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温柔乡英雄冢
篇首语:知识是珍贵的宝石,文化的宝石放出的光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温柔乡英雄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温柔乡英雄冢
中国有句老话:温柔乡是英雄冢。自古多少英雄豪杰,也难以逃脱这个定律,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曾经是个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流浪青年。为什么流浪呢?只因他摊上一个彪悍的后妈。这个后妈的名字叫做骊姬。
骊姬美艳无比,性格妖娆,把重耳的老爸晋献公迷得一愣一愣的。要说,晋献公也算是个英雄,他一生杀伐,灭国无数,号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大大开拓了晋国的疆土,提升了晋国的地位。
即便是这样一个大英雄,面对魅力无边的骊姬时,迅速失去了抵抗能力,几乎对骊姬言听计从。
骊姬为晋献公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奚齐。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可是,奚齐出生得有点晚。当时的晋国已经有太子了,叫做申生。除了太子,还有几个年长的王子,这些人都比奚齐更有竞争力。
为了给儿子的太子之路扫清障碍,骊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晋献公面前大耍手腕,离间晋献公与诸子的父子关系。结果导致申生自杀,其他王子纷纷跑路。这些跑路的王子中,就有日后的大英雄晋文公重耳。
重耳带着随从们离开晋国后,一路向东,过起了讨饭的流浪生活。有些诸侯国,摄于晋国的势力,不敢让重耳久留;有些诸侯国甚至为了讨好晋国,不但不给重耳饭吃,还羞辱他。只有楚国、齐国、秦国这样的大国,才敢让重耳在那里吃上几顿饱饭。
对待重耳最好的,应该要属齐国。当时的齐国国君是齐桓公。齐桓公英雄识英雄,觉得重耳日后必能有一番作为,于是不仅把重耳供养在齐国,还把王室的一个美女姜氏嫁给重耳为妻。
重耳感动得几乎热泪盈眶啊。这些年来,他一直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如今不仅吃喝不愁,还娶上了媳妇,而且是个美女。这怎能不让重耳放声高歌呢?
安逸的生活过久了,重耳就丧失斗志了。以前,他天天想着杀回晋国,夺取王位,不蒸馒头争口气。如今他的想法却变了:就这样沉醉在姜氏的温柔乡里,了此余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嘛。
他的随从们看出了重耳的心理变化,于是就聚在一起商量,怎么让重耳恢复斗志。这个事情让姜氏知道了。姜氏通情达理,主动担负起了说服的工作。无奈重耳油盐不进,咬定青山不放松,打定主意要在齐国混吃混喝一辈子了。
他的随从没办法,只好让姜氏把他灌醉,然后抱上马车,离开了齐国。
公元前636年,重耳终于成功杀回晋国,当上了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
重耳当上晋国国君后,立即派人把姜氏从齐国接到了晋国,立为了夫人。
相关参考
...也给他娶了个妻子。后来齐桓公死了,重耳本来不想离开温柔乡,被自己深明大义的妻子灌醉装上马车送走了。
...也给他娶了个妻子。后来齐桓公死了,重耳本来不想离开温柔乡,被自己深明大义的妻子灌醉装上马车送走了。
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必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据说是双瞳,朱元璋长相奇丑无比。但是晋文公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在最开始知道他名重耳的时候,我以为他的耳朵有什么问题,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个很正常的人
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必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据说是双瞳,朱元璋长相奇丑无比。但是晋文公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在最开始知道他名重耳的时候,我以为他的耳朵有什么问题,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个很正常的人
> 重耳断袖,流亡半生>> 在春秋五霸之中,晋文公(重耳)的经历最为独特。他原本是晋献公的儿子,因受后母骊姬所害,被迫逃亡。那时他43岁,为避祸先后辗转于狄、齐、秦、曹、宋、郑、楚等国,直到62岁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重耳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
晋文公重耳简介: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先秦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你知道晋文
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又害得太子的两个弟弟重耳和夷吾逃亡国外,各奔东西。重耳逃亡到楚国时,得到了楚成王的厚待,重耳非常感激。有一天,楚王又设宴招待重耳
春秋战国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谁的故事
讲的是晋文公重耳和楚王的故事,楚成王在重耳危急之际出手相助,重耳许诺往后晋楚交战,必将退避三舍。满意请采纳,谢谢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谁的故事: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
春秋战国 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 晋文公重耳封功臣时为什么会忘了介子推
《吕氏春秋》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晋文公重耳回到晋国,赏赐跟随自己流亡的人,而陶狐(《东周列国志》第27回作“壶叔“)不在其中。文公的左右侍从(《韩诗外传》《说苑》说是狐偃)说:“您回到晋国,三次拿出爵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