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Posted 刘邦

篇首语:人人都曾经错过,真正属于你的,永远不会错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邦最大的本领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邦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本来萧何声望最大,为什么在最终确是刘邦称王?他算是被坑的!

刘邦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崛起于乱世,诛暴秦,抗强敌,定天下,创立了中国历史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刘邦的成功,除了他敢于斗争、善于学习、能够在战斗中成长外,还因为他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够把一大批杰出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
在刘邦看来,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刘邦的成功之道,就是他的领导艺术。刘邦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长处:会带兵的韩信,他敢放手给兵;善于谋取略 张良,在他手下能够运筹帷幄;会管账的萧何,他能放手给钱――但刘邦真的是放开手脚用人,什么都不管了吗?当然不是。我总结了刘邦用人八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叫做知人善任。我认为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才是善任。知人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这个确实很难,而刘邦恰恰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这些才能是哪些方面的,这些下属有什么性格、什么特征、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做领导不是说非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情,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
孔子讲施政有这样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叫北辰呢,就是北极星,众星拱之。你看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北斗七星是动的,北极星是不动的;领导核心就是不动的,要让别人动起来。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
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拘一格。刘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看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这支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但是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刘邦要求的是所有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叫什么呢?这就叫不拘一格。
刘邦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招降纳叛。在刘邦的队伍里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你愿意来,欢迎你来。比方说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就来投奔刘邦,当陈平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前往汉营时,刘邦是“大悦之”,非常高兴。他问陈平,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啊?陈平说,但任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里还当都尉。马上任命陈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汉营舆论哗然。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非常信任陈平。
刘邦用人的第四个特点是不计前嫌。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赏――因为这个事很费商量,就这么着把封功臣的事拖了下来。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里面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坐地上嘀嘀咕咕,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就问旁边的张良: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张良说:陛下您不知道啊?他们正在商量谋反啊!刘邦说,谋什么反啊?张良说,原来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你的亲信,比如像萧何这些人,还有一些以前得罪过你的人,受了处分。现在这些功臣们都在想一个问题,说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像我们这种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于会被陛下找一个碴子给“咔嚓”了呢?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在那儿商量谋反。刘邦马上醒悟过来了,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问题,问:“为之奈何?”――子房你说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呢又非常地恶劣?刘邦说,有,有一个叫雍齿的,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就想杀他了;可是他的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张良说,好了请您“急封雍齿,以示群臣”――请您赶快封赏雍齿。刘邦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封雍齿为什方侯。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你看雍齿都封了――大家都知道这个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人――连他都能封侯,我们这些人都该放心了。这叫什么?这就叫不计前嫌。
刘邦用人的第五个特点是坦诚相待。我们知道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尊重。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多发点薪水也不错。你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么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巢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请大王想一想,您打提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大王您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魅力、实力,能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然而,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而前提就是,每件事情刘邦都能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就会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信任和尊重,这些人就会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坦诚相待,这确实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刘邦用人的第六个特点是用人不疑。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那边过来投靠刘邦后,就得到刘邦的信任,这让很多刘邦手下的老人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盗嫂受金(与嫂子通奸,收受贿赂),反复无常”。但经过“调研”,刘邦觉得陈平虽然有一些德行上的过失,但他的才能对于此的自己来说更加可贵。于是,刘邦向陈平认错,请他继续留在军中。
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刘邦和陈平曾经有个谈话,刘邦问,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项羽多疑,我们可以使反间计,让项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刘邦说,这个主意好,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费用没有问题,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请大家注意,这里的金子其实是铜,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黄铜,刘邦把黄铜四万斤交给陈平,这些钱就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你爱怎么花怎么花!只要给我把项羽搞掂了,节约下来的都归你自己。这是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刘邦用人的第七个特点是论功行赏。使用人才,首先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呢,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的贡献最实实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话甜和人,说你这个人不错啊,你可是人才难得,你是我们的骨干,然后一分钱不给,这个肯定不行。有贡献你就得奖励,要奖励得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你要多奖;做得一般的,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要赏罚分明。
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功臣们。最刘邦裁定:萧何第一。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呢?这里面当然有一个亲疏的问题。萧何是沛县人,是跟刘邦一块儿起义,有这个因素。但是,我觉得刘邦把萧何列为第一功臣,或者说至少把萧何列为第一等功臣,还是有道理的。萧何最大的功劳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抢救了大量的文书档案。当时刘邦打进关中,军队冲到咸阳城里后,那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抢东西,抢金银财宝,或者忙着强奸女人。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保存了下来。最后刘邦一统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国家的形势,比方说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有些什么物产,有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是萧何掌握了这样的资料。从这一点来看,萧何确实是一个治国良才,是做总理的人才,他知道这个资料的重要性,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资讯、信息等等的重要性。
刘邦用人的第八个特点是暗中控制。比如萧何,他被刘邦列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而且刘邦建国后萧何就担任他的丞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后来又拜为相国,在政府当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刘邦。但即使对萧何这样的人,其实刘邦也是暗中进行控制的。只不过刘邦控制得不动声色,不像项羽,一怀疑某人那个怀疑就写在自己脸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刘邦的猜忌和怀疑是不动声色的。
汉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带着队伍去平叛;萧何则留守京城,他是相国嘛。在战争期间,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使者回来一次就一定要见萧何,一定要说皇上问萧相国好,说皇上问萧相国最近在干什么呢,非常关心体贴的样子。萧何很是感动,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的作战做好后勤保障。这个时候,萧何手下有一个门客就过来跟萧何说,丞相觉得陛下对您怎么样啊?萧何说,哎呀,皇上对我很信任,你看他频频派使者过来关怀我。萧何的门客就冷笑了一声,说:您以为皇上是真的关心您吗?那是不放心您。他不断地派人回来看看您在干什么,是看您是不是想谋反!
所以说,刘邦的用人是典型的帝王之术;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四万斤黄金交给你不用报销;另外一方面他肚子里极度地猜忌,只不过他猜忌得不动声色。他的手腕非常高明,这是一切所谓“有为君主”的通例,也并非刘邦一人的“专利”。
总而言之,刘邦是懂得领导艺术的,具备一个领导人的素质。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节器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够把当时天下的杰出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优化组合,从而战胜项羽,走向胜利。
本领刘邦

