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功臣排名,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Posted 都督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初功臣排名,明朝开国功臣排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明初功臣排名,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2、明初功臣为什么不反,明朝开国功臣怎么死的

明初功臣排名,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1、魏国公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

2、鄂国公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3、郑国公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四年后去世。

4、韩国公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5、曹国公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扩展资料:

明初功臣表,是明朝建国前后,五个档次爵位中功劳最大的一百五十位功臣名单。其中最高爵位公爵中以徐达、常遇春为首的25位公爵;侯爵名臣中有唐胜宗、陆仲亨为首79位侯爵;伯爵中有汪广洋、刘伯温为首的12位名臣;子爵中则有王清、王凤显等11位英雄;男爵中有王恺、孙炎等23位明朝开国名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明初功臣表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为什么两个儿子却各为其主?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一家人都受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封赏,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却各为其主。这其实也是因为他们一个站队的问题吧,毕竟作为功勋之后的徐家,在这个夺位的关键时候不可能独善其身,无论你是支持朱棣还是支持建文帝后面都会面临皇帝的清算,所以站队正确了,身份自然就会高,这个时候选择就尤为重要。

本来徐达一家人都受到建文帝的封赏,应该尽心辅佐他才是,但是后来燕王朱棣谋反之心越来越强烈。久久跟在皇帝身边的徐增寿已经看出了当朝皇帝不是他的叔叔燕王朱棣的对手。所以狠下决心倒戈向朱棣,决定做朱棣的内应,定期的向朱棣报告京城的军事防备情况,能够让他找到时机发动进攻。也是为自己拼一把前途。事实证明他后面也是赌对了。 而这个时候继承了徐达魏国公位置的大儿子徐辉祖他是坚定地站在了建文帝这一边,他还多次担当主将参与战斗,之后也曾大半彦俊当燕军渡过长江,建文帝大势已去的时候,他还是忠于建文帝抵抗燕军。后面朱棣进入南京成为了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徐辉祖被削去了魏国公的爵位,还被幽禁在家里面。 其实照这个事来看他们兄弟俩,也只是一个站位的问题。徐增寿选择的朱棣赢得这场胜利,所以它的地位水涨船高,而徐辉祖最后是幽禁的下场,但至少还没有丢掉性命。

被称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李善长,76岁高龄却惨遭灭门,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李善长被灭门的原因还是因为李善长自我感觉良好,太自以为是了,一位自己是个功臣,朱元璋会一直罩着他,不会杀他。

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确实是功不可没,而且朱元璋能够坐上皇位也离不开李善长的帮助。李善长从一位教书先生变成辅佐朱元璋的功臣,这一路上也是经历了不少的挫折和磨难。这十年来,李善长对朱元璋可以说是寸步不离辅佐他。而且,朱元璋也是非常认可李善长这个人了。

后来,李善长成为了百官之首,朱元璋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善长带领着朝廷百官一心一意的效忠朝廷,尽心尽力的辅佐朱元璋的春秋大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小人的妒忌。朱元璋也是觉得李善长的势力也太大了,就开始内心惶恐。要是区区一个丞相的势力和声望都超过了我,那我可怎么办?于是朱元璋就对李善长没那么喜欢和重用了,就改变了看法。后来李善长生病回家修养的时候,朱元璋就借着这个机会换掉了李善长的位置。

李善长都已经告老还乡了,那按道理说就应该开始自己的晚年生活了吧。但是朱元璋不这么认为,李善长一直是他心里的一个过不去的坎。他觉得不管李善长在哪都是对自己的权力的一个威胁。后来,胡惟庸就被别人诬告谋反等等各种罪行。这个事件里面牵涉到的人也是特别多,但是因为李善长和胡惟庸假借儿女亲家的关系来往频繁,也被满门抄斩了。

就是这样,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口人,是怎么回事呢?

李善长可以算是朱元璋开国的第一大功臣。而除此之外,他还有着诸多闪耀的身份:他是朱元璋的安徽老乡;在朱元璋夺取天下的过程之中,他不仅帮他解决了最重要的粮草问题,还在很多重大决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担任了朱元璋开朝以来的第一任宰相;他的儿子还迎娶了朱元璋的公主,成为驸马。

那么头顶众多光环的这位大明朝重臣,怎么会在七十七岁的年纪而被主子朱元璋彻底清算,落了个身死灭族的结局呢?

说到底还是李善长大意了,他忽略了朝堂斗争的惨烈。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辅佐多年,从其起兵一直到建立大明朝,可以说深知自己这位上司的性格和为人。所以即便建国后朱元璋任命他为自己的首位宰相,在战战兢兢干了没多久之后,李善长就以自己年岁已高身子骨不结实为理由,急流勇退,希望自己能够落得一个好结局,避免“兔死狗烹”的悲剧。朱元璋对于这种事情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不仅大力支持他的这个想法,还给了他不少赏赐,意思让他安心过自己的晚年,别有其他的疑心。

然而就是这么的造化弄人,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后代能够坐稳江山,开始大肆的清除自己的这班功臣老兄弟。远离朝堂的李善长放松了自己警惕,在这种敏感时期不仅大兴土木修建自己的住宅,还卷入了其他谋反案之中,最终惹怒朱元璋,把他趁机翦灭。

朱元璋心腹二十四人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沫英、李善长、汪广洋、郭兴、薛显、吴祯、顾时、华高、张赫、胡海、吴复、张龙、仇成、韩政、华云龙、郭英、耿炳文、丁德兴、康茂才、吴良、杨璟、胡美、赵庸、廖永忠、傅友德、冯胜、章溢、叶琛、宋濂。

1、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2、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

3、吴良崇尚节俭,对名声、女色、钱财、权利都不看重。他镇守江阴十年,经常睡在城楼之上,枕着刀戈过夜,以战时状态训练部队。而在空闲时,吴良则经常宴请儒生讲授经史,兴建学校,又派兵屯田,减少赋税,使得百姓得以安宁。

4、华云龙跟随明太祖朱元璋以来,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在龙湾之战中,华云龙跃马冲入陈友谅军队之中,痛击陈友谅军,使明军能战胜陈友谅军,为后来消灭陈友谅奠定了基础。后又跟随徐达北伐,为明王朝的统一和建立作出了贡献。

5、洪武五年,傅友德率领五千骑兵攻打西凉,击败元将失刺罕;后攻打永昌(今属甘肃),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杀敌数千;攻打元军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并杀敌五百余人;攻打甘州,元将上都驴迎降。

扩展资料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

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百度百科——淮西二十四将

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

明朝开国六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分封在一定基础上有朱元璋为了平衡淮西,浙东势力的原因,刘伯温不属于淮西集团,但是在建立明朝时,即担任御史中丞时严厉打击当时淮西一党,因此有可能是朱元璋为了平复淮西一党而未封刘伯温。

刘伯温也有被后世的人们所神话的原因,其实刘伯温在覆灭元朝,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所立下的功劳是相对李善长来说少的了。

