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的老师杜受田,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老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咸丰皇帝的老师杜受田,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咸丰皇帝的老师杜受田,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老

2、咸丰皇帝一共有几位老师,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

咸丰皇帝的老师杜受田,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老

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老师的详细资料是?

  咸丰的老师叫杜受田

  杜受田(公元1787~1852年),字芝农,清滨州旧城里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清咸丰皇帝之师。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其家均有记载。   清道光三年杜受田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直上书房,教授太子读书。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清咸丰时期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有一次清道光帝命各位皇子到南苑打猎,实际是试一试皇子们的武艺怎样。按清朝惯例,皇子读书时外出须向老师请假。杜受田沉思良久,向四阿哥耳语:“阿哥到猎场中,只坐观他人骑射,自己千万不要发一枪一矢,并约束随从不得捕杀任何生灵。回来时,皇帝一定会问何故,你可以回答:‘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   当天狩猎结束,六阿哥所获猎物最多,正在顾盼自喜之际,见四哥默坐,随从也垂手侍立,感到奇怪,就上前问道:“诸兄弟皆满载而归,为何四阿哥一无所获?”四阿哥平静地回答:“今天身体欠安,不能与诸兄弟驰逐猎场。”天色将晚,诸皇子携所获猎物复命。果然皇上询问缘故,四阿哥就把杜受田教的话说了一遍。清道光帝龙颜大悦,对身边的大臣说:“这才是君主之度。”   平心而论,四阿哥无论文韬武略,还是健康状况,都比不上六阿哥。清道光帝直到死前仍对传位之事下不了决心。有一天清道光帝重病在床,自知无回天之术,临终前最后考察两位皇子的能力和气度,决定继承人。六阿哥的老师授计说:“晋见时,皇上若在病榻上询问治国安邦大计,你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受田则对四阿哥说:“你若陈条时政,论智力、口才根本比不上六爷,只有一策:皇上若自言病老,将不久于人世,你只管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晋见时,清道光帝果然询问身后治国大事,六阿哥无视皇上痛苦之状,口若悬河,大谈自己治国安邦的见解和抱负;四阿哥则一如师言,面对父皇的垂问,悲伤得涕流满面,以至于不能作答。清道光帝在病榻上,仔细观察两人的言谈举止,最终被四阿哥的举动所感染,对身边的大臣说:“皇四子仁孝,可当大任。”第二天清道光帝驾崩,领班大臣宣读密谕:“着皇四子奕詝继位。”四阿哥终于击败六阿哥,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年号“咸丰”。   清咸丰帝即位后,感激老师的拥戴之恩,任命杜受田为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遇事言听计从,奉若生父。清朝协办大学士相当于明朝的宰相,在朝廷中最有权势。杜受田也想凭借咸丰的信任以展自己的治国宏图。清咸丰帝即位不久,他首先建议起用林则徐、周天爵等在鸦片战争中因主战而被撤职的大臣,以镇压刚刚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山东、江淮地区受灾甚重。杜受田上疏请截留江、广漕米六十万石救济灾民,并荐山东、江宁布政使督办赈务。是年7月9日杜受田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逝世于淮安清江浦,终年66岁。杜受田逝世后,清咸丰帝伏案痛哭流涕,如丧考妣;他亲自带领两班大臣前往祭奠,并追赠杜受田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太师大学士”和“文正”是清朝人臣中最高级的一种册封,清嘉庆帝以来汉族大臣被追封太师大学士者,仅杜受田一人而已。

道光第四子咸丰皇帝奕詝青年时的老师是杜受田,第六子奕欣青年时的老师是谁?

担任恭亲王授读师傅的是上书房总师傅贾桢。以后又增加了卓秉恬。

咸丰皇帝名字叫什么?

咸丰,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七位皇帝,年号“咸丰”。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于北京圆明园之澄静斋,为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在位11年(1850-1861年)。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终年31岁。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定陵。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于1850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后,他于同月已未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丰”。 咸丰的继位并不是一帆风顺。道光晚年时,传位的问题日趋临近,第四子奕宁(咸丰)和第六子奕炘成为了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而且奕炘天资聪明,深得道光的喜爱。因当时内外多事,道光一直没有下决心。咸丰的老师,侍读学士杜受田,一心希望咸丰继位。他杜受田清楚地分析了两位皇子的长处,他认为,咸丰的优势在于仁厚孝顺;奕炘的优势则是聪明伶俐。而此时步入晚年的道光皇帝更需要的是一位孝顺的儿子,要牢牢地抓住这一点。一次,诸皇子们随道光皇帝去南苑打猎。这可是在父皇面前的一次很好的表现机会,但论射猎骑术咸丰显然不是六弟的对手,因此,杜受田告诉咸丰:“你到了南苑,只要坐着看兄弟们驱马打猎,自己千万不要射杀任何动物,并且约束你的随从也别去打猎”。并教他怎样对父皇解释。打猎当天,大家都有所收获,皇子中奕炘的猎物最多,而咸丰却一无所获。当老皇帝责问时,咸丰答到,儿臣虽然无能,但是只要动手,决不会一无所获的,只是想到此时正值春季,万物繁衍,不忍射杀,也不愿和兄弟们争个高低。他的回答深深打动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一心想为天下百姓选择一位仁厚的皇帝,咸丰自然比盛气凌人的奕炘更和老皇帝的胃口。道光就密写了咸丰的名字,放在锦匣之中。

