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李世民的兄弟具体有谁

Posted 长孙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世民,李世民的兄弟具体有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李世民,李世民的兄弟具体有谁

2、唐太宗是谁?被李世民宠爱的儿子都有谁?李世民最爱的儿子是哪一个?

李世民,李世民的兄弟具体有谁

李世民的兄弟具体有谁?

兄弟: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李智云、李元景、李元昌、李元亨、李元方、李元礼、李元嘉、李元则、李元懿、李元轨、李凤、李元庆、李元裕、李元名、李灵夔、李元祥、李元晓、李元婴。

姐妹:长沙公主、襄阳公主、平阳公主、高密公主、长广公主、房陵公主、九江公主、庐陵公主、南昌公主、安平公主、淮南公主李澄霞、真定公主、衡阳公主、丹阳公主、临海公主、馆陶公主、安定公主、常乐公主。

扩展资料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世民

李世民原名是什么

先秦时代,一个人的姓名由姓氏+字组成,名单独。拿项羽和陈胜来举例。

《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陈涉世家》中,司马迁使用了先秦礼法,因此姓项,字羽,名籍;姓陈,字涉,名胜。 到西汉之后,使用儒家重新订立的礼法,由姓氏+名组成,字单独。因此2人应当叫做项籍和陈胜。 无论哪一种礼法,项羽和陈胜都不可能并列而谈。 到唐朝又不同,唐朝人习惯以“字”行走天下,但习惯上更喜欢用3个字的姓名。 如果名为一字名,比如苏烈,字定方,都叫他苏定方;薛礼,字仁贵,都叫他薛仁贵。 而尉迟恭,字敬德,虽然是一字名,但加上字的话就是4个字,读起来不顺口,因此还是叫尉迟恭。 如果名为二字名,比如程咬金,字义贞,还是叫做程咬金。 至于李世民,按照唐朝人的习惯,世民肯定是字,但名未见史书。

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县),少年从军,擅长骑射,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封为敦煌郡公,善于用兵。进入长安后,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封为秦国公。唐朝建立后,官至天策上将、司徒,封为秦王。

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设立文学馆,笼络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儿子,册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年号贞观。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

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改名世民

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2、箭术无双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

李世民有次与敌对战前,仅率领一名骑兵一起充当侦查工作。途经一处草原高地,因为太累与士兵一起睡着,被敌人发现,本来意欲围杀李世民。此时突然有一条蛇追老鼠,奔到骑兵脸上,惊醒骑兵,才发现身边都是敌人,于是李世民与骑兵上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开弓,百发百中,终于逃出追击。

虎牢关之战时,李世民对尉迟恭说:“我拿着弓箭,你手持马槊相随,即使有百万大军又奈我如何!”足见他对自己箭术的自信。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设天策府。李世民继位后在苑囿内狩猎,有一群野猪奔了出来。李世民四箭射杀了四只,但还是有一头雄壮的公野猪冲到近前。吏部尚书唐俭慌忙下马,与之搏斗。

李世民拔剑砍死野猪,笑着对唐俭说,“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耶?何惧之甚!”原来唐俭曾任天策府长史。唐俭当即回答道:“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李世民觉得唐俭说得有理,于是停止了狩猎。

3、房谋杜断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关于李世民的故事

1、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

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此时,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

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了。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

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

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

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

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

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2、贞观之治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之治共2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带领着的,在她同名的年代,政治十分清廉高明,生产力发展的十分快,那个时候,各民族相互融合,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安康,社会环境十分稳定,历史学家就把这个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吸收了前朝是怎么灭亡的教训,所以说他是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之下,他经常是以民为本,他说道老百姓就像水一样,皇帝就像小舟一样,水能载着小舟继续向前进,但是水大的时候也能把小舟给撞翻了。所以唐太宗刚刚当了皇帝后。

