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顺序简介,唐朝的皇帝从先到后的顺序是什么?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皇帝顺序简介,唐朝的皇帝从先到后的顺序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唐朝皇帝顺序简介,唐朝的皇帝从先到后的顺序是什么?

2、历史人物 历代皇后_唐朝历代皇后顺序表

唐朝皇帝顺序简介,唐朝的皇帝从先到后的顺序是什么?

唐朝的皇帝从先到后的顺序是什么?

先后顺序: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

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简介: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

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他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扩展资料:

唐哀帝李柷是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唐景宗李柷史称“唐哀帝”。他是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公元904年9月27日-公元907年5月12日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

天祐二年(905年),掌握实际权力的梁王朱温(朱全忠)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将唐朝朝臣全部杀光(见白马驿之祸),接着在天祐四年(907年)又逼李柷禅位,降为济阴王,自己做了皇帝,改名朱晃,是为后梁太祖,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

至此,立国总计290年、传21帝的大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参考资料:

唐朝-百度百科

请问唐朝有多少个皇帝?顺序?

唐朝,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为强盛的朝代。 大唐一共289年,有20位皇帝。

请问唐朝有多少个皇帝?顺序?

唐朝(618—907年),有21位皇帝。

顺序: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晔 -- 唐哀帝李柷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皇帝顺序

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

唐朝有哪些皇帝,顺序是怎样的,武则天算吗?

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晔 -- 唐哀帝李柷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拓展资料

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在其统治数十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大量增加。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

但是,武则天一生也杀人无数,在其称帝前后因大量杀害朝廷上的重要官员,导致一段时期内政局混乱,边境受扰。其次其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由于其晚年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男宠”),所以史书大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参考资料:唐朝君主

唐朝皇帝列表

1、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2、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3、唐高宗李治是第三位登基的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应该说,作为一个唐朝的皇帝,李治是幸运的,因为,他继承了父亲太宗的辉煌基业。

4、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唐中宗李显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惟一的亲生儿子,因母亲的权力欲极强,在他当皇帝不久便被废了。武则天病死后,李显二度登基。

5、唐睿宗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前后两次称帝,共在位2年,禅位于玄宗李隆基,后病死,终年55岁,葬于桥陵。

6、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7、李重茂(唐少帝)唐中宗幼子,为后宫所生,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皇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李重茂即位后1个月,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

8、唐玄宗李隆基,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9、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八位皇帝。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在位6年,死于762年,时年52岁。

10、李豫 (唐代宗)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17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11、李适(唐德宗)唐代宗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在位26年。死后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其在位期间,时局稍为稳定,勒索地方官进奉物资,在长安征收间架、茶叶等杂税,民生更加困苦。

12、李诵(唐顺宗)唐德宗长子,唐朝第十一位皇帝。死后谥号为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在唐朝皇帝中,唐顺宗李诵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

13、唐宪宗李纯是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805年初顺宗即位后,李纯被立为太子,顺宗试图进行改革,威胁宦官利益,被逼迫退位给宪宗,同年八月,宪宗继位,顺宗被尊为太上皇。

14、李恒 (唐穆宗)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820年-824年在位),在位4年,享年30岁。死后谥号为睿圣文惠孝皇帝。

15、湛 (唐敬宗)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9岁。即位后,只知在后宫嬉戏,奢侈荒淫。

16、李湛 (唐敬宗)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9岁。即位后,只知在后宫嬉戏,奢侈荒淫。

17、李炎(唐武宗)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死前十二天改名李炎。唐武宗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845年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

18、李忱 (唐宣宗)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去世,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

19、李漼 (唐懿宗)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在位14年,终年41岁。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是为唐懿宗,改元“咸通”。死后葬于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20、李儇 (唐僖宗)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

21、李晔 (唐昭宗)原名杰,又名敏,是唐朝第二十位皇帝(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22、李柷 (唐哀帝)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在位3年,被废。次年被朱温毒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唐哀帝死后谥号为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参考资料:唐朝君主

唐朝所有皇帝的顺序?

