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克教的歷史1

Posted 宗教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錫克教的歷史1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錫克教的歷史1

2、有趣的歷史冷知識

錫克教的歷史1

印度錫克教之二:錫克教的歷史1
錫克教(Sikhism)是15世紀產生於印度的一神教,主要流行於印度,在南亞的,東南亞的,北美的和也有少量信徒。
「錫克」一詞,來源於梵文,意思是「學生」、「弟子」、「信徒」。錫克教徒被稱為錫克人,長發、梳子、鋼箍、匕首、短褲是錫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標識。
尊崇十位上師並以上師們傳授的《阿底格蘭特》為經典,《阿底格蘭特》象徵第十一位上師。以公平正義、扶貧濟弱和宗教自由為基本教義。
宗教符號的圓圈代表沒有始終的唯一真神,左右兩邊的彎刀象徵捍衛真理與正義;中間的雙刃刀代表做飯的刀具。
錫克教於15世紀末由那納克創立於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區。它是在莫卧兒王朝時期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交流中萌芽的,由於印度教虔誠派運動的開展,後來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宗教。錫克」是梵文Sikha的音譯,原意為門徒。錫克教奉行祖師崇拜制,視祖師為神的使者,其信徒自稱是祖師的門徒。錫克教徒非常尊重本教的首領和上師,尊稱為「古魯」,意為「上師」或「師尊」。從第一代上師那諾(1469~1539)算起,到戈賓德·辛哈(Gobind Singh,1666~1708)為止,先後共有十位上師。第十位上師戈賓德·辛哈被暗殺後,雖然還有其他人繼任領導,但都不再稱為上師。戈賓德·辛哈去世前指定宗教經典《阿底格蘭特》為第十一任上師。按照教條,凡承認錫克教義、十位上師和錫克教的著名經典《阿底格蘭特》者,皆可成為錫克教徒。
從第六代師尊開始到第十代師尊,錫克教為了對抗莫卧爾王朝的壓迫,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帶有軍事化色彩的組織。此後在英國統治印度時期,錫克教徒就占軍隊人數的四分之一。印度軍隊中有15%士兵為錫克教徒。 錫克教提倡平等、友愛,強調實幹,既反對印度教森嚴的種姓制度,也不贊成伊斯蘭教排斥異教的種種做法,也反對其他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視婦女。錫克人約計1630萬(1991年),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區,其餘散居在德里地區、哈里亞納邦和孟買等地。居住在旁遮普的錫克人,雖人數不多,僅佔全國人口的2%,但全國二分之一強的糧食由他們提供,該地有「印度糧倉」之稱。該教的創始者那納克曾公開宣稱:「我的宗教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伊斯蘭教。」它是一種試圖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融為一體的新宗教。錫克教的出現不是偶然的,有它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根源。
印度教森嚴的種姓制度和繁瑣的教規,引起了賤民和一般教徒的不滿,公元8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印度,強迫人們改信伊斯蘭教,使矛盾進一步加劇和複雜化。面對這些尖銳而複雜的種姓問題和宗教矛盾,一些人提出了宗教改革主張,遂出現改革熱潮,開展了「虔誠運動」。鬥爭聲勢浩大,影響很廣。
那納克上師所處的時代,正值洛提王朝統治時期(1451~1526),當時印度教種姓歧視非常嚴重,引起低級種姓的強烈不滿,洛提王國出現了混亂局面。這時,道萊特漢·洛提的兒子提拉華爾·汗懷有篡奪王位的野心,竟然給巴卑爾寫信,鼓勵他進攻印度。巴卑爾本來對印度虎視眈眈,垂涎三尺。得信之後,喜出望外,遂率兵向印度進發,在帕尼帕特地區(現屬哈里亞納邦)同當時的國王易卜拉欣·洛提激烈交戰,結果易卜拉欣·洛提戰敗身亡。
上師那納克對提拉華爾·汗的行徑非常氣憤,大為不滿。他認為,這會使國家更加遭殃,人民更加受難。因此,他把巴卑爾的軍隊看成是入室豺狼,比喻為「罪惡的迎親隊」。當時,雖有許多人大聲疾呼,反對社會黑暗和人民中間的偽善現象,但誰也沒有把這種現象歸咎於當時的統治階層,只有上師那諾首先公開譴責和咒罵腐朽的統治者以及封建領主,把他們說成是劊子手、惡狗和吸血鬼。他還把耳聞目睹的血淋淋的事實寫成一本書,有力地揭露了當時由於巴卑爾入侵所造成的樁樁慘案。當時,各封建領主大量掠奪人民的財富,那納克對此表示了強烈反對。他希望給每個人以平等權利,都能過上幸福生活。他蔑視富有,同情貧窮,愛憎分明。
他公開反對朝聖和宗教的偽善。一次,那納克上師格雲遊到哈里杜瓦爾,他看見人們站在恆河裡,面向東方,朝著太陽澆水。那納克上師便也站在恆河裡,面朝西方澆水。因為他不面朝東,而是面向西澆水,人們誤認他是瘋子,有人還前來和他辯論,他問:「你面朝東給誰澆水?」他回答:「給太陽呀!」又問:「太陽有多遠?」他又答:「說不清,可你為什麼朝西面澆水?」「在迦爾達爾普爾有我的地,都幹了,我在給地澆水。」那納克說。一個學者聽了他的話後哈哈大笑起來,然後輕蔑地問道:「可是你澆的水連河岸都到不了,都灑在河裡了,怎麼能到達迦爾達爾普爾呢?」那納克立刻反駁道:「如果我澆的水到不了迦爾達爾普爾,那麼,你澆的水怎麼能到太陽那裡呢?」他們被那納克駁得啞口無言。
那諾反對男尊女卑。當時,社會上婦女備受歧視,在一些信仰印度教的種姓中,流行著一種殺害女嬰的陋俗,女孩一生下來,就被殺死。那諾堅決反對這種野蠻行為,並指出了婦女應有的地位。他認為,在生活中,男子離不開女子,否則沒法過日子。他還說,婦女既然能生出帝王、仙人和英雄,她們在男人面前為什麼就一錢不值呢?怎能說她們低賤,微不足道呢?
那諾講究實際,不相信出家為僧和雲遊山林就可以見到梵天的說法。他認為,家居是最理想的。他說,人們只有盡好家庭義務,才能沿著正確道路到達梵天那裡。他發現,幾乎所有教派只強調外表形式,因而相互爭吵,有許多天真的人就是在這種爭吵的煙幕中受騙上當。因此,他鼓勵和開導這些人掙脫騙人的羅網。
儘管那納克也叫人們叨念羅摩,以求解脫,但他從不叫人們逃避生活。他自己就結了婚,還生了兩個兒子。
那納克上師出生於平民之家,生活在平民之中,他一生從事耕種,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時常教導教徒:「生活在虛幻之中,而又不為虛幻所迷戀,才能得到真正的瑜加(即精神和梵天融為一體)。靠外表的偽裝,什麼也不可能得到。」他認為,只是吹牛說大話和談經論道的人,不會成為瑜加者,只有平等待人的人才是真正的瑜加者。那納克上師活了77歲,他一生以普通人的身份傳播著他的教義,影響很大。他死後,他所創建的錫克教,迅速地傳播到整個旁遮普和印度河流域。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