李善长不仅是朱元璋的老乡,而且很早就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保护朱元璋覆灭元朝提供了稳定的后方,所以李善长是明朝初年的文臣之首。

而徐达为什么排第二,主要原因可能是李善长贪恋权位,徐达则是保持明哲保身的态度,因此徐达得以善终,而李善长最终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刘基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

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

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

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

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扩展资料:

魏国公徐达(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

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达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郑国公常茂 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二十四年卒。

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颍国公傅友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颍川侯,位次第二十八,勋禄同前。十七年四月辛卯进封颍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赐死,爵除。

越国公胡大海

壬寅二月,金华死事。甲辰三月追封,谥武庄。

泗国公耿再成

壬寅二月,处州死事。初封高阳郡公,谥武壮。洪武十年四月改封。

蔡国公张德胜

龙江战殁。癸卯十月追封,谥忠毅。

梁国公赵德胜

南昌死事。癸卯十月追封,谥武桓。

济阳郡公丁普郎

鄱阳湖战殁。

河间郡公俞廷玉

甲辰十一月追封。

郧国公廖永安

乙巳十月以使吴不屈,遥封楚国公。丙午七月卒于吴。谥武闵。洪武十三年四月改封。

东海郡公茅成

丙午十一月伐吴战殁。

虢国公俞通海

廷玉子。吴元年四月卒于平江军。追封豫国公。洪武三年改封,谥忠烈。

济国公丁德兴

吴元年卒于平江军。洪武元年追封。

天水郡公严德

吴元年九月讨方国珍战殁。洪武二年六月追封。

姑孰郡公陶安

洪武元年追封。

乐浪公濮英

洪武二十年闰六月庚申战殁金山。追封金山侯,谥忠襄。二十一年七月进封公。

凉国公蓝玉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永昌侯,禄袭同前。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侯,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十二月壬戌进封公,加禄五百石。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谋反,伏诛。

蕲国公康茂才

洪武三年八月己未卒于军。追封推诚翊运宣力怀远功臣蕲国公,谥武康。

康铎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蕲春侯,位次第二十六,勋禄,加禄同杨璟。十五年七月丙子卒,赠蕲国公,谥忠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初功臣表

明朝开国功臣,有哪些没有被朱元璋杀掉?

  1、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徐达(洪武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长子辉祖嗣爵。成祖削爵幽之私第。永乐五年卒。)

