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李泌归山

Posted 太子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61 李泌归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161 李泌归山

2、四次辅佐又四次转身归山隐居 唐朝名相李泌

161 李泌归山

唐肃宗刚在灵武即位的时候,身边的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那个临时建立的朝廷,什么都乱糟糟的。一些武将,也不大肯听指挥。肃宗要想平定叛乱,多么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啊。
这时候,他想起他当太子的时候的一个好朋友李泌(音bì)就派人把李泌从颍阳(在今河南省)接到灵武来。
李泌原是长安人,小时候很聪明,读了不少书。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看到他写的诗文,十分器重他,称赞他是个“神童”。肃宗当太子的时候,李泌已经长大了,他向玄宗上了奏章,对国家大事提了一些意见。唐玄宗看了很欣赏,召见他,想给他一个官职。他推说自己年轻,不愿做官。玄宗就要他和太子交个朋友。以后,他经常到东宫去,太子也特别喜欢接近李泌,把他当作老师看待。
后来,李泌看不惯杨国忠掌权,曾经写诗讽刺杨国忠。为了这个,他被杨国忠排挤出长安。他看到政局混乱,不愿受这个气,索性跑到颍阳隐居起来了。
这一回,唐肃宗来请他,他想到朝廷正遭到困难,就到了灵武。唐肃宗看见李泌,真像得到宝贝一样高兴。那时候的临时朝廷,不那么讲究礼节。唐肃宗跟李泌就像年轻时候一样,进进出出,都在一起,大小事情,全都跟他商量。李泌有什么主意,唐肃宗没有不听从他的。
唐肃宗想封他当宰相,李泌可不愿意。他说:“陛下待我像知心朋友一样,这就比当宰相的地位还贵了,何必非要我挂个名不可呢?”
肃宗见不能勉强他,也就算了。李泌在乡间隐居的时候穿的是布衣,到了灵武,还是那件旧的布褂子。
有一次,李泌陪唐肃宗一起骑着马巡视军队,兵士们在后面,指指点点说:“那个穿黄袍的是皇上,穿白褂子的是山里来的隐士。”
唐肃宗听到兵士们的议论,觉得这样太显眼了,就给李泌一件紫色的官服,硬要他穿上。李泌没办法,只好穿上。肃宗笑着说:“你既然穿上了官服,还能没有个官衔?”说着,从袖里拿出一份诏书,任命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相当军师)。
李泌还不肯答应,唐肃宗说:“现在国家困难,只好暂时委屈你一下,等平定叛乱之后,还是听你自由。”
那时候,郭子仪也已经到了灵武。朝廷要指挥全国的战事,军务十分繁忙。四面八方送来的文书,从早到晚没有间歇的时刻。唐肃宗命令把收到的文书,一律先送给李泌拆看,有特别紧要的,才送给肃宗。宫门的钥匙,由太子李m(音chù)和李泌两人掌管。李泌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觉也没能好好睡。
唐肃宗一心想回长安,问李泌说:“敌人这样强大,我们怎么办?”
李泌说:“安禄山发动叛乱,真心帮他出力的是少数,其余都是被迫参加的。照我的估计,不出两年,就可以把他们消灭。”接着,他又给肃宗定了一个军事计划,暂缓收复长安,派郭子仪、李光弼分两路进军河北,攻打叛军老巢范阳,叫叛军进退两难,再发动各路官军围攻,把叛军消灭。
第二年春天,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自己称帝。要消灭叛军,这本来是个好机会。但是肃宗急于回长安,不听李泌的计划,把郭子仪的人马从河东调回,强攻长安,结果打了一个败仗。后来,郭子仪借了回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纥音hé)的精兵,集中了十五万人马,才把长安攻了下来。接着,又收复了洛阳,叛乱头目安庆绪逃到河北,史思明也被迫投降。
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肃宗觉得心满意足,用骏马把李泌接到长安。
唐肃宗的宠妃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嫌李泌权大,早就互相勾结,想把李泌除掉。
太子李m发现张良娣他们想害李泌,就告诉了李泌。李泌说:“不打紧。我和皇上有约在先,等收复京城,我就归山,就没有事了。”
这回,李泌见唐军收复两京,算是了却一个心愿,决心离开朝廷。
有一天晚上,唐肃宗请李泌喝酒,并且留他一起睡。李泌趁机会就对肃宗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请让我回家再做个闲人吧!”
唐肃宗说:“哎,我和先生共了几年患难,现在正想跟您一起享受安乐,怎么您倒要走了呢?”
李泌恳切地说:“我和陛下结交太早;陛下太重用我,信任我。就是因为这些缘故,我不能不走。”
唐肃宗说:“今天先睡吧,隔天再说。”
李泌说:“今天我跟陛下坐在一个榻上谈话,你不答应我。将来到了公堂上面,就没有我说话的余地了。如果你不让走,那就等于杀我了。”
唐肃宗虽然不愿让李泌离开,但是经不住李泌一再请求,只好同意。
李泌到了衡山(在今湖南省),在山上造个屋子,重新过他的隐居生活。
李泌走了以后,唐肃宗身边少了一个正直的大臣,李辅国等一批宦官的权力就大起来了。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四次辅佐又四次转身归山隐居 唐朝名相李泌

