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最受爭議的女詩人余秀華,卻在春天寫下了最溫柔的詩句

Posted 泥土

篇首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這個中國最受爭議的女詩人余秀華,卻在春天寫下了最溫柔的詩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這個中國最受爭議的女詩人余秀華,卻在春天寫下了最溫柔的詩句

2、她是中國有史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這個中國最受爭議的女詩人余秀華,卻在春天寫下了最溫柔的詩句

嗨嘍!大家好,這裡是有趣的文字。
詩,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得特別遠,它們是文人之間的事情,雅緻又高尚。但是,她偏不這麼覺得。她是一位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婦女,身體也不健全。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她,卻寫出一篇篇帶著泥土帶著村莊的詩句。屬於女性的敏銳和豐富的情感,讓她的詩觸動了不少人的心。出名的同時自然也會伴隨爭議,她是最酷的女詩人也是最受爭議的女詩人,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余秀華。
余秀華和世人眼中的詩人似乎有很大的不一樣,她出生農村,出生時因為缺氧她成了腦癱。19歲,便由父母作出嫁給了比自己大13歲的尹世平。農民,腦癱,沒有愛情,這樣一個女人偏偏愛上了詩歌。
她也不是那些在課本里高尚有情操的詩人,她獨樹一幟。她不掩飾自己慾望,也不隱藏自己悲傷。那首《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讓她一夜之間火遍全網,《我養的狗。叫小巫》等則抒發她在生活的不平、怨懟。在她的筆下你能看到生活、愉快、悲傷、慾望。
她的出現,引起了其他人的關注,也引來質疑指責還有爭議。食指,當代朦朧詩的開山鼻祖。他說:「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余秀華卻回應說:「我的過錯在於,在底層卻偏偏高昂著頭」。
筆者其實很欣賞余秀華的坦然。她火了之後,有不少人採訪她為她做節目。有一個記者很直白和她說:「大部分人,包括我,可能都是在消費你」,她說「我就在這裡,誰願意來吃一口就來吃一口吧」。她會在拍攝節目的時候「調戲」主持人,她想說便說,想做便做,確氏坦蕩。
我也喜歡她的生命力,分到這樣的人生牌,她會堅持說「我不」。我不要沒有愛情的婚姻,我不要泥土的生活,我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裡面。她喜歡詩歌,便自己走出一條路來。
她的詩雖然頗多爭議,筆者卻看到她寫在春天最溫柔的話。
門扣聽見它們的鳴叫,低低地合嗎日子貓般躲在門邊下一,會跳出一個合適的弧度而此時,我壓住逐漸明媚的呼吸這一刻要交給門前樹上的鳥——《清晨,一隻鳥音的風和露水》
就沿著河流走一走,春天的極度後就是沼澤了你說,再多一次海市蜃樓我們這一群人將同眠於水下我們的馬廄聲會留在人世間,來著模仿不,就讓靈魂越來越低矮在塵埃里與你打個招呼——《如此溫香》
春天在荒原那頭,與她隔著一個手勢一隻黃鸝在女貞樹上,呼喚一朵雲落下來他不知道她是個啞巴把春天裹進心裡了,就不會說出來了——《對話》
喜歡請關注,你的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下期再見!
單選|你喜歡余秀華的詩歌嗎?
喜歡不喜歡打開百度APP進行投票

她是中國有史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作者:流雲藝朵
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我們國家的傳統教育里,家國情懷是一個重要方面,也只有一個愛國愛家的人在被人所敬重。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陸遊說,「位卑未敢忘憂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台」……在中國的歷代詩人中,以愛國著稱的不乏其人。屈原、陸遊、杜甫、辛棄疾……等等。
今天要說的是古代一位愛國女詩人。她就是許穆夫人。
01愛國少女謀國事,欲齊卻成許穆妻
西漢劉向編撰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記載女性事迹的書《列女傳》,其《仁智篇》中介紹了許穆夫人的情況:
許穆夫人者,衛懿公之女,許穆公 之夫人也。初許求之,齊亦求之。懿公 將於許。……
(有關許穆夫人的事實,有許多地方有不同的說法和考證,這裡只是在以《仁智篇》為基礎講這個故事,不同史實就不多做分析了。)
許穆夫人是春秋時衛國懿公的女兒。少女時期的許穆夫人聰明美麗,諸侯國許國國君來求婚,齊國國君也來求婚。許國帶來的聘禮豐厚,懿公就決定把女兒嫁給許國國君。
這位少女跟父親說,我年齡雖小也要為國家著想。您看,許國國家比較弱小,離衛國又遠,將來衛國有什麼危難只怕遠道而來,幫忙不及。而齊國就強大一些,位置還離衛國近。所以比較一下還是跟齊國結親比較好啊。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許多諸侯國之間通過聯姻的方式加強政治上的聯盟。諸侯家的女孩子的婚姻通常都會成為一個政治事件。衛懿公不僅沒能考慮到聯姻的政治需要,甚至在女兒提出這些問題時仍然固執己見,這真是讓人無奈。
02身在許國念家園,濃濃相思化詩行
許穆夫人來到了偏遠弱小的許國。女孩子遠嫁,對那裡環境、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磨合與適應從來都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孤寂常常伴隨著許穆夫人。她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也牽掛自己國家的安危。聰明有才的許穆夫人通過詩歌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
毖彼泉水
亦流於淇。 有懷於衛, 靡日不思。 孌彼諸姬, 聊與之謀。
出宿於泲 , 飲餞於禰。 女子有行, 遠父母兄弟。 問我諸姑, 遂及伯姊。出宿於干, 飲餞於言。 載脂載轄, 還車言邁。 遄臻於衛
不遐有害。
我思肥泉, 茲之永嘆。思須與漕, 我心悠悠。 駕言出遊, 以寫我憂。

