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阿哥永琰是谁生的,乾隆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十五阿哥永琰

Posted 皇上

篇首语: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十五阿哥永琰是谁生的,乾隆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十五阿哥永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十五阿哥永琰是谁生的,乾隆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十五阿哥永琰

2、爱新觉罗永琰之后的皇帝是谁,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一个怎样的

十五阿哥永琰是谁生的,乾隆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十五阿哥永琰

乾隆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十五阿哥永琰

乾隆在位六十年间,最早嘱意的储君人选并非嘉庆。乾隆即位之初,就秘密立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子永琏为太子,但这位储君并无当皇帝的福分,在乾隆三年便夭折了,被追赠为端慧皇太子。此后他有意立孝贤后另一子永琮为太子,但尚未及实施,不到两岁的永琮便于乾隆十二年夭亡。两次痛失自己属意的继位之子后,使得乾隆不再急于立嗣。直到乾隆三十八年他64岁时,才密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而此时,不少皇子已先于他去世,活着的儿子只有六子永瑢、八子永璇、永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十七子永璘,其中永瑢出继旁枝,失去皇位继承权,永璘不成器,也被排除在外,剩下三子相比较,永璇、永瑆过于好文,性格也较偏狭,不是做皇帝的适合人选,惟一能选择的也只有永琰。而到了乾隆六十年,为了兑现不超过康熙在位六十年的诺言,这一年公开立永琰为嗣,并于次年传位。传位之后,乾隆仍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握实权,直到嘉庆四的正月去世时,嘉庆已做了三年皇帝,与诸兄弟之间的君臣名分早已成为定局,所以并没有产生任何节外生枝的纷争。

乾隆皇帝有很多儿子,为什么却把皇位传给了十五阿哥永琰呢?

乾隆皇帝之所以选择永琰做接班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放权。尽管乾隆皇帝曾有过“朕八旬有六归政”“不敢与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数等同”的誓言,但等他年老昏聩的时候,越发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一丝一毫也不肯相让,哪怕这个与自己分羹的人是自己的亲儿子。

如何做到“退而不退”,如何在有生之年继续风光地把持朝政,这是乾隆皇帝在风烛残年时最关心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选择一位恪守仁孝、老实巴交、唯父命是从的接班人,而永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扩展资料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

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参考资料:人民网—乾隆为何传位给资质平庸的嘉庆:因他不想放权

关于十五阿哥永琰的电视剧有哪些

影视作品

于 波饰 嘉庆《大内低手》 王光辉饰 嘉庆《梦断紫禁城》 汪禹饰 嘉庆《满清十三皇朝Ⅱ》之《嘉庆》 贾一平饰 嘉庆《乾隆王朝》 阮巡饰 嘉庆《宰相刘罗锅》 黄维德饰 嘉庆《少年嘉庆》 辛柏青饰嘉庆《嘉庆皇帝》 许还山饰 嘉庆《天地民心》 于洋饰 嘉庆《金枝欲孽》 卓凡饰 颙琰《皇宫宝贝》 牛青峰饰 嘉庆《褡裢王爷》 王光辉饰 永琰《.九岁县太爷》 高鑫饰 颙琰《草民县令》 黄少祺饰 嘉庆《嘉庆君游台湾》、《龙凤奇缘》 刘德凯饰 嘉庆《嘉庆微服私访记》(又名《嘉庆君游台湾》)

乾隆为什么要立十五阿哥永琰为太子?嘉庆帝刚继位白莲教就起义?

