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以后是谁登基,皇太极是如何继位

Posted 太极

篇首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皇太极以后是谁登基,皇太极是如何继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皇太极以后是谁登基,皇太极是如何继位

2、历史人物 清初四大贝勒分别是谁?贝勒爷属于什么职位?

皇太极以后是谁登基,皇太极是如何继位

皇太极是如何继位?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当时,众多的兄弟有当中代善,阿敏,勒莽古尔泰三位贝勒,还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都有机会被立为汗。皇太极按年龄排第八,按贝勒座次列第四,少即丧母,且无直胞兄弟,为什么却最后登上了后金国汗的宝座?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生母大妃纳喇氏死殉,这两者之间究竟有无必然联系?皇太极继位成为清史一大谜案。

皇太极暗设机关? 诸多观点认为,皇太极“处心积虑、暗设机关十五年”才最终夺得汗位。 有学者分析当时的形势:二贝勒阿敏是皇太极的堂兄,其父舒尔哈齐获罪被圈禁至死,阿敏自己也犯下大过,自然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争夺汗位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兄,有勇无谋,生性鲁莽,军力较弱,其生母富察氏曾因过获罪,莽古尔泰竟手刃生母,声名恶劣,没有条件争夺汗位;大贝勒代善则“有资格、有条件也有可能继承汗位”。代善性格宽柔、深得众心,且军功多、权势大。努尔哈赤曾预示日后由其袭受汗位,说:“百年之后,我的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大阿哥就是代善。皇太极虽怀大志、藏玄机、有帝王之材,但同乃兄代善争夺汗位继承,各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不得不暗设机关。 类似说法还有很多,现将皇太极登基的不利因素找出来,然后引申为夺位的理由。 国内一位较知名的学者例举皇太极不可能顺利继位的若干理由称:皇太极幼年丧母,且其母未封后,不是嫡子;又排行居中,没有提前立战功的机会,也享受不到女真族幼子继承的优先权;在所有兄弟中,唯有皇太极没有直胞弟兄,他的哥哥代善有同胞褚英,他的五哥莽古尔泰有弟弟德格类和妹妹莽古济,多尔衮有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皇太极则是单身一人。 甚至将其外公叶赫贝勒也列了出来:皇太极生母是叶赫部贝勒扬佳努的爱女,名孟古,称孟古格格。14岁嫁给努尔哈赤,29岁撒手归天。12岁的皇太极自此失去母爱。那拉氏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心情抑郁所致。孟古从结婚到患病、逝世,建州同叶赫部一直敌对。古勒山一战,孟古的堂兄布斋贝勒,战马在厮杀中被木墩绊倒,死于非命。努尔哈赤命将布斋的遗体劈作两段,将其一半归还。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孟古病危,觉得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要求见生母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叶赫迎接,但叶赫贝勒不许。孟古终未得见生母,抱憾九泉。努尔哈赤非常生气,后来打下叶赫之后,努尔哈赤大开杀戒,进行报复。该观点认为这种旧仇,对皇太极继承大位不利。 如此种种,把皇太极的顺利登基当成一种政治斗争的结果来讨论,全然没有将他的赫赫战功与雄才大略作为他登基的资本来谈。 大妃死殉引非议 《太祖武皇帝实录》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阿巴亥殉死的情景: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有学者观点认为阿巴亥之殉死,未必出于努尔哈赤的遗命,很可能是皇太极矫诏,逼迫阿巴亥殉死的。详陈理由如下:首先是当时对殉死是有一定限制,为夫殉死的妻子一定要是爱妻,而且她膝下不能有幼子,与夫不睦的妻子不能殉死;其次清代官书,无论《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洲实录》,还是《太祖实录》,都记载“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诫,临崩不复言及”,就是说努尔哈赤死前没留任何遗言。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以皇太极为首”的政治集团的阴谋,既然最终皇太极胜出,当然难逃逼死大妃的罪名。 