  注:看似善终,但有赐蒸鹅,病疽毒发死之说。   2、太保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公常遇春(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议上,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制曰“可”。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长子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后因过而安置茂于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卒。)   注:暴病薨,儿子跑不了。   3、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军国事兼领国子监事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诸医并妻子皆斩。亲为文致祭,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长子景隆袭爵,至永乐末乃卒。)   注:毒死   4、同参军国事右御史大夫领台事兼太子谕德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讨吐番还。道病,至寿春卒,年四十一。追封宁河王,谥武顺。长子镇嗣,改封申国公,其妻,李善长外孙也,善长败,坐奸党诛。)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5、议军国事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信国公汤和(洪武二十七年,病浸笃不能兴。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诸子皆早世,不得嗣。)   注;善终   6、大都督府同知西平侯沫英(洪武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长子春嗣爵,世镇云南。)   注:病薨   7、太师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兼太子少师韩国公李善长(洪武二十三年,谓善长元勋国戚,知胡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会有言星变,其占当移大臣。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注:满门抄斩   8、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奸,赐敕诛之。)   注:诛死   9、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诚意伯刘基(洪武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孙畾,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嗣伯。正德八年加赠基太师,谥文成。嘉靖十年,刑部郎中李瑜言,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达。下廷臣议,制曰:“可。”)   注:失宠后被政敌下蛊死   10、翰林学士承旨宋濂(洪武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濂名,复移茔华阳城东。家属悉徙茂州。正德中,追谥文宪。)   注:流配   11、洪都知府叶琛(祝宗、康泰叛,愈脱走,琛被执,不屈,大骂,死之。追封南阳郡侯,塑像耿再成祠,后祀功臣庙。)   注解:烈士   12、御史中丞章溢(溢遭母丧,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长子存道,战死。)   注:病逝   13、同参军国事加太子太师宋国公冯胜(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洪武二十七,赐死,诸子皆不得嗣。)   注:赐死   14、同知大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师颖国公傅友德(洪武二十五年,友德请怀远田千亩。帝不悦。寻副宋国公胜分行山西,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是冬再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偕召还。又明年赐死。子忠不得嗣。嘉靖元年,云南巡抚都御史何孟春请立祠祀友德。诏可,名曰“报功”。)   注: 赐死   15、中书平章政事德庆侯廖永忠(洪武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子权,十三年嗣侯,十七年卒。爵除。)   注:赐死   16、参知政事兼太子副詹事南雄侯赵庸(洪武二十三年,以左副将军从燕王出古北口,降乃儿不花。还,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17、湖广行省平章营阳侯杨璟(镇北平,练兵辽东。洪武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国公,谥武信。子通嗣,二十年帅降军戍云南,多道亡,降普定指挥使。二十三年,诏书坐璟胡惟庸党。)   注:死后追罪   18、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临川侯胡美(洪武十七年坐法死。二十三年,李善长败,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   注:赐死   19、苏州卫指挥使都督同知江阴侯吴良(洪武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子高嗣侯。)   注:病薨   20、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康茂才(洪武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子铎以父功封蕲春侯。)   注:病薨   21、凤翔卫指挥使丁德兴(卒于军。赠都指挥使。洪武元年追封济国公,列祀功臣庙。子忠世袭。)   注:战死   22、秦王左相都督佥事长兴侯耿炳文(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僭妄不道。炳文惧,自杀。子璇,永东初,杜门称疾,坐罪死)   注:自杀   23、前军都督府佥事武定侯郭英(永乐元年卒,年六十七。赠营国公,谥威襄。孙玹得嗣侯。)   注:善终   24、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淮安侯华云龙(洪武七年,有言云龙据元相脱脱第宅,僭用故元宫中物。召还,命何文辉往代。未至京,道卒。子中袭。子中李文忠之卒也,中侍疾进药,坐贬死。二十三年追论中胡党,爵除)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25、山东行省平章政事东平侯韩政(洪武十一年二月卒,帝亲临其丧。追封郓国公。子勋袭。二十六年坐蓝党诛,爵除)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26、佥大都督府事安襄侯仇成(洪武二十一年七月,有疾。赐内昷,手诏存问。卒,赠皖国公,谥庄襄。子正袭爵。)   注:病薨   27、佥大都督府事凤翔侯张龙(以老疾请告,洪武三十年卒。孙杰,永乐初,失侯。)   注:善终   28、大都督府佥事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六年十月,金疮发,卒于普定。追封黔国公,谥威毅。子杰嗣。)   注:病薨   29、都督佥事东川侯胡海(洪武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子观未嗣,卒。)   注:病薨   30、大都督府佥事督海运事航海侯张赫(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子荣为水军右卫指挥使。)   注:病薨   31、行省平章政事广德侯华高(初,有言高殖利者,故岁禄独薄。至是贫不能葬。帝怜之,命补支禄三百石。以无子,纳诰券墓中。赠巢国公,谥武庄。)   注:病薨   32、大都督同知济宁侯顾时(洪武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襄靖,祔祭功臣庙。子敬嗣侯。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   注:死后追罪   33、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靖海侯吴祯(洪武十一年,奉诏出定辽,得疾,舆还京师。明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与良俱肖像功臣庙。子忠嗣侯。二十三年追论祯胡惟庸党,爵除。)   注:死后追罪   34、行省右丞永成侯薛显(洪武二十年冬,召还,次山海卫,卒。赠永国公,谥桓襄。无子,弟纲幼。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以死不问,爵除。)   注:病薨   35、秦王武傅兼陕西行都督府佥事巩昌侯郭兴(洪武十六年巡北边。召还,逾年卒。赠陕国公,谥宣武。二十三年追坐胡惟庸党,爵除。)   注:死后追罪   36、署河南行都督府府事临江侯陈德(洪武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子镛袭封。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爵除。)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37、同知都督府事领山西都司卫所军务六安侯王志(洪武十九年卒。追封许国公,谥襄简。子威,二十二年嗣侯。明年,坐事谪。卒。志亦追坐胡惟庸党,以死不问。)   注:病薨   38、云南布政司事汝南侯梅思祖(洪武十五年卒,赐葬钟山之阴。二十三年追坐思祖胡惟庸党,灭其家。)   注:病薨,灭门。   39、秦王左相宣德侯金朝兴(洪武十五年,进次会川卒,追封沂国公,谥武毅。十七年论平云南功,改锡世侯券,增禄五百石。长子镇嗣封。二十三年追坐朝兴胡惟庸党。嘉靖元年,命立傅友德、梅思祖及朝兴庙于云南,额曰“报功”。)   注:病薨   40、都督府同知延安侯唐胜宗(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诛,爵除。)   注:族诛   41、同知都督府事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二十三年,治胡惟庸逆党,家奴封贴木告仲亨与胜宗、费聚、赵庸皆与通谋,下吏讯。狱具,帝曰:“朕每怪其居贵位有忧色。”遂诛仲亨,籍其家。)   注:族诛   42、都督府佥事平凉侯费聚(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败,语连聚。竟坐党死,爵除。)   注:族诛   43、理福建军务河南侯陆聚(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44、同知大都督府事督金吾诸卫荥阳侯郑遇春(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45、江淮行省中书左丞宜春侯黄彬(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46、佥大都督府事靖宁侯叶升(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坐交通胡惟庸事觉,诛死。凉国公蓝玉,升姻也,玉败,复连及升,以故名隶两党。)   注:族诛   47、理广东军务永嘉侯朱亮祖(洪武十三年九月召亮祖至京,与其子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二十三年追论亮祖胡惟庸党,次子昱亦坐诛。)   注:鞭死   48、节制凤阳留守司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   注:诛死   49、大都督府佥事定远侯王弼(洪武二十五年从冯胜、傅友德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同召还,先后赐死。爵除。)   注:赐死   50、太子太傅凉国公蓝玉(洪武二十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具,族诛之。)   注:族诛   51、亲军都指挥使冯国用(卒于军,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恸。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肖像功臣庙,位第八。子诚积战功云南,累官至右军左都督。)   注:战死   52、同知枢密院事廖永安(为吴所囚。太祖壮永安不屈,遥授行省平章政事,封楚国公。被囚凡八年,竟死于吴。吴平,丧还,太祖迎祭于郊。洪武九年又改封郧国公,谥武闵。)   注:烈士   53、中书省平章政事俞通海(役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翼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追封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洪武三年,改封虢国公,谥忠烈。通海父廷玉官佥枢密院事,先卒,追封河间郡公。通海无子,弟通源嗣其官。)   注:战死   54、江南行省参知政事胡大海(被叛将刺杀,洪武三年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一子同死,一子犯法,太祖手刃之,大海遂无后。养子德济镇陕西,卒。)   注:被刺   55、枢密院判官耿再成(处州苗帅李祐乱。贼攒槊刺再成。再成挥剑连断数槊,中伤坠马,大骂不绝口死。胡深等收其尸,藁葬之。后改葬金陵聚宝山。追封高阳郡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洪武十年加赠泗国公,谥武壮。子天璧,七年出海捕倭,深入外洋,溺死。)   注:烈士   56、佥枢密院事张德胜(没于阵。追封蔡国公,谥忠毅,肖像功臣庙,侑享太庙。子宣幼。养子兴祖嗣职。)   注:战死   57、佥江南行枢密院事赵德胜(弩中腰膂,镞入六寸,拔出之,叹曰:“吾自壮岁从军,伤矢石屡矣,无重此者。丈夫死不恨,恨不能扫清中原耳。”言毕而绝,年三十九。追封梁国公,谥武桓,列祀功臣庙,配享太庙。)   注:战死   58、中书省平章政事南安侯俞通源(洪武二十二年诏还乡,赐钞五万,置第于巢。未行,卒。子祖,病不能嗣。逾年,追论胡党,以通源死,不问,爵除。)   注:病薨   59、都督佥事越巂侯俞通渊(建文元年随大军征燕,战没于白沟河。次子靖嗣官。)   注:战死   60、晋王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佥事张兴祖(洪武四年,役中飞石死。蜀平,诏都督兴祖殁于王事,优赏其子,追封东胜侯,予世券。兴祖子幼,以疾卒,爵除。)   注:战死   61、行枢密院同知丁普郎(大战鄱阳湖。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立,执兵作斗状,敌惊为神。时七月己丑也。追赠济阳郡公。)   注:战死   62、行枢密院事桑世杰(力战死,太祖念其功,赠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尉、永义侯,侑享太庙。子敬以父死事,洪武二十三年,封徽先伯。坐蓝玉党死。)   注:战死,儿子跑不了。   63、指挥副使茅成(征吴中叉死。赠东海郡公,祀功臣庙。)   注:战死   64、吴王府参军胡深(战陈友定,突围走,马蹶被执,遂遇害,年五十二。追封缙云郡伯。主)   注:战死   65、领大都督分府事孙兴祖(洪武三年,帅六卫卒从达出塞,次三不剌川,遇敌,力战死,年三十五。太祖悼惜之,追封燕山侯,谥忠愍,配享通州常遇春祠。长子恪封全宁侯,坐蓝玉党死。)   注:战死,儿子跑不了。   66、左副指挥韩成(鄱阳湖代太祖死,追赠高阳侯。子观至都督。)   注:烈士   67、行省左丞宣宁侯曹良臣(洪武五年从副将军文忠北征,战死。事闻,赠良臣安国公,谥忠壮,列祀功臣庙。子泰袭侯,坐蓝玉党死,爵除。)   注:战死,儿子跑不了。   68、西安卫指挥加都督佥事濮英(洪武二十年,随大将军冯胜北征。殿后见执。敌思挟为质。英绝食不言,乘间引佩刀剖腹死。事闻,赠金山侯,谥忠襄。明年进赠乐浪公。封其子玙为西凉侯,二十六年,坐蓝玉党,戍五开死。)   注:烈士,儿子跑不了。   69、广西行省参政兼靖江王相蔡迁(洪武三年九月卒,诏归葬京师,赠安远侯,谥武襄。太祖亲制文祭焉。)   注:病薨   70、都督佥事晋王府相永平侯谢成(洪武二十七年坐事死,没其田宅。)   注:诛死   71、中军都督府佥事崇山侯李新(洪武二十八年以事诛。)   注:诛死   72、理四川军务景川侯曹震(蓝玉败,谓与震及朱寿诱指挥庄成等谋不轨,论逆党,以震为首,并其子炳诛之。)   注:诛死   73、佥都督府事鹤庆侯张翼(洪武二十六年坐玉党死。)   注:诛死   74、理河南军务会宁侯张温(以居室器用僭上,获罪,遂坐玉党死。)   75、都督佥事总制云南诸军普定侯陈桓(坐玉党死。)   注:诛死   76、都督佥事督漕运舳舻侯朱寿(坐玉党死。)   注:诛死   77、山西行省参政领卫事晋王相怀远侯曹兴(坐玉党死。)   注:诛死   78、江西行省参政翰林学士陶安(洪武元年九月卒于官。疾剧,草上时务十二事。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子晟,以贪贿诛。其兄昱亦坐死。发家属四十余人为军,后死亡且尽。所司复至晟家勾补,安继妻陈诣阙诉,帝念安功,除其籍。)   注:病逝,家属流配。   79、行枢密院院判花云(骂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并祀之。赐儿名炜,累官水军卫指挥佥事。)   注;烈士   80、处州总制孙炎(骂贼,遂与道同、文刚皆见害,时年四十。追赠丹阳县男,建像再成祠。)   注;烈士   81、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王袆(洪武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梁王,不果,遇害,时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梁王遣使致祭,具衣冠敛之。建文中,祎子绅讼祎事,诏赠翰林学士,谥文节。正统中,改谥忠文。成化中,命建祠祀之。)