這是收錄在《詩經*邶風》里的許穆夫人的一首詩《泉水》。
許穆夫人思念衛國的泉水,思念衛國的淇河,她每天都在思念遠方的父母兄弟,思念那些與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她的思念之情悠遠深長,無以排遣,也只有通過出遊、作詩來排遣了。
另一首收在《詩經*衛風》中的《竹竿》同樣表達了許穆夫人思念家國的情懷。
03國家有難心如焚,《載馳》一首表心跡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於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於大邦,誰因誰極?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載馳》載於《詩經*鄘風》,是許穆夫人最富盛名的一首詩,也是她被成為愛國女詩人的重要原因。這首詩寫於衛國被狄人打敗,許穆夫人想要回去弔唁衛侯而被許國大夫在半途阻時。
許穆夫人出嫁後幾年,衛國受到狄人的攻擊,大敗。衛懿公也被擄殺。消息傳統許穆夫人那裡,她異常悲痛,一心要回去弔唁衛侯。許穆公知道之後非常害怕,因為他怕夫人救助衛國
引起楚、狄不滿
危及許國的安全 於是極力阻止許穆夫人。

許穆夫人憂心如焚
不顧許穆夫人阻攔
斷然駕車奔往衛國
以拯救衛國百姓於水火之中。後來,齊桓公聞之備受感動,出兵幫助許穆夫人,終於使衛國得以復國。

在這首詩中,許穆夫人表達了急切要奔赴衰亡中的衛國的心情,也表達了自己想要幫助衛國重建家園的想法。一個女子有這樣的愛國情懷,國家為難時刻挺身而出,哪怕犧牲自己也要挽救國家,這種精神別說在春秋時期,就是其後的歷朝歷代都不要多見。
許穆夫人的愛國故事後來被改編成戲曲,現在還被改編成電影。她的愛國精神永遠值得紀念河頌揚。
END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所有
參考文獻:
你對 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想要了解更多,請關注「流雲藝朵」

相关参考

她是中國有史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作者:流雲藝朵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我們國家的傳統教育里,家國情懷是一個重要方面,也只有一個愛國愛家的人在被人所敬重。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陸遊說,「位卑未敢忘憂國」,「僵卧孤村不

10幅著名照片背後的故事

很多有名的歷史照片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有的感傷,有的振奮,但都會令人大吃一驚。No.10喬治·曼多薩與弗裡德曼·費德曼《勝利之吻》,攝影師艾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這可能是二戰中最受爭議的照片了,

10幅著名照片背後的故事

很多有名的歷史照片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有的感傷,有的振奮,但都會令人大吃一驚。No.10喬治·曼多薩與弗裡德曼·費德曼《勝利之吻》,攝影師艾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這可能是二戰中最受爭議的照片了,

管它是什么,都不要

司馬光是中國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他和王安石在政治上是勢不兩立的對頭,關於變法在當時是不是適合,是不是應該,這些問題咱們不談,但司馬光的人品是毋庸置疑的。他為人溫良恭謙、剛正不阿,是名臣的典范。哪怕是

管它是什么,都不要

司馬光是中國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他和王安石在政治上是勢不兩立的對頭,關於變法在當時是不是適合,是不是應該,這些問題咱們不談,但司馬光的人品是毋庸置疑的。他為人溫良恭謙、剛正不阿,是名臣的典范。哪怕是

因為一句詩,父親說她是失行婦人,送去道觀,最後死於亂棍

古代的女詩人像李清照這樣能得到後世認可的並不多。除了女詩人基數不多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女詩人多情,讓後世的人不喜,經過時間的洗禮,後代能知道他們的詩句跟事迹,也就越來越少。唐朝一位李季蘭

他是古代最懶詩人,一生僅寫下2句殘詩,卻無人可對出後半句

在中國文壇的天空上,有兩顆最為耀眼的明星,一顆叫做唐詩,一顆叫做宋詞。唐朝和宋朝這兩段歷史時期,誕生出了無數驚才艷艷的詩人和詞人。比如說李白、杜甫、辛棄疾、蘇軾等等,可謂是群星璀璨,才華橫溢者數之不盡

這個中國女子不僅讓總理欣賞,更被美國總統稱為 ”女神”

中國有這樣一位奇女子,冰心為她欽服:「”我驚慕於她的風度。”周恩來毫不掩飾對她的欣賞:「”我們黨要是有她這樣的人該多好。”當她第一個代表中國走上國際,當時的美國總統,都為她的端庄典雅所傾倒,大贊:「”

這個中國女子不僅讓總理欣賞,更被美國總統稱為 ”女神”

中國有這樣一位奇女子,冰心為她欽服:「”我驚慕於她的風度。”周恩來毫不掩飾對她的欣賞:「”我們黨要是有她這樣的人該多好。”當她第一個代表中國走上國際,當時的美國總統,都為她的端庄典雅所傾倒,大贊:「”

她是中國最長壽的女道士,享年118歲,晚年還出現返老還童之象

長壽,一直以來都是個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早在秦始皇時,秦王便為了長生不死而派人遊歷天下尋找丹藥。而「道」在人們心中總是與神仙掛鉤,煉丹修道、順從自然,似乎就能長生不老甚至登仙。雖說這是迷信,但在現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