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野狗改变了南汉国运

Posted 野狗

篇首语: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只野狗改变了南汉国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一只野狗改变了南汉国运

2、古代妖服是什么意思?古人相信服饰可以改变国运

一只野狗改变了南汉国运

  唐朝末年
天下大乱
群雄竞起
割据一方。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
许多中原的豪门士族和富商大贾为避兵灾长途跋涉
迁徙到相对平安的岭南。驻军在广州的地方军阀刘隐瞅准时机
开始广招人才、积蓄钱粮、招兵买马、扩军备战。颇有战略眼光的刘隐和其弟刘岩在实力增强后
指挥“刘家军”东征西讨
一举占领了广东、广西、云南大部地区
设置州府六十个
自封为王
与没落的唐王朝分庭抗礼
这就是历史上的“南汉”。
  公元九一一年
刘隐病死
刘岩继位。南汉在刘岩治理下
国势蒸蒸日上
成为五代十国时期威震岭南的南方强国。雄心勃勃的刘岩并不满足于当一方霸主
他率领群臣对天发誓
要以汉国为基地
继续向周边扩张
以完成统一神州之终极目标。
  然而
由于一只野狗的“介入”
南汉政权的国运发生了惊天大逆转。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
刘岩见皇苑内蝶蜂乱飞
风光旖旎
心想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
也许远离皇都的地方天籁野趣更加迷人。这念头一动
他便悄悄带了十来名随从和护卫策马去城外踏青赏景。春风得意马蹄疾
刘岩一行转眼间就到了山花烂漫的野鹤谷。也许是鬼使神差
刘岩突然心血来潮
脱衣下河游泳。一番畅游后
刘岩上岸躺在暖席上晒日光浴。谁知
就在刘岩在和煦的春阳下闭目享受之际
忽有一只野狗仿佛从天而降一般
一声不吠地蹿到刘岩面前
张嘴便咬
稳、准、狠地咬住刘岩命根
痛得刘岩鬼哭狼嚎。当偷袭刘岩命根成功的野狗准备再咬刘岩颈项时
被闻讯赶来的护卫砍翻在地
剁成肉泥。
  闲话少说。且说刘岩被野狗咬伤命根后
回宫疗伤数月
虽然伤愈痛消
可那裆下玩意却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打这开始
他看谁都不顺眼
他常暗忖: 朕乃一朝天子
却无巫山云雨之福
而满朝文武大臣却能享妻妾成群的“性福”
真是岂有此理!为了能与众臣“性福”平等
刘岩在一次宴请朝中重臣时
巧舌如簧地说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
如果贪恋美色
则必然不能全心全意地为国效力
只有将命根阉掉
才会一心一意地报效朝廷。讲完这番话后
刘岩即命殿前武士将诸臣拖至各间早已准备好的“蚕室”(行宫刑之处)阉割。大多大臣因不敢违抗圣旨
而含泪任由医官阉掉命根。也有少数大臣为保性福而“逆龙鳞”
惹得刘岩龙颜大怒
被架上火床烘烤
或被开膛破肚
受尽折磨而死。
  在丧失“性福”后
刘岩彻底变态了。如果仅是皇帝老儿一人变态
也许南汉还有救
可问题是
丧失了性福的众多南汉大臣也变态了
他们也容不得青年才俊有“性福”。为了南汉所有“高干”“性福”平均得
有数十名大臣联名上书
奏请刘岩将阉割一定级别的官员定为国策。此奏正中刘岩下怀
刘岩当然准奏。从此
南汉的“高干”和所有考上进士的人均必须先“下蚕室” 再赴任。
  从此
南汉便变成了中国乃至全球惟一的欲中进士或当“高干”必先当“阉人”的怪异国度。据史载
当年主宰南汉政权的“阉人”有两万多人。由于许多有识之士不愿走先阉后仕之路
导致南汉国士和策士奇缺
故“国运”自“先阉后仕”的国策制定后
开始由盛转衰
终至亡国。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古代妖服是什么意思?古人相信服饰可以改变国运

  现代人可以在服饰上自由彰显自己的个性,但在古代想做到这点就比较难了。古时候,每个朝代都会建立一套自己的服饰规定,而且要让这种规定深入人心,主要是为了维持礼教。但是,每当一个朝代呈衰弱之际时,百姓对于服饰就会有自己的追求,从而放弃传统服饰,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这类人便被称为“妖服”。而妖服的出现也证明这个朝代可能面临危险。古人相信服饰能够改变国运,所以对全国百姓的穿着有着统一的规定,但其中还是会出现标新立异的人,这点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会改变。

  今天我们看待穿衣,追求舒适美观,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可是对于古代人来说,穿衣打扮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它关乎国家体制、世道人心。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展示自己的新气象,在建国定都的同时,都会谨慎地制定服制,并要求天下臣民一体遵从,以显示相应的身份、地位。谁要是敢随意改变,那就好比是把天捅了个窟窿。

  影视剧中的古代服装

  对于那些改变服饰的“潮人”,或者新款式的服饰,古代人称之为“服妖”。由于爱美之心乃人之天性,所以从秦汉时代开始,服妖就出现了无数次。致力于维护统治秩序的文人士大夫常常被气得半死。

  古人为什么对“服妖”高度警惕?《尚书大传》给了一段教科书式的解释:“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厥极恶,时则有服妖。”《汉书》则把服制和风俗扯上关系,它对服妖的解释是:“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

  因此,你扎什么样的头发,穿什么样的衣服,就不单单是美不美、帅不帅的事了,而是关乎体制、风俗人心与国家命运了。

  