唐高祖

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于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其母是元贞太后独孤氏,和隋朝独孤皇后是姐妹。 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后,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在官僚制度上李渊基本上使用了隋朝的制度。在农业方面他颁布均田制,将田地平等地分配给农民。对绢税他也做了调节,减轻了受田农民的负担。在法律上他废弃了隋炀帝的许多苛政,修订了唐律。李渊对中国的管理和政策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由于李渊对他的继承人的问题一再反覆,这导致了他的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受软禁,被迫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葬在献陵。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皇后长孙皇后。 唐太宗生于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5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后称长孙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此后,李世民经常出征, 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杀薛仁杲(薛举之子),败宋金刚、刘武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 此后,李世民与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间互相倾轧,分为两派。宰相裴直、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跟随李建成、李元吉为一派,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随李世民为一派。大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将领李靖、徐世绩、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政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侄子,强迫高祖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医治最终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5月病死于长安含风殿。葬于今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徵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 唐高宗 李治(628~683年) 唐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高宗即位,贬房遗爱(房玄龄子)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事发,房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太宗之女,房遗爱之妻)等均赐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巩固。朝鲜半岛高句丽和百济攻新罗,应新罗之请,高宗曾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并派兵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破百济。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自号沙钵罗可汗。 永徽六年,唐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显庆二年(657年),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不久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显庆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高宗去世后,葬于乾陵。 武则天 (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日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姑。后成为唐高宗李治的昭仪,655年立为皇后。号“天后”,参与朝政,时与高宗并称“二圣”。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 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 武氏执政其间由于宠信酷吏,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供养男妃嫔,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她开创了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 武氏晚年希望儿子李显改武姓可以继位,但李显的软弱使她放心不下。直到后期武氏病重,朝臣推举李显继位,并复辟唐朝,武周亡。 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唐睿宗 李旦(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如不将武则天算为唐朝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帝位,立其为帝,改元文明。不过由于是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690年,武则天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废除睿宗。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于是睿宗再次即位。与其子李隆基(后任皇帝唐玄宗)一起铲除了杀害唐中宗的势力。712年,让位于唐玄宗,自称太上皇,716年病逝,享年55岁。其并无特别的治国才能,晚年也受其子李隆基的左右。 唐中宗 (656~710年) 中国唐代皇帝。即李显 。 705~710年在位 。高宗第七子。永隆元年(680),章怀太子李贤被废 ,立为皇太子 。弘道元年(683)即位,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次年,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 ,并先后迁于均州 、房州等 地 。圣历二年(699)被则天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等起兵发动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等,拥中宗复位,废周为唐。即位后,放宫女3000余人出宫,仍旧重用武三思等人,武三思与韦后勾结,将反对武氏集团的张柬之等人排挤出朝 。朝政被皇后韦氏把持 。景龙元年(707)太子李重俊发兵诛武三思,事败被杀。中宗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四年,韦后欲临朝称制,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 李重茂 (695年—?),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李重茂即位后1个月,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李重茂号“少帝”或者“殇帝”。 李隆基 (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即位前 李隆基曾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 开元盛世 延和元年(712年),受禅即位,改元为“先天”;开元初年,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为相,革除弊害,鼓励生产,经济发展,史称“开元盛世”。 杨贵妃与安史之乱 晚期因骄奢淫逸,终日只顾与杨贵妃玩乐。杨贵妃原为他的儿子寿王的妃子,但玄宗竟不顾礼教,把她纳为自己的妃子。他又倚信奸宦如李林甫、高力士和安禄山,任由他们把持朝政,引发「安史之乱」后出逃,从此唐朝由鼎盛时期转入衰弱时期。 文学作品上的李隆基是感情很专一的皇帝,他和杨贵妃的故事,透过《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在中国家喻户晓。 唐肃宗 李亨(711年~762年),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57年~762年在位),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镇守潼关之大将哥舒翰受杨国忠逼迫出兵讨叛,结果大败,潼关陷落,长安震动,玄宗携太子、宠妃仓皇逃往成都,行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并逼迫玄宗缢死杨贵妃。马嵬民众拦阻玄宗请留,玄宗不从。太子李亨留下,随即前往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同年七月,李亨即位于灵武,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庙号肃宗,在位6年,死于762年,时年52岁,死后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唐代宗 李豫(726年~779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63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岁。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玄宗逃至马嵬驿,当地民众揽留肃宗,于是护送肃宗北上灵武即帝位。安史之乱中,以兵马元帅名义收复洛阳、长安两京。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宦官李辅国杀张皇后,肃宗受惊吓而死。代宗即位。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唐朝开始转为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回族不断勒索,西面有吐蕃侵扰,甚至在广德元年(763年)占领首都长安十一日。代宗又迷信佛教,寺院多占有田地,国家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年驾崩,传位于唐德宗李适,死后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唐德宗 李适(kuò)(742年~805年),唐代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80年~805年在位),在位26年。享年64岁。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即位。次年,为了改善财政,听从杨炎的建议,废除庸调制,颁布“两税法”。另外,也试图削弱藩镇割据实力,加强中央集权,但由于措施失当,反而引起节度使的反抗。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朱泚称帝,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变,再逃到汉中。于是发布了《罪己诏》,声明不再约束节度使,对其姑息迁就。从此,唐朝的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 其在位期间,时局稍为稳定,但任用宦官为统帅,并且勒索地方官进奉物资,在长安施行宫市,征收间架、茶叶等杂税,民生更加困苦。虽有人称之为“中兴之治”,但并没有特别显著的成就。 唐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死,死后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 唐顺宗 李诵(761年~806年),唐德宗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05年在位)。大历十四年(779年)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改元永贞。任用王伾、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在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韦执宜等人支持下,从事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贬斥贪官,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史称“永贞革新”。不久患中风。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逼其退位,传位于太子李纯,贬王伾等人,史称“永贞内禅”。王叔文、王伾即遭贬逐。王叔文被贬后又被赐死。王伾死于贬所。柳宗元等八人都被贬为“边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次年病死,一说被宦官杀害。死后谥号为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唐宪宗 李纯(出生于778年,逝世于820年),唐朝第11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他的统治时期是从805年到他逝世。唐宪宗是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805年初顺宗即位后,李纯被立为太子,顺宗试图进行改革,威胁了宦官的利益,被俱文珍逼迫退位给宪宗,同年八月,宪宗继位,顺宗被尊为太上皇。 宪宗继位后,开始对割据的藩镇开展了一系列战争,他继位次年就开始对西川节度副使刘朋开战获胜,同年杨惠琳不肯交出他的兵权,宪宗也对他作战,杨惠琳战败被杀。807年讨伐镇海节度使李锜,813年魏博节度使田兴归伏唐朝,813年他开始对抗拒唐朝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作战,但没有能够获胜,从815年到817年他平定了淮西吴元济的叛乱。这些成果被称为“元和中兴”。吴元济被平定后,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规伏唐朝。 但同时宪宗的皇位是由宦官逼迫获得的,因此他信用宦官,他的军队中有许多将军是宦官,而且有些拥有很高的军权。820年他自己被宦官陈弘正杀害,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唐穆宗 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元和七年(81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他是唐朝第12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0年~824年在位),在位4年,享年30岁。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朝廷内宦官权势日盛,官僚朋党斗争剧烈。使唐宪宗的“中兴”局面完全丧失。后服长生药而死,死后谥号为睿圣文惠孝皇帝。 唐敬宗 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4年~826年在位),位3年,享年19岁。即位后,只知在后宫嬉戏,奢侈荒淫。宦官王守澄把持朝政,勾结权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导致官府工匠突起暴动攻入宫廷的事件。后为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死后谥号为睿武昭愍孝皇帝。 唐文宗 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岁。在位期间,朝臣朋党相互倾轧,官员调动频繁,政权甚至皇帝的废立生杀,均掌握在宦官手中。后起用李训、郑注等人,意欲铲除宦官。大和九年(835年),李训引诱宦官参观所谓“甘露”,企图将其一举消灭,但事情败露,反而导致宦官大肆屠杀朝官,史称“甘露之变”。事后,文宗更被宦官钳制,慨叹自己受制于家奴,境遇不如汉献帝。开成五年(840年)抑郁病死,死后谥号为元圣昭献孝皇帝。 唐宣宗 李忱(810年 ~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除去武则天以外),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李忱登基之前,为了逃避唐武宗的迫害,传说他当过和尚,曾作过《瀑布联句》一诗。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被道士上供的长寿丹毒死。李忱被迎回长安登基做皇帝,是为唐宣宗,改元大中。 唐宣宗登基后,唐朝国势已很不景气,藩镇割据,牛李党争,农民起义,朝政腐败,官吏贪污,宦官专权,四夷不朝。唐宣宗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他先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宣宗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唐朝国势有所起色,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使十分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宣宗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 。另外,唐宣宗还趁吐蕃、回纥衰微,派兵收复了河湟之地,平定了吐蕃。 由于宣宗曾当过和尚,所以对佛教极力推崇,据说曾在大中七年(853年)大拜释迦牟尼的舍利。 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去世,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 唐懿宗 李漼(833年11月14日~873年),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60年~873年在位),在位14年,终年41岁。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是为唐懿宗,改元“咸通”。死后葬于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唐懿宗是一个昏庸无能、奢侈无度的君主。他即位后,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政治十分腐败,藩镇割据重新兴起。他将唐宣宗中兴的果实损耗殆尽。此时唐朝已无可救药,病入膏肓,大动乱正在酝酿之中。当时赋税刻薄,百姓无法过日子,于是出现人吃人的惨剧,百姓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起义。859年,袭甫在浙东领导起义;868年,庞勋领导徐泗地区的戍兵在桂林起义。唐懿宗派遣王式、康承训等残酷镇压了这两次农民运动,但是对人民的剥夺并没有停止。 此人乃唐朝间接之亡国之君也。 唐僖宗 李儇(xuān)(862年~888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由宦官拥立,时年十五岁。政事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却玩物丧志。当时灾害连年,人民生活困苦,官员盘剥沉重。干符元年(874年),濮州王仙芝发动起义。次年,黄巢也起兵于冤句,唐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王仙芝失败后,起义军由黄巢率领,百战百胜,并于广明元年(880年)占领长安,他仓皇逃亡入蜀。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失败,次年三月唐僖宗返回长安,唐朝已接近灭亡的尾声。 唐昭宗 李晔(867年~904年),原名杰,又名敏,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唐昭宗即位后,藩镇趁着平定农民起义的机会逐渐扩大,唐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唐昭宗根本没有实权。后来,唐昭宗被当时最大的藩镇朱温控制着。朱温为了灭亡唐朝,自己做皇帝,先杀掉宫里所有宦官,再不顾大臣反对迁都洛阳,接着镇压各地藩镇,最后又于天佑元年(904年)杀害了唐昭宗。 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 唐哀帝 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 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将唐朝朝臣全部杀光,接著又废哀帝为济阴王,自己做皇帝,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至此,立国290年、传20帝的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唐哀帝也在被废后次年,即开平二年(908年),被朱温毒死。何太后(唐昭宗皇后)也被杀。 李祝死后最初由朱全忠加封的谥号为“哀皇帝”,后唐庄宗时改谥为“昭宣光烈孝皇帝”,议庙号为“景宗”。

唐朝皇帝排列顺序

  1.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唐武德元年(高句丽婴阳王二十九年,隋天寿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义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至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圣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载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则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复辟,唐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龙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7.炀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复辟,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8.谯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复元年(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宝十五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在位;   10.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至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在位;   11.岐王李珍,睿宗孙,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赞普钟十年,渤海大兴二十五年,燕显圣元年,761年)在位;   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肃宗长子,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至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在位;   13.广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孙,唐□□元年(唐宝应二年,蒙赞普钟十二年,渤海大兴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4.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代宗长子,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至唐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在位;   15.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李诵,德宗长子,唐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在位;   16.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顺宗长子,唐永贞元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义五年,渤海建兴二年,820年)在位;   17.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宪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义五年,渤海建兴二年,820年)至唐长庆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丰元年,渤海建兴七年,824年)在位;   18.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长子,唐长庆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丰元年,渤海建兴七年,824年)至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在位;   19.绛王李悟,宪宗第六子,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在位;   20.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至唐开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启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1.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开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启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会昌六年(蒙天启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2.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宪宗第十三子,唐会昌六年(蒙天启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启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3.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长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启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咸通十四年(礼建极十五年,渤海宽明三年,873)在位;   24.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咸通十四年(礼建极十五年,渤海宽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宽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5.襄王李煴,肃宗五世孙,唐建贞元年(唐光启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宽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宽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长和安国二年,渤海庆成八年,900年)在位;   27.德王李裕,昭宗长子,唐光化三年(长和安国二年,渤海庆成八年,900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复辟,唐光化四年(长和安国三年,渤海庆成九年,901年)至唐天佑元年(长和安国六年,渤海庆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28.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佑元年(长和安国六年,渤海庆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佑四年(长和安国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复七年,晋天复七年,西汉金山天复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 - - 唐朝(129)先到(1)

历史人物 历代皇后_唐朝历代皇后顺序表

唐朝历代皇后顺序表

唐高祖太武皇帝穆顺圣皇后窦氏

唐太宗文皇帝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唐高宗弘皇帝元配皇后王氏

唐高宗弘皇帝则天顺圣皇后武氏

唐义宗敬皇帝哀皇后裴氏(追封)

