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只有十三陵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只有十三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只有十三陵

2、历史秘闻 明朝北京十四帝,为何只有十三陵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只有十三陵

  明十三陵的大名想必喜欢旅游的人都知道吧?明十三陵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国家的AAAAA级景区,这里面共埋葬了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其实明朝共有16位皇帝,那为何只有十三陵呢?难道剩下的三位皇帝不喜欢大型土木所以就没有修建自己的墓吗?
  当然不是!只是这三位的情况比较特殊罢了。
  一、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逝世的时候,北京还尚未建都,因此他是葬于南京,其陵寝就是南京明孝陵。那里也是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号孝慈高皇后,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陵墓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公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有着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二、 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
  建文帝朱允勺龌实鄄痪茫其四叔燕王朱棣在北京发难,兵戎相见,从北京杀到首都南京。大兵很快攻进皇城,建文帝朱允晌蘅赡秃危便从皇城的角门逃跑。后来朱棣派人四处寻找,但是依然不见踪影,建文帝不知所终,不仅在北京没有陵墓,在南京也没有陵墓,使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一千古之谜。
  三、 明朝第七代皇帝,景泰帝朱祁
  土木堡之变后,大臣立了他的弟弟朱祁为监国,但又因蒙古族多次用皇帝来威胁明朝,于是便立朱祁为帝,以免了蒙古族的勒索。朱祁年号景泰,史称明景帝,想尽办法将英宗接回来后,将其软禁在南宫当中,尊称太上皇。直到景帝景泰八年,景帝朱祁患病,让大将石亨扶持太子主管朝政。英宗在心腹党羽的帮助与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拿回了皇位。英宗复辟后,朱祁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是以亲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也就是现在的景泰陵。
皇帝明朝

历史秘闻 明朝北京十四帝,为何只有十三陵

明朝自开国以来,一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南京两位: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后来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了北京,一共传了十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永乐、明仁宗(朱高炽)洪熙、明宣宗(朱瞻基)宣德、明英宗(朱祁镇)正统、明代宗(朱祁钰)景泰、明宪宗(朱见深)成化、明孝宗(朱佑樘)弘治、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明穆宗(朱载垕)隆庆、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明光宗(朱常洛)泰昌、明熹宗(朱由校)天启、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明朝16帝

可这北京的十四位皇帝却只有十三座皇帝陵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明十三陵,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那到底是哪位皇帝没被葬入这皇家陵园呢?是亡国之君朱由检吗?难道他在煤山上吊之后,尸体没人管,所以没葬入这皇家陵园?答案不是的,这位亡国之君也被葬入了十三陵。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为安抚百姓,将他与周皇后合葬于田贵妃的妃园寝内,由此成了思陵。其实,没被葬入十三陵的是明朝的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他与他哥哥明英宗之间的恩怨讲起。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年号景泰,并邀尊英宗为太上皇。后来,朱祁钰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瓦剌也就把这位过气的皇帝给放了。英宗被放回来了,自然也就不甘心当一个没权利的太上皇,而且原本为皇储的儿子也被废了,想到这里英宗更是生气。代宗也害怕哥哥英宗复辟,就将他软禁起来了。毕竟这一山不容二虎,这兄弟俩的梁子也就这样结下了。

土木堡之变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危。这下英宗的机会就来了。在英宗朱祁镇的心腹党羽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的策划下,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朱祁镇复位,改元天顺,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之后,朱祁钰就去世了。此时明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并将他生前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捣毁了,把他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

英宗死后,他的儿子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他追认他叔叔朱祁钰为皇帝,并且将景泰陵以皇帝之礼重新布置。但即便这样,代宗还是没能进入明十三陵,成为了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能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如果觉得小编写的不好,请多多批评指教,一定多加改正!若觉得写的还可以,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全榜网”,记得转发和点赞哦!

                                        

相关参考

明朝时期皇帝明明有16个,明帝陵为何却只有13个?哪3位不在帝陵中呢?

古代中国华夏民族们极为高度重视身后事,这促使陵墓文化艺术非常风靡。古时候,即便是平民百姓必须取出省吃俭用来下葬亲人,何况王室贵族与國家的主宰者----皇上。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帝陵的规

明朝十六個皇帝只有十三陵,那另外三個在哪裡

明朝自太祖建國到崇禎自縊,共歷時276年,歷經16帝。明十三陵始建於公元1409年,一共埋葬了13位皇帝,除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代宗朱祁鈺之外,其他皇帝均埋葬於十三陵。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仿效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有10位都没有活过40岁

对于大明王朝,你有多少了解?明朝历史上共有16位皇帝,为何有10位没活过40岁?这个问题小编就不得不重点说一说了!16位皇帝中,竟然有10位皇帝没有活过40岁的年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来看看明朝历代皇

明第七任皇帝为何没被葬入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

亡国君都被葬入的十三陵为何却没有朱祁钰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

明朝16個皇帝活過50歲的只有4個,為何明朝皇帝普遍比清朝短壽

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太祖朱元璋活了71歲、惠宗朱允炆失蹤、成祖朱棣活了65歲、仁宗朱高熾活了48歲、宣宗朱瞻基活了38歲、英宗朱祁鎮活了38歲、代宗朱祁鈺活了30歲、憲宗朱見深活了41歲、孝宗朱

朱标为何英年早逝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虽然历经了276年,有16位皇帝,但大多数都是短命皇帝,活得最长的是71岁的明太祖朱元璋,他在位31年;最短的是明代第14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人倒是活了39年,在位却只有1个月

朱标为何英年早逝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虽然历经了276年,有16位皇帝,但大多数都是短命皇帝,活得最长的是71岁的明太祖朱元璋,他在位31年;最短的是明代第14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人倒是活了39年,在位却只有1个月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明朝16位皇帝简介

明朝16位皇帝简介明朝十六位皇帝简介,有图有真相明朝皇帝列表(不要简介)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

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