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為何分內蒙古和外蒙古

Posted 成吉思汗

篇首语: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蒙古為何分內蒙古和外蒙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蒙古為何分內蒙古和外蒙古

2、南宋、遼、金混戰100年,為何蒙古能笑到最後

蒙古為何分內蒙古和外蒙古

在世界地圖中,我國內蒙古的北方還有一個蒙古國。內蒙古位於中國境內,而蒙古國則是另一個國家,兩者似乎沒有什麼聯繫。
實際上,蒙古人建立了元朝,那個時候蒙古是在中國的勢力範圍之內的。不過,之後朝代變更,蒙古也不再是中國的勢力範圍。其實蒙古是分為好多部落的,明末清初時期,蒙古主要有科爾沁、察哈爾、土默特,喀爾喀等部落,在這些部落中,科爾沁、察哈爾、土默特位於蒙古的南部,也就是如今位於我國北方的內蒙古,而喀爾喀主要是在蒙古的北部,是今天的蒙古國。
蒙古最終成為「內蒙古」和「蒙古國」兩部分,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正如一句俗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的黃河、長江養育了華夏民族,而蒙古人也依賴著他們的自然環境生活。「內蒙古」和「外蒙古」的說法是人為的稱呼,而導致人們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在「內蒙古」和「外蒙古」中間有一道天然「隔離帶」——一片荒漠。
眾所周知,蒙古屬於游牧民族,他們需要依靠草原來生活,沒有草原他們就沒有了「生命之源」。而位於「內蒙古」和「外蒙古」之間的那一片荒漠就成了無人問津的地區。久而久之,生活在南、北邊草原上的蒙古人彼此之間因為地形而形成了割據。
另一個原因就是政治方面的影響。明末,蒙古還只是被稱為「北蒙古」和「南蒙古」,當然這裡劃分「南北蒙古」的依據也是那條「天然隔離帶」。不過,後來滿族人想要入侵中原,這威脅到了明朝廷的統治。不僅如此,滿族主要位於東北地區,與「南蒙古」相鄰,所以滿族想要奪取中原,「南蒙古」是他們第一個需要打敗的對象。
與此同時,南蒙古的察哈爾部的大汗林丹汗也有想要稱霸的野心,他想要成就成吉思汗那樣的偉業。面對滿人的如此緊密的火力追擊,林丹汗只能尋找敵人的敵人——明朝廷聯手抗擊滿人,於是就形成了蒙古聯合明朝對抗滿人的局勢。
當時滿人的領導者是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是一個非常有能力和野心的人,不論是軍事作戰,還是戰術策略,他都有自己獨特的手段。在面對明朝和南蒙古察哈爾部的聯手打壓,他選擇和南蒙古的科爾沁部合作。不過儘管雙方聯手,短時間內也並沒有能打敗明朝和察哈爾部的聯盟。
但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也是一位非常有戰略眼光的人,在努爾哈赤去世之後,皇太極帶領科爾沁部打敗了林丹汗,因此察哈爾部歸順了滿人。不僅如此,南蒙古的其他部族看到了皇太極勢力龐大,也紛紛歸順。於是,皇太極征服了整個南蒙古地區,因此稱為「內蒙古」,沒有被征服的北蒙古就被稱為「外蒙古」。
外蒙古雖然主要是喀爾喀部族,但是在其內部還是分了好多勢力,時不時地就會出現混亂,沒有凝聚力。外蒙古雖然沒有被皇太極用武力征服,但是在後來,外蒙古為了能夠加強自己的力量對抗威脅自己的瓦剌(即後來的准葛爾汗國),只能與已經入主中原的清朝廷合作。
當時清朝的皇帝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考慮當時的局勢,如果自己不幫助北蒙古,那麼俄國人就會趁虛而入,所以他認為只有消滅准格爾汗國才能保證清王朝的和平與安寧。於是在北蒙古和清王朝的強強聯手下,准葛爾汗國最終被消滅。與此同時,外蒙古也歸順清朝,康熙皇帝時期,中國國土面積達一百八十萬平方公里。
按照上述內蒙古、外蒙古的劃分,成吉思汗屬於蒙古乞顏部落,駐地在斡難河畔,位於外蒙古地區。從這個角度出發,蒙古國在之前也是屬於中國的。而外蒙古獨立是在清後期,那個時候清朝國力大不如從前,而位於北方的俄羅斯力量增強,最後外蒙古被其奪取。
不過,成吉思汗去世之後,不論是在內蒙古還是在外蒙古都沒能找到他的葬身之處。但是,無論是內蒙古人還是外蒙古人,成吉思汗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因為是成吉思汗為所有蒙古人贏得了榮譽和尊重,他是所有蒙古人的英雄!

