力地位上鲜有能与李鸿章抗衡者,其群体关系格局可以说是“众星拱月”。而到袁世凯,对其集团内部的控制就愈趋严密,他“实行‘兵为将有’,使自己成为‘本军之君’”(前辈学者李新语),“寡头”色彩愈显浓重。

三在首领风貌特征。不妨就以三个集团各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为例来看。曾国藩最为传统,浸润儒风,追求圣道,统兵理政也不弃学问。李鸿章尽管也是进士、翰林出身,但就专意带兵、理政,少受道学束缚,甚至不忌“痞”气,如有以“打痞子腔”“参用痞子手段”来应对洋人之语(而曾国藩主张于此也得“老老实实,推诚相见”“言忠信”“行笃敬”)。即使日常气态、做派上,曾、李也大为不同。到袁世凯,于此更见其异。其人并非科举出身,比起曾、李他简直就是个“大老粗”,而这样一个人能够在军政界出道、腾达,与他非常的心计、权术、手段自然密不可分。

相关参考

铁肩辣手邵飘萍 一人独斗三大军阀的民国传奇人物

...路有这么一个人,以一己之力,以手中的如椽巨笔,独斗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三大军阀,直至献出了生命,演绎了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民国传奇。他,就是邵飘萍。邵飘萍生于1886,浙江东阳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

所谓“晚清三大军政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以下以“湘”“淮”“袁”简称之)。三者是对当时朝政、社会乃至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群体势力,其间交

倚天屠龙记,倚天屠龙记所有人物绝招

倚天屠龙记所有人物绝招周芷若-九阴白骨爪、谢逊-狮吼功-七伤拳、玄冥二老-玄冰神掌蛛儿-千蛛万毒手、张三丰-太极拳、白眉鹰王-鹰爪功华山二老-反两仪刀法、张无忌-乾坤大挪移扩展资料:绝招介绍七伤拳-崆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

所谓“晚清三大军政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以下以“湘”“淮”“袁”简称之)。三者是对当时朝政、社会乃至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群体势力,其间交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

所谓“晚清三大军政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以下以“湘”“淮”“袁”简称之)。三者是对当时朝政、社会乃至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群体势力,其间交

太子朱标的绝招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即册立朱标为太子,是年,朱标13岁。朱元璋选定人品正直、儒学功底深厚的宋濂傲太子的老师。  太子朱标生性仁厚,又受到严格系统的儒家教育,长大后俨然是个儒者,这使朱元璋非常担忧。

宋高宗赵构的选储绝招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南宋第一个皇帝。北宋徽宗之九子,宋钦宗之弟。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占领东京汴梁,俘获徽、钦二宗并3000余皇室成员北去,北宋灭亡;时年五月一日,侥幸逃脱的

揭秘皇帝防止后宫性骚扰的旷世绝招

  性骚扰,一个人人关注的古老而又现实的社会问题。尤其在古代皇帝的后宫之中,性骚扰更是一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人们常用“三千佳丽”来形容皇帝的后宫的漂亮女人之多。的确,皇帝后宫是一个漂亮女人成堆的地方

三国最成功的女人 貂蝉征服男人的六大绝招

男女之间的事情,到底是男人戏弄女人,还是女人戏弄男人,确实无法一概而论。有一句话说得好:男人征服世界,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拥有世界。想想看,谁厉害?经常絮叨社会是由男人主导的,女人是弱者,是被男人欺负的

清朝人盗国库的绝招“肛门纳银”

有人的地方就有耗子,有钱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小偷。钱最多的地方莫过于国库,目光投向那里的人自然也是最多的。古往今来,曾把黑手伸向那里的人估计比里面的钞票都要多。中央电视台影视剧频道曾经播放一部清宫大戏《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