乾隆立了令妃所生之子十五阿哥永琰为下一任皇帝。其实认真说起来,永琰的条件实在不算好,他生母出身不高,是包衣出身,而永琰自己,也不算特别出彩。

那么,为什么永琰能被乾隆立为下一任皇帝呢? 其实,在这之前,乾隆曾经对三人寄予厚望,想将其立为皇帝。 第一个是嫡长子永琏,也是乾隆次子,他的名字还是雍正赐名的,琏意为承继皇位。乾隆登基后,将他秘密立储,但是没有想到,乾隆三年,永琏就因病去世,年仅八岁。乾隆极为哀伤,册立他为端慧太子,以皇太子之礼下葬。 第二个同样是嫡子,名为永琮,同永琏一样,是孝贤皇后所生之子,是皇七子。他出生后,乾隆很是喜欢,决定将他立为储君。然而,永琮两岁的时候就出水痘死了。 第三个是乾隆最为看中的皇五子永琪,封他为荣亲王,然而,让乾隆失望的是,这个备受自己看重的儿子,竟然英年早逝,在乾隆三十一年去世,年二十六。 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也是英年早逝,死的时候分别是二十三岁和二十六岁,也没有办法被立为继承人了。 皇四子永城和皇六子永瑢,分别被过继给履亲王允陶和慎郡王允禧,过继了的阿哥,就是失去了继承权。 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全在幼年早夭,也没有可能立储。 剩下的,就只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可供选择了。 八阿哥虽聪明且年长,但是脚部有疾加上性格任性,祈雨的时候求了一会儿没下雨,就走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脚部有疾,皇帝不能走路没形象,乾隆把他排除了。 十一阿哥是个大书法家,文学造诣不错,然而为人太过吝啬,带着数十万两银子,却领着家人喝粥。让他做皇帝,岂不是全天下喝粥?乾隆把他也排除了。 十二阿哥是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的儿子,也是嫡子,继承皇位本也顺理成章,但是乌拉那拉氏南巡时候和乾隆闹翻,发生了南巡截发事件,基本已经恩断义绝,乾隆也不可能再立她的儿子。 十七阿哥和永琰同为令妃之子,然而立储时他才八岁,而且很不爱学习,任性娇纵,乾隆很不待见他,所以也是被排除的。 排来排去,乾隆就只能立十五阿哥了,因为实在没得选了。其实,永琰性格温厚,但能力不够,当个守成之君或许还可以,但是清朝经乾隆晚年的腐朽败家,看起来表面风光,内里已经出问题了。永琰的能力,不足以让他挽回这种局面,只能任问题愈加加深,成为清朝死后衰落的根源。

乾隆的十五阿哥是谁

乾隆的第十五子是爱新觉罗·颙琰。

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举行禅位大典,颙琰即帝位。乾隆帝亲临太和殿授传国玉玺。颙琰尊乾隆帝为太上皇。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嘉庆二十五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扩展资料:

随着乾隆皇帝“禅位”的钟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画上了句号,整个封建王朝急转直下,直接走进了历史的末期。嘉庆皇帝从乾隆皇帝那里接过了只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清帝国。

嘉庆这个大清历史上的悲剧皇帝,在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帝国里,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他的帝王生涯。在296年的大清历史中,嘉庆在位的25年只是这漫长岁月链条中短暂的一环,他身处在封建帝国的末期,已经无力回天了。

为了能延续帝国的统治,嘉庆皇帝执政早期的表现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如懿传中永琰是哪一集出生的

