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臣左宗棠真實樣子,目光如炬,為官一生卻極為清廉

Posted 人物

篇首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大臣左宗棠真實樣子,目光如炬,為官一生卻極為清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晚清大臣左宗棠真實樣子,目光如炬,為官一生卻極為清廉

2、晚清名臣左宗棠到底是如何应对官场潜规则的?

晚清大臣左宗棠真實樣子,目光如炬,為官一生卻極為清廉

長久以來,對於古代歷史人物的了解,人們主要是通過史料記載,在字裡行間中,閱讀他們的事迹,從而想像他們是如何的行事作風。在這種猜想中,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歷史人物形象,但不論了解的多麼全面,光是憑藉著形象去猜測,還是會和真實有所差別。
譬如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關於他的形象,在世間就有一百八十度的猜測,有人想像的朱元璋,是圭面鷹鼻,滿臉的兇相,就好像茄子成了精,在他們想來,兇狠殘暴的朱元璋就應該是這樣的容貌。但也有一些更為務實的人,他們會去翻閱明朝皇室流傳下來的帝王畫像,然後就能夠看到朱元璋的另一幅模樣:隆耳圓面,目光迥然。
好像更符合一個「千古帝王」的樣子。不過朱元璋究竟是什麼樣的長相,也已經不會有人確切的知曉了,畢竟明朝時,還沒有照相機的技術。可是在清朝晚期,照相技術就已經問世了,並且在晚清時,有一些傳教士特意會給當時的名臣拍攝照片,也讓後世的我們,能夠一睹歷史書上的人物,他們真實的相貌是怎樣的。
左宗棠的真面目
晚清時,最負盛名的人物當數「中興四名臣」了,這四個人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四個人中,曾國藩和李鴻章的相貌是被很多人熟知的,他們流傳下來的照片不少,張之洞和其他三人比起來,名氣上要略遜一籌,剩下的左宗棠,便是一個神秘的人物,他傳世的照片極為稀少。
上面這一張照片,便是英國傳教士在張之洞的家中,為他特意拍攝的一個坐像,也是最為清晰的一張照片。從照片上來看,張之洞神態威嚴,盤坐如虎,尤其是一雙眼睛,透著一種捨我其誰的氣魄。張之洞身上找不到晚清官員普遍的那種暮氣,迥然不同的氣質很像他特立獨行的人生。
曾國藩一輩子深諳識人閱人的功夫,左宗棠便是他最得意的門下子弟,但左宗棠卻並不領「師生」的情份,對於曾國藩,他只是自稱為「弟」,這種傲氣在官場中很容易得罪一般人,但是好在曾國藩也並不是一般人,對於左宗棠的自傲,曾國藩認為他有這個資格。
左宗棠少年時,也是「十年寒窗」,但是這樣的刻苦並沒有給他帶來科舉上的順利,從二十歲開始應試,此後六年中,他屢考屢敗,這樣的失敗在封建社會並不算做什麼大事,頂多就是「時運不濟」,很多人在科舉的路上蹉跎了半生,還繼續做一個鬍子發白的考生,但左宗棠三次失敗後,便掩卷封書,自己主動退出了科舉這條成名路。
左宗棠不打算再科舉應試,對於他來說,人生大路千千條,哪裡都有他左宗棠的立足之地。可是在曾國藩看來,如此的一個才能之士,如果不能夠為社稷所用,簡直就是暴遣天物。曾國藩四處奔走舉薦左宗棠,直到1852年,湖南巡撫張亮基聘請了已經四十歲的左宗棠做幕僚,依靠他抗擊太平天國的軍隊。
左宗棠在湖南的第一次出手,就讓朝野上下刮目相看,四年時間,左宗棠一舉掃清湖南、江蘇、浙江三省的天平軍,這個沒有科舉功名的左宗棠,依靠軍功拿到了「恪靖伯」的爵位。
所有人都認為左宗棠到達了人生巔峰,卻不知這僅僅是他的起點,1876年,左宗棠一人血書,決心領兵從沙俄帝國手中奪回新疆,這樣的行為在別人看來就是自掘墳墓,但是左宗棠卻再次用四年時間,收復了1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當新疆捷報傳到內陸時,可謂是舉國歡騰,曾國藩也是欣喜不已。
左宗棠回朝之後,恩寵地位自然是無以復加,各方的人士都附趨而來,左宗棠過了四十年的貧寒生活,在人生的最後理應享受一下富貴,但是他的面對請託吃飯,都是一律回絕。要知道同樣身為「中興名臣」,其他三位在受賄金銀上,可沒有如此的決絕乾淨,但左宗棠就好像是永遠的別樹一幟,他要在昏盪的晚清官場做清朝的「海瑞」。
當我們再回過頭看左宗棠留給後世的那一張照片時,我們可以發現他身上的官服,的確是顯得有些破舊,跟「封疆大吏」的身份有些格格不入,卻和左宗棠這個名字相得益彰。

晚清名臣左宗棠到底是如何应对官场潜规则的?