唐中宗昭皇帝和思皇后赵氏(追封)

唐中宗昭皇帝皇后韦氏 父为豫州刺史玄贞 

唐睿宗兴皇帝肃明顺圣皇后刘氏(追封)

唐睿宗兴皇帝昭成顺圣皇后窦氏(追封)

唐玄宗明皇帝元配皇后王氏 父为邠国公仁皎

唐玄宗明皇帝贞顺皇后武氏(追赠)

唐玄宗明皇帝元献皇后杨氏(追赠)

唐肃宗宣皇帝皇后张良娣

唐肃宗宣皇帝章敬皇后吴氏

唐代宗武皇帝睿真皇后沈珍珠

唐代宗武皇帝贞懿皇后独孤氏

唐德宗文皇帝昭德皇后王氏

唐顺宗丘皇帝庄宪皇后王氏

唐宪宗神皇帝懿安皇后郭氏

唐宪宗神皇帝孝明皇后郑氏

唐穆宗惠皇帝恭僖皇后王氏

唐穆宗惠皇帝贞献皇后萧氏

唐穆宗惠皇帝宣懿皇后韦氏

唐宣宗文皇帝元昭皇后晁氏

唐懿宗惠皇帝惠安皇后王氏

唐昭宗文皇帝积善皇后何氏

清朝历代皇后列表

一、努尔哈赤——皇后

1、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生于1575年(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在1588年10月(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努尔哈赤。叶赫那拉氏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皇太极。1603年10月31日(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享年二十九岁。

2、孝烈武皇后:

乌拉那拉·阿巴亥继室大福晋,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满泰之女。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十二岁的阿巴亥在叔父布占泰的亲自护送下到赫图阿拉,嫁给了比她年长31岁的努尔哈赤为侧福晋。1626年9月1日努尔哈赤病逝于叆鸡堡。八月十二日卯时,大福晋从殉。三十七岁的阿巴亥被逼殉葬。

二、皇太极——皇后

1、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正宫皇后。生于1599年5月13日(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正宫皇后,居中宫。清世祖时尊为皇太后。

2、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小名:大玉儿。1613年3月28日(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出生,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是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三、顺治——皇后

1、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荣惠,生于1641年11月5日(后金崇德六年十月三日),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世祖废后之侄女。清世祖时为妃、皇后,圣祖时尊为仁宪皇太后。

2、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本姓佟,原属汉军正蓝旗,康熙时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改姓佟佳氏),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生于崇德五年,佟图赖之女。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康熙帝即位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

3:孝献皇后:

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

四、康熙——皇后

1、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芳仪皇后,生于1654年2月3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世袭一等公索额图的亲侄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

2、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东珠,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鳌拜义女,满洲镶黄旗人,温僖贵妃的姐姐,生于顺治十年。初为妃,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第二任皇后。

3、孝懿仁皇后:

佟佳·仙蕊,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嫡亲侄女,康熙的表姐妹,生年不详。贵妃、皇后,康熙第三任皇后。

4、孝恭仁皇后:

乌雅·德宛,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生于顺治十七年。1677年(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1678年封为德嫔。1680年为德妃。康熙帝驾崩后,德妃被尊为仁寿皇太后。

五、雍正——皇后

1、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舒兰,步兵统领费扬古女,生母觉罗氏追封多罗格格,是贝子穆尔祜第四女,穆尔祜长女嫁乃孝献皇后嫡母。育有一子,弘晖,八岁夭折。雍正为皇子时,圣祖册后为嫡福晋。1723年(雍正元年),册为皇后。

2、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生于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3岁入侍雍王府,名号为格格,为雍正胤禛之侧福晋。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1723年3月册封为熹妃,1730年进熹贵妃;1735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

六、乾隆——皇后

1、孝贤纯皇后:

富察·英琦,孝贤皇后生于1712年3月28日(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原配嫡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赠郡王衔傅恒姊。清代首位富察氏皇后。

2、继皇后:

乌拉那拉·景娴,生于1718年3月11日(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辉发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1748年3月11日(乾隆十五年),立为皇后。

3、孝仪纯皇后:

魏佳·小玉,内管领清泰女,1727年10月23日(雍正五年九月初九)生,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七、嘉庆——皇后

1、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青瑜,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经额女,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辰时,1774年6月5日,高宗亲赐封为皇子永琰的嫡福晋,年十五岁。1782年9月16日,生皇二子绵宁(即道光帝)。1796年2月(嘉庆元年正月),册立为皇后。

2、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绮雪,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后事仁宗潜邸,为侧室福晋。1793年7月(乾隆五十八年六月),生皇七女。1795年7月(乾隆六十年六月),生皇三子绵恺。嘉庆元年二月,仁宗即位,册封为和妃。1797年(嘉庆嘉庆二年),四月孝淑睿皇后崩,五月,太上皇敕谕继位中宫,先封为皇贵妃,1798年8月(嘉庆三年七月),晋封为和贵妃。嘉庆四年,立为皇后。

八、道光——皇后

1、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玲儿,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赉女。道光帝为皇子时,1796年(嘉庆元年)十一月奉文综赐册,立为皇子绵宁的嫡福晋。1808年2月27日(嘉庆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逝世,暂安于王佐村园寝。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即位,追谥为孝穆皇后。

2、孝慎成皇后:

佟佳·玉琦,满洲镶黄旗人,世袭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女,康熙年间的一等公佟图赖的后代。嘉庆十三年(1808年)封为二阿哥绵宁继福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驾崩,绵宁继位,改名旻宁,为道光帝。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册立为皇后。

3、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绣心,生于嘉庆十三年二月廿八日(1808年3月24日),属于历任外戚的镶黄旗钮祜禄氏家族(清朝初年五大臣额亦都之后),父亲为清朝苏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第三位嫡妻,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

4、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雨宁,生于1812年6月19日(嘉庆十七年五月十一日),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初入宫为静贵人,十四年为贵妃,二十年为静皇贵妃。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1855年(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

九:咸丰——皇后

1、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镶黄旗满洲人。1828年(道光八年)出生,比咸丰帝大四岁。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进宫,由道光帝替咸丰帝册立萨克达氏为嫡福晋。1850年1月24日(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逝世),无子女。清文宗咸丰帝即位后,追册谥曰孝德皇后。

2、孝贞显皇后:

慈安皇太后,俗称东太后,简称慈安,名为钮祜禄·瑞芬,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于1852年(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封贞嫔,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1860年8月,咸丰皇帝在热河病死,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继位,慈安和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1881年4月8日(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戌时,年仅四十五岁的慈安皇太后猝然薨于钟粹宫。五月,上尊谥曰孝贞慈安裕庆和敬仪天祚圣显皇后。

3、孝钦显皇后: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十、同治——皇后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宝音,修撰、翰林院侍讲、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副都统、前任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孙女,郑亲王端华之外孙女,蒙古正蓝旗。1854年7月25日(生,1872年10月14日被选入宫,10月15日(九月十四)册立为皇后。

十一、光绪——皇后

孝定景皇后:

叶赫那拉·静芬,光绪帝的表姐,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1888年(光绪十四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

十二、溥仪——皇后

孝恪愍皇后:

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中国末代皇后,原籍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婉容的高祖父郭布罗·阿尔景,是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父亲郭布罗·荣源,母亲爱新觉罗·恒馨。1922年3月10日被溥仪册封为后,同年12月与溥仪结婚。

古代所有皇后的名字

  汉时期:

  ·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

  ·张嫣(汉惠帝刘盈皇后)

  ·窦猗房(汉文帝刘恒皇后)

  ·薄阿渝、王娡(汉景帝刘启皇后)

  ·陈阿娇、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皇后)

  *李妍、赵钩弋(汉武帝刘彻妃):赵钩弋并非真名,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钩弋为其外号

  ·上官小妹(汉昭帝刘弗陵皇后)

  ·许平君、霍成君(汉宣帝刘询皇后)

  ·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皇后):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并最终导致其侄儿王莽篡汉建新

  ·许夸、赵飞燕(汉成帝刘骜皇后):赵飞燕原名赵宜主,因其舞姿轻如飞燕遂更名赵飞燕,赵飞燕是中国历史上最擅长舞蹈的皇后

  *赵合德(汉成帝刘骜妃)

  ·郭圣通、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皇后)

  ·邓绥(汉和帝刘肇皇后)

  ·阎姬(汉安帝刘祜皇后)

  ·梁妠(汉顺帝刘保皇后)

  ·梁女莹、邓猛女、窦妙(汉桓帝刘志皇后)

  ·何莲(汉灵帝刘宏皇后)

