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勉葬银
Posted 书生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勉葬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李勉葬银
李勉是唐朝人,从小喜欢读书,并且注意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培养出了诚信儒雅的君子风度。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从不贪取不义之财。有一次,他出外学习,住在一家旅馆里。正好遇到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书生,也住在那里。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讨论学问,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这位书生突然生病,卧床不起。李勉连忙为他请来郎中,并且按照郎中的吩咐帮他煎药,照看着他按时服药。
一连好多天,李勉都细心照顾着病人的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可是,那位书生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地恶化下去了。看着日渐虚弱的朋友,李勉非常着急,经常到附近的百姓家里寻找民间药方,并且常常一个人跑到山上去挖药店里买不到的草药。
一天傍晚,李勉挖药回来,先到朋友的房间,看见书生气色似乎好了一些。他心中一阵欢喜,关切地凑到床前问:“哥哥,感觉可好一些?”
书生说:“我想,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可能是回光返照,临终前兄弟还有一事相求。”
李勉连忙安慰道:“哥哥别胡思乱想,今天你的气色不是好多了吗?只要静心休养,不久就会好的。哥哥不必客气,有事请讲。”
书生说:“把我床下的小木箱拿出来,帮我打开。”李勉按照吩咐做了。
书生指着里面一个包袱说:“这些日子,多亏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是一百两银子,本是赶考用的盘缠,现在用不着了。我死后,麻烦你用部分银子替我筹办棺木,将我安葬,其余的都奉送给你,算我的一点心意,请千万要收下,不然的话兄弟我到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宁的。”
李勉为了使书生安心,只好答应收下银子。
第二天清晨,书生真的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遗愿,买来棺木,精心为他料理后事。剩下了许多银子,李勉一点也没有动用,而是仔细包好,悄悄地放在棺木里。
不久,书生的家属接到李勉报丧的书信后赶到客栈。他们移开棺木后,发现了陪葬的银子,都很吃惊。了解到银子的来历后,大家都被李勉的诚实守信不贪财的高尚品行所感动。
后来李勉在朝廷做了大官,他仍然廉洁自律,诚信自守,深受百姓的爱戴,在文武百官中也是德高望重。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历史人物 清朝画家、诗人李勉简介,李勉的书画作品有哪些
生平
寓居扬州贺园,诸生。少年应童子试,名列第一。诗名颇高而场屋潦倒,只好抱著“浪迹天涯无定踪”的心情奔走各地,靠卖书鬻画为生。李在家乡时,得到六安州知府卢见曾的赏识,同时受到卢赏识的,还有当时任歙县丞的高凤翰。卢任两淮盐运使,高任泰州监掣,卢便把李也邀到扬州,成为卢平山雅集及各种诗酒集会的座上客。后来卢见曾被诬获罪,高凤翰也受到牵连,他以友人的安危为重,留扬不去,从此再也没有留心过功名。直到卢第二次任两淮盐运使,时间已过了18年,他仍是个布衣。乾隆十七年(1751年)南巡,李由卢的推荐,在南京龙潭接驾,奉召试诗,得到赏赐,使他感慨不已。他在扬州与李友善,人称“二李”。某年,郑燮过生日,李勉画赠楹联以贺,郑打开上联为“三绝诗书画”,便按卷瞑思下联,久不得 ,于是展现之,乃“一官归去来”,妙绝,竟使郑佩服不已。 他工诗画,擅山水、花卉、翎毛。当为两淮盐运使卢雅雨(1690~1768) 画《虹桥揽胜图》,著名于时。从他的一方间章〖用我法〗看 ,说明画家主张自立门庭,不食他人残羹的创造精神。他的作品传世不多,扬州博物馆藏有他的“墨荷图轴”,或可窥见其大致风格。著有《啸村近体诗》三卷,卢雅雨为镌板序之。
李和吴敬梓是好朋友,吴的集中有好几首赠他的诗。吴的朋友如吴檠、金矩、商盘、金兆燕等,也就成了他的朋友,相互唱酬很多。吴对他很了解,便把他写入小说中。李在瓜洲侨寓过,《儒林外史》中就有写季苇萧“在瓜洲管关税”的事。李在扬州娶过小老婆,《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就有季苇萧在扬州娶小老婆的事:
……当下搭船,一直来到扬州,往道口去问季苇萧的下处。……鲍廷玺悄悄向季苇萧道:“姑爷,你前面的姑奶不曾听见怎的,你怎么又做这件事?”季苇萧指著对联与他看道:“你不见‘才子佳人信有之’?我们风流人物,只要才子佳人会合,一房两房,何足为奇!”
把李的举止口吻写得活灵活现。《儒林外史》所写的季苇萧和荀玫的关系,也即李与卢见曾的关系。在“扬州八怪”中,与小说作者有交往并被写入小说的,李恐怕是仅有的一例。
可惜对李生卒年,至今还不大清楚。卢见曾再任两淮是乾隆十八年(1753年),秦大士为李诗选作的序言上说:“卢公再任两淮,而已叹啸村之衰且老矣,未几病而归,归而卒”。以此推测,李勉当卒于乾隆十九年前后。
诗作
【题雅雨师借书图】
旋假旋归未得闲,十行俱下片时间。
百城深入便便腹,直抵荆州借不还。
相关参考
李勉李勉著有《厨院新池记》《滑州新驿记》等作品,为官期间颇有政绩,为人也得到世人称赞。不过在军事方面他的确略逊一筹,被李希烈击败丢失汴州,不怪李泌评价他“李勉公忠雅正,而用兵非其所长。”李勉怎么死的>
生平寓居扬州贺园,诸生。少年应童子试,名列第一。诗名颇高而场屋潦倒,只好抱著“浪迹天涯无定踪”的心情奔走各地,靠卖书鬻画为生。李在家乡时,得到六安州知府卢见曾的赏识,同时受到卢赏识的,还有当时任歙县丞
李勉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父亲李择言历任四州刺史,封安德郡公,以严厉干练著称。>李勉自幼勤读经史,成年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道家思想,累升至开封县尉。当时,天下承平已久,汴州(今河南开封)又是水陆交
李勉,字玄卿,唐朝宰相、宗室,郑王李元懿曾孙,而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所以李勉为唐高祖李渊玄孙。简单一句,皇室宗亲。自幼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玄虚。颇有长名,官
李勉,字玄卿,唐朝宰相、宗室,郑王李元懿曾孙,而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所以李勉为唐高祖李渊玄孙。简单一句,皇室宗亲。自幼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玄虚。颇有长名,官
李勉信仰道家思想,为人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忠信孝友、直方简俭、清廉简易,品格高尚深为世人赞颂。李勉善于鼓琴,精通音律,又能写诗,不过用兵非他所长罢了。那么,在李勉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故事?李勉的故事拯救
什么叫大恩如仇?意思就是当恩情已经达到无法报答的时候,受恩人反而变成了仇人,用仇人的而方式进行报复。所以我们帮助别人,应该适可而止。下面讲一下这个成语故事的由来。唐朝宰相李勉在开封当县令的时候,遇到一
历史人物 唐朝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简介,有《塞下曲》等作
人物生平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贽、贾耽、裴
历史人物 唐朝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卢纶的人物简介,卢纶的生平事迹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
历史人物 唐朝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卢纶的人物简介,卢纶的生平事迹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