本来萧何声望最大,为什么在最终确是刘邦称王?他算是被坑的!

本来萧何声望最大,为什么在最终确是刘邦称王?他算是被坑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萧何是在我国古时候知名的谋臣,都是在我国西汉的开国元勋之一,其赤胆忠心的追随刘邦南征北战,为其创建汉代立过了汗马功劳。可是事实上在那时候领导干部沛县老百姓农民起义的那时候,萧何算是那边声望最高的人,不论是其博学多才還是人缘人品都远远超过混混出生的刘邦,那么到底为什么最后却是刘邦当上了起义的领头人物,并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呢?原来这并不是刘邦坑了萧何,而是萧何想要算计刘邦。

首先在当时大家所推举出来的是沛县的县长,而这里的县长其实就是起义的领头人,也就是如果起义失败后要担责任的那个人。因此面对着危险系数这么高的一个职位,萧何这种脑子比较灵光的人自然也就不愿意参与了,倒不如成人之美,卖个人情,万一成功了自己也没有亏损多少。

其次这还是因为在盛行迷信思想的我国古代,刘邦这种出生比较传奇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崇拜,而这也能够为起义的军队增加士气,有一个正义的名号。因此刘邦身上所出现的吉兆,也是他被推举为县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这还是因为刘邦出身草莽,有一种敢闯的精神,而这恰恰是起义所需要的。因此在气势方面,刘邦便压过了萧何,比起萧何而言,他更具有担当。因此在对比了以上几点之后,最终大家仍是推举了刘邦作为沛县的县长,也就是起义的领头人物。

相关参考

本来萧何声望最大,为什么在最终确是刘邦称王?他算是被坑的!

本来萧何声望最大,为什么在最终确是刘邦称王?他算是被坑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萧何是在我国古时候知名的谋臣,都是在我国西汉的开国元勋之一,其赤胆忠心的追随刘邦南征北战,为其创建汉代立过

刘邦铭文,刘邦带什么铭文,肉铭文还是输出铭文

刘邦带什么铭文,肉铭文还是输出铭文铭文搭配:红色宿命*10:攻击速度+10%、最大生命+337、物理防御力+23绿色虚空*10:最大生命+375、冷却缩减+6%蓝色长生*10:最大生命+750总属性:

楚汉战争中,对刘邦贡献最大的三个人为何死的惨不忍睹

三分汉家天下,有两分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他的军事能力无人能敌。秦朝最后的名将章邯被韩信谈笑间消灭,有万夫莫挡之勇的龙且被韩信设计万箭穿心而毙命,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项羽被韩信逼得自尽而亡。

张良只要一座小县城养老,这就是他的智慧所在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良,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张良出身名门,而且学得一身好本领。后来他就一路辅佐刘邦,最终帮助刘邦成就大业。然而不知为何,在楚汉之争的时候张良很是出风头,然而在刘邦成就帝王霸业的时候,却

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

  秦惠文王:公元前325年,嬴驷自称为王,改元为更元元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埋在咸阳北原。大批能臣造就了秦惠文王的辉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秦惠文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

楚军最大主力的覆灭,不在垓下,而在另外两个主战场

楚汉争霸,刘邦用四年时间消灭了楚军四十万大军,垓下决战仅仅是刘邦的决胜机会,项羽是被迫应战,在兵少缺粮的情况下,拼死一搏而已。垓下之战前,项羽能够投入的机动部队仅有十万,此战,楚军被屠8万,但是楚军总

萧何为什么要帮助刘邦杀掉韩信

  刘邦做为中国历史上最无情的两个开国皇帝之一,最大的罪状应该就在杀韩信这件事上。不过在杀韩信这件事上有一个人被历史忽略了,他就是韩信的哥们和同事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  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

萧何为什么要帮助刘邦杀掉韩信

  刘邦做为中国历史上最无情的两个开国皇帝之一,最大的罪状应该就在杀韩信这件事上。不过在杀韩信这件事上有一个人被历史忽略了,他就是韩信的哥们和同事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  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

宝莲灯玉鼎真人,宝莲灯前传。玉鼎真人为什么说杨戬的本领是玉帝给

宝莲灯前传。玉鼎真人为什么说杨戬的本领是玉帝给的因为杨戬母亲瑶姬动了凡心,私自与凡人(杨戬父亲杨天佑)成亲,触犯了天条,被玉帝压在了桃山之下,戬的父亲和大哥杨蛟也被害,这使杨戬对玉帝恨之入骨。玉帝害的

刘邦手下功臣郦食其生平传记

郦食其传郦食其传你了解吗?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有一位功劳最大的人应该是郦食其了,这个人物很多人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但是郦食其的一生确是令人敬佩的。郦食其画像说到郦食其这个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比较困苦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