明初太祖朱元璋为何大肆屠戮开国功臣,刘基怎么死的?

一、明太祖打死杀戮开国功臣的原因:朱元璋建国后,按功劳封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等六人为公爵,封汤和、唐胜宗、陆仲亨等二十八人为侯爵。不久,他十分担心这些手握重兵的公侯们,某一天会“陈桥兵变”。他更担心自己死后,这些公侯们会目中无人,危害到自己子孙和大明的江山社稷。因此,他开始“火烧庆功楼”,十分残忍地屠戮了这些开国功臣。在这场浩劫中,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免。

洪武功臣的下场无外乎三种,第一是获罪被杀;第二是无罪赐死;第三是侥幸逃脱。而第三种在洪武一朝为数极少,仅仅限于汤和、邓愈、郭英、沐英、耿炳文等几人而已。其中,邓愈早死,儿子还是没有逃过,沐英远镇云南,郭英则因宁妃的缘故,耿炳文虽则逃过暂时,可是,永乐时终难免横死。所以,包里归堆,也只有汤和一个人罢了。 二、刘基的死因是病死。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明朝(326)开国功臣(3)

明初功臣为什么不反,明朝开国功臣怎么死的

明朝开国功臣怎么死的

朱元璋为了保证朱家的子孙能够永享君临天下的特权,他绞尽脑汁,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大杀功臣。 胡蓝之狱 朱元璋的吏治一向以刚猛著称,哪个大臣在朝廷上顶撞了他,或只是让他看不顺眼,就会当场执行刑罚。

有一种刑罚就叫“廷杖”,有的大臣当场被扒了裤子按在地上打板子,有的被打得皮开肉绽,这还算幸运的,有的人还被当场打死。因此官员门都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但就是这样还不行,朱元璋还要找各种借口杀人。尤其是跟他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宿将,都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非要杀光了,他才甘心。 明朝初年的胡惟庸案、蓝玉案,被并称为“胡蓝之狱”,就是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典型事例。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给他当了七年宰相的胡惟庸,同时把和胡惟庸有关系往来的官员一并进行屠杀。朱元璋一向信奉严刑,他觉得不利于他的人都应该杀头,但又怕犯人的家人怨恨报复,所以也要一起杀了以免后患。这样一来死的人可就多了,凡是跟胡惟庸有过来往的人都在清查中被杀,然后再满门抄斩。后来逐渐演变成凡是朱元璋不满意或者怀疑是胡党的文武官员也一律被杀,连同他们的家人,一下子就杀掉了一万五千人。这还不算完,朱元璋只要看到谁不合他的意,就以这个名义进行诛杀,一直到十年之后,开国的大功臣、跟在他身边已经将近四十年的卸任宰相李善长仍然以和胡惟庸“交通谋反”的罪名被命令自缢,他的家人七十余口也一并被杀。在这个前后延续了十多年的案件中,前后被杀的王公贵族一共有几十家,一共死了三万多人。 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凉国公。他在家乡飞扬跋扈,鱼肉乡里,他手下的人都借着他的势力胡作非为,总有人因此告他的状,朱元璋为此训诫过他好几次,可他就是屡教不改。蓝玉在朱元璋面前又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更让朱元璋不高兴。 洪武二十六年,有人告发说蓝玉想谋反,朱元璋抓住这个机会,二话不说就把蓝玉抓了起来,关进大牢,并且施以酷刑。蓝玉这些年来养尊处优惯了,哪里受得了大刑,结果是问什么就招什么,不但承认了谋反的罪名,还牵扯进了许多无辜的人。朱元璋对蓝玉处以肢解的残酷刑罚,把其他牵涉到的人依照惯例也都杀得一干二净。这一案,杀了至少有一万五千人。 牵扯胡蓝两案的,有四、五万官员被杀,开国的功臣几乎已经被杀光了。除去这两个案子是成批屠杀之外,平日里被杀的人也不在少数。例如他的侄子朱文正,在没有建国前也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曾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之一,他又是朱元璋的亲属中比较有文化的人,因此更受到朱元璋的格外重视。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朱文正也被封了高官厚禄。他实在也没有什么错处,可这时的朱元璋就是看他不顺眼,硬是被冠以“亲近儒生,心怀怨恨”的莫须有罪名将他鞭打致死。此外还有大将军徐达、大将傅友德、冯盛、朱亮祖父子等都先后被他想方设法杀害。就连他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他的第八个儿子因为岳父被牵连进胡惟庸一案,被朱元璋召回京城问话,却因为害怕会受到朱元璋的处罚,在半路上就和妻子双双自杀了。 把刺都削干净 按理说,朱元璋的天下正是依靠这些功臣宿将的帮助才得以建立起来的,他为什么狠心把这些当年的兄弟子侄朋友都杀光呢?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儿子朱标说过一段话,正好可以解释他这种嗜杀行为的原因。当他大肆屠杀功臣时,他的儿子朱标因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信以仁德治天下,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常常因为一个要杀一个要救和他发生冲突。有一天,朱元璋把太子叫来,什么话也不说,把一根长满刺的棍子扔在地上,要太子用手捡起来,太子看到上面都是刺,有些犹豫。朱元璋就把棍子拿起来,用剑削光了上面的尖刺,然后再递给太子拿着,并且告诉太子说:“那些功臣就是这棍子上的刺,你不敢用手去拿,我现在帮你把他们削干净了,再交给你拿不是更好吗?只要我把那些人都杀干净了,你才能太太平平地当这个家!” 从这些话中不难看出,朱元璋一生是在艰苦斗争过来的,他很怕他这些没有经过磨练的子孙过于软弱,不能牢牢地控制住国家。又怕自己死后,那些功臣功高盖主,不听训教,甚至起兵造反,使他的子孙坐不稳天下,才找尽一切理由,想方设法除掉功臣。这种考虑恐怕是他诛杀功臣的重要理由,可以说是极度残忍蛮横的。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1、魏国公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