咸丰皇帝有位姓陈的老师

  是杜受田吧?杜受田(1788-1852) 清朝大臣。字芝农,山东滨州(今滨县)人。

  杜受田(1788-1852) 清朝大臣。字芝农,山东滨州(今滨县)人。道光进士,授编修。历任内阁学士,咸丰帝师,连擢工部、户部侍郎,工部尚书。咸丰即位后,深得信任,任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调礼部尚书。向荣屡遭弹劾,他保全向荣,后荣为钦差大臣,率部围困天京。二年(1852),黄河决口,奉使赴山东等地赈灾,修治黄河。在途中染病卒,谥文正。他为官勤谨,曾直上书房17年,朝夕辅导,未尝一日离。   其父杜锷为嘉庆时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善诗文、书画。曾著有《时文学问》《读鉴余论》《武镜》《遂初草庐诗集》等传世。受田幼乘家教,读书甚为用功。道光三年,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 吉士,受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直上书房,教授咸丰帝读书。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咸丰帝即位后,先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 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1852年(咸丰二年)黄河决口,山东、江淮地区受灾甚重。受田上书请截留江、广漕米六十万石救济灾民,并荐山东布政使刘源灏、江宁布政使祁宿藻督办赈务,均得实行。是年七月九日, 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遽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64年。噩耗传京,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灵柩至京,咸丰帝亲往祭奠,抚棺痛哭。   道光皇帝晚年,最钟爱六皇子奕讠斤“六阿哥”,在大臣面前,几次流露要把皇位传给奕讠斤。只是因为奕讠宁“四阿哥”居长,且在宫中素以“贤德”闻名,所以犹豫不决。   当时担任上书房总师傅、四阿哥老师的是山东滨州人杜受田,此人考取过榜眼,老实稳重,博学多才,谋略过人。杜受田窥探到皇上的心意,万分焦虑,从自身利益考虑,必须全力帮助自己的学生。于是他苦思冥想,帮助四阿哥寻找补救办法。   一次,道光皇帝命各位皇子到南苑打猎,实际是试一试皇子们的武艺怎样。按清朝惯例,皇子读书时外出须向老师请假。杜受田沉思良久,向四阿哥耳语:“阿哥到猎场中,只坐观他人骑射,自己千万不要发一枪一矢,并约束随从不得捕杀任何生灵。回来时,皇帝一定会问何故,你可以回答:‘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   当天狩猎结束,六阿哥所获猎物最多,正在顾盼自喜之际,见四阿哥默坐,随从也垂手侍立,感到奇怪,就上前问道:“诸兄弟皆满载而归,为何四阿哥一无所获?”四阿哥平静地回答:“今天身体欠安,不能与诸兄弟驰逐猎场。”天色将晚,诸皇子携所获猎物复命。果然皇上询问缘故,四阿哥就把杜受田教的话说了一遍。道光皇帝龙颜大悦,对身边的大臣说:“这才是君主之度。”   平心而论,四阿哥无论文韬武略,还是健康状况,都比不上六阿哥。道光皇帝直到死前仍对传位之事下不了决心。   一次,道光重病在床,自知无回天之术,临终前最后考察两位皇子的能力和气度,决定继承人。六阿哥的老师授计说:“晋见时,皇上若在病榻上询问治国安邦大计,你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受田则对四阿哥说:“你若陈条时政,论智力、口才根本比不上六爷,只有一策,皇上若自言病老,将不久于人世,你只管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晋见时,皇上果然询问身后治国大事,六阿哥无视皇上痛苦之状,口若悬河,大谈自己治国安邦的见解和抱负;四阿哥则一如师言,面对父皇的垂问,悲伤得涕流满面,以至于不能作答。道光皇帝在病榻上,仔细观察两人的言谈举止,被四阿哥的举动所感染,对身边的大臣说:“皇四子仁孝,可当大任。”第二天,道光皇帝驾崩,领班大臣宣读密谕:“着皇四子奕讠宁继位。”四阿哥终于击败六阿哥,登基做了皇帝,年号“咸丰”。   咸丰皇帝即位后,感激老师的拥戴之恩,任命杜受田为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遇事言听计从,奉若生父。清代协办大学士相当于明代的宰相,在朝廷中最有权势。杜受田也想凭借咸丰的信任,以展自己的治国宏图。咸丰皇帝即位不久,他首先建议起用林则徐、周天爵等在鸦片战争中因主战而被撤职的大臣,以镇压刚刚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接着他又亲自到江南勘察赈务,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以咸丰为首的封建政权。可惜他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就猝死在勘察赈务途中。   杜受田去世后,咸丰皇帝伏案痛哭流涕,如丧考妣。他亲自带领两班大臣,前往祭奠,并追赠杜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太师大学士”和“文正”是人臣中最高级的一种册封,清嘉庆以来汉族大臣被追封太师大学士者,仅杜受田一人而已。

咸丰帝身有残疾、资质也是平平,为何能够做上皇位?