左宗棠是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场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规则,明的暗的,如果一个处理不好,乌纱帽要么变小要么就是不保了,那么做到名臣这个位置的左宗棠是如何应对官场上的潜规则的呢?

“显规则”写在种种制度文本中,被统治者所公开倡导。“潜规则”则像一只隐形魔手,操纵着一些人按它的方式运行。

清代官场的潜规则表现于诸多“陋规”。据统计,清咸丰年间的陋规举其大者有节寿礼、程仪、卯规、别敬、秋审部费、晋升部费、门生礼、浮收、勒折、签子钱等。

左宗棠在写给户部尚书阎敬铭的信中说:“官之薪廉,应得者也。此外,如相沿之陋规,或借以办公,或取以作交际之用,尚可谓为应得之款;致因巧而创立名色,因营私而潜通请托,若亦应得而以陋规宽之,是夷、跖可同科,贪夫多侥免,法未立而弊已滋矣。”

基于当时的吏治状况,左宗棠对谋于私利者,坚决反对,毫不假借。他在整治吏治转移官场风气时,对陋规中的私仪与礼规即严加禁绝,行文通饬所属文武印委员弁删除节庆贺礼,勤思职守。

1879年,第一任甘肃学政许应骥任满回京,他照广东规矩,要一笔路程费。左宗棠认为,十八省中只广东一省有此陋习,甘肃是穷苦省份,且正在裁革陋规,岂有新设之理?因此没有致送。

左宗棠以身示范,表率他人。从陕甘总督离任时,陕西布政使王思沂知道他一生清廉,又博施广惠,宦囊所剩无几,怕他在京不够日常开销,想到从前陕西经收甘肃捐输,剩有一笔尾款,恰好可以“移济匮乏,廉惠不伤,与者与受者均有以自处”。左宗棠婉拒了这笔别敬。

相关参考

晚清名臣左宗棠到底是如何应对官场潜规则的?

左宗棠是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

晚清權臣張之洞,為什麼不娶妻,而是選擇一直納妾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徐茂娜晚清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張之洞,在16歲那年就成了順天府的解元,27歲成為探花,仕途上一直升遷成為兩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最後成為內閣大學士。他這一生,為清王朝做

1843年魏源的一本书,让左宗棠奋斗一生

上接:晚清自造先驱56岁林则徐47岁魏源与29岁粉丝左宗棠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左宗棠就知道林则徐、魏源。(1)永远的神游偶像那时的左宗棠的身份虽然是一名教书先生加农民,但已经被前两江总督、林魏的老领导陶

一个致命硬伤最为关键 左宗棠为何不如李鸿章

...三个超重量级的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可以说,曾、李二人无论是为官、为人都远胜于左宗棠,虽然左宗棠的功劳不小,但说实在的,在官场上他真不是一个吃的开的人。1881年春,左宗棠被任命为军...

左宗棠收复新疆,此人私赠两千万白银做军费,晚年却惨遭清廷抄家

晚清时期,中国内忧外患之际,西亚地区的阿古柏想趁机侵占中国新疆,阴谋分裂中国领土。当时清廷上下对于是否出兵新疆争论不已,有大臣主张放弃新疆,有大臣主张出兵新疆。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的极力主张下,清廷最终决

秦朝和隋朝作為短命王朝,卻留下了三項受益千年的水利工程

在我國眾多的封建王朝中,有兩個極特殊的王朝。他們一時的國力卻極為強盛,但國祚都很短,並為後世留下了造福千載的三項偉大工程。這兩個朝代就是秦朝和隋朝。秦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它結束了自春秋起

被人遗忘的晚清名臣骆秉章 为何世人会记不住他

作为晚清朝廷重要大员,广州花都人骆秉章官至一品,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并称“晚清八大名臣”。他大器晚成,为官清正廉明,心怀大爱、大义,举贤荐才,爱民如子。他生逢乱世,一生的荣辱升降,都与镇压太平军

左宗棠一句箴言训诫子孙,百年来后人英才辈出,他究竟是怎么说的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自号湘上农人。确切说,他出生在今天的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金龙乡新光村。左宗棠一生,目光远大,爱国情殷,能为人所不能为。他的人生功业,在于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百年,看看清朝時的集市是什麼樣子的

推著獨輪車趕早賣野豬的人清末成都青羊宮集市(拍攝於1911年)清末街上的雜貨鋪四川,因為銅錢貶值,帶著一串串銅錢上街的人人山人海清末趕集真實場景清末北京生豬交易市場,那時候的豬還都是黑豬清末的集市,路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百年,看看清朝時的集市是什麼樣子的

推著獨輪車趕早賣野豬的人清末成都青羊宮集市(拍攝於1911年)清末街上的雜貨鋪四川,因為銅錢貶值,帶著一串串銅錢上街的人人山人海清末趕集真實場景清末北京生豬交易市場,那時候的豬還都是黑豬清末的集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