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和岳飛真的有可比性嗎

Posted 可比性

篇首语:知识分子优于文盲,如同活人优于死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袁崇煥和岳飛真的有可比性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袁崇煥和岳飛真的有可比性嗎

2、崇禎爲什麼要處死袁崇煥

袁崇煥和岳飛真的有可比性嗎

袁崇煥和岳飛都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候被冤殺,岳飛打的是金,袁崇煥打的是後金,岳飛成立了赫赫有名的岳家軍,袁崇煥成立了明末第一戰鬥力——關寧鐵騎,兩人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有的學者便把袁崇煥和岳飛歸為一類人,真的是這樣的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袁崇煥在明朝的名聲極差,明末的張岱曾評價袁崇煥: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極躁暴。攘臂談天下事,多大言不慚。而終日夢夢,墮幕士雲霧中,而不知其著魅魘也。五年滅寇,寇不能滅,而自滅之矣,嗚呼!秦檜力主和議,緩宋亡且二百餘載。崇煥以齷齪庸才,焉可上比秦檜。
大意是說袁崇煥眼高手低,說五年復遼,最後自己卻因後金軍長驅直入,打到京城而入獄被殺害。
《明季北略》說:崇煥捏十二罪,矯制殺文龍,與秦檜以十二金牌矯詔殺武穆古今一轍。
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也是一直被後人所詬病的,《明季北略》甚至把袁崇煥比作秦檜,把毛文龍比作岳飛。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因為自己的一己私慾,毛文龍死後沒過多久,他手下的眾多將士紛紛投靠後金人,自此,皮島再無明軍,有的只是些許強盜罷了,金人再無後顧之憂且實力大增。
袁崇煥在明朝名聲一直很差,直到清朝時才被翻案洗白,這是因為清人為了變相偏低崇禎,突出他的昏庸而洗白袁崇煥。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私自議和,讓金軍打到京城,就憑這三點就足以判定袁崇煥不是一個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獨當一面的人。
再看一下岳飛。岳飛憑藉區區數千人馬,平定南寇,收編大量強盜,水匪,一點一點的成長為數十萬人的軍隊(袁崇煥是靠朝廷的軍餉打造關寧鐵騎的),岳飛平生四次北伐,每一次都開疆擴土,痛擊敵人,在岳飛的第四次北伐中,岳家軍甚至打的金兀朮逃離汴京(《金史》記載),幾乎收復整個河南。
岳飛用人不拘一格,哪怕是殺了他弟弟的楊再興,他都可以不計前嫌的重用,而袁崇煥因為一己之私殺了傑出將領毛文龍,踢跑猛將滿貴,袁崇煥根本與岳飛就不是一類人。
岳飛在南宋便開始被歌頌,元朝的脫脫在修訂《宋史》的時候,也肯定了岳飛的功績,反觀袁崇煥,他在他的朝代里背負罵名,最後竟被敵人為了變相貶低崇禎而洗白,二者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

崇禎爲什麼要處死袁崇煥

崇禎帝

撰文/趙立波

1630年的三月十六日的下午,崇禎在乾清宮暖閣召見內閣輔臣等大臣,商議處理袁崇煥問題,然後又在平臺召見內閣、五府六部以及大明的所有調查機構,共同商議對袁崇煥的處決事宜。

以此可知,在處決袁崇煥時,崇禎頂着巨大壓力,甚至他想將殺掉袁崇煥這一責任推給所有大臣。崇禎對臣下們說:“袁崇煥託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等兵臨城下時,又偷偷帶着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

被酷刑慘死的袁崇煥

崇禎氣勢洶洶歷數袁崇煥幾大罪狀後,以商量的口吻問道:“卿等已知之,今法司罪案云何?”在幾百名大臣都低頭不語後,崇禎正式宣佈對袁崇煥的最終處理決定:“依律磔之!”就是最酷的剮刑,將身上的肉一片片割下來,最終受刑者在極大痛苦下漸漸死去。至於袁崇煥家人,崇禎說:“依律,家屬十六歲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爲奴。”末了,崇禎又環視一週問:“諸臣有沒有想說話的?”內閣輔臣趕忙說“其罪不宥”。於是崇禎下發刑部侍郎前往監刑的旨意後,又警告羣說:“諸臣欺罔矇蔽,從沒收到你們任何舉報,從今後要洗心滌慮,從君國起見”,大小臣下連忙扣頭引罪《崇禎長編》,至此,大明王朝的最後長城被徹底推倒。其實此前,禎已經全面清掃反對誅殺袁崇煥的各種意見,這次開會無非是走一個程序。