咸丰之所以能够坐上皇位,主要是靠他的老师杜受田的悉心教导。在杜受田的帮助下,咸丰迅速成长起来,也赢得了道光帝的欢心,最后才能够打败其他的皇子,成功继承皇位,所以说这其中的大部分功劳都来自于杜受田。

杜受田的出身很好,加上头脑聪明,学问又高,于是就幸运地被道光帝请去教导皇四子奕詝。杜受田深知教育皇子的重要性,于是他干脆把家搬到皇宫附近居住,以便于每天清晨能够入宫授课。杜受田兢兢业业,教育皇子非常用心,与皇四子的关系很好。当时清朝皇子每年只有五天的假期,所以杜受田陪伴皇四子的时间,甚至比道光帝还多。

皇子们都已长大成人,道光帝自然也要思考下一任继承者的问题。原本道光帝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是皇六子,杜受田也看出了道光帝的心思,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自己的学生皇四子,让他在道光帝面前表现出更好的品质出来,最后资质平庸的皇四子战胜了文武兼备的皇六子,成为了大清朝的新任君王,也就是咸丰帝;当然咸丰上台后基本毫无作为,都是老师杜受田在一旁辅佐他。

结果杜受田积劳成疾,死于任职途中。咸丰帝闻讯后非常悲痛,当即做出决定,赐谥文正的封号,之后还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远远看到杜受田的遗体慢慢地推过来,咸丰帝亲自出来迎接,然后不禁泪如雨下,可见师生的感情至深。后来咸丰帝还写下了一段文字,以此来纪念这个对他有着大恩的老师杜受田。

咸丰皇帝的资料··

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道光第四子。20岁即位,年号咸丰,在位11年。卒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年轻的咸丰颇思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尽管他开始时勤于政事,日理万机,局面还是越来越坏。当了11年的皇帝,竟没有一天太平的日子。面对无情的现实,他无可奈何地走上逃避现实的道路。在位期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

咸丰帝身有残疾、资质平平,是如何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当选上太子的?

道光皇帝有九个儿子,但只有五个活到成年。在这五个儿子中,最有希望继承王位的是皇帝的第四子奕詝和皇帝的第六子奕欣。两个人的才能差距不小。皇帝的第六个儿子聪明好学,擅长射箭、骑马和射击。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是残疾的,智力一般。然而,道光皇帝最终选择了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后来的咸丰皇帝。为什么?

应该说,咸丰帝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与他的老师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光十六年,道光皇帝为皇帝的儿子选派教师。山西的学术行政杜受田被调回北京,成为奕詝之师。杜受田是谁?他出生于山东滨州,以“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而闻名。道光三年,杜受田在宫廷考试中获得了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名,一举成功取得了高中。杜受田不仅善于学习,而且非常聪明。他知道教育皇子的重要性,于是就搬到了西安城门的静默寺,以便每天早晨都能在宫中教书。杜受田努力工作,非常用心地教导皇子,和第四个儿子的关系很好。当时,清朝皇帝每年只有五天的假期,杜受田陪四个儿子的时间比道光皇帝还多。

随着皇帝的儿子长大,道光皇帝开始考虑他的继任者。皇帝的六个儿子既有文化又有武术。他们有杰出的才能。他们是皇帝的最佳人选。然而,道光皇帝决定进行调查。所以有一天,道光皇帝带着皇子们到南苑去打猎。结果,第六个儿子抓住了最多的猎物,第四个儿子没有释放一支箭。实际上,皇帝的四儿子患有腿部疾病,身体虚弱,不擅长射箭、骑马和射击。

然而,在老师杜受田的指导下,皇帝的四子这样回答父亲:“春天,禽兽繁衍,不忍伤生以干天和。道光皇帝听完后非常高兴,当场称赞道:“真皇帝的话!“后来,道光皇帝检查了两位王子的政治才能,六个儿子的反应就像一连串的回答,第四个儿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痛苦地哭着,让道光皇帝感到儿子的孝顺。最后,在杜受田的帮助下,不占地位优势的皇四子打败了皇六子,成为清朝的下一个皇帝,即咸丰皇帝。

咸丰(89)老师(18)

咸丰皇帝一共有几位老师,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

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老师的详细资料是?