他就下令收取老百姓的赋税,让老百姓调养好自己的生活状态,同时,唐太宗还十分珍惜百姓劳力,他从不会像其他朝代皇帝一样轻易的就让老百姓干苦力。所以说,在贞观之治的初期,在这位李世民的带领下,皇帝和大臣相处的十分和谐,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经济很快就得到了好转。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够出现,也和唐太宗用人有着很大的关系,他十分善于用人,只要是有能力,有贤能的人在他这里都能不拘一格的接受任用,从中央到地方李世民选取了一大批精明能干的官吏。例如他的大臣魏征,这位大臣在他还是王爷的时候。

是他哥哥太子李建成的一个重要的参谋,这位大臣曾经劝过他的哥哥要早日除掉他,但是李世民因为他真的能力十分大,李世民并没有对他怨恨,而是让他成为了一个专门向朝廷提意见的大臣,后来又让他担当了许多的大任。李世民对这个大臣说。

你选人的时候一定不要马虎,如果你用错了一个人,而且这个人是坏人,那么其他的人也就都会来了。有一次李世民让他的一位大臣为他推举,有才华,有德性的人,但是过了很久之后,这位大臣也没有能够为他推举一个人。李世民便责怪他,这位大臣对李世民说。

我不是没有用心去找那些人,实在是没有出色的人才。李世民听了之后就语重心长的对他说,用人就好比使用工具,一样要善于看到他的长处,古代那些能够平定天下的人才难道都是从别的时代来的吗?是你找不下人才,你怎么能说这个时代没有人才呢?

由于唐太宗十分开明,所以说他吸引了一批有有志向有抱负,有担当的人来为他尽心尽力的服务。唐太宗也十分注重法律,他曾经说到国家的法律也不是皇帝一家人的法规,它是整个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所以说咱们所做的一切都要以法律为准。

在他的大臣给他把这些法律给制定出来以后,唐太宗就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他都是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真正做到了那句话,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3、李世民与武则天

太宗有一雄健、暴躁的名骏,叫狮子骆,为西域蕃国所赠。太宗喜它剽厚,苦于它不驯。一日,太宗召了几位文武大臣去御厩,问大家:“如此良骏,徒闲厩中,诸卿谁能驾驭?”这时武媚娘走到太宗面前,躬身道:“臣妾可以驾驭。”太宗问她用什么州去。

媚娘答道“只要陛下给臣妾三样东西――根铁鞭,一个铁锤,一把匕首。先以鞭笞,不驯则施以铁锤,若再不驯,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咽喉!”媚娘话音刚落,太宗击掌而赞:“有胆识!有志气!”。

4、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魏征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哥哥李建成的重臣,他曾经多次劝说李建成早早下手杀掉李世民,以免后患,可李建成没有听魏征的。宣武门事变后,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杀死,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君临天下之后,有人就向李世民悄悄告状。

说魏征曾经替李建成出过好多对李世民不利的主意。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召见魏征,问他:“你为何挑拨我兄弟之情?”彼时魏征已经是阶下之囚,然而依旧镇定自若、理直气壮的说:“人各为其主。我之前在太子手下做事,可惜太子当初没有听我的话。

要不然,现在坐上皇位的人还不知道是谁呢。”大家都直冒冷汗,觉得魏征要完了。没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听了魏征这大逆不道的话之后,非但没有责怪魏征,反而说:“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后来,唐太宗重用魏征,还主动和魏征结为亲家。

魏征生活的很简朴,屋子也很简陋,唐太宗想给他大房子,被他拒绝了。魏征直言上谏,虽经常触怒龙颜,可是后来每当镇定下来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总会认为魏征说的有道理。“贞观之治”之所以国泰民安,魏征功不可没。唐太宗曾把魏征形象的比作自己的镜子。

认为可以照出自己的缺点。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常常怀念地说,自己没了一面心爱的镜子。唐太宗为魏征罢朝五日,亲自为魏征写了碑文。历史上一段贤君良臣的佳话,就此落下帷幕。

5、鹞死怀中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李世民是明君吗?