又有人引用《满文老档》记载:天命五年(1620)三月二十五日,小福晋德因泽向努尔哈赤“要言相告”:“大福晋曾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代善,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给四贝勒皇太极,四贝勒接受而未吃。大福晋在一天当中,曾二三次派人到大贝勒家去。而且还看到大福晋自己在深夜时离开院子,也已经二三次之多。”说大妃大福晋阿巴亥与大贝勒关系暧昧。 观点称,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是受皇太极幕后指示,其作用是“一箭双雕”:既败坏了他哥哥大贝勒代善的名声,又除去了大妃大福晋阿巴亥,直接打击多尔衮兄弟两个。毕竟,多尔衮和多铎还有继承皇位的可能。这就是皇太极绝对的“作案”动机。 《汗谕》为皇太极正名 长期以来,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清人蒋良骐的《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此说其实不成立,多尔衮生母死殉时多尔衮才十五岁,既无功业,亦无威望,故不可能立多尔衮为嗣。 皇太极即位后,对多尔衮“特加爱重”,大力培养提拔,多尔衮对皇太极的恩育万分感念,尽心尽力辅佐皇太极,勋劳卓著,成为皇太极最得力的助手。总之,皇太极与多尔衮兄弟感情较好,无法想像皇太极对多尔衮干下篡位、杀母的勾当。当时,大妃阿巴亥的死殉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要么是由于她本人矫诏,要么就是努尔哈赤口谕要其殉葬。 满族先人女真像许多游牧民族一样,汗位继承并没有实行嫡长制,努尔哈赤晚年没有指定继承人,而是宣布《汗谕》: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的制度。 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理想而且比较出新的做法,对于《汗谕》的存在,史学界已成定论。事实上,当时历史条件下,按照《汗谕》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的制度推举产生新汗是具有成成熟历史背景的。 当时情况下,皇太极是最佳人选。去除前文所述的二贝勒和三贝勒显而易见的劣势,多尔衮等兄弟年纪尚小之外,最具竞争力的大贝勒代善是“性格宽柔”,几乎所有的史料记载中都没有出现他有登基之心,处处极力展现此人的宽容和隐忍。努尔哈赤死了之后,萨哈廉和代善的儿子岳托找到代善跟他说:四大贝勒,才德冠世,深得先帝之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表态:是吾心也。我也赞成,在家商量,第二天开诸贝勒会议,因为努尔哈赤规定,新的大汗要贝勒会议讨论选举,还可以罢免。这样在贝勒会议上代善首先提出来,说经过商量了,由皇太极来继承大位,大贝勒提出来之后,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等等也都赞成,这样皇太极就在努尔哈赤之后继承了大位。 实际上,皇太极初登新汗宝座时,“四大贝勒并肩而坐,处理军政大事,四人轮流分值。”无论此后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这至少表明,对于这个新汗位,诸位贝勒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馋涎欲滴,竞争也没有史学家分析的那样空前白热。 《鲁庵文集》所记略富戏剧性:代善表示,按努尔哈赤遗愿,当立皇太极为汗。皇太极推辞,主张代善当立,并“相让走避”。国不可一日无一君,大臣们一会儿去请代善,一会儿去拉皇太极,“号呼奔走于两间者再三,凡三日”,最后还是代善使人“群拥”皇太极即位。这里不见刀光剑影、不择手段的权力争斗,代之以和平友好的互相谦让。这与贯串清朝特别是其前期血腥的最高权力之争,形成强烈反差,令人难以置信。其中虽有言过其实之处,但按当时情况,民主推举皇太极为汗,还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当时人们相当崇尚武功,而皇太极的武功远远超过才十几岁的多尔衮,与代善比也不相上下;此外,在政治识见、军事才能和个人威望上,皇太极都高出诸贝勒一筹,由于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发展完善,遇大事须协商办理,因而推举才能卓著的皇太极即位,是不足为怪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成者为王”是一个历史的规律,过程再复杂,结果就这么简单,皇太极的文治武功是后人有目共睹的,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角色,我们更相信他是通过民主的推举而走上龙座的。

