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法+大類分流,海淀本月全面推開垃圾分類工作
Posted 垃圾
篇首语: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四分法+大類分流,海淀本月全面推開垃圾分類工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四分法+大類分流,海淀本月全面推開垃圾分類工作
在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之前,本月,海淀面向全區印發《海淀區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行動方案》,全面展開垃圾分類工作。以「四分法」+「大類分流」模式組織垃圾分類工作,明確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四個環節。到2020年底,全區社會單位垃圾分類全面實施,全部街鎮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工作。在分類投放環節,各居住區應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投放模式,採用固定式、流動式等模式方便居民交投。有物業管理的小區由物業公司負責,單位自管的由自管單位負責,老舊小區、無物業管理的小區由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確定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負責。
在樓房為主的區域,採取基本組合與分類驛站並設的組合模式。基本組合即以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為一組,按照80至100戶至少設置一組。分類驛站即有專人值守的「四品類」桶站組合,每個小區至少設置一處,規模大的小區每300至500戶設置一處。分類驛站應公示垃圾分類常識,並安排專人值守時段。
在保留村、平房區地區,廚餘垃圾收集可以採取流動式收集模式,在規定時段巡迴回收。同時,小區(或村)應因地制宜設置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暫存點。鼓勵有條件的居住區、村建設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置設施。
居住小區應在醒目位置公示垃圾分類投放設施的分布點位、投放時間和投放方式,以及各類垃圾的收集、運輸責任單位名稱、收運負責人、收運時間、地點等信息。
在分類收集環節,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應根據小區實際,廚餘垃圾採用「桶車對接」收運模式,其他垃圾採取「密閉式清潔站轉運」為主的分類收集模式,確保收運全過程密閉,無二次污染。有害垃圾依託海淀區有害垃圾暫存點,由區物資回收公司委託具有資質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進行處置。可回收物通過區域性特許經營主體在街道層面通過回收點進行收集。
在分類運輸環節,各品類垃圾的分類運輸應委託有資質的垃圾運輸企業負責。鼓勵垃圾運輸單位建立「綠色車隊」,統一各品類垃圾收集運輸車輛的車型、塗裝和標誌標識,公示單位名稱和電話,易於群眾識別監督。實施分類運輸車輛身份識別、行駛軌跡、稱重計量等信息實時監控。
針對非居民單位,從三個層面進行推進。一是中央國家機關、軍隊、高等院校,二是教育、衛生健康等社會單位,三是推進一般性經營場所垃圾分類。
在垃圾分類工作管理方面,依託海淀區城市大腦搭建垃圾分類全流程排放登記系統,以身份識別、計量稱重、垃圾流向為關鍵數據,實時掌握生活垃圾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信息,實現數據信息市、區、街鎮三級共享。
在執法保障上,健全垃圾分類日常執法檢查機制,採用先教育勸阻、再書面警告、後執法處罰的方式,促進責任單位和個人履行垃圾分類責任和義務。
在日常考核上,依託大城管考核體系,以基礎管理、日常運行、自查管理三個方面構成評價結果,納入績效考核,加強與市級考核檢查的銜接,指導屬地和行業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於麗爽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王夢瑩
全民垃圾分類倒計時 首堂垃圾分類網課上線
來源:央視原標題:北京:全民垃圾分類倒計時 首堂垃圾分類網課上線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從5月1日起正式實施,北京市全民垃圾分類進入倒計時。為進一步宣傳垃圾分類工作,充分利用疫情期間空中課堂平台,北京海淀區城市管理委和海淀區教委聯合推出北京市首堂《垃圾分類》線上教育系列課程,對中小學生進行垃圾分類教育。
課程分為《垃圾分類的意義》、《垃圾四分法》、《跟我一起做》三門。其中,第一課《垃圾分類的意義》,主要通過視頻、動畫展現隨意扔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回收利用的好處,從而引申出垃圾分類的意義。第二課《垃圾四分法》,由老師介紹垃圾分類的四分法,並重點講在生活中常見的易分錯的垃圾。第三課《跟我一起做》,通過家庭中如何垃圾分類的情景劇,來生動展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垃圾分類。
在收看網課的同時,海淀區鼓勵學校結合實際開展有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積極開展「垃圾分類我先行」優秀作品徵集活動,鼓勵學生通過製作生活垃圾分類手抄報,向家庭成員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的知識,推動家庭踐行生活垃圾分類;製作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的小發明、小製作,為家庭中的生活垃圾分類出力,為開學回歸校園後的學習和生活做準備;鼓勵中小學生拿起紙筆抒發自己對「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垃圾對生活的影響」的認識,撰寫踐行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等。(總台央視記者 張偉澤 鄧煜洲)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