  咸丰的老师叫杜受田

  杜受田(公元1787~1852年),字芝农,清滨州旧城里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清咸丰皇帝之师。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其家均有记载。   清道光三年杜受田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直上书房,教授太子读书。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清咸丰时期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有一次清道光帝命各位皇子到南苑打猎,实际是试一试皇子们的武艺怎样。按清朝惯例,皇子读书时外出须向老师请假。杜受田沉思良久,向四阿哥耳语:“阿哥到猎场中,只坐观他人骑射,自己千万不要发一枪一矢,并约束随从不得捕杀任何生灵。回来时,皇帝一定会问何故,你可以回答:‘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   当天狩猎结束,六阿哥所获猎物最多,正在顾盼自喜之际,见四哥默坐,随从也垂手侍立,感到奇怪,就上前问道:“诸兄弟皆满载而归,为何四阿哥一无所获?”四阿哥平静地回答:“今天身体欠安,不能与诸兄弟驰逐猎场。”天色将晚,诸皇子携所获猎物复命。果然皇上询问缘故,四阿哥就把杜受田教的话说了一遍。清道光帝龙颜大悦,对身边的大臣说:“这才是君主之度。”   平心而论,四阿哥无论文韬武略,还是健康状况,都比不上六阿哥。清道光帝直到死前仍对传位之事下不了决心。有一天清道光帝重病在床,自知无回天之术,临终前最后考察两位皇子的能力和气度,决定继承人。六阿哥的老师授计说:“晋见时,皇上若在病榻上询问治国安邦大计,你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受田则对四阿哥说:“你若陈条时政,论智力、口才根本比不上六爷,只有一策:皇上若自言病老,将不久于人世,你只管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晋见时,清道光帝果然询问身后治国大事,六阿哥无视皇上痛苦之状,口若悬河,大谈自己治国安邦的见解和抱负;四阿哥则一如师言,面对父皇的垂问,悲伤得涕流满面,以至于不能作答。清道光帝在病榻上,仔细观察两人的言谈举止,最终被四阿哥的举动所感染,对身边的大臣说:“皇四子仁孝,可当大任。”第二天清道光帝驾崩,领班大臣宣读密谕:“着皇四子奕詝继位。”四阿哥终于击败六阿哥,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年号“咸丰”。   清咸丰帝即位后,感激老师的拥戴之恩,任命杜受田为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遇事言听计从,奉若生父。清朝协办大学士相当于明朝的宰相,在朝廷中最有权势。杜受田也想凭借咸丰的信任以展自己的治国宏图。清咸丰帝即位不久,他首先建议起用林则徐、周天爵等在鸦片战争中因主战而被撤职的大臣,以镇压刚刚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山东、江淮地区受灾甚重。杜受田上疏请截留江、广漕米六十万石救济灾民,并荐山东、江宁布政使督办赈务。是年7月9日杜受田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逝世于淮安清江浦,终年66岁。杜受田逝世后,清咸丰帝伏案痛哭流涕,如丧考妣;他亲自带领两班大臣前往祭奠,并追赠杜受田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太师大学士”和“文正”是清朝人臣中最高级的一种册封,清嘉庆帝以来汉族大臣被追封太师大学士者,仅杜受田一人而已。

曾国藩曾在奏折中提出咸丰皇帝的美德及其流弊共有几个

1851年1月,广西爆发了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这一次起义,比之前的任何一股“流寇”规模都要大,而且,提出的口号,以及信奉的宗教,看起来有浓郁的西方色彩。咸丰皇帝感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召集大臣开会,商讨良策。曾国藩上了一个奏折,推荐江忠源等人赴广西清剿。咸丰听从了曾国藩的意见,把江忠源等人派往广西战场。1851年5月,曾国藩见朝廷办事效率极低,咸丰上任后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激愤之下,又上了一道自认为极其大胆的奏疏:《敬呈皇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语词激烈,锋芒直指咸丰皇帝本人。曾国藩在同期的家书当中阐明了此疏的用意,上书是为了杜绝皇上的“骄矜”之气,扭转朝臣的“唯阿之风”。此疏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层内容:

一是批评咸丰皇帝苛于小节,疏于大计。比如臣下晋见皇上,该穿何种服色,本有明确规定,皇上却反复过问这些小事;对于一些大事,皇上却不闻不问。比如发往广西的人员,安排极不合理,姚莹威望颇高,却只是“泛泛差遣委用”,而严正基地位低贱,资望浅薄,却委以办理粮台大任。这些,都是疏于大计的明证。 二是批评咸丰皇帝徒尚文饰,不求实际。曾国藩明确指出,皇上继位年余,曾表示广开言路,对于内外臣工上奏之折,有建设意见的将给予奖励,但结果呢,“大抵皆以‘无庸议’三字了之”;即使是对于那些稍事奖许者,也只是做做样子,毫无实际效果。比如,“手诏以褒倭仁,未几而疏之万里之外;优旨以答苏廷魁,未几而斥为乱道之流”。这都是皇上“鲜察言之实意,徒饰纳谏之虚文”的表现。 三是批评咸丰皇帝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刚愎自用。曾国藩指出,皇上继位之初,曾经公开宣称要“以用人与行政并举”,但近来却连下谕旨,“皆曰‘黜陟大权朕自持之’,不容臣下‘更参末议’”。这是皇上失信于臣工的具体表现。况且,目前情势紧迫,广西军务大计独由皇上一人运筹,实为不妥。 奏疏到了结尾处,曾国藩几乎要给咸丰皇帝以警告了,曾国藩告诫咸丰皇帝,如果不听忠言,一直骄矜处世的话,那么,皇帝就将会觉得直言者面目可憎,奸佞之臣和蔼可亲,当今社会那些毛病将继续蔓延,没有尽头。 这样的奏疏,话语的确说得太狠了一点,也可能是曾国藩想仿效古代的谏臣吧,故意把事态说得严重一些。年轻的咸丰皇帝没有看完,就把曾国藩的奏疏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并且,召来军机大臣,想问罪这个迂腐的老夫子。大臣们苦苦求情,曾国藩才免予获罪。余怒未消的咸丰皇帝自此之后,一直对曾国藩耿耿于怀。在此之后,曾国藩的恩师多隆阿被罢免,咸丰对曾国藩更是心存芥蒂。也许是性格和气场的不尽相同吧,在内心深处,这个一生好诗词、美酒,尤爱女色、房中术和春药的乱世皇帝,对谨小慎微的汉族臣子曾国藩,一直不太感兴趣,他从未将这个湖南乡下人当作自己的爱臣。 不过年轻的咸丰皇帝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还算是开明——冷静下来之后,咸丰还故作姿态地颁布上谕,对于曾国藩奏折一事作了说明。在上谕中,咸丰辩白说,虽然曾国藩的奏疏显得迂腐欠通,但毕竟用意是好的,对于下面的建议,朝廷只能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对于一些沽名钓誉的谏言,只能用“无庸议”来表达——显然,咸丰是想以如此方式打一个圆场。对于曾国藩,咸丰甚至还给予了某种褒扬,又让他兼署刑部侍郎。这样,年纪并不太大的曾国藩,陆续担当并且同时兼任过礼部、吏部、兵部、工部、刑部等六部侍郎。这样的经历,在京城的汉族官员中,可谓屈指可数,也足见曾国藩的能力和声望。不久,曾国藩又被咸丰任命为四川乡试的主考官。曾国藩在四川悠闲地待了几个月,不仅得到了很多实惠,同时游历了西南之地的很多地方,领略到在京城从未享受过的风光。 那一年夏天,长江流域暴发了百年未遇的大水灾,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朝廷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及时调整政策,长江沿岸的横征暴敛依旧继续。在这种情况下,熟悉民间疾苦的曾国藩又上了《备陈民间疾苦疏》。在曾国藩看来,南方暴乱之所以此起彼伏,主要原因就是那些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导致官逼民反。现在,长江沿岸同样潜伏危机,这些地方如干柴烈火,一点即着。在奏折中,曾国藩详细地列举了很多严峻问题,看得出,曾国藩对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清楚的了解: 一是银价之高,钱粮难交。苏州、松州、镇江、太平田赋钱粮之多,为天下之首。每一亩田地,产米一石五六至二石不等,如果除掉佃户分得和抗欠的数目,土地所有者的全部收获,满打满算只有八斗。而规定征收的粮食却在二斗左右,兑换成漕斛,再加上帮费,又要除去二斗。每亩共收八斗,交税已用去六斗,土地所有者就只能获得两斗了。虽然如此使上交的六斗米都以实物形式去交纳,老百姓还会觉得很方便。无奈征收实物的少,征收折银的多。即使是有时漕粮征收实物,而帮费还必须折成银两,地丁也要交纳银两。老百姓用辛勤耕作所得到的米去卖钱,可是米价太贱,百姓还是埋怨;拿钱去换银,则银价太高,百姓埋怨…… 二是盗贼太多,良民不能安全。庐州、凤阳、颍州、亳州一带,自古以来都是盗贼密集的地方。北到丰县、沛郡、萧县、砀郡,西至南阳、汝州、光州、固原,这都是天下的中原地区,一旦盗贼一哄而聚,祸患则难以预测。近期听说偷盗的气焰越来越嚣张,光天化日之下抢劫奸淫,绑架勒索,老百姓不得已告到官府。官府准备去捕捉,事先贴出告示,等到了那里,地保便谎称盗贼已逃跑。官吏便焚烧附近的民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然后扬长而去;差役则腐化讹诈当事人的财物,满载而归,而盗贼实际上并未逃走。有时谎称盗贼已死,杀死其他囚犯以抵此案,而盗贼其实并没有死。案件不能了结,赃物不能追回,而当事人家就已破产了。忍气吞声,无力再告。即使再告,就算侥幸能够发兵会捕,而兵役平常都和盗贼串通一气,临时得些好处,盗贼放走,一点也没有痕迹;有的反借盗贼的名义恐吓村里的老实人,勒索大量财产,如果不给,就说他是盗贼的同伙,烧掉他的房屋,将他戴上枷锁;又有的责难那人的同族或邻里,命他们绑着盗贼来献,直至押送到县上,又向他们索取收押和转送的费用。因此,凡是盗贼所在的地方,不只是当事人焦头烂额,即使是最疏远的亲戚、最远的乡邻,也都是重者倾家荡产,轻者受到牵连,这种现象到处都是…… 三是冤狱太多,正气难以伸张。自从我代理刑部以后,看到京控、上告的案件,奏请皇上然后结案的有数十起,直接发公文结案的数百起,其中只有河南知府黄庆安一案、密云防御阿祥一案,经过审理,得以水落石出。其他的各个案件,大部分都判原告诬告罪,被告反倒一点没事。这些案件给原告定的罪,根据例文,大约有这么几条:或者说申诉不属实,打一百杖;或者说越级进京上告重事不属实,发配到边远军队中;或者说以进言为借口,挟制官府,发配到附近军队中;或者说涉嫌诬告本地主管官员,发配到有瘴气的地方军队中。最终又不重判,便说怀疑是诬告,或者说申诉的人是有原因的,于是,就有了赎罪的方法,有了降低罪的等级的方法,使原告不曲不直,进退两难,不能再去翻案;而被告则巧妙解脱,绝对不被加以罪名。下属百姓告发官长,这种刁滑风气确实不能助长。至于告发奸诈的官吏舞弊,告发败坏的差役贪赃,却说每个案件都是诬告,哪个会相信呢?即使百姓上告百姓,而说原告都是错的,被告都是对的,哪个又会相信呢?上有圣明的君主,一定逃不过君主的明察。我考查原定条文中的记载,百姓上京告状,有的提取该省审案材料来京城核对审讯,有的交给督抚审讯处理,有的派钦差大臣前去处理。近来却全部交给督抚审理,督抚又交给首府,从不亲自提审;首府又为在一起做官的人掩饰,不问事情的轻重,一概折磨恐吓,一定要让原告自认是诬告才肯罢休。这就是社会风气的趋势,各省都是如此。一家长期诉讼,十家因之破产;一人蒙受冤屈,百人饱尝痛苦。往往有很小的案件,却几年不能结案,颠倒黑白,使人老死狱中,听后令人发指。我所说的民间疾苦,这又是其中之一。 这三个方面都是目前最紧要的事务,其中盗贼太多、冤狱太多两项,请皇上反复告诫外省,严厉责令督抚,一定要想出改变的办法。至于银价太高一条,可以采用平价的办法。 曾国藩的这一封奏疏引起了咸丰的重视,咸丰批示让吏部等细细研究,形成意见来解决这些事情。此时的咸丰对于曾国藩已算得上了解了,在他看来,这个喜欢上书的曾国藩有学问,有能力,也很有用,但却是一个认死理、可敬不可亲的人。也许,对待这样的人,不可不用,但又不可重用。在宫廷长大的皇帝,自小耳濡目染地学会了很多权谋之术,对于各种各样的事情和人物,也有相应的办法和策略。在年轻的咸丰看来,对付这样一个汉臣,他还是绰绰有余的。