这是《如懿传》第73集

第73集:如懿对皇上彻底心灰意冷

皇上来到宝月楼,当众宣布封寒香见为容贵人,寒部族人跪谢皇上的恩典,皇上还提醒众嫔妃要和容贵人和睦相处,不要再闹出事端,寒香见知道皇上此举就是为了胁迫她留在宫里,永远不要再有离开之意,众嫔妃觉得没意思,一个个都离开了。只有如懿留下来替皇上更衣,可他心情大好,坚持要穿寒部的服装,如懿担心皇上此举会让蒙古各部寒心,可皇上根本不在意,只要如懿做好六宫的表率,好好善待容贵人就好,如懿觉得皇上就是一厢情愿,容贵人不会动心的,皇上很恼火,如懿见状,只好冒雨离开。如懿刚走到宝月楼门口就碰上郎世宁,他奉旨前来为皇上和容贵人同入画像,如懿顿觉寒心,这是她当年封后以后才有的待遇,没想到容贵人现在就轻而易举得到了一切,如懿伤心地离开,李玉看着心疼,就让凌云彻护送如懿回翊坤宫。一路上,如懿一言不发,可是她的心情却跌入了谷底,望着淅淅沥沥倾泻而下冰冷的雨水,仿佛一点点打在她的心坎上,如懿觉得这个昔日温暖的皇宫像冰一样,就如同她此时此刻的心一样地冰冷,如懿的脚步沉重,有几次都差点摔倒,可她还是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回到翊坤宫。容贵人被逼无奈只好屈从,皇上当夜留宿宝月楼,皇上承诺以后会善待她和她的族人。太后一早就听说了此事,她担心日后容贵人一旦生子,后宫整个就要翻天了。众嫔妃一早来到翊坤宫门口等着给如懿问安,没想到容贵人也随后赶来,还换上了大清的宫装,众嫔妃都议论纷纷。如懿叮嘱众嫔妃要摒弃前嫌,包容容贵人,还让容贵人遇事多向愉妃请教,容贵人想单独和如懿聊聊,如懿就把众嫔妃支开。容贵人首先感谢如懿能真诚对她,可她不明白如懿明明知道皇上对她痴缠,还要全力帮忙劝说,而不是盼着她去死,如懿明确表示自己是大清的皇后,更多的事对皇上服从和责任,容贵人最后提出可以侍寝,可是不想生孩子,希望如懿帮她。皇上终于征服了容贵人的心,他心情大好,精神也容光焕发了,他每天一下朝就赶去宝月楼,全然不顾如懿和其他嫔妃的感受,皇上得到珍奇异宝,全都赏赐给容贵人,就连寒部特有的沙枣花也移植到宝月楼,就是为了讨容贵人的欢心,众嫔妃纷纷向如懿诉苦,婉茵已经六年多没有侍寝,众嫔妃甚至怀疑容贵人用什么旁门左道的法子来勾引皇上,如懿只能尽力安抚她们,可她也早已经对皇上心灰意冷了。皇上派人送来郎世宁给他和容贵人的画像,容贵人看都没看一眼,就让人放进仓库,而且声明再也不许拿出来。太后把如懿叫来,历数了皇上对容贵人魔怔的种种不是,担心皇上再做出更出格的事,她不能坐视不理,就逼如懿给容贵人亲手端去这不能生育的汤药,亲眼看她喝下去。如懿在太后和皇上之间无法抉择,她左右为难,只能硬着头皮给容贵人送来汤药,并且说明以后再不能生育,容贵人求之不得,当场一饮而尽,如懿立刻派人去找江太医和嬷嬷们。容贵人强忍疼痛一声不吭,如懿和容佩守在外面,看着太医和嬷嬷们忙来忙去,不知道该怎么向皇上交代,炩嫔临盆在即,皇上不管不顾,直接来到宝月楼,得知容贵人身体无碍,就是再也不能生育了,皇上气得大发雷霆,如懿主动承认是她所为,皇上盛怒之下狠狠打了如懿一个耳光,多亏太后及时赶来阻止,还提醒皇上要适可而止,都是他太过宠溺,容贵人才出此下策,太后反复声明是容贵人自己想喝的这种汤药。容贵人终于醒了过来,皇上立刻进去探望,容贵人承认是自己主动要喝那碗药,就是不想自己的孩子跟着受罪,可皇上根本不在意有没有孩子,还承诺会善待她。就在这时,进忠来向皇上报喜,炩嫔顺利生下十五阿哥,皇上当即决定晋升容贵人为容嫔,炩嫔为炩妃,可以亲自抚养十五阿哥,皇上还以如懿办事不利,取消她管理六宫的权利,全权交给炩妃,进忠欣喜若狂,立刻回去报信。容嫔从此备受冷落,皇上已经很久不来宝月楼,容嫔求之不得,就是觉得自己连累了如懿,心里过意不去。炩妃重新得宠,她春风得意,众嫔妃也纷纷向她示好,翊坤宫里却门庭冷落。

乾隆皇帝有着那么多儿子,为何单单立十五阿哥永琰为自己的继承人?

在历史的长河里,能够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君王只有那么几个,乾隆皇帝算一个。根据野史记载,乾隆皇帝膝下儿子多达17位,很多就会疑惑:那么多可以继承王位的龙子,为何偏偏选中十五阿哥永琰呢?在经典影视剧《还珠格格》里边,可能大家关注点都在这位王子的爱恨纠葛当中,唯独忽略掉了他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君王的原因。

虽然乾隆皇帝名义上有17个宝贝儿子,但是因为各种复杂原因(这里不做深究),有13位王子都已经先后去世了,这就是所谓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呐。在先逝的13个王子当中,也有乾隆爷非常喜欢和满意的,可谓是天有不测风云,上天总是喜欢夺人所爱,搁在谁身上发生这样的事情都不好受。在剩下的几个王子里边,应该只有十五阿哥永琰深的乾隆爷欢心了。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十五阿哥能够成为上位的真实原因。乾隆爷打下江山,巩固江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如果想要千秋万代基业牢固,让天下子民臣服,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继承人必须具备优良的品质,在可选的四位候选人当中,十五阿哥永琰是最有希望的,十五阿哥学习刻苦,品行善良宽厚,但凡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如果想要让别人信服,群众基础是很重要的。

事实证明,乾隆爷的眼光还是不错的,想的也很全面,很周全。十五阿哥在历史记载当中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在我们生活涉猎到的电影、影视题材,他都是以正能量的形象出现,温文儒雅,知书达理,品行优良,足智多谋。

乾隆帝17个儿子,为何偏偏是平庸的十五阿哥继承皇位?

