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郭守敬修订历法
Posted 历法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218 郭守敬修订历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18 郭守敬修订历法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视吸收汉族的读书人,帮助筹划朝政大事。他重用一个汉族谋士刘秉忠。忽必烈称帝和定国号为元,都是刘秉忠的主意。后来,刘秉忠又向忽必烈荐引了一些朋友、学生,也一个个担任了元朝初年的重要官员。其中有一个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郭守敬是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祖父郭荣学识渊博,不但通晓经书,对数学、天文、水利等都有研究。郭守敬少年时候,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刘秉忠和他的朋友张文谦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讲学,郭荣把他孙子送到刘秉忠那里学习。郭守敬在那里认识了许多爱好科学的朋友,学问就长进得更快。
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面的人材。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召见郭守敬。郭守敬对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每听完一条,就点头赞许。最后,他很感慨地说:“让这样的人去办事,才不会是摆空架子吃闲饭的呢。”接见以后,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
过了两年,郭守敬又被派到西夏一带去整治水利。那里经过多年战乱,河道淤塞,土地荒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郭守敬到了西夏,经过详细勘察以后,发动民工疏浚了一批原有的渠道、水坝,还开挖了一些新河道。不出一年时间,这一带九百多万亩农田灌溉畅达,粮食丰收,百姓的生活也都改善了。
为了加强大都到江南的交通运输,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测水路交通情况。经过郭守敬的勘测、设计,不但修通了原来的运河,还新开凿了一条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这样,从江南到大都的水路运输,就畅通无阻了。
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过去,蒙古一直使用金朝颁布的历法,这种历法误差很大,连农业上常常使用的节气也算不准。元朝征服江南以后,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种历法,南北历法不一样,更容易造成紊乱。元世祖决定统一制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后来叫太史院)。负责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历法先要重视观测,而观测必须依靠仪表。原来从开封运来的有一架观察天象的大型浑天仪,已经陈旧不堪,得不到可靠的数据。郭守敬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这个大胆的计划马上得到元世祖批准。
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七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十四个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叫《授时历》。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三百零二年。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中国历史 天文、数学
天文、数学
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到元代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与此同时,回回历法传入中国,元明两代曾设回回司天监在中国推行。明清之际,西方历法传入中国,最终排除回回历法。吴江人王锡阐吸取西方历法的优点,著有《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著作。他首创了日月食的初亏和复圆方位角的计算方法;他用的讨论昼夜长短,月亮、行星的视直径等方法,有许多和现在球面天文学中的方法完全一样;他所创造的金星凌日的计算方法,更达到了十分精确的程度。梅文鼎也是清代著名的历算家。他从事天文历算研究60余年,著专书80余种。他参考了70多种古代文献,编成《古今历法通考》,为我国策一部历算学史。他研究历算兼用中国的传统方法和外国传入的方法,取长补短。康熙帝对天文历算很重视,曾接见过梅文鼎。他自己对历算也很有兴趣,曾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并将西方的“借根方”(即代数)教给梅文鼎的孙子。蒙古族人明安图在钦天监任职30余年,负责推算天体运动和编制历书。他结合自己的工作,著有《割圆密率捷法》。割圆是分割圆周为若干相等的弧段,用割圆的办法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叫做密率。他的割圆方法是把我们古代二等分弧与西方三等分弧统一起来,能够把圆周分成尽量多的弧段,使弧长与弦的长度尽量接近,因而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更接近于实际。明安图是有成就的数学家,他的成绩表明我国各族人民都有着高度智慧,并对人类历史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关参考
我国自十三世纪以后一直到明代,均采用元代郭守敬之《授时历》,由于时日渐长,误差不断增大。利玛窦看到中国历法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开始着手制定新历法。明朝末年,中国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采用西方科学方法
历史人物 张文谦(1216—1283),邢州沙河人,县志称之沙河人物之冠。自幼聪敏,曾与刘秉忠、张易、王恂、郭守敬等人一起在邢州城西紫金山共同研习天文、历法、算学等,称邢州五杰。
本名:张文谦字号:仲卿所处时代:元代民族:汉族出生地:邢州沙河出生时间:1216年逝世时间:1283年身份:太师张文谦的生平简介 张文谦(1216—1283),字仲卿,邢州沙河(今邢台沙河市)人,元
天文、数学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到元代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与此同时,回回历法传入中国,元明两代曾设回回司天监在中国推行。明清之际,西方历法传入中国,最终排除回回历法。吴江人王锡阐吸取
郭守敬(1231—1316),河北邢台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在水利、天文历法、仪器制造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他出身书香世家,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后又师从对天文、地理、律历、占卜
王恂王恂字敬甫,生于河北唐县一个书香门第,父母受过很好的教育,他亦自幼聪颖好学,与郭守敬等人跟随刘秉忠学习数学和天文历法。之后,王恂被朝廷器重,受命组班修历,开始修改历法,《授时历》就是他们努力的成果
天文学历法修订编制历法,为历代王朝所重视。但是到了明末,却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一方面是由于此时西欧的天文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明王朝禁研历法政策的结果。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所说“国初学天文有历
天文学历法修订编制历法,为历代王朝所重视。但是到了明末,却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一方面是由于此时西欧的天文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明王朝禁研历法政策的结果。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所说“国初学天文有历...
人物简介张文谦(1216—1283),邢州沙河人,县志称之沙河人物之冠。自幼聪敏,曾与刘秉忠、张易、王恂、郭守敬等人一起在邢州城西紫金山共同研习天文、历法、算学等,称邢州五杰。元定宗二年(1247),
清代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到辉煌,它以超越前代的光芒照亮了18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遍地开花,经济繁荣发展。>> 我国古代的历朝历代的政府都非常重视历法的修订和颁行,在天文历法方面也曾
杜预杜预是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参与晋灭吴之战、他镇守襄阳、兴建水利工程、注解晋律、修订历法,文治武功兼备,是明朝之前唯一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杜预的后人>杜预有四子,分别是杜锡、杜跻、杜耽、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