咸丰皇帝有位姓陈的老师

  是杜受田吧?杜受田(1788-1852) 清朝大臣。字芝农,山东滨州(今滨县)人。

  杜受田(1788-1852) 清朝大臣。字芝农,山东滨州(今滨县)人。道光进士,授编修。历任内阁学士,咸丰帝师,连擢工部、户部侍郎,工部尚书。咸丰即位后,深得信任,任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调礼部尚书。向荣屡遭弹劾,他保全向荣,后荣为钦差大臣,率部围困天京。二年(1852),黄河决口,奉使赴山东等地赈灾,修治黄河。在途中染病卒,谥文正。他为官勤谨,曾直上书房17年,朝夕辅导,未尝一日离。   其父杜锷为嘉庆时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善诗文、书画。曾著有《时文学问》《读鉴余论》《武镜》《遂初草庐诗集》等传世。受田幼乘家教,读书甚为用功。道光三年,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 吉士,受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直上书房,教授咸丰帝读书。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咸丰帝即位后,先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 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1852年(咸丰二年)黄河决口,山东、江淮地区受灾甚重。受田上书请截留江、广漕米六十万石救济灾民,并荐山东布政使刘源灏、江宁布政使祁宿藻督办赈务,均得实行。是年七月九日, 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遽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64年。噩耗传京,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灵柩至京,咸丰帝亲往祭奠,抚棺痛哭。   道光皇帝晚年,最钟爱六皇子奕讠斤“六阿哥”,在大臣面前,几次流露要把皇位传给奕讠斤。只是因为奕讠宁“四阿哥”居长,且在宫中素以“贤德”闻名,所以犹豫不决。   当时担任上书房总师傅、四阿哥老师的是山东滨州人杜受田,此人考取过榜眼,老实稳重,博学多才,谋略过人。杜受田窥探到皇上的心意,万分焦虑,从自身利益考虑,必须全力帮助自己的学生。于是他苦思冥想,帮助四阿哥寻找补救办法。   一次,道光皇帝命各位皇子到南苑打猎,实际是试一试皇子们的武艺怎样。按清朝惯例,皇子读书时外出须向老师请假。杜受田沉思良久,向四阿哥耳语:“阿哥到猎场中,只坐观他人骑射,自己千万不要发一枪一矢,并约束随从不得捕杀任何生灵。回来时,皇帝一定会问何故,你可以回答:‘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   当天狩猎结束,六阿哥所获猎物最多,正在顾盼自喜之际,见四阿哥默坐,随从也垂手侍立,感到奇怪,就上前问道:“诸兄弟皆满载而归,为何四阿哥一无所获?”四阿哥平静地回答:“今天身体欠安,不能与诸兄弟驰逐猎场。”天色将晚,诸皇子携所获猎物复命。果然皇上询问缘故,四阿哥就把杜受田教的话说了一遍。道光皇帝龙颜大悦,对身边的大臣说:“这才是君主之度。”   平心而论,四阿哥无论文韬武略,还是健康状况,都比不上六阿哥。道光皇帝直到死前仍对传位之事下不了决心。   一次,道光重病在床,自知无回天之术,临终前最后考察两位皇子的能力和气度,决定继承人。六阿哥的老师授计说:“晋见时,皇上若在病榻上询问治国安邦大计,你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受田则对四阿哥说:“你若陈条时政,论智力、口才根本比不上六爷,只有一策,皇上若自言病老,将不久于人世,你只管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晋见时,皇上果然询问身后治国大事,六阿哥无视皇上痛苦之状,口若悬河,大谈自己治国安邦的见解和抱负;四阿哥则一如师言,面对父皇的垂问,悲伤得涕流满面,以至于不能作答。道光皇帝在病榻上,仔细观察两人的言谈举止,被四阿哥的举动所感染,对身边的大臣说:“皇四子仁孝,可当大任。”第二天,道光皇帝驾崩,领班大臣宣读密谕:“着皇四子奕讠宁继位。”四阿哥终于击败六阿哥,登基做了皇帝,年号“咸丰”。   咸丰皇帝即位后,感激老师的拥戴之恩,任命杜受田为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遇事言听计从,奉若生父。清代协办大学士相当于明代的宰相,在朝廷中最有权势。杜受田也想凭借咸丰的信任,以展自己的治国宏图。咸丰皇帝即位不久,他首先建议起用林则徐、周天爵等在鸦片战争中因主战而被撤职的大臣,以镇压刚刚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接着他又亲自到江南勘察赈务,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以咸丰为首的封建政权。可惜他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就猝死在勘察赈务途中。   杜受田去世后,咸丰皇帝伏案痛哭流涕,如丧考妣。他亲自带领两班大臣,前往祭奠,并追赠杜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太师大学士”和“文正”是人臣中最高级的一种册封,清嘉庆以来汉族大臣被追封太师大学士者,仅杜受田一人而已。

咸丰皇帝名字叫什么?