2、鄂国公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3、郑国公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四年后去世。

4、韩国公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5、曹国公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扩展资料:

明初功臣表,是明朝建国前后,五个档次爵位中功劳最大的一百五十位功臣名单。其中最高爵位公爵中以徐达、常遇春为首的25位公爵;侯爵名臣中有唐胜宗、陆仲亨为首79位侯爵;伯爵中有汪广洋、刘伯温为首的12位名臣;子爵中则有王清、王凤显等11位英雄;男爵中有王恺、孙炎等23位明朝开国名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明初功臣表

明朝开国功臣,有哪些没有被朱元璋杀掉

有啊,比如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汉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 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明初开国功臣几乎被朱元璋杀尽,为什么只有这个功臣

汤和懂得急流勇退。在功臣名就、位极人臣时,他选择了归隐,实在不能不说汤和非常聪明。他懂得揣摩皇帝心思,懂得自保,这大概是他能得以幸存的原因。

明朝开国功臣,有哪些没有被朱元璋杀掉?

  1、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徐达(洪武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长子辉祖嗣爵。成祖削爵幽之私第。永乐五年卒。)

  注:看似善终,但有赐蒸鹅,病疽毒发死之说。   2、太保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公常遇春(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议上,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制曰“可”。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长子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后因过而安置茂于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卒。)   注:暴病薨,儿子跑不了。   3、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军国事兼领国子监事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诸医并妻子皆斩。亲为文致祭,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长子景隆袭爵,至永乐末乃卒。)   注:毒死   4、同参军国事右御史大夫领台事兼太子谕德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讨吐番还。道病,至寿春卒,年四十一。追封宁河王,谥武顺。长子镇嗣,改封申国公,其妻,李善长外孙也,善长败,坐奸党诛。)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5、议军国事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信国公汤和(洪武二十七年,病浸笃不能兴。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诸子皆早世,不得嗣。)   注;善终   6、大都督府同知西平侯沫英(洪武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长子春嗣爵,世镇云南。)   注:病薨   7、太师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兼太子少师韩国公李善长(洪武二十三年,谓善长元勋国戚,知胡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会有言星变,其占当移大臣。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注:满门抄斩   8、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奸,赐敕诛之。)   注:诛死   9、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诚意伯刘基(洪武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孙畾,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嗣伯。正德八年加赠基太师,谥文成。嘉靖十年,刑部郎中李瑜言,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达。下廷臣议,制曰:“可。”)   注:失宠后被政敌下蛊死   10、翰林学士承旨宋濂(洪武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濂名,复移茔华阳城东。家属悉徙茂州。正德中,追谥文宪。)   注:流配   11、洪都知府叶琛(祝宗、康泰叛,愈脱走,琛被执,不屈,大骂,死之。追封南阳郡侯,塑像耿再成祠,后祀功臣庙。)   注解:烈士   12、御史中丞章溢(溢遭母丧,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长子存道,战死。)   注:病逝   13、同参军国事加太子太师宋国公冯胜(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洪武二十七,赐死,诸子皆不得嗣。)   注:赐死   14、同知大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师颖国公傅友德(洪武二十五年,友德请怀远田千亩。帝不悦。寻副宋国公胜分行山西,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是冬再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偕召还。又明年赐死。子忠不得嗣。嘉靖元年,云南巡抚都御史何孟春请立祠祀友德。诏可,名曰“报功”。)   注: 赐死   15、中书平章政事德庆侯廖永忠(洪武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子权,十三年嗣侯,十七年卒。爵除。)   注:赐死   16、参知政事兼太子副詹事南雄侯赵庸(洪武二十三年,以左副将军从燕王出古北口,降乃儿不花。还,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17、湖广行省平章营阳侯杨璟(镇北平,练兵辽东。洪武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国公,谥武信。子通嗣,二十年帅降军戍云南,多道亡,降普定指挥使。二十三年,诏书坐璟胡惟庸党。)   注:死后追罪   18、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临川侯胡美(洪武十七年坐法死。二十三年,李善长败,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   注:赐死   19、苏州卫指挥使都督同知江阴侯吴良(洪武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子高嗣侯。)   注:病薨   20、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康茂才(洪武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子铎以父功封蕲春侯。)   注:病薨   21、凤翔卫指挥使丁德兴(卒于军。赠都指挥使。洪武元年追封济国公,列祀功臣庙。子忠世袭。)   注:战死   22、秦王左相都督佥事长兴侯耿炳文(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僭妄不道。炳文惧,自杀。子璇,永东初,杜门称疾,坐罪死)   注:自杀   23、前军都督府佥事武定侯郭英(永乐元年卒,年六十七。赠营国公,谥威襄。孙玹得嗣侯。)   注:善终   24、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淮安侯华云龙(洪武七年,有言云龙据元相脱脱第宅,僭用故元宫中物。召还,命何文辉往代。未至京,道卒。子中袭。子中李文忠之卒也,中侍疾进药,坐贬死。二十三年追论中胡党,爵除)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25、山东行省平章政事东平侯韩政(洪武十一年二月卒,帝亲临其丧。追封郓国公。子勋袭。二十六年坐蓝党诛,爵除)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26、佥大都督府事安襄侯仇成(洪武二十一年七月,有疾。赐内昷,手诏存问。卒,赠皖国公,谥庄襄。子正袭爵。)   注:病薨   27、佥大都督府事凤翔侯张龙(以老疾请告,洪武三十年卒。孙杰,永乐初,失侯。)   注:善终   28、大都督府佥事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六年十月,金疮发,卒于普定。追封黔国公,谥威毅。子杰嗣。)   注:病薨   29、都督佥事东川侯胡海(洪武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子观未嗣,卒。)   注:病薨   30、大都督府佥事督海运事航海侯张赫(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子荣为水军右卫指挥使。)   注:病薨   31、行省平章政事广德侯华高(初,有言高殖利者,故岁禄独薄。至是贫不能葬。帝怜之,命补支禄三百石。以无子,纳诰券墓中。赠巢国公,谥武庄。)   