袁崇煥早在明熹宗時,就因寧遠之戰後“十年積弱,一旦挫其狂鋒”。《明熹宗七年督察院實錄》後金努爾哈赤更是坦言,自出兵以來,除了袁崇煥之外,還沒人打得過他。

遼東邊圖

崇禎繼位後,非常渴望立時扭轉遼東戰局,在任命他爲兵部尚書,右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把遼東軍事全權委託給他。並在七月的一天召見袁崇煥進一步討論遼東整體戰略方向。

崇禎急切問袁崇煥說:“女真跳梁,已有十年,封疆淪陷,遼民塗炭。卿萬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遼方略,可具實奏來!”袁崇煥直截了當的回答說:“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於萬里之外,倘皇上能給臣便宜行事之權,五年而遼東外患可平,整個遼東可收復。”崇禎聽了非常高興說:“五年收復整個遼東,朕不會吝嗇一個封侯之賞,望卿努力。”當內閣輔臣們聽了“五年全遼可復”後無不對袁崇煥交口稱讚:崇煥肝膽識力實在不凡,真是一位奇男子!

兵科給事許譽卿當面向袁崇煥請教如何五年平定遼東時,沒想到袁崇煥竟然以“聊慰上意”迴應。在許譽卿提醒“到時如果按期責功,怎麼辦?”時,袁崇煥才意識到自己的海口誇大了,此後向崇禎提出各種要求,如武器裝備和物資糧草,崇禎一概予以支持。

袁崇煥畫像

深知袁崇煥在崇禎面前的“浪對”的兵科給事中許譽卿,在袁崇煥不斷添加多種要求後,對崇禎上疏說:“近來用人過濫,封疆大臣已不知法律,請皇上重申法律,明示邊臣,今後如敵軍入境不能截堵,攻城不能入保,應按律逮捕。”崇禎帝看後表示同意,爲袁崇煥此後的悲劇埋下伏筆。

在此後的“乙巳之變”後,袁崇煥趕到河西務,與手下商量前往北京進行彈壓。副總兵周文鬱反對說:“大兵宜迎擊敵軍,不宜入都。”接着說出了許多切合實際的理由,由於佈防失措,袁崇煥一時打亂了先前佈局,什麼話也都聽不進去了,“君父有難,顧不了這些,倘能濟事雖死無憾。”《國榷》結果本來應該擋住後金人馬於蘄州到通州一線,展開決戰,卻最終弄成了“縱敵深入”,把戰火引導了北京城下,造成輿論一致譴責,當時還有民謠諷刺說“投了袁崇煥,東人跑一半”,並且最嚴重的是皇太極散佈謠言施行離間計,說袁崇煥與後金密約,故意引建州兵引入內地《國榷》。

袁崇煥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走進皇太極的反間計中,但對於此前的“五年復遼”深感壓力,在接到崇禎召見的命令後,他已經做好被處理的準備,穿着青衣戴着小帽進宮。見到朝臣,他極力形容敵軍勢不可擋,希望由朝臣提出城下之盟,促使後金撤退。甚至說:“東人此來要做皇帝,已卜某日登極矣!”嚇得戶部尚書舌頭伸出久久不能縮回《烈皇小識》。

皇太極

崇禎深信其已投靠皇太極,故意做出殷勤的慰問樣子,還將自己的貂裘大衣脫下來給袁崇煥披上,並簡單閒聊幾句。但當袁崇煥提出將部隊引進德勝門修整時,崇禎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的請求《國榷》。緊接着崇禎對京城安全進行布放,防止意外發生,在全部做好準備後,再次宣召袁崇煥。見到袁崇煥,崇禎突然變臉:“着錦衣拿擲殿下!”錦衣衛蜂擁而上,將袁崇煥朝服脫去,押解到西長安門外的錦衣衛大堂,着手進行審訊《明季北略》。

袁崇煥的心腹愛將祖大壽在旁目睹自己最敬仰的督帥被抓,大爲驚愕,以至於嚇得渾身發抖《明史》。一旁的大學士成基命看到祖大壽的狀況,立即磕頭請崇禎慎重,並說:“敵在城下,非他時可比”。有的輔臣勸諫,對崇禎曉之以理:“臨敵換將,兵家所忌”,崇禎卻下了鐵心說“勢已至此,不得不然”《烈皇小識》。