  ·伏寿、曹节(汉献帝刘协皇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二十五史》中称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最近史学家新考证郭女王大名叫郭照

  *甄洛(魏文帝曹丕妃)

  ·吴苋(蜀昭烈帝刘备皇后)

  ·杨艳、杨芷(晋武帝司马炎皇后)

  *左棻、胡芳、诸葛婉(晋武帝司马炎妃)

  ·贾南风、羊献容(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国毒后,她导致了西晋的八王之乱;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西晋灭亡后她被匈奴贵族刘曜所得,并成为了前赵的皇后

  *谢玖(晋惠帝司马衷妃)

  ·梁兰璧(晋怀帝司马炽皇后)

  ·虞孟母(晋元帝司马睿皇后)

  *郑阿春(晋元帝司马睿妃)

  ·庾文君(晋明帝司马绍皇后)

  ·杜陵阳(晋成帝司马衍皇后)

  ·褚蒜子(晋康帝司马岳皇后)

  ·何法倪(晋穆帝司马聃皇后)

  ·王穆之(晋哀帝司马丕皇后)

  ·庾道怜(晋废帝司马奕皇后)

  ·王简姬(晋简文帝司马昱皇后)

  ·王法慧(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

  ·王神爱(晋安帝司马德宗皇后)

  ·褚灵媛(晋恭帝司马德文皇后)

  ·张徽光、刘娥、靳月光、靳月华(汉王刘聪皇后)

  ·羊献容、刘芳(前赵刘曜皇后):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

  ·郑樱桃、杜珠(后赵石虎皇后)

  ·段元妃(后燕慕容垂皇后)

  ·苻训英(后燕慕容熙皇后)

  *苻娀娥(后燕慕容熙妃)

  ·段季妃(南燕慕容德皇后)

  ·李敬受(北凉沮渠牧犍皇后)

  ·臧爱亲(宋武帝刘裕皇后)

  ·司马茂英(宋少帝刘义符皇后)

  ·袁齐妫(宋文帝刘义隆皇后)

  *沈容姬、路惠男(宋文帝刘义隆妃)

  ·殷玉英(宋废太子刘劭皇后)

  ·王宪嫄(宋孝武帝刘骏皇后)

  ·何令婉(宋前废帝刘子业皇后)

  ·王贞风(宋明帝刘彧皇后)

  *陈妙登、陈法容(宋明帝刘彧妃)

  ·江简珪(宋后废帝刘昱皇后)

  ·谢梵境(宋顺帝刘准皇后)

  ·刘智容(齐高帝萧道成皇后)

  ·裴惠昭(齐武帝萧赜皇后)

  ·何婧英(齐郁林王萧昭业皇后)

  ·王韶明(齐海陵王萧昭文皇后)

  ·刘惠瑞(齐明帝萧鸾皇后)

  ·褚令璩(齐东昏侯萧宝卷皇后)

  *潘玉儿(齐东昏侯萧宝卷妃)

  ·王蕣华(齐和帝萧宝融皇后)

  ·郗徽(梁武帝萧衍皇后)

  *丁令光、阮令嬴(梁武帝萧衍妃)

  ·王灵宾(梁简文帝萧纲皇后)

  ·章要儿(陈武帝陈霸先皇后)

  ·沈妙容、韩子高(陈文帝陈蒨皇后):韩子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但史学界一直不予承认,元代有戏剧《男皇后》即记述韩子高的故事,在江苏的陈文帝陵前立有两尊雄麒麟(其他南朝帝陵均为一雄一雌),可见韩子高的地位

  ·柳敬言(陈宣帝陈顼皇后)

  ·沈婺华(陈后主陈叔宝皇后)

  *张丽华(陈后主陈叔宝妃)

  ·冯有(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

  ·冯润、冯清(魏孝文帝元宏皇后):冯润小名冯妙莲,因私通假宦官高菩萨而被废

  *高照容(魏孝文帝元宏妃)

  ·高英(魏宣武帝元恪皇后)

  *司马显姿、胡仙真(魏宣武帝元恪妃):胡仙真即史书上的胡充华,充华为妃嫔封号并非人名,胡仙真在魏宣武帝死后临朝称制,她荒淫无耻,宠爱男色郑俨,最终导致北魏六镇起义

  ·尔朱英娥(魏孝庄帝元子攸皇后)

  ·宇文云英(西魏元钦皇后)

  ·李祖娥(齐文宣帝高洋皇后)

  ·李难胜(齐废帝高殷皇后)

  ·穆黄花(齐后主高纬皇后)

  *冯小怜(齐后主高纬妃)

  ·元胡摩(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

  ·李娥姿(周武帝宇文邕皇后)

  ·杨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尉迟繁炽(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司马令姬(周静帝宇文衍皇后)

  隋唐时期:

  ·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

  ·萧后(隋炀帝杨广皇后):萧后虽无名字记载,但萧后历经五主而不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妖娆的皇后,《隋唐演义》中为萧后取名萧美娘

  ·长孙无垢(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清代一学者考证其名为长孙无垢

  ·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小名武媚娘,武则天也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韦香儿(唐中宗李显皇后):韦香儿曾经在唐中宗落难时与其同甘共苦,但后来她权力欲膨胀,并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唐中宗,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将她杀死

  *杨玉环(唐明皇李隆基妃)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皇后)

  ·刘玉娘(后唐庄宗李存勖皇后)

  *花见羞(后唐明宗李嗣源妃):花见羞本姓王,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

  ·李三娘(后汉刘知远皇后)

  ·黄惠姑(闽国王审知皇后)

  ·陈金凤(闽国王延钧皇后)

  ·李春燕(闽国王昶皇后)

  ·宋福金(南唐李昪皇后)

  ·周娥皇、周女英(南唐李煜皇后):周女英即小周后,南唐灭亡后她被宋太宗奸污而忧愤死,最近史学家新考证周娥皇大名叫周宪、周女英大名叫周嘉敏

  ·金飞山(前蜀王宗衍皇后)

  ·刘娥(宋真宗赵恒皇后)

  ·高滔滔(宋英宗赵曙皇后)

  ·孟婵、刘清菁(宋哲宗赵煦皇后):孟婵在北宋灭亡后,号召天下反金,并在杭州再造大宋王朝

  ·邢秉懿、吴芍芬(宋高宗赵构皇后)

  ·李凤娘(宋光宗赵敦皇后)

  ·杨桂枝(宋宁宗赵扩皇后)

  ·谢道清(宋理宗赵昀皇后)

  ·全玖(宋度宗赵禥皇后)

  ·述律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

  ·萧温(辽太宗耶律德光皇后)

  ·萧撒葛只(辽世宗耶律阮皇后)

  ·萧绰(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小名萧燕燕,她就是辽国著名的萧太后

  ·萧菩萨哥(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

  ·萧挞里(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

  ·萧观音、萧坦思(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

  ·萧夺里懒(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皇后)

  ·塔不烟(西辽耶律大石皇后)

  ·野利都兰、没藏黑云(夏景宗李元昊皇后)

  ·耶律南仙(夏崇宗李乾顺皇后)

  *唐括定哥、唐括石哥、蒲察阿里虎、耶律弥勒(金海陵王完颜亮妃)

  *李师儿(金章宗完颜璟妃)

  ·王霓(金宣宗完颜珣皇后)

  ·孛儿帖(蒙古成吉思汗皇后)

  ·脱列哥那(蒙古窝阔台皇后)

  ·海迷失(蒙古贵由皇后)

  ·忽都台(蒙古蒙哥皇后)

  *也速儿(蒙古蒙哥妃)

  元明清时期:

  ·察必、南必(元世祖忽必烈皇后)

  ·失怜答里、卜鲁罕(元成宗铁穆耳皇后)

  ·真哥(元武宗海山皇后)

  ·阿纳失失里(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后)

  ·速哥八剌(元英宗硕德八剌皇后)

  ·八不罕(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皇后)

  ·卜答失里(元文宗图帖睦耳皇后)

  ·答纳失里、伯颜忽都、完者忽都(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皇后)

  ·马秀英(明太祖朱元璋皇后)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皇后)

  ·钱锦鸾(明英宗朱祁镇皇后)

  *万贞儿(明宪宗朱见深妃)

  ·张宝珠(明熹宗朱由校皇后):张宝珠的大名叫张嫣,宝珠是她的字,史书和文学作品上为区别她与汉代的皇后张嫣故用张宝珠一名较多

  ·周玉凤(明崇祯帝朱由检皇后)

  ·阿巴亥(后金努尔哈赤皇后)

  ·哲哲(后金皇太极皇后)

  *海兰珠、孝庄太后布木布泰(后金皇太极妃):孝庄太后是大清王朝幕后的开创者

  ·娜木钟(清顺治帝福临皇后)

  *慈禧太后(清咸丰帝奕詝妃):据考证慈禧太后叫叶赫那拉·杏贞,而不是曾经流传的叶赫那拉·玉兰

  ·婉容(清宣统帝溥仪皇后):婉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满洲国建立后,她与侍卫李体育和祁继忠私通并怀孕(影视上将李祁二人合成虚构的李忠一人),遭到溥仪软禁,最终患精神失常而死

  *文绣(清宣统帝溥仪妃)

中国历代皇后宫殿名称?