李世民既是千古明君,又是卑污小人。

遍寻中国封建王朝大大小小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算是至为卓越的一位。他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伟大的“千古一帝”。”他劝父起兵晋阳,动摇暴隋根基,并南征北战,慑服各路诸侯,为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立下头功;他即位之后,勤政纳谏,创下历史上最著名的“贞观之治”,为盛唐辉煌打下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他善于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被少数民族奉为“天可汗”;他视野广阔,充满自信,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唐都长安成为当时实际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吸引了各国使臣和留学生学习大唐文化风物。 说其是政治理论家也不过分,他撰写《帝范》13篇交给太子如何做皇帝,在宋人编著的《唐会要》等,对太宗的政治理论也有相当多的描述。李世民也是诗闻名当世,他的飞草书法也开创了行书镌碑的先河。可以说,作为政治家李世民的地位几乎是无人企及的。 但李世民是人,不是神,在他的身上也存在着人性的弱点,甚至是和儒家道统格格不入的污点,算的上是个卑污小人。 这些人生污点和弱点,在后世明宪宗时代重刊《贞观政要》时写得清清楚楚:“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即唐太宗在正心修身方面有亏,说到底是个人品质有问题。这里的有愧“二帝三王”食指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之变”弑兄杀弟。 不过,客观讲,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是迫不得已。因为高祖李渊能夺天下,史书一般认为是世民首倡之功,而且在剪除各路农民起义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李世民周围形成了一个武将集团。但是西安应允封世民为太子,继而食言改封长子元吉,才酿成兄弟相残的悲剧。所以,“玄武门之变”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李渊。弑兄杀弟,算不上是人格之亏,乃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力之过。但是,世民弑兄杀弟灭侄之后将嫂子和弟妹纳为妃子的作法就有些违背纲纪伦常了。史家为了溢美太宗,不惜将李渊父子拥有夷狄血统来掩过,以为那是人家胡人乱伦习惯。不过,从世民残忍杀侄的做法看,则更像是报复。而且是灭绝人性,霸道荒淫的报复。值得一提的是,世民霸占的齐王元吉杨淑妃本是隋炀帝杨广的小女儿,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这就意味着世民兄弟二人都存在着奸淫二世表姑的乱伦嫌疑。也正因为这段乌七八糟的关系,李世民和杨淑妃所生吴王李恪虽然文武兼备、英明卓然,但终究背负着血缘上的孽债负担,在争夺太子的斗争中注定是个失败者。而这,均与世民的欺嫂霸弟妹的人格污点有关。 再说,李世民也难称是个孝子。对高祖李渊一直是采取“逼”的态度。一是李氏父子未起兵前是太原留守,本为皇帝所不信任。野心勃勃的李世民为了让老父李渊起兵,设下美人计让李渊上套不得不反,这是一逼;二是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高祖三天后就将帝位传给世民,这是更残忍的逼迫。这次不动声色的“逼父”设计得异常虚伪而煽情,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这里,李渊的“抚”其实是怕,世民的“恸”则是做戏。更吊诡的是,世民竟然“跪而吮上乳”,大有将“玄武门之变”的悲剧之责转移到老父那里的意味。也正因为如此,在李世民最为人称道的善于纳谏政绩,《剑桥中国隋唐史》异乎寻常地评价为李世民“虚伪”----在我看来,李世民的虚伪是权术,而且早就用在了对付老父的身上。 汉唐盛世,这个不假。但翻开其另一面,也有“脏唐烂汉”的说法。这里的“脏”和“烂”就是指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品行不端,纲常沦丧,宫闱秽乱。有唐宫室的秽乱,更是始自李世民。李世民能够欺嫂霸占弟妹,号称仁孝的高宗李治亦可以和世民的才人武则天暗通款曲,以至于这种蒸母乱伦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则天女皇也是了得,在拥纳面首方面毫不避讳,和尚道士街头混混都不放过。至若太宗曾孙,唐明皇李隆基在学曾祖、祖父乱伦方面一点也不落后,竟然将寿王李瑁之妃杨玉环纳为己宠,以乱伦的名义成就了一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浪漫爱情。 讽刺的是,有唐一代三位最有作为的皇帝竟然都是沦丧纲常之辈,而太宗世民尤甚。可见,评价历史人物,是不能够以凡人的“好坏”绝对论定的。尤其是那些大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以人格品行去评价,就会消减其历史功绩。今人评价历史,还是要做个二分法,求个辨证为好。

李世民是什么族?