南宋、遼、金混戰100年,為何蒙古能笑到最後

作者:李忠澍
宋元時期,中華大地連續上演著『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的故事,金人趁遼宋鬥爭時期,從背後滅了遼國,蒙古又趁著金人和南宋的鬥爭,一舉統一了全國。
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
北宋(960—1127年)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
金朝(1115年-1234年)共傳十帝,享國119年。
南宋(1127-1279年)共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二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
這是一個紛戰的時代,五代十國期間,少數民族契丹族建立了遼,前後有二百年時間,如果與北宋一起算做漢化時期,跟北宋差不多的一百多年時間。漢化後的遼,失去了戰鬥民族的馬背精神,學習漢人治國收稅養民。接著就被北方的少數民族,具體是處於奴隸制時期的少數民族,女真部落消滅掉。不是大遼不強大,而是被漢化後,失去了當年馬背出政權的精神。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是第一要務,儒家四處奔波,被稱為喪家之犬,沒有哪個君主當作一回事兒。相反,法家思想的影響巨大,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無不是強大了軍隊,進而為國家開拓疆土提供重要保障。
每一個朝代,剛打天下的時候,都不是儒術治國,都是法家思想體系進行治理,進而保證軍隊建設的強大。
儒家思想是維繫即得利益群體利益的精神武器,在沒有外部敵人的情況下,有利於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在外部力量強大起來,對內部力量形成威脅的時候,自己又沒有絕對優勢壓倒外部勢力,儒家思想只能是埋葬自己的墓志銘。
歷史上漢武帝時期、東漢時期、隋唐時期都曾力壓北方游牧民族,靠的是帝王個人能力與軍隊實力的結合,並且幾個朝代的綜合國力都比較強。遼宋時期,完全成了腐儒,文臣爭鬥於內,而武將沒地位,整個國家好比一頭肥豬,惹得北方游牧民族一輪又一輪的瘋狂掠奪。
遼人、金人、蒙古人同屬一族,而先後興盛並稱霸北方地區,這些民族在初始建國的時候,甚至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更別說什麼高深的「三十六計」。不過,他們有著文明國度沒有的東西,那就是動物世界最簡單的協作精神。成吉思汗及其子孫何以能征服大半個地球,靠的就是最簡單的方式,組建一個團隊,信任一個人,並堅持使用,建立制度並嚴格執行,這都是有利於軍事行動的重要措施。這些措施有多簡單,看看成吉思汗給他下屬的講話就知道,裡面包含著的是單純的思想。
相反,無論是北宋南宋還是漢化後的遼金,都出現了內部鬥爭嚴重,軍事指揮不科學等致命問題。在和平時期,周邊沒有威脅,以儒家思想治國有利於繁榮穩定。面對強敵的時候,需要軍人乾脆利落的行動,需要對軍事將領的理解能力信任。最終,技術先進,人員眾多,物質富庶的大宋也罷,遼金也好,都被原始樸實的蒙古軍隊征服。
元朝以外族野蠻人的姿態入侵,依靠搶奪殺,以戰養戰不成問題,南宋一方面奸臣當道,軍心渙散。另一方面軍隊得靠財政,政府為了面子又不能直接搶老百姓的財富,只好用濫發貨幣的方式進行財政支持。這就導致普通老百姓生活很是殘苦,而大地主大貴族的利益靠這些貨幣和稅收難以撼動。結果人民不支持,大地主大貴族也不捨得出資,最後國家敗亡,民族遭殃。
打天下可以,坐天下就難了。元朝成功征服大半個文明世界,卻快速崩潰。征服了南宋就代表著主要文明財富世界已經被掠走,依靠掠奪達到以戰養戰的行徑已經不可持續,帝國也就衰敗迅速。