注:病薨   32、大都督同知济宁侯顾时(洪武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襄靖,祔祭功臣庙。子敬嗣侯。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   注:死后追罪   33、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靖海侯吴祯(洪武十一年,奉诏出定辽,得疾,舆还京师。明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与良俱肖像功臣庙。子忠嗣侯。二十三年追论祯胡惟庸党,爵除。)   注:死后追罪   34、行省右丞永成侯薛显(洪武二十年冬,召还,次山海卫,卒。赠永国公,谥桓襄。无子,弟纲幼。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以死不问,爵除。)   注:病薨   35、秦王武傅兼陕西行都督府佥事巩昌侯郭兴(洪武十六年巡北边。召还,逾年卒。赠陕国公,谥宣武。二十三年追坐胡惟庸党,爵除。)   注:死后追罪   36、署河南行都督府府事临江侯陈德(洪武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子镛袭封。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爵除。)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37、同知都督府事领山西都司卫所军务六安侯王志(洪武十九年卒。追封许国公,谥襄简。子威,二十二年嗣侯。明年,坐事谪。卒。志亦追坐胡惟庸党,以死不问。)   注:病薨   38、云南布政司事汝南侯梅思祖(洪武十五年卒,赐葬钟山之阴。二十三年追坐思祖胡惟庸党,灭其家。)   注:病薨,灭门。   39、秦王左相宣德侯金朝兴(洪武十五年,进次会川卒,追封沂国公,谥武毅。十七年论平云南功,改锡世侯券,增禄五百石。长子镇嗣封。二十三年追坐朝兴胡惟庸党。嘉靖元年,命立傅友德、梅思祖及朝兴庙于云南,额曰“报功”。)   注:病薨   40、都督府同知延安侯唐胜宗(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诛,爵除。)   注:族诛   41、同知都督府事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二十三年,治胡惟庸逆党,家奴封贴木告仲亨与胜宗、费聚、赵庸皆与通谋,下吏讯。狱具,帝曰:“朕每怪其居贵位有忧色。”遂诛仲亨,籍其家。)   注:族诛   42、都督府佥事平凉侯费聚(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败,语连聚。竟坐党死,爵除。)   注:族诛   43、理福建军务河南侯陆聚(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44、同知大都督府事督金吾诸卫荥阳侯郑遇春(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45、江淮行省中书左丞宜春侯黄彬(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46、佥大都督府事靖宁侯叶升(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坐交通胡惟庸事觉,诛死。凉国公蓝玉,升姻也,玉败,复连及升,以故名隶两党。)   注:族诛   47、理广东军务永嘉侯朱亮祖(洪武十三年九月召亮祖至京,与其子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二十三年追论亮祖胡惟庸党,次子昱亦坐诛。)   注:鞭死   48、节制凤阳留守司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   注:诛死   49、大都督府佥事定远侯王弼(洪武二十五年从冯胜、傅友德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同召还,先后赐死。爵除。)   注:赐死   50、太子太傅凉国公蓝玉(洪武二十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具,族诛之。)   注:族诛   51、亲军都指挥使冯国用(卒于军,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恸。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肖像功臣庙,位第八。子诚积战功云南,累官至右军左都督。)   注:战死   52、同知枢密院事廖永安(为吴所囚。太祖壮永安不屈,遥授行省平章政事,封楚国公。被囚凡八年,竟死于吴。吴平,丧还,太祖迎祭于郊。洪武九年又改封郧国公,谥武闵。)   注:烈士   53、中书省平章政事俞通海(役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翼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追封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洪武三年,改封虢国公,谥忠烈。通海父廷玉官佥枢密院事,先卒,追封河间郡公。通海无子,弟通源嗣其官。)   注:战死   54、江南行省参知政事胡大海(被叛将刺杀,洪武三年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一子同死,一子犯法,太祖手刃之,大海遂无后。养子德济镇陕西,卒。)   注:被刺   55、枢密院判官耿再成(处州苗帅李祐乱。贼攒槊刺再成。再成挥剑连断数槊,中伤坠马,大骂不绝口死。胡深等收其尸,藁葬之。后改葬金陵聚宝山。追封高阳郡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洪武十年加赠泗国公,谥武壮。子天璧,七年出海捕倭,深入外洋,溺死。)   注:烈士   56、佥枢密院事张德胜(没于阵。追封蔡国公,谥忠毅,肖像功臣庙,侑享太庙。子宣幼。养子兴祖嗣职。)   注:战死   57、佥江南行枢密院事赵德胜(弩中腰膂,镞入六寸,拔出之,叹曰:“吾自壮岁从军,伤矢石屡矣,无重此者。丈夫死不恨,恨不能扫清中原耳。”言毕而绝,年三十九。追封梁国公,谥武桓,列祀功臣庙,配享太庙。)   注:战死   58、中书省平章政事南安侯俞通源(洪武二十二年诏还乡,赐钞五万,置第于巢。未行,卒。子祖,病不能嗣。逾年,追论胡党,以通源死,不问,爵除。)   注:病薨   59、都督佥事越巂侯俞通渊(建文元年随大军征燕,战没于白沟河。次子靖嗣官。)   注:战死   60、晋王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佥事张兴祖(洪武四年,役中飞石死。蜀平,诏都督兴祖殁于王事,优赏其子,追封东胜侯,予世券。兴祖子幼,以疾卒,爵除。)   注:战死   61、行枢密院同知丁普郎(大战鄱阳湖。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立,执兵作斗状,敌惊为神。时七月己丑也。追赠济阳郡公。)   注:战死   62、行枢密院事桑世杰(力战死,太祖念其功,赠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尉、永义侯,侑享太庙。子敬以父死事,洪武二十三年,封徽先伯。坐蓝玉党死。)   注:战死,儿子跑不了。   63、指挥副使茅成(征吴中叉死。赠东海郡公,祀功臣庙。)   注:战死   64、吴王府参军胡深(战陈友定,突围走,马蹶被执,遂遇害,年五十二。追封缙云郡伯。主)   注:战死   65、领大都督分府事孙兴祖(洪武三年,帅六卫卒从达出塞,次三不剌川,遇敌,力战死,年三十五。太祖悼惜之,追封燕山侯,谥忠愍,配享通州常遇春祠。长子恪封全宁侯,坐蓝玉党死。)   注:战死,儿子跑不了。   66、左副指挥韩成(鄱阳湖代太祖死,追赠高阳侯。子观至都督。)   注:烈士   67、行省左丞宣宁侯曹良臣(洪武五年从副将军文忠北征,战死。事闻,赠良臣安国公,谥忠壮,列祀功臣庙。子泰袭侯,坐蓝玉党死,爵除。)   注:战死,儿子跑不了。   68、西安卫指挥加都督佥事濮英(洪武二十年,随大将军冯胜北征。殿后见执。敌思挟为质。英绝食不言,乘间引佩刀剖腹死。事闻,赠金山侯,谥忠襄。明年进赠乐浪公。封其子玙为西凉侯,二十六年,坐蓝玉党,戍五开死。)   注:烈士,儿子跑不了。   69、广西行省参政兼靖江王相蔡迁(洪武三年九月卒,诏归葬京师,赠安远侯,谥武襄。太祖亲制文祭焉。)   注:病薨   70、都督佥事晋王府相永平侯谢成(洪武二十七年坐事死,没其田宅。)   注:诛死   71、中军都督府佥事崇山侯李新(洪武二十八年以事诛。)   注:诛死   72、理四川军务景川侯曹震(蓝玉败,谓与震及朱寿诱指挥庄成等谋不轨,论逆党,以震为首,并其子炳诛之。)   注:诛死   73、佥都督府事鹤庆侯张翼(洪武二十六年坐玉党死。)   注:诛死   74、理河南军务会宁侯张温(以居室器用僭上,获罪,遂坐玉党死。)   75、都督佥事总制云南诸军普定侯陈桓(坐玉党死。)   注:诛死   76、都督佥事督漕运舳舻侯朱寿(坐玉党死。)   注:诛死   77、山西行省参政领卫事晋王相怀远侯曹兴(坐玉党死。)   注:诛死   78、江西行省参政翰林学士陶安(洪武元年九月卒于官。疾剧,草上时务十二事。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子晟,以贪贿诛。其兄昱亦坐死。发家属四十余人为军,后死亡且尽。所司复至晟家勾补,安继妻陈诣阙诉,帝念安功,除其籍。)   注:病逝,家属流配。   79、行枢密院院判花云(骂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并祀之。赐儿名炜,累官水军卫指挥佥事。)   注;烈士   80、处州总制孙炎(骂贼,遂与道同、文刚皆见害,时年四十。追赠丹阳县男,建像再成祠。)   注;烈士   81、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王袆(洪武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梁王,不果,遇害,时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梁王遣使致祭,具衣冠敛之。建文中,祎子绅讼祎事,诏赠翰林学士,谥文节。正统中,改谥忠文。成化中,命建祠祀之。)