李世民是汉族,长孙皇后是鲜卑族。

李世民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文德皇后长孙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亲。

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

拓展资料: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名不见载。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被册封为皇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崩。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谥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 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幼子即唐高宗。

李世民-百度百科文德皇后 (长孙皇后)-百度百科

李世民的功与过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

1.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2.开放国境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

3.政治清平

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

4.分权制度

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

5.商业发达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的高瞻远瞩之处。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唐太宗李世民的过:

1.修改历史疑云

终李世民一生,都担心日后史家如何评论“玄武门之变”,于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历代皇帝不可阅读的先例。虽史书记载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书其事”,但已引来种种推想并举证,认为李世民曾修改两书。

2.晚年过度奢侈糜烂

贞观后期,唐太宗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扩展资料:

李世民的历史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简短

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门客的建议下,先发制人,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兄弟喋血,一举消灭了建成、元吉的势力,成为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是年八月初九,他强迫他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自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统治。

李世民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外开疆拓土,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患得了痢疾,医治无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终南山别墅“含风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为“昭陵”。他的谥号为“文皇帝”。

扩展资料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

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太宗李世民

有谁(38)兄弟(9)

唐太宗是谁?被李世民宠爱的儿子都有谁?李世民最爱的儿子是哪一个?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能够和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比肩的书法家、诗人。能文能武,长得还风度翩翩,可这样的帝王居然是个儿控。如果父爱可以计量,那么别人家的父亲比起来,他的父爱只多不少。
 
  我们先来说太子李承乾,他是长孙皇后的长子,是太宗所有的皇子中最彪悍聪颖的,深得宠爱。公元630年(贞观四年)五月,唐太宗下诏令承乾“宜令听讼”,还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要培养李承乾作为储君的政治能力啊,可是那时候的李承乾才12岁,要是放在现代,这是小学六年级左右的年龄,这就开始锻炼他了。足以见得,太宗是多么想这个儿子长大后能继承自己的衣钵。
 
  李承乾生病时,太宗就说可以不用每天上那么多课,要多注意休息,好暖的父亲啊!太宗这个不信佛的人为了儿子居然也愿意请道士为儿子祈福,还大赦罪人,替儿子谋福祉。真是暖到爆啊!可是这李承乾的宠爱只能算一般的。
 
  李泰是李承乾的胞弟,比起李承乾来说,显得更受太宗的喜爱。李承乾谋反政变就是因为嫉妒李泰太受宠爱,甚至一度超过了自己这个太子。史载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宠冠诸王,是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李泰喜欢文艺,太宗就在他的王府里设立文学馆,让他可以自由的接引那些有学问的人。李泰想写书,太宗同意了,最后编成五百五十篇的《括地志》一部。《括地志》著成,太宗令藏之于秘阁,赐李泰锦缎上万。李泰“腰腹洪大”太宗这个父亲不但不觉得太胖太圆了不好,反而担心儿子上朝弯腰受累,于是允许他坐轿子上朝。史书上关于描写他被皇帝喜爱的资料也很多。
 
  《旧唐书》:“魏王泰宠冠诸王。”
 
  《魏郑公谏录》:“魏王,文德皇后所生,太宗特所宠异。”
 
  《贞观政要》:“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
 
  《唐会要》:“泰为太宗所爱,礼秩如嫡。”
 
  《新唐书》:“王为陛下爱子。”
 
  《资治通鉴》:“魏王泰有宠于上。”
 
  不过上面两位的都是小儿科,最深得太宗喜爱和眷恋的应该是他的小儿子稚奴,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稚奴一出世,太宗就大宴群臣,表达自己的开心。稚奴少时失去母亲,太宗便将他接到自己身边亲自照顾。能够享受到帝王的照料那是多么大的荣光。本来按照宫规,稚奴是应该到自己的封地去居住的,可是他的父亲舍不得他,硬是将他留在了宫里,即使他的封地非常富硕。不仅如此,他还被太宗允许直接参政议政,这可是只有太子才能干的事儿啊!
 