相关参考

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9年時間裡,為何變換了3個城市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地區行政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河南省、山東省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城市的變化。眾所周知,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在呼和浩特市。其實,呼和浩特市在

南宋、遼、金混戰100年,為何蒙古能笑到最後

作者:李忠澍宋元時期,中華大地連續上演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金人趁遼宋鬥爭時期,從背後滅了遼國,蒙古又趁著金人和南宋的鬥爭,一舉統一了全國。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共傳九帝,享國二

蒙古大軍縱橫多年, 最後為何會被明朝擊敗

元朝時期,蒙古人在內地統治了幾十年,雖然歷史盛傳蒙人對漢人不厚道,但卻在亡朝之後被總結出「因寬亡國」的現實。這種矛盾就如同後來與明朝的對戰一樣撲朔迷離,明明有著強大的戰爭能力,可卻多次敗於明朝軍隊,最

在蒙古滅金國和宋朝時,為何金國皇室被趕盡殺絕而南宋受到優待

在蒙古的強盛時期,可以說橫掃四方,不過在他們的征討下嗎,我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處理方式,或者說是對待方式。在他們統一的路上,面對的金朝,我們看到的是蒙古人的血腥手段,將金朝的皇室直接全部殺光,不過在對待

遇蒙古鐵騎埋伏,朱棣絕地反殺,為何徐達只能撤兵

1372年,朱元璋派三路大軍北征大漠:徐達中路、李文忠東路、馮勝西路,每人帶兵5萬,其中徐達為主力,李文忠、馮勝為輔助。2月,徐達率軍出雁門關後,以藍玉為先鋒,率領數千鐵騎追擊王保保,連戰四場均獲勝;

信任旋渦:仆散安貞曾六次大敗宋軍,金宣宗為何卻派他人對抗蒙古

《金史》「仆散安貞,本名阿海,以大臣子充奉御。父揆,尚韓國公主,鄭王永蹈同母妹也」。仆散安貞與其祖父和父親,三代人都效力於金國。為完顏家族,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仆散家族,在金國的地位類似於世家。在金國

蒙古人為什麽區別對待金國皇室和南宋皇室

蒙古建立的元朝,是在鐵騎之下建立的,蒙古人“屠城”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在處理皇室宗親時,蒙古對待金國和宋朝的方式完全不一樣,這是為何呢?先說蒙古與金國:金國也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在完顏阿骨打的帶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4大精銳重騎兵,蒙古鐵騎排第二,鐵浮圖排第三

在古代戰場上,重騎兵的存在就像如今的重型坦克,在戰場上不說是無敵的存在,但殺傷力和威懾力也是極強。不過重騎兵在歐洲出現的比較多,但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卻是極少出現,為何?因為這東西在中國用途不是很大啊;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4大重騎兵,蒙古鐵騎排第二,第一才是真的傳奇

在古代戰場上,重騎兵的存在就像如今的重型坦克,在戰場上不說是無敵的存在,但殺傷力和威懾力也是極強。不過重騎兵在歐洲出現的比較多,但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卻是極少出現,為何?因為這東西在中國用途不是很大啊;

清朝是不是蒙古统治,清朝和蒙古是什么关系

清朝和蒙古是什么关系?在满清时期,蒙古跟满清的关系是十分紧张的,他们表面上看着相当的友好,事实上则不然,满清方面在发展的同时一直是提防着蒙古,而蒙古则是一直窥探着满清的情况。满清为了限制蒙古大肆发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