每天一個歷史冷知識,增長您的知識!

大家都知道東漢有一個叫蔡倫的人發明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他總結以往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製成“蔡侯紙”,漢和帝下令推廣其造紙法。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蔡倫是當時東漢王宮裡的一個太監,十分受皇后(竇皇后)的寵愛。

而蔡倫是因為權利鬥爭失敗自殺身亡的。在鄧太后死後,安帝繼位。蔡倫因為當初受竇後指使參與迫害安帝祖母宋貴人、剝奪劉慶的皇位繼承權而被審訊。下令讓蔡倫自己到廷尉那裡認罪(也就是現在說的自首)。蔡倫恥於受辱,於是沐浴後穿戴整齊衣,服毒而亡。他的封地也被收回。

相关参考

猶太教對後世的影響

猶太教之五:猶太教對後世的影響猶太教的形成及其流傳,不僅對流落他鄉的以色列人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西方的歷史、文化、宗教也具有重要影響,甚至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世界,我們也能看到猶太教的痕迹。(1)失去家

猶太教的教義及其特點

猶太教之二:猶太教的教義及其特點猶太教教義的形成有一個歷史過程,於公元前13世紀始產生,直至公元前5世紀才正式形成。其教義主要有四點。(1)崇拜唯一神雅赫維雅赫維,譯名為亞衛,是猶太教信奉的唯一神的名

猶太教的《聖經》1

猶太教之四:猶太教的《聖經》1猶太教的正式經典是《聖經》,音譯為"塔那赫"。按國際聖經學者公認的劃分方法,它共分為三部分,即律法書、先知書、聖著。(1)《聖經》的成書猶太教《聖經》共有24卷,它並非是

不是太醜就是長一樣,教科書上的歷史人物肖像有多不靠譜

古人長什麼樣只有天知道!但是古人大致穿什麼衣服還是可以考證的。想必不少人和古典君一樣,曾經對教科書上那千人一面的古人畫像產生過疑惑,為嘛古人都長一個樣?為嘛古人一個個都奇醜無比?1、朱元璋說到古人畫像

不是太醜就是長一樣,教科書上的歷史人物肖像有多不靠譜

古人長什麼樣只有天知道!但是古人大致穿什麼衣服還是可以考證的。想必不少人和古典君一樣,曾經對教科書上那千人一面的古人畫像產生過疑惑,為嘛古人都長一個樣?為嘛古人一個個都奇醜無比?1、朱元璋說到古人畫像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每天一個歷史冷知識,增長您的知識!大家都知道東漢有一個叫蔡倫的人發明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他總結以往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製成“蔡侯紙”,漢和帝下令推廣其造紙法。但

古希臘人是如何傳承他們的歷史的

面對卷帙浩繁、精彩紛呈的古希臘歷史,也許有人不禁會問:古希臘人是如何記載這么龐大的史料的呢?其實在任何時代,都是多種媒介在一起傳承文化、記載歷史,歷史不是由單一的方式傳承的。而古代希臘人的歷史記載也是

古希臘人是如何傳承他們的歷史的

面對卷帙浩繁、精彩紛呈的古希臘歷史,也許有人不禁會問:古希臘人是如何記載這么龐大的史料的呢?其實在任何時代,都是多種媒介在一起傳承文化、記載歷史,歷史不是由單一的方式傳承的。而古代希臘人的歷史記載也是

幾乎都不知道的歷史真相,我們原來被騙了這麽久

歷史書上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但是這些內容經過考證其實和真實的歷史背道而馳,我們理所當然認為的很多定論,其實都有很多疑點,因為五千年的歷史,只靠古籍記載,很多東西都鮮為人知了,加上歷史久遠,史書記載也有

20世紀初,清朝統治下的歷史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