皇太极是“继位”还是“篡位”

这两个词说法都不准确,在皇太极登基时期皇帝不是只有皇帝的遗诏一个根据的,当时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度(类似英国早期的贵族议会),谁即位都是要议政王大臣会议批准才可以(包括后来的顺治即位,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皇太极的即位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部权力斗争和妥协的结果。

历史记载努尔哈赤是没有遗诏的,只有记载死之前召见过多尔衮的妈妈阿巴亥。

皇太极是如何继位?

1、长期以来,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

2、有的则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

3、还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汗位并非夺立,而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努尔哈赤生前未立嗣子,而是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为汗者须请贝勒推举产生。

4、《鲁庵文集》所记更富戏剧性:代善表示,按努尔哈赤遗愿,当立皇太极为汗。皇太极推辞,主张代善当立,并“相让走避”。国不可一日无一君,大臣们一会儿去请代善,一会儿去拉皇太极,“号呼奔走于两间者再三,凡三日”,最后还是代善使人“群拥”皇太极即位。这里不见刀光剑影、不择手段的权力争斗,代之以和平友好的互相谦让。

谁能给我皇太极继位的前后具体经过?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毒疽发作而,死,皇太极继承汗位。关於皇太极是如何继位的问题,有不同的说法。

据北韩史籍《鲁庵文集》记载:“老汗(努尔哈赤)临死曰:洪佗始(皇太极)能成吾志。终无所命而死。”因而皇太极得汗位,是符合努尔哈赤临终之命的。 长期以来,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清人蒋良骐的《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据说,努尔哈赤生前已立多尔衮为嗣子,而皇太极用阴谋狡诈的手段从其幼弟手中夺取了汗位,为去除篡位障碍,还逼迫多尔衮生母大妃纳喇氏死殉。此说受到一些人怀疑,因为努尔哈赤痛恨多尔衮生母不忠,去世前特命她死殉。当时多尔衮才十五岁,既无功业,亦无威望,故不可能立多尔衮为嗣。皇太极即位後,对多尔衮“特加爱重”,大力培养提拔,多尔衮对皇太极的恩育万分感念,尽心尽力辅佐皇太极,勋劳卓著,成为皇太极最得力的助手。总之,皇太极与多尔衮兄弟感情较好,无法想像皇太极对多尔衮干下篡位、杀母的勾当。 有的则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努尔哈赤死後,皇太极与诸贝勒争夺汗位的斗争白热化,最後皇太极击败对手自立为汗。其间,皇太极与代善的争斗尤为激烈,代善有勋绩,有声望,也有势力,长期以来一直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皇太极抓住一切机会打击代善,如利用代善与大妃纳喇氏的暧昧关系,推波助澜,借助舆论,促使努尔哈赤罢黜大妃,代善威望遭受损害。努尔哈赤死後,又逼大妃死殉,削弱代善的势力,最後压服代善,夺取汗位。 还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汗位并非夺立,而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太祖努尔哈赤生前未立嗣子,而是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为汗者须请贝勒推举产生。当时诸贝勒中,数皇太极实力最强,努尔哈赤死去当天,代善长子劝代善说:“四大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表示同意。次日,在诸贝勒大臣聚于朝时,代善提议举皇太极为汗,请贝勒“皆喜曰善。议遂定,乃合词请上即位”。《鲁庵文集》所记更富戏剧性:代善表示,按努尔哈赤遗愿,当立皇太极为汗。皇太极推辞,主张代善当立,并“相让走避”。国不可一日无一君,大臣们一会儿去请代善,一会儿去拉皇太极,“号呼奔走于两间者再三,凡三日”,最後还是代善使人“群拥”皇太极即位。这里不见刀光剑影、不择手段的权力争斗,代之以和平友好的互相谦让。这与贯串清朝特别是其前期血腥的最高权力之争,形成强烈反差,令人难以置信。其中虽有言过其实之处,但按当时情况,民主推举皇太极为汗,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当时人们相当崇尚武功,而皇太极的武功远远超过才十几岁的多尔表,与代善比也不相上下;此外,在政治识见、军事才能和个人威望上,皇太极都高出请贝勒一筹,由於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发展完善,遇大事须协商办理,因而推举才能卓著的皇太极即位,是不足为怪的。

皇太极在什么时候登基的?那时努尔哈赤多大年纪?

皇太极于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登基之时努尔哈赤已经驾崩,享年67岁。

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皇太极在什么时候登基的?那是努尔哈赤多大年纪?

皇太极(1626)登基的。那时努尔哈赤68岁。

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 --- 1643年9月21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廿五,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 8 子,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在位17年(1626-1643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时入关前夕突然病故,年52岁。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皇太极是怎么继位的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病去逝。大妃乌拉那拉氏和两个庶妃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 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 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皇太极是如何继位?是从其弟多尔滚手中把汗位篡夺来过的吗?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当时,众多的兄弟有当中代善,阿敏,勒莽古尔泰三位贝勒,还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都有机会被立为汗。皇太极按年龄排第八,按贝勒座次列第四,少即丧母,且无直胞兄弟,为什么却最后登上了后金国汗的宝座?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生母大妃纳喇氏死殉,这两者之间究竟有无必然联系?皇太极继位成为清史一大谜案。