  秦 不大清楚,可能和皇帝一起居于咸阳宫。

  东汉 长秋宫和西宫均为东汉初皇后居住之殿。汉武帝刘彻时陈皇后住甘泉宫,后搬到长门宫(冷宫);卫子夫住的未央宫。(也有说卫子夫住甘泉宫的)。

  西汉 未央宫椒房殿,分别居住皇后许平君霍成君

  魏晋南北朝时期

  王莽政权、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都把汉长安宫殿作为中央政府的行政枢纽,直至隋末被毁.。这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宫殿。

  北周 正阳宫,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又设正阳宫皇后。

  隋 永安宫,在602年8月,独孤伽罗病崩于永安宫。

  唐 立政殿,自然有母仪天下之势。长孙皇后便居住于此。

  五代比较混乱,但宋代宫殿是在五代洛阳宫殿基础上建成,可以参考。

  宋

  北宋 后宫有皇帝的寝殿数座,其中宋太祖赵匡胤住的是福宁宫,除后妃的殿宇外,后宫中尚有池、阁、亭、台等娱乐之处。 延福宫是相对独立的一处宫区,在宫城之外。延福宫是帝、后游乐之所,最初规模并不大。

  南宋 仁明殿、慈元殿等数座宫殿为皇后、嫔妃所居。

  元 坤德殿 延春阁东庑外、宫城东华门内有皇后宫(称皇后斡耳朵)。皇后宫中有坤德殿。《元史·后妃传一》载:元顺帝伯颜忽都皇后,“居坤德殿,终日端坐,未尝妄逾户阀”。当时顺帝宠妃第二皇后奇氏居兴圣宫(在今北海公园西岸),此坤德殿当即大内皇后宫中宫殿。

  明 坤宁宫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居住地方,

  景阳宫 明代为嫔妃所居,明神宗皇帝孝靖皇后曾居此。

  清 长春宫 明清两代后妃居住宫殿。明代天启皇帝妃子李氏,清代乾隆皇帝孝贤皇后曾在这里住过。晚清时,同治皇帝亲政后,西太后也曾在这里居住。

唐朝历代皇后

最有名的还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了

太祖的皇后叫窦氏

高宗的皇后是武则天

唐中宗李显的皇后就是韦后了

唐睿宗的是刘皇后 窦皇后

唐玄宗王皇后 王废后 武皇后 武惠妃 追赠贞顺皇后)

杨皇后 杨贵嫔 追赠元献皇后,唐肃宗李亨生母

唐肃宗是废后庶人张氏 张皇后/张良娣

章敬皇后吴氏 吴皇后

唐代宗皇后

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贞懿皇后独孤氏 独孤贵妃

唐宪宗皇后

懿安郭皇后

孝明郑皇后 郑宫人

大秦历代君王与王后

汉朝历代皇后都有哪些?

1汉高祖刘邦吕皇后

汉惠帝刘盈张皇后

汉后少帝刘弘吕皇后

汉文帝刘恒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薄皇后

汉景帝刘启王皇后

汉武帝刘彻陈皇后[阿娇]

汉武帝刘彻卫皇后[卫子夫]

汉武帝刘彻李皇后[李夫人]追封

汉昭帝刘弗陵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许皇后 [许平君]

汉宣帝刘询霍皇后

汉宣帝刘询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许皇后

汉成帝刘骜赵皇后[赵飞燕]

汉哀帝刘欣傅皇后

汉平帝刘衎王皇后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郭圣通 皇后

汉光武帝刘秀阴丽华 皇后

汉明帝刘庄马皇后

汉章帝刘炟窦皇后

汉和帝刘肇阴皇后

汉和帝刘肇邓皇后

汉安帝刘祜阎皇后

汉顺帝刘保梁皇后

汉桓帝刘志梁皇后

汉桓帝刘志邓皇后

汉桓帝刘志窦皇后

汉灵帝刘宏宋皇后

汉灵帝刘宏何皇后

东汉后少帝刘辩唐姬

汉献帝刘协伏皇后

汉献帝刘协曹皇后

清朝历代 皇帝皇后顺序表 请求帮助,感谢!

皇太极=孝庄皇后姓博尔济古特

顺治 =孝康章皇后

康熙 =孝圣宪皇后

雍正 =孝敬宪皇后乌拉纳喇氏

乾隆=孝贤纯皇后

嘉庆=两个皇后第一个孝淑睿皇后,死后又封一个孝和睿皇后

道光=三个皇后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

咸丰=慈禧 叶赫那拉氏

同治=嘉顺皇后

光绪=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慈禧的侄女。

宣统(溥仪)=郭博勒氏,叫婉容—谁知道属于不属于皇后了

中国历朝的开国皇后

  每个朝代第一位就是开国皇后!

  中国历代皇后列表

  西汉王朝

  高祖吕皇后 吕雉

  孝惠张皇后 张嫣

  孝文窦皇后 窦猗房

  孝景薄皇后 薄阿渝

  孝景王皇后 王娡

  孝武陈皇后 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 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 李妍

  赵太后 钩弋夫人

  孝昭上官皇后 上官小妹

  孝宣许皇后 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 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邛成太后

  孝元王皇后 王政君

  长定许皇后 许夸

  孝成赵皇后 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孝平王皇后

  新王朝

  王皇后

  史皇后

  东汉王朝

  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 邓绥

  安思阎皇后 阎姬

  顺烈梁皇后 梁妠

  孝崇郾皇后 郾明

  桓帝梁皇后 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 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 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何莲

  灵怀王皇后 王荣

  献帝伏皇后 伏寿

  献穆曹皇后 曹节

  曹魏王朝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甄洛

  文德郭皇后 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齐王王皇后

  齐王张皇后

  齐王甄皇后

  高贵乡公卞皇后

  元帝卞皇后

  蜀汉王朝

  先主昭烈甘皇后 甘梅

  先主穆皇后吴氏 吴苋

  先主孙夫人 孙仁献(孙尚香)

  后主敬哀皇后张氏 大张后

  后主皇后张氏 小张后

  东吴王朝 

  孙权大懿皇后王氏

  孙权敬怀皇后王氏

  孙权潘皇后

  孙权步皇后 步练师

  孙亮全皇后 全惠解

  孙休朱皇后

  孙皓滕皇后 滕芳兰

  西晋王朝

  宣穆张皇后 张春华

  景怀夏侯皇后 夏侯徽

  景献羊皇后 羊徽瑜

  文明王皇后 王元姬

  武元杨皇后 杨艳

  武悼杨皇后 杨芷

  武帝王皇后 王媛姬

  惠帝贾皇后 贾南风

  惠帝羊皇后 羊献容

  怀帝梁皇后 梁兰璧

  东晋王朝

  元敬虞皇后 虞孟母

  元帝简文太后 郑阿春

  明穆庾皇后 庾文君

  成恭杜皇后 杜陵阳

  康献褚皇后 褚蒜子

  穆章何皇后 何法倪

  哀靖王皇后 王穆之

  废帝孝庾皇后 庾道怜

  简文顺王皇后 王简姬

  孝武文李太后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后 王法慧

  孝武德陈太后 陈归女

  安僖王皇后 王神爱

  恭思褚皇后 褚灵媛

  五胡十六国

  刘汉国

  汉光文帝刘渊呼延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单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光献张皇后

  汉昭武帝武元皇后呼延氏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张徽光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汉昭武帝武宣皇后刘氏 刘娥

  汉昭武帝废皇后靳氏 靳月光

  汉昭武帝皇后靳氏 靳月华

  汉昭武帝弘道樊皇后

  汉昭武帝弘孝王皇后

  汉昭武帝弘德宣皇后

  汉昭武帝武德皇后刘氏 刘英

  汉昭武帝左皇后刘氏

  汉昭武帝弘德皇后武氏

  汉隐帝刘粲靳皇后

  前赵国

  末帝刘曜献文皇后羊氏 羊献容

  末帝刘曜刘皇后

  末帝刘曜刘皇后 刘芳

  末帝刘曜元悼皇后卜氏

  成汉国

  成景帝罗皇后

  成武帝任皇后

  成幽公阎皇后

  汉昭帝阎皇后

  归义侯李皇后

  后赵国

  明帝石勒刘皇后

  明帝石勒程皇后

  武帝石虎郑皇后 郑樱桃

  武帝石虎杜皇后 杜珠

  武帝石虎刘皇后

  彭城王石遵张皇后

  代国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窦皇后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后