三国中的谋臣当论诸葛亮为首,而唐朝的谋臣不可不说李泌。李泌,到底何许人也,居然能够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想必也是有大智慧的。

李泌出生于公元722年,在经历了67个春秋后,于789年自然病逝。他出生于唐玄宗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

李泌的智慧在他幼时便崭露头角,7岁时李泌在跟随老臣张九龄处理朝政时便提出了自己对政事的独特见解,据传张九龄当时亲自认错,并不顾年龄上的悬殊,身份的差异一意与李泌结为知己,这在当时是广为流传的。李泌也因为此事被唐玄宗亲自接见。成年后的李泌更因与玄宗讲解《老子》而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同时兼任太子师。

李泌在侍奉唐朝四代君主时,在保全自身安危之后,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传达给了当朝皇帝,一般被采纳的建议实施后均获得不小的成效,未被采纳的却或多或少导致了时局的进一步动荡混乱,可说李泌真是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做到深谋远虑。

李泌性格上的一大缺失便是他信道教,所以他一直在寻找长生不老之法,很少食用烟火食物。这在现代来看是多么的可笑之极,但在当时来说,正因为他信奉道教,所以他议政时见机行事,当大环境不利于己的时候,他会选择明哲保身,正可谓留的青山,才能做以后的图谋,如果连青山都不在,何谈将来。

李泌,客观来说,他为唐朝时期的四朝元老,具备了谋臣的眼光,但却因避祸保全自己,而未能将其才能完全发挥,可想如果他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晚唐时期何以生灵涂炭到那种地步。

李泌归山

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经过了三顾茅庐才有请到此位高人,诸葛亮也不负刘备所托,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在刘备死后也尽心辅助其子,只可惜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终将蜀国葬送。

在唐朝,也有这么一位高人,他就是李泌,他同样是隐士高人,他同样被唐肃宗花费心思请到朝政上辅助朝政。但李泌与诸葛亮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来一一分析。

诸葛亮与刘备初时并不相识,经历过机缘巧合结识后才成为知己,诸葛亮在那时就下定决心士为知己者死。而李泌和肃宗李亨结识却是幼时,那时的李泌刚崭露头角,被玄宗认为是可造之才,并任命为太子师,那时的太子便是肃宗李亨,所以他们二人可谓亦师亦友的关系维系了很多年,后来因李泌与权臣杨国忠发生矛盾,杨国忠将其赶出长安,李泌便归因于山林,过着隐士般的生活。

当肃宗登上皇位后,便费劲心思寻觅他幼时的好友李泌,肃宗在寻找到李泌后,十分欣喜,以后但凡大小事均要跟李泌商量过后才能放心处置,但好景不长,肃宗重用李辅国,使得国家继续变得乌烟瘴气,李辅国觉得李泌权限过大,便私下勾结宠妃张良娣,想方设法迫害李泌,李泌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决意再次离开朝廷,在推拒肃宗的再三挽留后,毅然再次转身归山。

李泌,因不愿意同流,在肃宗时期便被迫二次归山,在李泌归山后,唐朝便政局黑暗无比。

李泌避祸

什么人叫做聪明,聪明人一般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和习惯呢?首先,他们是少言多看多听的,因为他们深知言多必失,少言才能及时查明所在形势,才能更好的判断,才能做出最优选择方案。