皇太极暗设机关? 诸多观点认为,皇太极“处心积虑、暗设机关十五年”才最终夺得汗位。 有学者分析当时的形势:二贝勒阿敏是皇太极的堂兄,其父舒尔哈齐获罪被圈禁至死,阿敏自己也犯下大过,自然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争夺汗位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兄,有勇无谋,生性鲁莽,军力较弱,其生母富察氏曾因过获罪,莽古尔泰竟手刃生母,声名恶劣,没有条件争夺汗位;大贝勒代善则“有资格、有条件也有可能继承汗位”。代善性格宽柔、深得众心,且军功多、权势大。努尔哈赤曾预示日后由其袭受汗位,说:“百年之后,我的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大阿哥就是代善。皇太极虽怀大志、藏玄机、有帝王之材,但同乃兄代善争夺汗位继承,各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不得不暗设机关。 类似说法还有很多,现将皇太极登基的不利因素找出来,然后引申为夺位的理由。 国内一位较知名的学者例举皇太极不可能顺利继位的若干理由称:皇太极幼年丧母,且其母未封后,不是嫡子;又排行居中,没有提前立战功的机会,也享受不到女真族幼子继承的优先权;在所有兄弟中,唯有皇太极没有直胞弟兄,他的哥哥代善有同胞褚英,他的五哥莽古尔泰有弟弟德格类和妹妹莽古济,多尔衮有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皇太极则是单身一人。 甚至将其外公叶赫贝勒也列了出来:皇太极生母是叶赫部贝勒扬佳努的爱女,名孟古,称孟古格格。14岁嫁给努尔哈赤,29岁撒手归天。12岁的皇太极自此失去母爱。那拉氏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心情抑郁所致。孟古从结婚到患病、逝世,建州同叶赫部一直敌对。古勒山一战,孟古的堂兄布斋贝勒,战马在厮杀中被木墩绊倒,死于非命。努尔哈赤命将布斋的遗体劈作两段,将其一半归还。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孟古病危,觉得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要求见生母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叶赫迎接,但叶赫贝勒不许。孟古终未得见生母,抱憾九泉。努尔哈赤非常生气,后来打下叶赫之后,努尔哈赤大开杀戒,进行报复。该观点认为这种旧仇,对皇太极继承大位不利。 如此种种,把皇太极的顺利登基当成一种政治斗争的结果来讨论,全然没有将他的赫赫战功与雄才大略作为他登基的资本来谈。 大妃死殉引非议 《太祖武皇帝实录》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阿巴亥殉死的情景: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有学者观点认为阿巴亥之殉死,未必出于努尔哈赤的遗命,很可能是皇太极矫诏,逼迫阿巴亥殉死的。详陈理由如下:首先是当时对殉死是有一定限制,为夫殉死的妻子一定要是爱妻,而且她膝下不能有幼子,与夫不睦的妻子不能殉死;其次清代官书,无论《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洲实录》,还是《太祖实录》,都记载“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诫,临崩不复言及”,就是说努尔哈赤死前没留任何遗言。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以皇太极为首”的政治集团的阴谋,既然最终皇太极胜出,当然难逃逼死大妃的罪名。 又有人引用《满文老档》记载:天命五年(1620)三月二十五日,小福晋德因泽向努尔哈赤“要言相告”:“大福晋曾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代善,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给四贝勒皇太极,四贝勒接受而未吃。大福晋在一天当中,曾二三次派人到大贝勒家去。而且还看到大福晋自己在深夜时离开院子,也已经二三次之多。”说大妃大福晋阿巴亥与大贝勒关系暧昧。 观点称,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是受皇太极幕后指示,其作用是“一箭双雕”:既败坏了他哥哥大贝勒代善的名声,又除去了大妃大福晋阿巴亥,直接打击多尔衮兄弟两个。毕竟,多尔衮和多铎还有继承皇位的可能。这就是皇太极绝对的“作案”动机。 《汗谕》为皇太极正名 长期以来,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清人蒋良骐的《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此说其实不成立,多尔衮生母死殉时多尔衮才十五岁,既无功业,亦无威望,故不可能立多尔衮为嗣。 皇太极即位后,对多尔衮“特加爱重”,大力培养提拔,多尔衮对皇太极的恩育万分感念,尽心尽力辅佐皇太极,勋劳卓著,成为皇太极最得力的助手。总之,皇太极与多尔衮兄弟感情较好,无法想像皇太极对多尔衮干下篡位、杀母的勾当。当时,大妃阿巴亥的死殉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要么是由于她本人矫诏,要么就是努尔哈赤口谕要其殉葬。 满族先人女真像许多游牧民族一样,汗位继承并没有实行嫡长制,努尔哈赤晚年没有指定继承人,而是宣布《汗谕》: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的制度。 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理想而且比较出新的做法,对于《汗谕》的存在,史学界已成定论。事实上,当时历史条件下,按照《汗谕》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的制度推举产生新汗是具有成成熟历史背景的。 当时情况下,皇太极是最佳人选。去除前文所述的二贝勒和三贝勒显而易见的劣势,多尔衮等兄弟年纪尚小之外,最具竞争力的大贝勒代善是“性格宽柔”,几乎所有的史料记载中都没有出现他有登基之心,处处极力展现此人的宽容和隐忍。努尔哈赤死了之后,萨哈廉和代善的儿子岳托找到代善跟他说:四大贝勒,才德冠世,深得先帝之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表态:是吾心也。我也赞成,在家商量,第二天开诸贝勒会议,因为努尔哈赤规定,新的大汗要贝勒会议讨论选举,还可以罢免。这样在贝勒会议上代善首先提出来,说经过商量了,由皇太极来继承大位,大贝勒提出来之后,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等等也都赞成,这样皇太极就在努尔哈赤之后继承了大位。 实际上,皇太极初登新汗宝座时,“四大贝勒并肩而坐,处理军政大事,四人轮流分值。”无论此后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这至少表明,对于这个新汗位,诸位贝勒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馋涎欲滴,竞争也没有史学家分析的那样空前白热。 《鲁庵文集》所记略富戏剧性:代善表示,按努尔哈赤遗愿,当立皇太极为汗。皇太极推辞,主张代善当立,并“相让走避”。国不可一日无一君,大臣们一会儿去请代善,一会儿去拉皇太极,“号呼奔走于两间者再三,凡三日”,最后还是代善使人“群拥”皇太极即位。这里不见刀光剑影、不择手段的权力争斗,代之以和平友好的互相谦让。这与贯串清朝特别是其前期血腥的最高权力之争,形成强烈反差,令人难以置信。其中虽有言过其实之处,但按当时情况,民主推举皇太极为汗,还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当时人们相当崇尚武功,而皇太极的武功远远超过才十几岁的多尔衮,与代善比也不相上下;此外,在政治识见、军事才能和个人威望上,皇太极都高出诸贝勒一筹,由于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发展完善,遇大事须协商办理,因而推举才能卓著的皇太极即位,是不足为怪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成者为王”是一个历史的规律,过程再复杂,结果就这么简单,皇太极的文治武功是后人有目共睹的,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角色,我们更相信他是通过民主的推举而走上龙座的。 太极(166)