  代桓帝拓跋猗卢祁皇后

  代平文帝拓跋郁律王皇后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后

  冉魏国

  平帝冉闵董皇后

  前燕国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后段氏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后兰氏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浑皇后

  景昭帝慕容儁景德皇后段氏

  幽帝慕容暐可足浑皇后

  前秦国

  明帝苻健强皇后

  厉王符生梁皇后

  文桓帝苻雄苟皇后

  宣昭帝苻坚苟皇后

  哀平帝苻丕杨皇后

  高帝苻登毛皇后

  高帝苻登李皇后

  后秦国

  武昭帝姚苌蛇皇后

  武昭帝姚苌皇后孙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张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齐氏

  后燕国

  成武帝慕容垂成昭皇后段氏 先段后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后段氏 段元妃

  成武帝慕容垂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惠德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献幽皇后丁氏

  废帝兰汗乙皇后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后 苻训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后 苻娀娥

  北燕国

  惠懿帝慕容云李皇后

  文成帝冯跋孙皇后

  文成帝冯跋宋皇后

  昭成帝冯弘慕容皇后

  南燕国

  献武帝慕容德段皇后 段季妃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后

  西秦国

  武元王乞伏乾归符皇后 东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炽磐秃发皇后

  后凉国

  懿武帝吕光石皇后

  隐王吕绍张皇后

  灵帝吕纂杨皇后

  文帝吕宝卫太后

  末主吕隆杨皇后

  北凉国

  武宣王沮渠蒙逊孟皇后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后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拔皇后 武威公主

  南凉国

  景王秃发傉檀折掘皇后

  西凉国

  武昭王李暠尹皇后

  大夏国

  武烈帝赫连勃勃梁皇后

  南朝

  刘宋王朝

  孝穆赵皇后 赵安宗

  孝懿萧皇后 萧文寿

  武敬臧皇后 臧爱亲

  武帝张皇后 张阙

  武帝胡皇后 胡道女

  少帝司马皇后 司马茂英

  文帝袁皇后 袁齐妫

  文帝宣皇后沈氏 沈容姬

  刘劭殷皇后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后 王宪嫄

  前废帝何皇后 何令婉

  明帝王皇后 王贞风

  后废帝江皇后 江简珪

  顺帝谢皇后 谢梵境

  南齐王朝

  宣孝陈皇后 陈道止

  高昭刘皇后 刘智容

  武穆裴皇后 裴惠昭

  文安王皇后 王宝明

  郁林王何皇后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后 王韶明

  明敬刘皇后 刘惠瑞

  东昏褚皇后 褚令璩

  和帝王皇后 王蕣华

  末帝元皇后 南阳公主

  梁王朝

  太祖张皇后 张尚柔

  高祖郗皇后 郗徽

  高祖穆皇太后 丁令光

  文宣皇太后 阮令嬴

  文帝简皇后 王灵宾

  豫章王萧栋张皇后

  高宗蔡皇后

  元帝夏太后

  敬帝王皇后

  陈王朝

  高祖章皇后 章要儿

  世祖沈皇后 沈妙容

  废帝王皇后

  高宗柳皇后 柳敬言

  后主沈皇后 沈婺华

  北朝

  北魏王朝

  神元皇后窦氏

  献明皇后贺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后杜氏

  太武帝窦太后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高宗皇后常氏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 冯有

  文成元皇后李氏

  献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贞皇后林氏

  孝文废皇后冯氏 冯清

  孝文幽皇后冯氏 冯润

  孝文昭皇后高氏 高照容

  宣武顺皇后于氏

  宣武皇后高氏 高英

  宣武灵皇后胡氏 胡充华

  孝明皇后胡氏

  孝庄帝尔朱皇后 尔朱英娥

  长广王尔朱皇后

  节闵帝尔朱皇后

  孝武帝皇后高氏

  东魏王朝

  孝静帝高皇后 太原长公主

  西魏王朝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

  废帝宇文皇后 宇文云英

  恭帝若干皇后

  北齐王朝

  神武帝神武明皇后娄氏 娄昭君

  文宣帝昭信皇后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靖德皇后元氏 元仲华

  废帝皇后李氏 李难胜

  孝昭帝顺成皇后元氏

  武成帝皇后胡氏

  后主废后斛律氏

  后主左皇后胡氏

  后主右皇后穆氏 穆黄花

  北周王朝

  文帝文皇后元氏

  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

  孝闵帝元皇后 元胡摩

  明帝独孤皇后

  武帝武皇后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后 李娥姿

  宣帝杨皇后 杨丽华

  宣帝朱皇后 朱满月

  宣帝陈皇后 陈月仪

  宣帝元皇后 元乐尚

  宣帝尉迟皇后 尉迟炽繁

  静帝司马皇后 司马令姬

  隋王朝

  文献独狐皇后 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

  唐王朝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高宗废后王氏

  高宗则天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皇后 韦香儿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皇后张氏 张良娣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王琅琊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懿宗恭宪皇后王氏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五代

  后梁王朝

  烈祖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张惠

  承帝皇后张氏 张贞娘

  后唐王朝

  太祖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刘玉娘

  明宗和武宪皇后曹氏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

  明宗宣宪皇后魏氏

  闵帝哀皇后孔氏

  末帝皇后刘氏

  后晋王朝

  高祖皇后李氏 永宁公主

  出帝皇后冯氏

  后汉王朝

  高祖昭圣皇后李氏 李三娘

  后周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

  世宗宣懿符皇后

  十国

  南唐国

  烈祖元敬皇后宋氏 宋福金

  元宗光穆钟皇后

  后主昭惠皇后 大周后 周宪(又名 周娥皇)

  后主皇后 小周后 周嘉敏

  闽国

  惠宗陈皇后 陈金凤

  康宗李皇后 李春燕

  北宋王朝

  昭宪杜太后

  太祖孝惠贺皇后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 刘娥

  真宗章懿李皇后 李宸妃

  真宗章惠杨皇后 杨淑妃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仁宗温成张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

  神宗钦成朱皇后

  神宗钦慈陈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 孟婵

  哲宗昭怀刘皇后 刘清菁

  徽宗显恭王皇后

  徽宗显肃郑皇后

  徽宗明节刘皇后

  徽宗明达刘皇后

  钦宗仁怀朱皇后 朱琏

  南宋王朝

  高宗宪节邢皇后 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 吴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肃谢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凤娘

  宁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 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 谢道清

  度宗全皇后 全玖

  辽王朝(契丹国)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萧卓真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萧牙里辛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萧月里朵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萧岩母斤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萧温

  世宗皇后甄氏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萧撒葛只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 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萧菩萨哥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 萧耨斤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 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观音

  道宗皇后萧氏 萧坦思

  天祚帝皇后萧氏 萧夺里懒

  宣宗皇后萧氏 萧普贤女

  德宗感天皇后萧氏 萧塔不烟

  承天皇后(西辽女皇) 耶律普速完

  金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德宗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王皇后徒单氏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睿宗贞懿皇后李氏 李洪愿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显宗昭圣皇后刘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卫绍王皇后徒单氏

  宣宗仁圣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王氏 王云

  哀宗徒单皇后

  西夏王朝

  太宗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

  景宗宪成皇后野利氏

  景宗皇后没藏氏

  毅宗皇后没藏氏

  惠宗皇后梁氏

  崇宗皇后耶律氏 耶律南仙

  崇宗皇后任氏

  仁宗章献钦慈皇后罗氏 罗皇后

  元王朝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儿帖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 脱列哥那

  定宗钦淑皇后斡兀立氏 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 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蓝也怯赤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后伯岳吾氏 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启烈氏 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皇后乃马真氏 八不沙

  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纳也忒迷失

  顺帝皇后钦察氏 答纳失里

  顺帝皇后弘吉剌氏 伯颜忽都

  顺帝皇后奇氏 奇皇后(完者忽都)

  明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

  惠帝 马皇后

  成祖 仁孝徐皇后 徐仪华

  仁宗 诚孝张皇后

  宣宗 恭让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英宗 孝庄钱皇后 钱锦鸾

  英宗 孝肃周太后

  景帝 汪皇后

  景帝 肃孝杭皇后

  宪宗 吴皇后

  宪宗 孝贞王皇后

  宪宗 孝穆纪太后 纪淑妃

  宪宗 孝惠邵太后

  孝宗 孝康张皇后

  武宗 孝静夏皇后

  世宗 孝洁陈皇后 陈莲

  世宗 张皇后

  世宗 孝烈方皇后

  世宗 孝恪杜太后

  穆宗 孝懿李皇后

  穆宗 孝安陈皇后

  穆宗 孝定李太后

  神宗 孝端王皇后 王喜姐

  神宗 孝靖王太后

  光宗 孝元郭皇后

  光宗 孝和王太后

  光宗 孝纯刘太后

  熹宗 懿安张皇后 张嫣(张宝珠)