明朝开国功臣最后结局,大部分都很惨!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结局?

34位开国功臣只留3人活命

1.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将他比作萧何,后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的名义,将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余口全部处死。

2.宋国公冯胜:朱元璋诰词中称他“胜兄弟亲同骨肉”,蓝玉案发两年后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

3.颖国公傅友德:先在陈友谅麾下不受用,投奔朱元璋后平巴蜀、征西塞、伐云南,战功显赫。后因蓝玉案而被猜忌。

在朱元璋宴请百官的宴会上,奉皇命砍下二儿子首级后当众自尽,全家男女老少被发配辽东、云南。

4.凉国公蓝玉:常遇春妻弟,有胆有谋但恃功骄纵,曾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后因意图谋反被剥皮填草并传示各地,抄家灭三族,此案牵连致死的各级官员达1.5万人。

5.曹国公李文忠:朱元璋外甥,南征北战立下不朽功勋。他曾劝言皇帝对待官员不能太苛刻,朱元璋一怒之下便要杀他,却被马皇后劝阻。

李文忠病死后,朱元璋将他身边的医生、奴婢60多人全部灭族。

6.永嘉侯朱亮祖:元朝猛将,被明军俘虏而拒不投降,因此被朱元璋欣赏并委以重任。他镇守广东时鞭打官员,接受贿赂,做了很多不法的事情。

番禺知县道同向朱元璋揭发其罪行,朱亮祖反而污蔑道同傲慢无礼,并请求将道同处死。朱元璋得知真相后,将朱亮祖父子召到南京用鞭子活活打死。

7.定远侯王弼:号称“双刀王”,曾随沐英讨伐西番,又在捕鱼儿海力挫北元骑兵。蓝玉被杀后,王弼私下说了句:“上春秋高,行且旦夕尽我辈,我辈当合纵连横”,被锦衣卫侦知上告朱元璋,便被赐死。

8.淮安侯华云龙:早年为匪,归顺朱元璋后驱逐北元。被派去增筑北平城时,有人举报他“据元相脱脱第宅,僣用故元宫中物”,朱元璋将其召回时,在途中离奇死去。有推测是被朱元璋赐死,但存疑。

9.临川侯胡美:原在陈友谅麾下,陈友谅失势后归顺朱元璋,曾独当一面攻下福建。后来查处胡惟庸党时,因其长女是贵妃,偕同其子婿扰乱宫禁,胡美被赐自尽。

10.德庆侯廖永忠:第一个拥有免死铁券还被杀掉的功臣。他淹死小明王,清除朱元璋称帝的障碍,还被赞:“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后以私下穿龙凤图案的衣服,有篡国夺权野心的名义被杀。

11.吉安侯陆仲亨:17岁参加义军。朱元璋常对人说“此(陆仲亨)我初起时腹心股肱也”。后惩治胡惟庸党时,陆仲亨被家奴举报参与同谋,便被处死。

12.延安侯唐胜宗:18岁加入朱元璋的义军,因胡惟庸党连坐而被处死。

13.靖江王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儿,看似不务正业的天才将领。坚守小小洪都85天,阻挡陈友谅60万大军的进攻,是朱元璋鄱阳湖大决战取胜的头功。

因未被封爵而心有怨恨,后来抢夺妇女,卖官赚钱,气的朱元璋要下旨处死朱文正,被马皇后劝阻后只是幽禁了他。

14.江夏侯周德兴:朱元璋发小,但不如汤和低调。营建宅第超越规制,恃宠而骄。后来有人揭发他儿子周骥和宫女乱搞关系,父子两连坐诛死。

15.平凉侯费聚:参与平定云南之战被封侯。为了把他列入胡惟庸党,朱元璋甚至找了个20多年前的借口,“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后被处死。

16.南雄侯赵庸:早年巢湖上的水贼,归顺朱元璋后功勋卓著。本应封为公爵,但他在行军途中私自纳妾,最终只封了侯爵。随朱棣出塞征讨乃儿不花,班师归来后,被当做胡惟庸党处死。

17.荥阳侯郑遇春:早年与兄长郑遇霖投奔朱元璋,后被列入胡党案里处斩。

18.宜春侯黄彬:先在徐寿辉手下,后投奔陈友谅,不满陈友谅后投靠朱元璋,在剿灭陈友谅战役中立下大功。后被论入胡惟庸党处死。

19.河南侯陆聚:元末官员,陆聚带着徐、宿二州归降朱元璋,被列入胡惟庸党而处死。

20.靖宁侯叶升:元朝将领,后来投朱元璋。先列入胡惟庸党被处死,之后又被列入蓝玉党。

22.永平侯谢成、崇山侯李新:人是被杀了,罪名却不详。

23.信国公汤和:带领朱元璋加入义军,并救过朱元璋的命。告老还乡后,因中风病逝于在安徽凤阳。

24.诚意伯刘伯温:朱元璋知道刘伯温受风寒后,派胡惟庸带上御医去为他看病。刘伯温服过御医的药房后病情反倒严重,肚子中好像有了硬块,十分痛苦。

朱元璋对此不以为然,只劝他安心养病,于是刘伯温便告老还乡,不久就死了。

25.长兴侯耿炳文:躲过了朱元璋,却死在朱棣手上。朱棣篡位时,65岁的耿炳文率军征缴,遇挫后被建文帝撤职。朱棣称帝后,有人弹劾耿炳文的衣服上有龙凤图案,是要谋反。

耿炳文知道这是朱棣在秋后算账,便自杀了。

26.武定侯郭英:善终。

27.蓝玉党:共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还有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等人,全部被杀。

仅胡蓝两案,株连被杀的人高达4.5万,共持续了14年。开国功臣里,武将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保全身名,但别忘了徐、常、李、邓四人都是死在胡蓝案以前!