提到乾隆皇帝,大家都很熟悉,关于他的身世,后世议论也颇多。作为清朝历史上的第六位皇帝,乾隆和父亲雍正,爷爷康熙一起被称“康乾盛世”。乾隆也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在位时长60多年,今天要讲的就是为何在他17个儿子当中,最后继承大统的是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嘉庆皇帝。

作为乾隆亲点的继任者,一般都会认为是最优秀的一个,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嘉庆帝待人宽厚,勤政节俭,但在执政上却作为不大,清朝也由盛转衰。同祖辈相比,嘉庆帝缺少应有的政治胆略和革新精神,后世多以“平庸”二字来概括他。那为什么乾隆帝会选择他呢?

清朝有立嫡长子的帝位传承制度,当时还是十五阿哥的永琰几乎没什么可能。一开始乾隆皇帝也确实没把永琰考虑在内。可惜的是,乾隆帝的17个儿子中,大一点的都相继知亡,不然就是早逝。十五阿哥永琰出生时,他的14个哥哥已经去世了8个,而深受乾隆喜爱的五阿哥永琪也在几年后离世。

这样,能让乾隆选择的皇子人数越来越少,此时的乾隆也不得不放下祖制,从这些年幼的皇子中选一个。这其中,十一子永?和十五子琰最为出色。两人的性格也相差较大,永?聪明有才气,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永琰则生性内向,为人规矩,忠厚仁孝。相较之下,永?是最理想的,但乾隆帝却不这么认为。他希望承位者能够继承他的意志和政策,努力的维持他的权威,将康乾盛世永远保持下去。很明显,十一子与他的意愿是不符的。

乾隆帝自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后来因为年龄大而退位给嘉庆,但实际却仍是由他这位“太上皇帝”在掌管朝政,且退位退的也不彻底,连天子的寝宫养心殿也不愿挪出,为人忠孝的嘉庆帝对此言听计从。

乾隆(104)皇位(20)

爱新觉罗永琰之后的皇帝是谁,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一个怎样的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嘉庆皇帝没有为了争夺皇位骨肉相残。

嘉庆是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令贵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受乾隆帝禅位继帝位。

二.嘉庆在位期间的大清朝形式是: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

嘉庆帝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

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

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

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

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三.嘉庆皇帝杀了和珅。

嘉庆即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掉大奸臣和珅乾隆六十四年 (嘉庆四年) 嘉1799年,己未-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嘉庆帝亲政。大学士和珅被赐死。

四.对嘉庆的评论:

嘉庆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五代皇帝,姓名为爱新觉罗·永琰。生于公元1760年,卒于公元1820年。

他三十七岁即位,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六十一岁。庙号仁宗,谥号睿皇帝。与父亲乾隆相比,嘉庆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

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果敢作为的平庸天子。而嘉庆帝的时代,正是大清王朝由康雍乾盛世走向衰落的时期,因此,嘉庆帝本人被历史性地赋予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转为衰败的悲剧命运。

扩展资料:

嘉庆皇帝在对外交涉中,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

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嘉庆在位二十五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终年61岁。庙号清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清昌陵。

有儿子子五人: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清宣宗。第三子惇恪亲王绵恺。第四子瑞怀亲王绵忻。第五子惠端亲王绵愉。

道光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嘉庆

为什么爱新觉罗·永琰又叫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

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历”)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扩展资料: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乾隆帝第十五子永琰的生母是谁?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

孝仪纯皇后(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

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

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

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

乾隆三十年晋封为皇贵妃;

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储;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嘉庆二年,乾隆帝下令让嘉庆帝在他去世后将他和孝仪皇后的神牌放在养心殿一起供奉。

扩展资料: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孝仪纯皇后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永琰是哪一代的皇帝

永琰是清朝的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弘历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