  影视剧中的明朝官服

  关于“服妖”的界定,古人可是充分发挥了一把想象力。有所创新的鞋帽,自然而然地被归在“服妖”之列。汉昭帝刘弗陵当皇帝时,昌邑王刘贺好作仄注冠,并把它分赐给大臣、奴才们。后来,刘贺做了皇帝,但27天就被废黜;等他去世时,连后嗣都没有,结局那叫一个凄凉。

  当时的文人开始找原因,这哥们为什么这么倒霉呢?找了半天,大家归咎于刘贺“行不顺,厥咎人奴冠”。原来,都是帽子惹的祸。由于这“仄注冠”已经提前昭示了他的命运,所以被时人称作“服妖”。

  刘贺画像

  “胡服”,作为少数民族服装的统称,与中原汉族王朝的衣服可谓截然不同。因此,也无辜躺枪,被视为“服妖”。

  汉灵帝素来喜欢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结果上行下效,京城里的王公贵戚也开始跟风。由于当时汉朝国运衰颓,加上之后又有董卓拥胡兵入京,虏掠宫掖,发掘园陵,致使天下大乱。于是,胡物件与胡兵被时人联系在一起,称为“服妖”。

  还有一种情况,因为谐音的缘故,某些服饰被认为暗示不吉之兆,而视之为“服妖”。

  据《文献通考》记载,唐末,京中妇女梳发时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人称“抛家髻”;当时还崇尚以琉璃作钗。“抛家”、“琉璃”,谐音“颠沛流离”,是帝王播迁、社稷不稳的征兆。况且,唐末藩镇割据、战争频繁,皇帝动辄蒙尘出奔,于是“抛家髻”、“琉璃钗”被视为服妖。

  汉服款式

  无论是仄注冠、胡服还是抛家髻、琉璃钗,在特定历史环境下都是对正统服制的一种创新,正因为有这些被称为“服妖”的奇装异服的存在,才使得我国服饰的历史缤纷多彩。

  服妖之说,是五行学说、谶纬学说以及天人感应思想相互杂糅的结果,它反映了古人们严肃、正统、注重规矩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服妖在特定时期的泛滥,其实也是时人对于国运担忧、恐惧心理的一种折射。

相关参考

大辽制度创新促进胡汉融合,不但改变自身国运,也奠定了中国疆域

公元907年,在大唐灭亡的同时,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到了公元916年,阿保机始建年号,国号称为「”契丹”,四十年后阿保机的儿子把国号改为辽。大辽作为中国历史上纵贯五代与北宋的少数民族政

古代妖服是什么意思?古人相信服饰可以改变国运

  现代人可以在服饰上自由彰显自己的个性,但在古代想做到这点就比较难了。古时候,每个朝代都会建立一套自己的服饰规定,而且要让这种规定深入人心,主要是为了维持礼教。但是,每当一个朝代呈衰弱之际时,百姓对

一只老鼠改变了人生的价值观,小镇青年李斯的老鼠哲学

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评价非常复杂的人物。他出身于平民家庭,是个典型的小镇青年。李斯后来做了管理粮仓的小吏,也算是进入了体制内了。因为受到老鼠的启发,他创立了「”老鼠哲学”——人生选择大于努力的哲学

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只军事力量——湖北新军

1858年,英国驻清公使额尔金目睹了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后,得意洋洋地在日记里写道:「”有一个排的优秀欧洲士兵,带上足够的弹药,就可以踏遍中国。”英法联军攻进大沽炮台后,清军尸横遍野——因外有强敌,必

爆发在中国边境的大战,殊死一搏,日本国运完败

这座山又叫刀山,中国人更熟悉的名称是;张鼓峰,这里离中国边境很近,只有1.5公里,张鼓峰也是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日本人和苏联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根本改变了二战的发展方向,也可以说这里的

世界历史 慈禧这个愚蠢决定,断送中华百年国运,日本异常兴奋6年赶超中国

在大清最后的几十年,曾经有一段时间,清朝国力蒸蒸日上,军队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北洋海军,建设成就更是斐然,远远超过当时明治维新的日本。但是恰在此时,慈禧太后却下了一道命令,改变了中国百年国运,日本

为何却因一只蝴蝶改变计划 李自成本不想进京

据部分史书记载,代州是进京的捷径之一,李自成率大军用了很短的时间便攻下周遇吉驻守的代州。但李自成并没有直接取捷径杀向北京,而是往西杀向周遇吉逃亡的宁武关,因为他从心底并不想进京,只想与周遇吉分个高下。

为何却因一只蝴蝶改变计划 李自成本不想进京

据部分史书记载,代州是进京的捷径之一,李自成率大军用了很短的时间便攻下周遇吉驻守的代州。但李自成并没有直接取捷径杀向北京,而是往西杀向周遇吉逃亡的宁武关,因为他从心底并不想进京,只想与周遇吉分个高下。

讽人于无形 古代文化人骂人趣事

  清代名相高士奇做侍郎的时候,经常与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明珠开玩笑。有一天三个人出去办事儿,路边忽然窜出了一只野狗。  明珠问:“是狼是狗?”  索额图笑着看向高士奇:&l

中共人物传 南汉宸人物传,南汉宸生平事迹,南汉宸评价

南汉宸,原名南汝,化名王剑秋,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出生在山西洪洞县韩家庄。南家属自耕农,家有薄产。汉宸四岁时父亲故去,全家靠祖母和母亲织布、做针线过活。南汉宸十一岁到本村私塾念书。他聪颖好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