历史人物 清初四大贝勒分别是谁?贝勒爷属于什么职位?

清初四大贝勒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登基为可汗是,分封的四位贝勒爷,也是当时除了清太祖权利最大的四人。其中四贝勒就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等皇太极登基称帝以后就同其他三位贝勒共同执政。不过一山容不得二虎,四虎就更不用说了,起初其他三位贝勒仗着自己是皇太极亲王,对宫中大事一直都抱有己见。直到1629年,四大贝勒的旧制被彻底废除,同时皇太极也出台新政抑制了八旗的特权,这样才能使他的皇权更加稳固。

清朝顺治皇帝在位时,曾经规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其后又有所修改。由此,在顺治皇帝在位时,贝勒是地位较高的爵位。不过,和清朝初期,更严格的说是后金时期比起来,后者时期的贝勒更加尊贵。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就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对于这四大贝勒来说,地位实际上就是亲王一样。那么,问题来了,清朝“四大贝勒”最后都是什么结局呢?

首先,在努尔哈赤在位时,因为还没有称帝,也即只是称汗,自然也就没有册封亲王了。在此基础上,对于当时的“四大贝勒”,就相当于清朝后来的亲王,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但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对于清朝四大贝勒,皇太极排在最后,这并不表示他的地位低。就皇太极来说,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皇太极在位时,清朝整体实力不断增长,为之后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公元1643年,在清朝入关前夕,皇太极这位皇帝突然去世。

其次,就大贝勒代善来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名列四大贝勒之首。清太祖努尔哈赤逝世后,代善等贝勒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不过,虽然支持皇太极即位,但是,就后者来说,却一直在打压大贝勒代善。公元1637年,皇太极这位皇帝斥责了大贝勒代善,后者逐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由此,在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期间,大贝勒代善受到了不小地压制。等到皇太极去世后,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公元1648年,大贝勒病逝,终年六十六岁。因为支持皇太极、顺治皇帝即位,所以,不管是康熙皇帝还是乾隆皇帝,都对大贝勒代善进行了追谥或者追封。

