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状元马致远
Posted 元曲
篇首语: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元曲状元马致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元曲状元马致远
状元元曲历史人物 曲状元马致远生平简介与历史文学成就
马致远,字千里,晚年自号东篱 (公元1251年-公元1321年),大都人士(现北京), 元朝时期著名杂剧家、戏曲家,后人称其“马神仙”,“曲状元”美誉,马致远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勤奋少年>马致远青年时期马致远年少时非常好学上进,为马氏后人所津津乐道,他们不时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子孙后代向之看齐。>仕途不顺>马致远青年时期追求功名, [7] 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但仕途多舛,经历了蒙古时代的后期及元政权统治的前期,都未曾担任显赫官职,所以其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寄情创作>马致远外出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在至元二十二年到至元二十四年 (1285年—1287年)间曾担任江浙行省务官, 元贞元年到元贞三年(1295年—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晚年归隐>马致远在大约五十岁的时候辞官归隐。他的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官场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和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从此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 历史成就>杂剧>元曲四大家插图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形式,虚掩其外,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 [12] 虽其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但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二是语言艺术的高超。>散曲>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大家,有“曲状元”之称。 其散曲题材领域广、艺术意境高、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小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图片《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构成了马致远艺术创作的三座高峰。 >相关参考
马致远,字千里,晚年自号东篱(公元1251年-公元1321年),大都人士(现北京),元朝时期著名杂剧家、戏曲家,后人称其“马神仙”,“曲状元”美誉,马致远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字千里,晚年自号东篱(公元1251年-公元1321年),大都人士(现北京),元朝时期著名杂剧家、戏曲家,后人称其“马神仙”,“曲状元”美誉,马致远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简介及个人资料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另据考证,
人物档案 中文名:马致远 别名:东篱、马神仙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沧州市东光县马祠堂村 出生日期:约1264之前 逝世日期:1321—1324 信仰:道
人物档案 中文名:马致远 别名:东篱、马神仙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沧州市东光县马祠堂村 出生日期:约1264之前 逝世日期:1321—1324 信仰:道教 职业: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关汉卿生平简介元曲四大
马致远的代表作马致远的作品多的数不胜数,他被世人称作“曲状元”。其中小令《天净沙·秋思》,是他的经典代表作。很多人提及《天净沙·秋思》,那可是脍炙人口啊,被很多的名人作家评论:“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
“元曲四大家”是指哪几位?“元曲四大家”指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关汉卿的作品豪放自然,不加修饰,代表作为《窦娥冤》。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代表作为《汉宫秋》。郑光祖
历史人物 马致远的主要事迹 马致远的人物生平 马致远的人物简介
本名:马致远 字号:字千里;号东篱 所处时代:元朝www.cha138.com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大都马致远——秋思之祖、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着有杂剧十五种,现存的有《江州司马青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最早提出“四大家”之说的是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元曲产生于金末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