  思宗 愍周皇后 周玉凤

  清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

  太祖 孝烈武皇后 乌拉那拉·阿巴亥

  太宗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

  太宗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世祖 顺治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世祖 孝献皇后 董鄂氏 董鄂妃

  圣祖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

  圣祖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东珠

  圣祖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圣祖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世宗 孝敬宪皇后 乌拉纳拉氏

  世宗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高宗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高宗 乾隆继皇后 乌拉纳拉氏(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高宗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仁宗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仁宗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宣宗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文宗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文宗 孝贞显皇后 钮祜禄氏 慈安太后

  文宗 孝钦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

  穆宗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

  德宗 孝定景皇后 叶赫那拉氏 隆裕太后

  逊帝 溥仪皇后 郭布罗·婉容(有争议)

中国历代皇帝的妃子

  隋朝

  文献独狐皇后 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

  唐朝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窦皇后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

  高宗废后王氏 王皇后

  高宗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皇后 韦庶人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张皇后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五代 后梁

  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张惠

  后唐

  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刘玉娘

  和武宪皇后曹氏

  昭懿皇后夏氏

  宣宪皇后魏氏

  废帝皇后刘氏

  后晋

  高祖皇后李氏

  出帝皇后冯氏

  后汉

  高祖皇后李氏

  后周

  圣穆皇后柴氏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

  宣懿皇后符氏

  十国南唐

  后主皇后 周娥皇

  后主皇后 周女英

  北宋

  昭宪杜太后

  太祖孝惠贺皇后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 刘娥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钦圣献肃向皇后

  神宗钦成朱皇后

  神宗钦慈陈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

  哲宗昭怀刘皇后 刘清菁

  徽宗显恭王皇后

  徽宗郑皇后

  钦宗朱皇后

  南宋

  高宗宪节邢皇后 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 吴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肃谢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凤娘

  宁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 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 谢道清

  度宗全皇后 全玖

  辽(契丹)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萧温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萧撒葛只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 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萧菩萨哥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 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观音

  道宗萧皇后 萧坦思

  天祚皇后萧氏 萧夺里懒

  金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嫡母

  海陵后徒单氏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睿宗贞懿皇后李氏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晕宗昭圣皇后刘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完颜永济废后徒单氏

  宣宗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 王云

  哀宗徒单皇后

  元朝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儿台旭真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 脱列哥那

  定宗钦淑皇后 斡兀立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 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蓝也怯赤 即阔阔真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后伯岳吾氏 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皇后弘吉剌氏 速哥失里

  武宗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启烈氏 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贞裕徽圣皇后 迈来迪

  明宗皇后 八不沙皇后

  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皇后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里也忒迷失皇后

  顺帝皇后钦察氏 答纳失里皇后

  伯颜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皇后

  完者忽都皇后奇氏 奇皇后

  明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

  惠帝 马皇后

  成祖 仁孝徐皇后

  仁宗 诚孝张皇后

  宣宗 恭让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孙贵妃

  英宗 孝庄钱皇后 钱锦鸾

  英宗 孝肃周太后

  景帝 汪废后

  景宗 肃孝杭皇后

  宪宗 吴废后

  宪宗 孝贞王皇后

  宪宗 孝穆纪太后 纪淑妃

  宪宗 孝惠邵太后

  孝宗 孝康张皇后

  武宗 孝静夏皇后

  世宗 孝洁陈皇后

  世宗 张废后

  世宗 孝烈方皇后

  世宗 孝恪杜太后

  穆宗 孝懿李皇后

  穆宗 孝安陈皇后

  穆宗 孝定李太后

  神宗 孝端王皇后

  神宗 孝靖王太后

  光宗 孝元郭皇后

  光宗 孝和王太后

  光宗 孝纯刘太后

  熹宗 懿安张皇后 张嫣或张宝珠

  庄烈帝愍周皇后

  清朝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顺治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孝献皇后 董鄂氏 董鄂妃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孝敬宪皇后 乌拉纳拉氏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乾隆继皇后 乌拉纳拉氏(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孝贞显皇后 钮祜禄氏 慈安太后

  孝钦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

  孝定景皇后 叶赫那拉氏 隆裕太后

  逊帝溥仪皇后 郭布罗·婉容(有争议)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中国皇帝一 汉族姓氏

  ⒈赵氏:20个 1秦朝(嬴姓赵氏):秦始皇 赵政(亦作“赵正”),秦二世 胡亥 2宋朝:宋太祖 赵匡胤,宋太宗 赵炅,宋真宗 赵恒,宋仁宗 赵祯,宋英宗 赵曙,宋神宗 赵顼,宋哲宗 赵煦,宋徽宗 赵佶,宋钦宗 赵桓,宋高宗 赵构,宋孝宗 赵眘,宋光宗 赵敦,宋宁宗 赵扩,宋理宗 赵昀,宋度宗 赵禥,宋恭帝 赵显,宋端宗 赵昰,赵昺 ⒉李氏:31个 1淮南:李宪 2李坚国:李坚 3唐朝:唐高祖 李渊,唐太宗 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 李显,唐殇帝 李重茂,唐睿宗 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肃宗 李亨,唐代宗 李豫,唐德宗 李适,唐顺宗 李诵,唐宪宗 李纯,唐穆宗 李恒,唐敬 宗 李湛,唐文宗 李昂,唐武宗 李炎,唐宣宗 李忱,唐懿宗 李漼,唐僖宗 李儇,唐昭宗 李晔,唐哀帝 李柷 4李重福 5南唐:烈祖 李升,元宗 李璟,后主 李煜。 6凉:李轨 7李伯国:太初帝 李伯 8李弘芝国:李弘芝 9吴:李子通 ⒊萧氏:20个 1南齐:高帝 萧道成,武帝 萧赜,郁林王 萧昭业,海陵王 萧昭文,明帝 萧鸾,东昏侯 萧宝卷,和帝 萧宝融 2南梁:武帝 萧衍,临贺王 萧正德,简文帝 萧纲,豫章王 萧栋,武陵王 萧纪,元帝 萧绎,闵帝 萧渊明,敬帝 萧方智 ,萧庄 3西梁:宣帝 萧詧,明帝 萧岿,后主 萧琮 4梁:萧铣 ⒋曹氏:5个 曹魏:魏文帝 曹丕,魏明帝 曹睿,魏邵陵厉公 曹芳,高贵乡公 曹髦,魏元帝 曹奂。 ⒌张氏:7个 1前凉:张祚 2汉兴皇帝 张致 3金山国 张承奉 4— 张举 5大楚:张邦昌 6飞龙:张琏 9大西:张献忠 ⒍杨氏:7个 1隋朝:隋文帝 杨坚,隋炀帝 杨广,隋恭帝 杨侑,隆帝 杨浩,皇泰帝 杨侗 2南吴:睿帝 杨溥 3大兴:杨振龙 ⒎孟氏:2个 后蜀:高祖 孟知祥,后主 孟昶 ⒏郭氏:1个 后周:郭威 ⒐武氏:1个 武周:武曌 ⒑郑氏:3个 大长和:郑买嗣,郑仁旻,郑仁旻 ⒒刘氏:56个 1西汉: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 刘彻,汉昭帝刘弗陵,废帝 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93;,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衍,孺子刘婴。 2玄汉:汉更始帝 刘玄。 3赤眉汉:建世帝 刘盆子 4汉:刘望 5梁汉:刘永 6汉:刘信 7东汉:汉光武帝 刘秀,汉明帝 刘庄,汉章帝 刘炟,汉和帝 刘肇,汉殇帝 刘隆,汉安帝 刘祜,汉少帝 刘懿,汉顺帝 刘保,汉冲帝 刘炳,汉质帝 刘缵,汉桓帝 刘志,汉灵帝 刘宏,汉后少帝 刘辩,汉献帝 刘协。 8蜀汉:汉昭烈帝 刘备,后主 刘禅。 9汉:刘芒荡 10—: 刘元进 11刘黎国:刘黎 12南朝(刘宋):宋武帝 刘裕,少帝 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宋帝 刘劭,孝武帝 刘骏,前废帝 刘子业,明帝 刘彧,后废帝 刘昱,顺帝 刘凖。 13建平: 建平帝 刘义宣 14义嘉: 义嘉帝 刘子勋 15永汉:刘敬躬 16定杨国:定杨帝 刘武周 17 桀燕:应天帝 刘守光 18神凤:刘尼(原名丘沈) 19汉:刘子舆(原名王郎) 20汉:刘文伯(原名卢芳) ⒓范氏:1个 范贲国:范贲 ⒔陈氏:9个 1南朝陈:陈高祖 陈霸先,世祖 陈蒨,废帝 陈伯宗,高宗 陈顼,季帝 陈叔宝 2文佳皇帝 陈硕真 3岭南天子陈行范 4汉:陈友谅 陈理 ⒕孙氏:4个 孙吴:吴大帝 孙权,吴废帝 孙亮,吴景帝 孙休,吴末帝 孙晧 ⒖袁氏:2个 1、仲家:袁术 2、洪宪朝:袁世凯 ⒗王氏:1个 新:王莽 ⒘田氏:1个 汉明皇帝 田九成 ⒙柴氏:2个 柴荣 柴宗训 ⒚王氏:10个: 1太平帝 王始 2前蜀:高祖 王建,后主 王衍 3闽:惠宗 王延钧,康宗 王昶,景宗 王曦,殷帝 王延政 4明法皇帝 王惠定 ⒛司马氏:15个 晋朝:武帝 司马炎,惠帝 司马衷,怀帝 司马炽,愍帝 司马邺,元帝 司马睿,明帝 司马绍,成帝 司马衍,康帝 司马岳,穆帝 司马聃,哀帝 司马丕,海西公 司马奕,简文帝 司马昱,孝武帝 司马曜,安帝 司马德宗,恭帝 司马德文 21.冉氏:2个 冉魏:平帝冉闵,惠帝冉智 22.冯氏:2个 北燕:冯跋,冯弘 23.柴氏:2个 后周:柴荣 ,柴宗训 24.朱氏:21个 1后梁:太祖 朱温,废帝 朱友珪,末帝 朱瑱 2明朝:太祖 朱元璋,惠帝 朱允炆,成祖 朱棣,仁宗 朱高炽,宣宗 朱瞻基,英宗 朱祁镇,代宗 朱祁钰,宪宗 朱见深,孝宗 朱佑樘,武宗 朱厚燳,世宗 朱厚熜,穆宗 朱载垕,神宗 朱翊钧,光宗 朱常洛,熹宗 朱由校,思宗 朱由检 3楚: 朱粲 4大秦:朱泚 25.高氏:9个 北齐: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高延宗,高绍义 大乘皇帝:高昙晟