更有被杀的王公贵族几十家,真是历朝开国皇帝之最!

扩展资料: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善长

谁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可真是不容易,出身贫寒,就连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都比朱元璋高,好歹刘邦当过泗水亭的亭长。朱元璋之所以能够逆袭成为皇帝,除了自身拥有雄才大略,还与麾下的猛将贤相是分不开的。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下朱元璋的十大开国功臣:

10、冯胜

冯胜(?—1395),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定远(今属安微)人。曾大破陈友谅于石灰山,解安丰之围,取淮安,克平江(今江苏苏州)等,之后被升为右都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服纳哈出,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后因功高遭朱元璋猜忌,被赐死。

9、邓愈

邓愈(1337—1377),原名邓友德,字伯颜,虹县(今安微泗县)人。邓愈,16岁起领兵抗击元朝,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领所部万余人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将他改名为邓愈。

邓愈跟随朱元璋渡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微当涂),集庆(今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任广兴翼元帅。洪武三年(1370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洪武十年(1377年),邓愈于寿春病逝,被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8、李文忠

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小名保尔,朱元璋的外甥。19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朱元璋亲军支援池州,击败在池州的赵普胜的军队,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明朝建立后,李文忠曾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被封为曹国公。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谥"武靖"。

7、朱文正

朱文正(1336—1365),其父为朱元璋之兄朱兴隆(南昌王)。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60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著。

正是由于朱文正拖住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朱元璋才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与陈友谅的决战,最终在鄱阳湖消灭了陈友谅。从此,朱元璋在义军中一家独大。

朱文正后因不满朱元璋的封赏,私通张士诚,被朱元璋发现后软禁于桐城。不久后,郁郁而终。其八岁的儿子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唯一非朱元璋儿子的明朝藩王。

6、蓝玉

蓝玉(?—1393年),与胡惟庸是同乡,常遇春的妻弟,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微定远县)人。蓝玉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15万明军北征漠北元朝残余势力,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官僚体系,因此而名震天下。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罪被诛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5、汤和

汤和(1326—1395),字鼎臣,濠州钟离人。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等战役中,屡破元军,累功升任统军元帅。1357年(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次年,被朱元璋封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张国珍部。之后,又率军由海道入福州,俘虏了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

后来,汤和跟随徐达率军征讨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封为信国公。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高老还乡,朱元璋赐他府邸于凤阳。洪武二十八年(1392年),汤和因病去世,他是明朝少数得以善终的开国功臣。

4、刘伯温

刘基(1311—1365),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文成县)人,明朝开国元勋。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大明王朝并尽力维持国家稳定。因此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事诸葛亮,后朝军事刘伯温”的说法。从中可以看出刘伯温个人能力超群,不过由于朱元璋的打压,没有得到完全的施展。

3、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朱元璋建国过程的历次大战,常遇春几乎都是先锋官,军中号称常十万。后随徐达北伐灭元,破元大都、上都。

洪武二年病逝于军中,被朱元璋追封为开平王。

2、李善长

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属安微)人,明朝开国功臣。跟随朱元璋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可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李善长是明朝初年的文臣之首,也是明朝的第一任丞相。李善长善于国政,筹措军饷,裁决事务迅速。因此,朱元璋的后方非常的稳定,将吏顺从,居民安然,军饷充足。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李善长,就没有朱元璋稳定的后方。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被卷入胡惟庸案,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同被处死。这一年,李善长七十六岁。

1、徐达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微凤阳)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1363年,徐达大败陈友谅,被朱元璋封为左相国。1367年,徐达率军消灭张士诚。同年,升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北伐中原,先后攻占了元大都、元上都,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明朝建立后,徐达先后多次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徐达骁勇善战,善于治军,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明朝第一大功臣。

明朝(326)开国功臣(3)

相关参考

明初功臣为什么不反,明朝开国功臣怎么死的

明朝开国功臣怎么死的朱元璋为了保证朱家的子孙能够永享君临天下的特权,他绞尽脑汁,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大杀功臣。胡蓝之狱朱元璋的吏治一向以刚猛著称,哪个大臣在朝廷上顶撞了他,或只是让他看不顺眼,就会当场

西周开国功臣排名,周朝为什么分西周东周

  说到中国历史朝代更迭,许多朋友可能总会觉得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历史的开端,要么就是传说中黄帝之后的禹、尧、舜的故事,有一句歌谣是这么唱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这也算是说明了中国历史的开端段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一位的是谁

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一位的是谁赵国公长孙无忌。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居功甚伟。贞观元年,曾担任尚书右仆射,贞观二年初回家避嫌,直到贞观末才复出。贞观十一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一位的是谁

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一位的是谁赵国公长孙无忌。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居功甚伟。贞观元年,曾担任尚书右仆射,贞观二年初回家避嫌,直到贞观末才复出。贞观十一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

朱元璋功臣排名,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

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一、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沫英、李善长、汪广洋、郭兴、薛显、吴祯、顾时、华高、张赫、胡海、吴复、张龙、仇成、韩政、华云龙、郭英、耿炳文、丁德兴、康茂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及排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及排名赵公长孙无忌第一。赵郡王李孝恭第二。莱公杜如晦第三。郑公魏征第四。梁公房玄龄第五。申公高士廉第六。鄂公尉迟敬德第七。卫公李靖第八。宋公萧禹第九。褒公段志玄第十。夔公刘弘基第十一。

朱元璋二十四功臣排名,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

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一、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沫英、李善长、汪广洋、郭兴、薛显、吴祯、顾时、华高、张赫、胡海、吴复、张龙、仇成、韩政、华云龙、郭英、耿炳文、丁德兴、康茂

唐凌烟阁24功臣 秦琼为什么排名倒数第一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什么长孙无忌第一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什么长孙无忌第一?秦琼最后?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排名?一、长孙无忌排第一的原因:长孙无忌在所有人中官位最高,为司徒正一品。二、秦琼排最后的原因:1、他官位低,仅为正三品,是二十四功臣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