  太宗是真的疼爱这个儿子,跟他分开一小片刻,他居然就受不了。就拿比较出名的太宗远征高丽时候发生的事来说吧。太宗出了趟远门,十分思念稚奴,就写信给他,抒发父亲想念儿子的心情。话真的有点肉麻。诸如“稚奴,爸爸给你写信但是你都没有回,于是爸爸就好担心你的”,“爸爸收到你的回信,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爸爸真的想死你了”之类的话。本来古代人表达很委婉的,太宗就是这么直接的表达自己对儿子的爱,就差那句“爸爸爱你哦”了。
 
  又不是每个儿子他都爱,只是这几个是受他疼爱更多的。

相关参考

唐朝远嫁西域的公主都有谁

宏化公主:宗室女。嫁吐谷浑王诸曷钵。文成公主:宗室女。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新兴公主:太宗李世民女。许嫁薛延陀王真珠,后绝婚,改嫁长孙曦。金城公主:邠王李守礼女。嫁吐蕃赞普弃隶缩赞。金山公主:宋王李成器

兄弟相残夺皇位,比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还狠,干兄弟全投靠了仇人

朱友珪夺位之后,先是进行一番人事调整,借以安抚人心,升任韩勍为忠武军节度使,任命其弟朱友贞为汴州留后,朱温另一养子河中节度使朱友谦为中书令,但是朱友谦拒不受命,甚至还率部投降了朱梁集团的死对头河东节度

玄武门兵变后,李世民霸占李元吉的老婆,为何还要杀了兄弟的孩子?

玄武门兵变后,李世民霸占李元吉的老婆,为何还要杀了兄弟的孩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起古代历史,唐朝是最为繁华昌盛的朝代,其中,贞观之治就是李世民所创造的,但是在他的身上依然有许许多多

玄武门兄弟相残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选定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但是,其次子李世民在建唐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李建成、李世民二人的矛盾日见加深。  李世民网罗了尉迟敬德、秦叔宝、徐世勃、李靖等著名将领,像房玄龄

唐朝吧虬髯客,有一部小说主角拜虬髯客为师傅,和李世民结拜为兄弟

有一部小说主角拜虬髯客为师傅,和李世民结拜为兄弟,求小说名字,他是穿越到了唐朝,唐砖主角自称虬髯客徒弟实际上是穿越的唐朝第一高手是谁第十,牟沧浪第九,公孙盈第八,铁摩勒第七,李靖第六,宇文成都第五,虬

盘点:被拍成电视剧,歌颂功德的开国将帅都有谁

能被拍成历史电视剧的人物,一般都立下过丰功伟绩的人,从古至今确实有不少历史人物都拍成电视剧,如秦始皇,就是讲述嬴政的一生,《汉武大帝》说的是汉朝皇帝刘彻的一生,《贞观长歌》讲述李世民继位后扩大疆土的故

中国历史上千古一帝,中国古代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都有谁

中国古代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都有谁?史上堪称千古一帝的,有四位。包括第一个称为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拓土阔疆国威远扬的汉武大帝刘彻,第三是唐太宗李世民,文治天下,厉行节俭,劝课农桑,百姓调养生息,国泰民

长孙皇后协助李世民诛杀亲兄弟及其家人,为何还被称为一代贤后

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作者必看: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作者:赵心放古代中国事业有成的君主,历代人公认的有秦始皇、汉

唐高祖反复犹豫致李氏兄弟积怨深重 午门事变新解

我们都知道李渊是被李世民被逼做太上皇的,这也是唐太祖李世民一直被人诟病的地方。那么原本血肉亲情的一家人为何会到午门事变那个田地的呢?唐高祖考虑改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的事,不知真假,但反对者很多。有一次宫中...

今天终于明白,李建成为什么会败给了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李世民不但杀死的自己的亲兄弟,而且还成功逼迫自己的父皇李渊退位。这种事情除了唐朝,在其他朝代都是非常少见的。李世民为何敢在李渊眼皮底下杀死自己的兄弟?而作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