乾隆登基于1735年,当时乾隆已经25岁了。乾隆最崇拜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曾经承诺“如果自己能在位60年,就会退位,绝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但是乾隆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长寿,到了85岁高龄的乾隆,还是身体挺好。但自己的承诺不能违背,就这样,到了1795年,乾隆皇帝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嘉庆,而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乾隆的权力欲望很重,自然不愿意大权旁落。嘉庆在名义上是皇帝,可实际上,乾隆仍然掌握实权。当时在宫外已经开始使用嘉庆年号,而宫内继续使用乾隆年号。

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惩治贪官和珅,肃清吏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

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庙号清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

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历”)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扩展资料: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嘉庆帝与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帝的主要性格特点。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然而,嘉庆的平庸,并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历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白莲教的起义,再加上乾隆晚年举办寿宴过度的奢华,使得嘉庆初期国库空虚,所以说乾隆实际上是留下了个烂摊子给嘉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皇帝几个儿子,谁继承皇位?

嘉庆帝共有5个儿子,其中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继承帝位,即清宣宗。

嘉庆帝的5个儿子分别是:

皇长子穆郡王,皇二子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皇三子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皇四子瑞怀亲王爱新觉罗·绵忻,皇五子惠端亲王爱新觉罗·绵愉。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其是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亲是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乾隆四十七年)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撷芳殿,1820年8月(嘉庆二十五年)在太和殿登基,1850年2月25日(道光三十年)驾崩,共在位30年,终年69岁。

皇长子穆郡王是清朝皇帝仁宗第一子,但其两岁时就逝世,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清宣宗)即位后,追封其为穆郡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有皇帝爱新觉罗家族从第一位到做后一位的名字。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顒琰(嘉庆)、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

近代以后在与西方交往中,还短暂的以中华大清国来签订不平定条约,此后大清国和中国两词混用,逐步使中国这一称呼替代了大清国。辛亥革命后以及民国期间对其称呼多为前清。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姓氏:

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因此,爱新觉罗姓也变得无比尊贵。其实,在满族的姓氏中,爱新觉罗只是个小姓。

满族的八大姓为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络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钮祜禄氏,根本没有爱新觉罗。“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

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现如今,姓爱新觉罗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

当今满清皇室后裔有的对皇族后裔的身份避而不谈,例如大书法家启功,也有的人对皇族后裔的身份为荣,例如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朝

嘉庆帝下一代皇帝是谁

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和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

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因此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是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扩展资料:

早期经历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日,爱新觉罗·旻宁生于紫禁城撷芳殿。[1]他出生时,父亲嘉庆帝颙琰尚为普通的皇子。母喜塔腊氏为颙琰福晋(嫡妻)。是嘉庆帝嫡出的皇次子,由于长子早夭,所以他是事实上的嫡长子。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十岁的旻宁跟随祖父乾隆皇帝打猎获鹿,乾隆帝大喜,赐黄马褂、花翎。

嘉庆元年(1796年),旻宁进行大婚,娶满洲镶黄旗布彦达赉之女钮祜禄氏。 十一月奉嘉庆帝赐册,立为皇子绵宁的嫡福晋。

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嘉庆帝根据密建皇储的家法,亲自写上旻宁的名字,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鐍匣之内。

嘉庆十三年(1808年)正月,原配嫡福晋钮钴禄氏薨,继娶佟佳氏为嫡福晋。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徒攻进紫禁城,他又以鸟枪击毙两贼。嘉庆帝很高兴,封他为和硕智亲王,其御枪也被赐名为“威烈”。此后,旻宁备受嘉庆帝器重,嘉庆帝称赞他“忠孝兼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光皇帝

为什么爱新觉罗永琰又叫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皇帝是叫

爱新觉罗·永琰是嘉庆皇帝登基前的名字,因为皇帝的名字需要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就把将永琰改名为颙琰,这样只改了永琰的名字,他的兄弟们就都不用改名字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

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扩展资料:

嘉庆在位期间发生的历史大事:

1、除和珅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驾崩,和珅失去靠山,初四日,嘉庆发出上谕:解除和珅死党福长安的军机处大臣职务,命和珅与福长安昼夜守灵,不得擅离,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并削夺了和珅的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军政大权。

初九日,革除和珅、福长安的职务,下刑部大狱。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十一日,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考虑到他曾任领班军机大臣,为了朝廷体面,赐他自裁。

2、川楚白莲教乱

川楚白莲教乱(1796年—1804年),又称为川楚教乱、白莲教起义或川楚白莲教起事。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

