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流第一人
Posted 西行
篇首语: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西交流第一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中西交流第一人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中西交流第一人的故事。古人出游,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帝王身份虽然尊贵,享用的不过也是马车而已。只是帝王的马匹多为良种,周穆王就有神马八匹。说起这八匹骏马,可真是周穆王的心肝宝贝。因为这八匹神骏绝非寻常良马可比,它们皆有不凡的来历。这还得从造父讲起。
造父是周穆王主政时期最著名的养马、御马高手。他姓赢,相传是颛顼帝的后裔。造父的祖上世代以牧马、御马为生,由于技术精良,而被推荐去为周天子养马,封在秦地(今西安一带)。造父为培育良驹,专门从夸父山上寻觅野马,捕获之后精心驯养。因为这些野马原是穆王的祖父平定天下之后散放在夸父山上的战马的后代子孙,它们既有野性之美,又保留着其祖先作为战马的英武气概,因此是血统极佳的良马。
经过一番辛劳培育,造父一共驯养了四匹千里马,分别为乘匹、盗骊、骅骝、绿耳,加上其他四匹良驹,一并献给了周穆王。穆王见过之后大喜过望,于是封造父为御马官,专管天子的车马,并经常让造父驾着快马香车载着他四处兜风。
这八匹骏马奔跑起来,有的足不践土,有的快比飞鸟,有的昼夜行千里,有的背上生翅……神奇非凡,令人艳羡不已。平日里,穆王把这些马放养在东海岛的龙川附近。据说那里有一种草,名叫“龙刍”,传说“一株龙刍,化为龙驹”。这样,那些骏马在吃过龙刍之后,更是如虎添翼,神奇无比。
英俊的穆王想周游天下,就命造父驾着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带着一队人马,从今西安的宗周(镐京)沿渭水向东进发;从黄河渡口盟津渡过黄河,沿太行山西麓向北挺进,直达阴山脚下;转而长途西行,绕河套,溯河源,登上了巍峨的昆仑山;再西行数千里,到达了西王母之邦。
在历史上,周穆王十七年,穆天子乘八骏之舆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之邦的部落联盟首领西王母。这是继千余年前西王母之邦向舜帝献地图表示归附中华一统之后,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一次极盛大的出访活动。
西王母在风景最美的瑶池设盛宴款待穆王一行,举觞奏乐,热情洋溢。穆王赠送给西王母大批中原特产和锦绸美绢,西王母酬以当地名贵的瑰宝奇珍。西王母请穆王游历其国中的山川名胜,穆王书“西王母之山”,并种植槐树留念。临别时,穆王流连忘返,西王母劝饮再三,并作歌曰:“祝君长寿,愿君再来!”穆王此行往返三万五千里,带回了中亚和西域广大地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穆天子西行之旅可能已经在欧洲中部的华沙平原地区留下了足迹。
这个记叙西周盛世同西方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故事,发生于公元297年在河南汲县发现的战国《汲冢书》中得知的。其中有一册记述穆王的故事(后称《穆天子传》)。因为这个故事,周穆王被誉为中国最早的著名游历家和开拓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人。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历史人物 古代沟通西域文化交流的第一人究竟是谁
导读:「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也就是今日甘肃天水之时写下的诗句。诗句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 的故事,早巳家喻户晓,并带上了传奇的神话色彩。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 ,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会见牵牛和织女,带回了天马,也就是大宛的汗血马。时逢唐朝战乱,社稷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忧国忧民的一代诗人站在通往 的古道上,不禁想起这位「凿空」西域,远播国威,造福后世的一代名臣。> 二千多年来,西汉的张骞一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沟通西域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为千古传颂。其实,翻开尘封的历史,可以看出,张骞并不是历史上沟通西域文化交流的第一人,而历史上沟通西域文化交流的第一人应该是早于他八百年前的西周的周穆王!>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晋时,有人在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古简,古简中有一册记载了西周时期一个君王西游的故事。这故事说的是年轻英俊的周穆王一心梦想周游天下,后来终于梦想成真。他坐着八匹马拉的车子,带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沿着渭水向东前进,到了盟津,渡过黄河,然后,沿太行山西麓间北挺进,直达阴山脚下,转而长途西行,到了昆仑山,又向西走了几千里,到达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国家,即西王母之国。西王母梳着蓬松的发型,穿着下垂的豹尾式的服装,在瑶池盛宴款穆王。穆王赠送给西王母大批中原特产和锦绸美绢,西王母回赠穆王各种当地的奇珍异宝,并邀请穆王游历了她国中的山川名胜。穆王题写「西王母之国」,并种植了槐树以作留念。临别时,西王母设宴送行,并作歌「祝君长寿,愿君再来」,表达了她对周穆王的依依不舍之情。> 经历代史学家考证,这则故事并非神话传说,而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周穆王,姬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王朝的第五代君王。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他即位于公元前976年,去世于公元前922年,在位五十五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周穆王即位时,西周的西部地区经常受一些边境上的游牧部落的骚扰和攻掠。为保卫西部边防,周穆王曾两次率军西征,大败西戎各部落,俘虏过五个部落首领,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西域打通之后,周穆王于公元前 964年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西行旅游和沿途各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即位十三年后便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据现代学者考证,周穆王西游之地应是里海和黑海之间的旷原,这应该是中国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 西王母蓬松的发型、豹尾式的服装,也在历代的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在中国西北部出土的一个舞蹈彩盆内,有三组跳舞的场面,每组五人,头上都梳着蓬发,舞衣从背后下垂,像豹尾一样。先秦史书《列子周穆王》也有同样的记载:「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瑶,王和之,其辞哀焉。」《太平御览》卷七四引《抱朴子》中也说:「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周穆王时期,国力强盛,周王朝在西部的影响已扩展到很远的地区。穆王又致力于向东南方发展,通过巡游,使许多地方国家部落归顺于周的统治,对周的巩固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时,他以造父为车伕,驾着八匹千里马,带着七队选拔出来的勇士,携带供沿途赏赐用的大量珍宝,先北游到今天的内蒙古境内,再折向西巡,游览了新疆境内的许多名山大川。传说到了昆仑山西王母国,受到西王母的隆重接待。西王母在瑶池为穆王设宴,饮酒吟诗,共颂友谊,又登山眺望远景,在山顶大石上,穆王刻了「西王母之国」五个大字,作为纪念。然后,穆王继续西进到大旷原,猎到了许多珍禽异兽后,返程东归,回到镐京。周穆王西巡历时两年多时间,行程三万五千多里,是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沿途所经邦国,都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欢迎和慇勤接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典型范例。>相关参考
明朝并非始终是一个闭塞的王朝。明成祖朱棣曾派郑和率宝船“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外交流史上的盛事。但由于倭乱等问题,明朝之后又几度实行海禁。嘉靖年间尤甚,甚至到了闭关锁国的境地,外国
导读:「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也就是今日甘肃天水之时写下的诗句。诗句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的
历史秘闻 《影像中的中西文化交流》这样的题目的重点到底是什么
本书是一部学术论文集,主要研究了近代以来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即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了中国的基督教传播史。该书为中外众多著名学者的精品论文集合而成,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分为历史、社会
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交流的贡献极其重大,从汉代起,直到明朝中期,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着其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如此伟大的丝绸之路谁开辟的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打通丝绸之路的,是汉代的博望侯张
中西方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
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