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赞阮母“曹操孟德”
Posted 孟子
篇首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焦循赞阮母“曹操孟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焦循赞阮母“曹操孟德”
母亲林氏也出身于士宦之家,通晓诗书,有修养,阮元5岁开始跟从母亲学字,6岁进私塾就学,他的母亲对他偏重于文字的教育。有一年,阮元的母亲过生日,亲友们都来为其祝寿,华堂上挂满了寿联与贺辞。其中一幅是焦循送的贺辞,仅四个字:曹操孟德。听过三国故事的都知道,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人奸诈,堪称一代枭雄,人们一直把他作为奸臣看待。莫非阮元和焦循闹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看来其中肯定有什么名堂!看的人都莫名其妙,不解其意。
唯独阮元看后大加赞赏,连声说:写得好,写得好。
原来,这四个字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东汉时孝女曹娥,其父为迎神而掉在江里淹死了,尸体都没留下。当时曹娥才14岁,沿着江边号哭着跑,没日没夜地寻找父亲的尸体,找了17天,还是没找到,于是投江而死了。二是战国的孟子的母亲,为给孟子找到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搬了三次家,早晚教导孟子,终于使孟子成为和孔子齐名的大思想家。
焦循写“曹操孟德”,是赞扬阮元的母亲具有曹娥的节操和孟母的品德。
曹操
历史百科 焦循倾囊买书
焦循倾囊买书
焦循,字里堂,江苏甘泉人(江苏扬州黄珏人),清代著名学者。
焦循是清代著名学者,他一生没有做过官,教书是他的终生选择。他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很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启蒙读书。后来双亲相继去世,家境每况愈下,加之连年天灾,生活日益艰难,不得不借债度日。生活的清苦,并没有改变焦循自幼养成的读书习惯。
为读书,焦循干了许多“傻事”。他家里原来有几十亩养家糊口的土地,村里的一个财主看中了,想买下来。这时焦循正手无分文无钱买书,听说有人买地就一口答应了,几十亩地就这样卖掉了。手里有了钱,他就想买书读。正巧,有个书贩子知道他有钱想买书,就借机将自己的几本好书拿来,想向他讨个好价钱。焦循爱书如命,一见《通志堂经解》就爱不释手。书贩子见此情形想敲他一笔,于是要价三十两银子。焦循将卖田的钱一数,只是书价的一半,可他又实在不愿意舍弃这本书,就找来妻子商量,妻子将首饰摘下帮他凑一凑,可是两个加起来也才只有二十七两银子。这下可难坏焦循了,他只好硬着头皮和书贩讨价还价了,最后,他终于用这二十七两银子买了这套书。虽然这套书花去了几十亩良田和一些首饰,可他还是感到十分快慰,因为这是他十几年来渴望读的书。
焦循爱书,是因为书给了他无限的乐趣和满足。为读书求知,他利用一切零星时间,吃饭时总是嘴里嚼着饭,眼睛看着书,甚至走路上厕所也在思考问题。为了弄清《毛诗》中关于花鸟虫鱼等名称的来历,他花了近二十年时间,反复考察研究,写出了一部专著。在撰写期间,先后六次修改手稿,直至满意为止。为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他养成了记读书笔记和心得的好习惯,这不仅使他的学问越作越深,而且可以督促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一次,焦循身患重病,身体十分虚弱,本该安心养病,可他不肯让时间白白浪费,就在病中校对即将付印的手稿。由于生病,精力不能完全集中,文稿在付印中发现许多疏漏和错误。为此,有人批评他,他十分虚心地接受了批评意见,并以此警戒自己。正如他自己所说:“学贵善用思,吾生平最得力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八字,学有辍时,思无辍时也。”
他一生留下了大量著作,如《雕菰楼易学三种》、《诗地理考》、《孟子正义》、《论语道释》、《剧说》、《释弧》、《释轮》、《加减乘除释》等。
◆焦循在学习过程中,既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又能做到谦虚谨慎,择善而从,努力发展、创新。
相关参考
焦循(1763~1820),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苏扬州黄珏镇人,清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有《里堂学算记》《易章句》《易通释》《孟子正义》《剧说》等。个人简介>江苏甘泉人(江苏扬州方巷人),生于
焦循倾囊买书焦循,字里堂,江苏甘泉人(江苏扬州黄珏人),清代著名学者。焦循是清代著名学者,他一生没有做过官,教书是他的终生选择。他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很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启蒙读书。后来双亲相继去世,家
历史人物 清朝戏曲理论家、数学家焦循简介,焦循易学精神是什么
简介江苏甘泉人(江苏扬州方巷人),生于高宗乾隆二十八年癸,卒于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得年五十八岁。少年曾就读于扬州安定书院。曾于三十三岁赴山东居阮元(时为山东学政)家,并随阮元至浙江赴任。嘉庆六年(1
焦循(1763-1820),江苏扬州人。治学严谨,著述宏富,识力精卓,于学无所不通,于经无所不治,在易学、诸子、历算、方志等方面均有精深造诣。著书数百卷,皆精博。阮元谓之为“一代通儒”。清代学术,吴学
曹操为何未能一统天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20岁时,以廉孝闻名。历任洛阳北部尉,镇压过黄巾起义,参加过讨董卓联军。公元192年,收降青州黄巾军百余万人,选拔精
焦循(1763-1820),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世居北湖黄珏焦庄(今属方巷)。清代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博学多识,据张舜徽先生在《清代扬州学记》所列,一生著述五十九种,数百卷。经、史、历、算
为何未能一统天下:字孟德,小字阿瞒,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20岁时,以廉孝闻名。历任洛阳北部尉,镇压过黄巾起义,参加过讨董卓联军。公元192年,收降青州黄巾军百余万人,选拔精锐组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经过一系列大小战役,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后人大都对「刘备」刘玄德抱有敬意,认为刘备仁义待人,重情重义,为兴复汉室而奉献一生。相反,后人对曹操曹孟德怀有不满讨厌之意,认为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经过一系列大小战役,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后人大都对「刘备」刘玄德抱有敬意,认为刘备仁义待人,重情重义,为兴复汉室而奉献一生。相反,后人对曹操曹孟德怀有不满讨厌之意,认为
一代奸雄曹操曹孟德,生前防人防到了“梦中杀人”的扯淡境界。这样一个人自然对自己死后“被害”的可能性也要防备,曹操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挖出来或被盗墓者折腾,他破天荒地提出了“薄葬”的倡议。按理说,当时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