其次,除却专业知识外,他们一般懂得很多,各种领域均有所涉猎,当与领导谈论时就会有更多的谈资,并能从各方面针对难题来做出分析,寻求最优解决办法。

最后,聪明人不以聪明自诩,他们一般是谦虚的,谨慎的,因为他们知道大智若愚才是最合适的,不然过早的暴露往往会导致自己的短命。

在唐朝,就有一个顶聪明的人,那就是李泌,他博学,他谨慎,他善于审时度势,并能够做出明哲保身之举。

他的一生就象是个传奇,他辅助过四位唐朝皇帝,四位皇帝所在的朝政可谓一个比一个黑暗,四个皇帝的性情也是一个比一个更难让人捉摸,但在那样混乱的局面之中,多少奸臣想要夺取李泌的性命,均被李泌先悉察觉,并想出办法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有人可能觉得李泌,太过于自私,不顾朝廷的黑暗造成的人伦惨剧,只顾着保全自己。但换个角度想想,若不是他的明哲保身,又何以在四个朝代里谏言,并帮助朝政走出几度困难,这样看待李泌的人,真可谓目光太过于短浅。

能进就进,该退就退,常人一般做不到的,李泌做到了,李泌避祸留给后世的可谓是大智慧,大聪明。

相关参考

揭秘明末名将李成梁放虎归山 最终引火自焚

明朝中后期的三大支柱:南有戚继光,北有李成梁,中央坐镇张居正,被称作是明帝国的铁三角。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位功过争议最大的北角星李成梁。李成梁,字汝契,号银城,有考证说其祖籍本为陇西,祖上于唐末为避战乱

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三国时期的曹操虽然「”明略最优”,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但同样也曾犯下不少错误。这些错误有大有小,造成的损害也有深有浅。以下五个错误,对曹操的影响尤其重大。1、杀害吕伯奢一家

李必原型李泌是个怎样的人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的原型人物就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李泌了。其实在原著中,男主的名字就叫李泌,在剧版才改成了李必。那历史上的李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李泌生于陕西西安,是北周太师李弼的

被儒家掩盖的一个天才“布衣宰相” 李泌

自安史之乱以来,李泌是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唐肃宗从长安逃到灵武,刚刚继承皇位就把他儿时的好友李泌招到身边,而李泌不居官职、不着官服,竟以山人的身份輔佐皇帝。唐肃宗与他入则同榻、

評分從及格跌到5.9分,肖戰 孟美岐 李泌演得好嗎

肖戰是當紅炸子雞,他和孟美岐、李泌主演了電影《誅仙》。憑藉強大的粉絲號召能力,一經上映立馬引起轟動,各路粉絲,不論是肖戰的粉絲、李泌的粉絲、孟美岐的粉絲,或者是《誅仙》小說的粉絲,衝進電影院觀看之後給

揭秘历史上中唐宰相李泌被轻视的原因

李泌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各个将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说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重要人物。但《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其评价不高,只以“

唐玄宗亲试李泌

 728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选拔,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看。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只见一位叫员m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m叫到身边

李泌为何说自己是隋李 因为常和外族联姻的皇室真的只是三等门阀

李泌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见到张小敬时时强调自己是"隋李",其实就是要和以李唐皇室为代表的陇西李氏划清界限,表明自己的家族出身赵郡李家,是比皇室还要高贵的家族。李世民历史上的李泌出身赵郡李氏辽东房

四朝元老李泌教你如何完如鱼得水混迹官场

...之时,便隐退深山,如此一直辅佐了四位君主。四朝元老李泌此人便是唐朝名臣李泌,他可是当之无愧的四朝元老,曾辅佐过玄宗、肃宗、代宗以及德宗这四位君主,其所处的时代是盛唐逐渐走向衰弱的那段时期。当时天下动荡...

四朝元老李泌教你如何完如鱼得水混迹官场

...之时,便隐退深山,如此一直辅佐了四位君主。四朝元老李泌此人便是唐朝名臣李泌,他可是当之无愧的四朝元老,曾辅佐过玄宗、肃宗、代宗以及德宗这四位君主,其所处的时代是盛唐逐渐走向衰弱的那段时期。当时天下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