咸丰,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七位皇帝,年号“咸丰”。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于北京圆明园之澄静斋,为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在位11年(1850-1861年)。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终年31岁。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定陵。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于1850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后,他于同月已未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丰”。 咸丰的继位并不是一帆风顺。道光晚年时,传位的问题日趋临近,第四子奕宁(咸丰)和第六子奕炘成为了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而且奕炘天资聪明,深得道光的喜爱。因当时内外多事,道光一直没有下决心。咸丰的老师,侍读学士杜受田,一心希望咸丰继位。他杜受田清楚地分析了两位皇子的长处,他认为,咸丰的优势在于仁厚孝顺;奕炘的优势则是聪明伶俐。而此时步入晚年的道光皇帝更需要的是一位孝顺的儿子,要牢牢地抓住这一点。一次,诸皇子们随道光皇帝去南苑打猎。这可是在父皇面前的一次很好的表现机会,但论射猎骑术咸丰显然不是六弟的对手,因此,杜受田告诉咸丰:“你到了南苑,只要坐着看兄弟们驱马打猎,自己千万不要射杀任何动物,并且约束你的随从也别去打猎”。并教他怎样对父皇解释。打猎当天,大家都有所收获,皇子中奕炘的猎物最多,而咸丰却一无所获。当老皇帝责问时,咸丰答到,儿臣虽然无能,但是只要动手,决不会一无所获的,只是想到此时正值春季,万物繁衍,不忍射杀,也不愿和兄弟们争个高低。他的回答深深打动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一心想为天下百姓选择一位仁厚的皇帝,咸丰自然比盛气凌人的奕炘更和老皇帝的胃口。道光就密写了咸丰的名字,放在锦匣之中。

咸丰一共有18个嫔妃,为什么只有一儿一女?

咸丰皇帝之所以生育率极差,缺儿断女。就是因为他先天不足加有四大不良癖好。

第一、先天不足。

咸丰还是肚子里的胎儿时,自己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成为庶长子。就威逼利诱太医为自己下药催生,非正常手段出生的咸丰帝实际上是个早产儿。再加上后期摔断了脚,就导致他身体不好,体弱多病。

第二、贪图美色,留恋美酒。

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不闻窗外风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图自己逍遥快活。历史上记载他听闻兵败也不闻不问,继续携嫔妃游园赏花。寄情于声色,以了慰藉。国难当头,他还依然我行我素,亲近美色不思进取。

自娱自乐且罢,还留恋美酒。咸丰贪杯,一喝就醉,喝醉就大耍酒疯。据一些野史记载,咸丰不仅嗜饮成命,且每醉必怒!一怒就怪罪身边的内侍或宫女,这些人几乎都要遭殃,且受虐辱。

第三、吸鸦片,爱丝竹。

咸丰登上皇位不久,违背了祖训,染上鸦片,并美其名曰“益寿如意膏”。而且咸丰在热河期间常常吸食鸦片来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在承德,咸丰专门聘请个戏班。上午唱叫“花唱”,下午要“清唱”,天冷在屋子里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每天乐不思蜀。咸丰逃往热河避祸时,还不忘在行宫召集戏班为他演唱。有一次还指正演员说谱子错了,痴迷到如此地步!

咸丰一生只有荣安固伦公主和爱新觉罗·载淳两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女儿夭折,且都短命!从上面就可以看出咸丰生育能力差,完全是后天自己作的!

清朝咸丰皇帝有几个儿女

  清朝咸丰皇帝有3个儿女。

  1.荣安固伦公主(1855年—1874年),清咸丰帝长女,母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咸丰五年五月初七生,同治五年九月奉两宫皇太后懿旨指配给世袭一等雄勇公符珍为妻。   同治九年九月破格封为皇后所出的嫡女等级——荣安固伦公主,十二年八月下嫁,次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逝世。   2.爱新觉罗·载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3.悯郡王(1858年-1858年),未赐名,咸丰帝第二子,母玫贵妃徐佳氏时为玫贵人。生于咸丰八年戊午十二月初五日丑时,殇于卯时。同治帝即位后,追封其为郡王,谥号“悯”。

清朝历代皇帝的老师

一、帝师列表

1、顺治帝:通琇、汤若望

2、康熙帝:汤若望、陈廷敬、彭而述、南怀仁

3、雍正帝:巩建丰、何世璂、徐元梦、蒋廷锡

4、乾隆帝:朱轼、张廷玉、嵇曾筠、潘仕权、洛桑丹贝准美、张照、刘尊和

5、嘉庆帝:王尔烈、周煌公、戴联奎、朱珪

6、道光帝:戴联奎、曹振镛、沈岐

7、咸丰帝:师匡源、杜受田、翁心存

8、同治帝:刘崐、李鸿章、翁同龢

9、光绪帝:李鸿章、翁同龢、孙家鼐、夏同善

10、宣统帝:陆润痒、陈宝琛、伊克坦、徐坊、朱益藩、梁鼎芬

二、帝师资料:

1、朱轼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

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颇具惠政,,世人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

乾隆元年,卒,时年七十二岁,谥号文端。次年归葬故里,乾隆帝御赐“帝师元老”。

2、沈岐

沈岐,(1773年—1862年),字鸣周,号饴原,别号五山樵叟,沈猷之次子。江苏如皋(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人,清代帝师。

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甲44名进士,入庶常馆历练,结业,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进讲经书等。曾辅导过太子旻宁(清宣宗道光帝)。

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卒,谥文清。

3、杜受田

杜受田(1788-1852年),字锡之,号芝农,山东滨州(今滨州市滨城区)人。为咸丰皇帝之师。

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子为顾命八大臣之一的杜翰。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

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其家均有记载。

4、翁同龢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5、孙家鼐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

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卒后谥曰“文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帝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家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翁同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受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轼

清朝咸丰皇帝是否因为淫欲过度而过早去世?

史学界公认咸丰死于肺结核,史书记载他体态消瘦,面色苍白,撕心裂肺地咳嗽,痰中带血,这就是肺结核的症状,中国过去把肺结核叫痨病。肺结核往往也是一种慢性病,调理得好可以延长寿命。咸丰帝明知道自己有病,他依然放纵声色,不仅如此,他甚至不顾肺结核病人不能饮酒的禁忌,经常喝得大醉,喝醉了酒又哭又闹,靠虐待下人来发泄胸中的苦痛。酒醒后又后悔万分,不断地给人赏赐,来弥补人家。过两天又喝醉,又闹这么一出,您看他心中的压力多大。就此来看,咸丰帝确实是自速其死。

咸丰(89)老师(18)

相关参考

咸丰皇帝老师是谁,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老师的

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老师的详细资料是?  咸丰的老师叫杜受田  杜受田(公元1787~1852年),字芝农,清滨州旧城里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清咸丰皇帝之师。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

咸丰皇帝一共有几位老师,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

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老师的详细资料是?  咸丰的老师叫杜受田  杜受田(公元1787~1852年),字芝农,清滨州旧城里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清咸丰皇帝之师。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

咸丰皇帝有哪几个老师,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老

咸丰皇帝是不是有一位姓刘的老师?请问这位老师的详细资料是?  咸丰的老师叫杜受田  杜受田(公元1787~1852年),字芝农,清滨州旧城里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清咸丰皇帝之师。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

杜受田是清朝什么皇帝的老师,清朝皇帝的老师有没有姓尤的

清朝皇帝的老师有没有姓尤的似乎没有,顺治的老师范文程。康熙的老师陈廷敬。雍正的老师张谦宜。乾隆的老师沈德潜、徐士林。嘉庆的老师朱硅。道光的老师张曾羽。咸丰的老师杜受田。同治的老师翁心存、徐桐。光绪的老

咸丰与老师杜受田的故事

 道光皇帝晚年最钟爱六皇子奕讠斤“六阿哥”在大臣面前几次流露要把皇位传给奕讠斤。只是因为奕讠宁“四阿哥”居长且在宫中素以“贤德”闻名所以犹豫不决。  当时担任上书房总师傅、四阿哥老师的是山东滨州人杜受

咸丰皇帝是怎样争得皇位的

道光晚年,传位大事一直没定,在钟爱的六皇子和素以"贤德"闻名的"四阿哥"之间,犹豫不决。当时担任上书房总师傅、四阿哥老师的是山东滨州人杜受田,杜受田考取过榜眼,老实稳重,博学多才,谋略过人。他窥探到皇

咸丰争帝位的故事

道光晚年传位大事一直没定,在钟爱的六皇子和素以"贤德"闻名的"四阿哥"之间,犹豫不决。当时担任上书房总师傅、四阿哥老师的是山东滨州人杜受田,杜受田考取过榜眼老实稳重博学多才谋略过人。他窥探到皇上的心意

咸丰皇帝的遗嘱真的出自顾命大臣之手吗

有的记载上说咸丰皇帝的这两份遗嘱均出自八大臣之一的杜翰之手。此人即是咸丰皇帝的“师傅”杜受田之子,在八大臣中才具仅次于肃顺。咸丰皇帝临终之际口宣末命,其实只说到令八大臣“尽心辅弼”一句,而杜翰在“承写...

咸丰皇帝的遗嘱真的出自顾命大臣之手吗

有的记载上说咸丰皇帝的这两份遗嘱均出自八大臣之一的杜翰之手。此人即是咸丰皇帝的“师傅”杜受田之子,在八大臣中才具仅次于肃顺。咸丰皇帝临终之际口宣末命,其实只说到令八大臣“尽心辅弼”一句,而杜翰在“承写...

道光之后的皇帝是谁

清朝的道光皇帝晚年钟爱六阿哥奕欣,颇想把皇位传给他,但四阿哥奕却排序居长且有贤德之名,因而犹豫不决。奕的老师杜受田为了帮助他夺得皇位,两次面授机宜:一次是诸皇子去南苑打猎时,杜受田要他和随从不发一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