从嘉庆元年(1796年)到嘉庆九年(1804年),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湖北枝江、宜都白莲教首领张正谟、聂杰人率众先起,长乐、长阳等地教徒纷纷响应。三月,姚之富等奉齐林妻王聪儿为总教师,在襄阳黄龙呆起义。

清廷急令湖广总督毕沅、湖北巡抚惠龄、西安将军恒瑞等率兵镇压,击溃多支乱军。

面对清军围剿,王聪儿、姚之富乱军避开平原,专走山区,于次年(1797年)初由豫经陕入川东,与四川教匪会合。

嘉庆三年(1798年)春,王聪儿、姚之富跳崖死,余部在张汉潮等率领下,与四川的教匪联合。

嘉庆四年(1799年),清廷以勒保为经略大臣,明亮、额勒登保为参赞大臣,节制川、陕、楚、豫、甘五省官军进击,并晓谕州县办团练,坚壁清野,攻抚并施。

使教匪处境艰难,张汉潮等相继牺牲。嘉庆五年(1800年),清廷任勒保为四川总督,集主力于川西阻截教匪军。经数次激战,教匪退入南山和巴山老林。

至嘉庆九年(1804年)九月,教匪残部被清军陆续击破,教乱被平定。

3、天理教之乱

天理教之乱是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至十二月,林清、李文成领导豫东、京畿天理教的武装暴动。天理教武装暴动虽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动。

但因以“杀害官兵,以应劫数”及“若要吃白面,除非林清坐了殿”等口号来作动员,群众基础不广泛,不牢固,缺乏斗争准备,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

加以交战双方力量过于悬殊,失败在所难免。此次暴动以不足百人之京畿低层劳动群众,竟敢冒险“直犯禁阙”,试图夺权,确如嘉庆帝在《遇变罪己诏》中所说,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川楚白莲教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理教之乱

爱新觉罗(329)嘉庆(62)

相关参考

爱新觉罗颙琰是几阿哥,第七个皇帝嘉庆,名"永琰"是乾隆的哪

第七个皇帝嘉庆,名"永琰"是乾隆的哪个妃的儿子,是第几个阿哥嘉庆皇帝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生母是令贵妃魏佳氏。嘉庆皇帝一开始的名字是永琰,后来改名为颙琰,生于乾隆二十五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

爱新觉罗永琰下一个皇帝是谁,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一个怎样的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嘉庆皇帝没有为了争夺皇位骨肉相残。嘉庆是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令贵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

爱新觉罗永琰之后的皇帝是谁,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一个怎样的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嘉庆皇帝没有为了争夺皇位骨肉相残。嘉庆是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令贵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

爱新觉罗永琰,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一个怎样的人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嘉庆皇帝没有为了争夺皇位骨肉相残。嘉庆是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令贵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

历史上的嘉庆皇帝,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一个怎样的人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嘉庆皇帝没有为了争夺皇位骨肉相残。嘉庆是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令贵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

嘉庆皇帝是几阿哥,嘉庆帝是第几个阿哥

嘉庆帝是第几个阿哥嘉庆帝是第十五阿哥。嘉庆帝原名爱新觉罗·永琰,登基后改为颙琰,生于1760年11月13日,死于1820年9月2日。清朝第七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年号

爱新觉罗永琰的生母,乾隆帝第十五子永琰的生母是谁

乾隆帝第十五子永琰的生母是谁?乾隆帝第十五个儿子正确名字为爱新觉罗·颙琰,其母亲为孝仪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生下爱新觉罗·颙琰。孝仪纯皇后魏佳氏(1727-1775),乾隆皇帝

乾隆为何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

导读:乾隆选择接班人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后来者必须不容置疑地遵从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继承他的政策,不遗余力地维护他的权威,并把自康熙以来开创的盛世一直保持下去。永琰忠厚老实、规规矩矩、重视仁孝,对乾隆的

乾隆为何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

导读:乾隆选择接班人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后来者必须不容置疑地遵从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继承他的政策,不遗余力地维护他的权威,并把自康熙以来开创的盛世一直保持下去。永琰忠厚老实、规规矩矩、重视仁孝,对乾隆的

清朝皇帝嘉庆是谁生的? 嘉庆皇帝的母亲是谁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雍正五年九月初九生,比乾隆帝小十六岁。乾隆十年入宫,封为魏贵人,同年十一月十七册封为令嫔,十四年四月初五册封为令妃。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二十二年生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