  二 少数族汉化姓氏

  ⒈慕容氏:16个 1前燕:襄公 慕容廆,文明帝 慕容皝,景昭帝 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 2后燕:成武帝 慕容垂,惠愍帝 慕容宝,昭武帝 慕容盛,惠文帝 慕容熙 3西燕:慕容泓,威帝 慕容冲,慕容觊,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 4南燕:献武帝 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⒉吕氏:4个 后凉:懿武帝 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 ⒊苻氏:8个 前秦:苻洪,苻健,苻生,苻坚,苻宏,苻丕,苻登,苻崇 ⒋姚氏:3个 后秦:武昭帝 姚苌,文桓帝 姚兴,末主 姚泓 ⒌元氏(本为拓跋氏):11个 1北魏: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诩,幼主 元钊,孝庄帝 元子攸,长广王 元晔,节闵帝 元恭,安定王 元朗,孝武帝 元修 2东魏:孝静帝 元善见 3西魏:文帝 元宝炬,废帝 元钦 ⒍宇文氏:7个 1北周:文帝 宇文泰,孝闵帝 宇文觉,明帝 宇文毓,武帝 宇文邕,宣帝 宇文赟,静帝 宇文衍 2许国:宇文化及 ⒎李氏:22个 1后唐(本为朱邪氏):庄宗 李存勖,明宗 李亶,闵帝 李从厚,末帝 李从珂 2西夏(党项羌)::景宗 李元昊,毅宗 李谅祚,惠宗 李秉常,崇宗 李乾顺,仁宗 李仁孝,桓宗 李纯佑,襄宗 李安全,神宗 李遵顼,献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 3成汉(巴氐族):武帝 李雄,哀帝 李班,幽公 李期,昭文 李寿,末主 李势 4大顺 (党项后裔):顺中帝 李自成 5于阗:(塞种,尉迟氏):李圣天 李从德 ⒏石氏:10个 1后赵:明帝 石勒,海阳王 石弘,武帝 石虎,义阳王 石世,新兴王 石遵,石鉴,石祗 2后晋:高祖 石敬瑭,少帝 石重贵 ⒐刘氏:19个 1汉-前赵(匈奴人):光文帝 刘渊,汉帝 刘和,昭武帝 刘聪,隐帝 刘粲,前赵帝 刘曜。 2齐国(稽胡人): 神嘉帝 刘蠡升 3稽胡国(稽胡人):圣武帝 刘没铎 4稽胡:刘苗王 5后汉(沙陀族):高祖 刘知远,隐皇帝 刘承佑 6北汉(沙陀族):世祖 刘旻,睿宗 刘钧,少主 刘继恩(原姓薛),英武帝 刘继元(原姓何) 7南汉(据说为大食后裔):高祖 刘岩,殇帝 刘玢,中宗 刘晟,后主 刘鋹 8襄国(匈奴人):刘显 ⒑王氏:1个 郑国(胡人后裔):王世充 ⒒高氏:2个 1后燕(高句丽后裔):高云 2大中(白族):高升泰 ⒓杨氏:3个 1仇池( 氐人)杨绍先 2大理国(白族):杨义贞 3大义宁国:杨干贞 ⒔段氏 22个 1赵国(鲜卑):段勤 2大理国:文武帝 段思平,文经帝 段思英,文成帝 段思良,广兹帝 段思聪,应道帝 段素顺,昭明帝 段素英 ,宣肃帝 段素廉 ,秉义帝 段素隆,圣德帝 段素真,天明帝 段素兴,兴宗孝德帝 段思廉,上德帝 段廉义 ,上明帝 段寿辉 ,保定帝 段正明 ,中宗文安帝 段正淳 ,宣仁帝 段正严 ,正康帝 段正兴 ,功极帝 段智兴 ,亨天帝 段智廉 ,神宗 段智祥 ,孝义帝 段祥兴 ,天定贤王 段兴智 ⒕赵氏:1个 兴源国 赵善政 三 未汉化的少数民族姓氏

  ⒈爱新觉罗:12个 清朝: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 ⒉孛儿只斤:15个 元朝:太祖 铁木真,太宗 窝阔台,定宗 贵由,宪宗 蒙哥,世祖 忽必烈,成

相关参考

唐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请问唐朝有多少个皇帝

请问唐朝有多少个皇帝?顺序?唐朝共有二十个皇帝,顺序如下:1、唐高祖李渊简介: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

唐代皇帝顺序表

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年限陵寝年号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626献陵武德618年-626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649昭陵贞观627年-649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

汉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帝简介,汉朝皇帝列表(全部的,按顺序)

汉朝皇帝列表(全部的,按顺序)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上分为西汉和东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介绍:汉朝是刘邦开国的,以王莽之乱为界,分为西汉、东汉,

清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清朝历代国君大全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荧幕作品上,也有无数作品翻拍以此来记录清朝的点点滴滴,清朝在历史的长河上存在二百多年,历经几代皇帝,那么您知道清朝的皇帝除了康熙以外,还有哪些皇帝吗?清朝历代皇帝顺序

唐朝君主列表,求唐朝历代皇帝列表

求唐朝历代皇帝列表  唐朝总共有二十八个皇帝,按登基顺序如下:  1.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唐武德元年(高句丽婴阳王二十九年,隋天寿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义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丽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清朝历代皇帝列表(按顺序)还有他们的名字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按顺序)还有他们的名字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1.努尔哈赤

宋朝皇帝顺序列表,宋朝皇帝顺序

宋朝皇帝顺序宋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皇帝介绍宋朝有多少个宋朝共有18位皇帝。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

秦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秦朝历代国君大全

  提及秦国,可能很多网友都比较熟悉秦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始皇是秦国的开国元勋,秦始皇同时也是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朝存在历史的长河上多年,因此也有几代君主,那么您知道除了秦始皇外,秦

三国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三国历代国君大全

  对于三国的皇帝,我们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曹操、刘备、孙权这几位皇帝了,那么除了曹操、刘备、孙权外,您知道三国还有哪些皇帝吗?今天小编为您收集了三国历代国君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历代国君大全: 

中国封建社会有哪些朝代?

中国的封建王朝由前到后顺序如下:商朝、周朝、秦朝、西楚、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