此後,性格暴烈的崇禎朱由檢的弱點在關鍵時刻表露無疑,在得報城外防禦工事潦草時,把負責工程的工部尚書逮捕入獄,同時牽連數十名官員。崇禎的理由是:“目下與敵止隔一牆,宗廟社稷全靠這堵牆,這牆一倒,宗廟社稷都沒靠了,豈不可重要處。”《剖肝錄》光死在杖下的就有三位高官。

雖然袁崇煥給前方祖大壽寫信叫他要顧全大局爲朝廷賣命,崇禎也一度說出“守遼非蠻子(袁崇煥)不可”的話後,可是在山東道御史等人的極力慫恿下,最終將其定性爲“大言五年成功,賣國欺君,秦檜莫過”。終於又激怒了崇禎,於是下令將袁崇煥處死,從本質上來講,袁崇煥如不在崇禎面前誇下海口,以及不誅殺毛文龍,從瞭解崇禎性格多疑弱點上證明自己的忠心,或許歷史將不會被改寫。袁崇煥死後,他的兄弟妻妾被流放到福建,家財沒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資,天下冤之。”並感嘆:“當初,袁崇煥妄殺毛文龍,最後崇禎又誤殺袁崇煥,自此邊事更無人可用,明亡的徵兆已經決定下來。”《明史》

煤山吊死的崇禎帝

相关参考

崇禎爲什麼要處死袁崇煥

崇禎帝撰文/趙立波1630年的三月十六日的下午,崇禎在乾清宮暖閣召見內閣輔臣等大臣,商議處理袁崇煥問題,然後又在平臺召見內閣、五府六部以及大明的所有調查機構,共同商議對袁崇煥的處決事宜。以此可知,在處

崇禎時期,遼東戰場主將袁崇煥的功過得失

開始認識袁崇煥,是從《明亡清興60年》,此後到過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崇煥故園,近距離感受古人生活過的時空。首先,袁崇煥是個明朝的有功之臣。年少之時,強烈愛國情結已根植內心深處,公元1619年中進士不久,

袁崇煥傳01 少年立志報效國家,萬歷四十七年中進士

袁崇煥傳01少年時代立志報效國家,萬歷四十七年考中進士明熹宗天啟二年,邊地山海關城樓巍峨雄壯,灰色的城牆像堅固的屏障屹立在北方。天空中鳥雲壓項,仿佛有一種肅殺的氣氛在彌漫着。城牆上,一個三十多歲的將領

明朝名將袁崇煥死得有多慘

袁崇煥是明朝晚期赫赫有名的大將。當明朝將領在後金(清朝)咄咄逼人的進攻下,一再潰敗時,他率領部下打贏了“寧遠之戰”“寧錦之戰”,並在“己巳之變”打敗圍攻北京的後金(軍隊)。後金努爾哈赤、皇太極都曾經與

從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看出明朝亡於內而非戰之罪

明末,袁崇煥構築關寧錦防線,抵禦後金南下。遼東失陷後,毛文龍帶領兩百士兵攻破後金鎮江。之後,朝廷授予毛文龍平遼總兵官,掛將軍印,賜尚方寶劍,同時在皮島設立軍鎮,毛文龍為守將。皮島又叫東江,在登、萊沿岸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世人喜歡將那些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歸屬於英雄,他們胸藏文墨,腹有良謀,進可以治國安邦,退可以修身齊家。這樣的人物歷史上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世人喜歡將那些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歸屬於英雄,他們胸藏文墨,腹有良謀,進可以治國安邦,退可以修身齊家。這樣的人物歷史上

有可比性嗎

歷史上一般把1467年的應仁之亂作為日本戰國時代的開端,而將1568年織田信長征服京都作為其終結。但因為戰亂實際上並未結束,也有將其後的「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統治的時代)也包括進去,將

有可比性嗎

歷史上一般把1467年的應仁之亂作為日本戰國時代的開端,而將1568年織田信長征服京都作為其終結。但因為戰亂實際上並未結束,也有將其後的「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統治的時代)也包括進去,將

元朝統治不足百年,真的有資格算一個朝代嗎

在中國的歷史之中,封建王朝講究的是一個繼承,而宋朝之後因為金國的入侵,使得靖康之變發生北宋滅亡,南宋的建立者趙構是一個懦弱的傢伙。他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大將岳飛,使得南宋沒有了北伐光復大宋的機會,而到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