再者,就二贝勒阿敏来说,相对于大贝勒代善,其在清朝历史上的名气相对较低。不过,二贝勒爱新觉罗·阿敏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年间,二贝勒阿敏曾参与萨尔浒、灭叶赫、克沈阳、辽阳等战役。皇太极建立清朝后,二贝勒阿敏继续率军和明朝大军作战。不过,天聪四年,因阿敏弃城投降,皇太极大怒,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公元1640年6月,清太宗皇太极囚禁了二贝勒阿敏。这一年的十一月,二贝勒阿敏病逝于狱中。值得注意的是,皇太极并没有赶尽杀绝,爱新觉罗·阿敏有子六人,除了爱尔礼获罪而死之外,其中五人皆有爵位。

最后,就三贝勒爱新觉罗·莽古尔泰来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和多尔衮一样,年少时的爱新觉罗·莽古尔泰就开始征战沙场,并立下战功,这也是其能够受封为和硕贝勒愿意之一。公元1620年,三贝勒爱新觉罗·莽古尔泰受命追击明朝大军,直至浑河。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三贝勒莽古尔泰继续和明朝大军交战,并屡立战功。公元1632年,40多岁的爱新觉罗·莽古尔泰病逝。值得注意的是,在三贝勒爱新觉罗·莽古尔泰去世后,因为揭发有谋上之罪,被追夺其封爵。此外,除了四大贝勒之外,在清朝初期,还有四小贝勒之说,分别是大贝勒阿济格,二贝勒多尔衮,三贝勒多铎,四贝勒济尔哈朗。

相关参考

皇太极以后是谁做皇帝,皇太极下一代皇帝是谁

皇太极下一代皇帝是谁?努尔哈赤未称帝,由皇太极追封为太祖皇帝。01崇德皇帝:皇太极(太祖第八子)02顺治皇帝:福临(崇德第九子)03康熙皇帝:玄烨(顺治第三子)04雍正皇帝:胤禛(康熙第四子)05乾隆

皇太极继位后为什么是先彻底征服朝鲜

皇太极继位之后,对内大力调整方针政策;对外的第一个重大举动,则是出兵朝鲜。从努尔哈赤死、皇太极登极,到当年十月,一个多月时间里,朝鲜作为邻国,没有派人来吊唁亡灵,也不前来祝贺新汗登基,相反,接纳了数量

皇太极为了登基当皇帝都做了哪些努力

继位后,皇太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他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又把原来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分

竟是彻底征服朝鲜

皇太极继位之后,对内大力调整方针政策;对外的第一个重大举动,则是出兵朝鲜。从努尔哈赤死、皇太极登极,到当年十月,一个多月时间里,朝鲜作为邻国,没有派人来吊唁亡灵,也不前来祝贺新汗登基,相反,接纳了数量

皇帝顺治的爸爸是谁,顺治爸爸是谁

顺治爸爸是谁?顺治是满人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他的父亲是皇太极,母亲是孝庄文皇后。顺治帝是谁的父亲,谁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满族,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

清朝史上辈分最低的皇贵妃是谁

大清史上姑侄共嫁皇帝的有,如: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她就和两位侄女共嫁皇太极,最后除死去的海兰珠,哲哲与小侄女庄妃在顺治帝登基后,同时晋级太后,只是嫡庶有别,姑姑哲哲称母后皇太后,庄妃称

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辈分最低的皇贵妃是谁

大清史上姑侄共嫁皇帝的有,如: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她就和两位侄女共嫁皇太极,最后除死去的海兰珠,哲哲与小侄女庄妃在顺治帝登基后,同时晋级太后,只是嫡庶有别,姑姑哲哲称母后皇太后,庄妃称

多尔衮为何甘愿支持福临登基?根本原因只有一个

...位的主要有两个人,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年34岁,虽是继妃所生,但能征善战,战功赫

皇太极登基之谜

   皇太极登基之谜:清朝第二位皇帝是太宗皇太极,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既然排行老八,他又是如何在众多兄长中得到努尔哈赤的垂爱,又是如何与皇位有力人选多尔衮进行权力争夺的?努尔哈赤

清朝第一个皇帝是谁怎么当上,中国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

中国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清朝第一位皇帝是顺治皇帝。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而他的父亲皇太极虽然被后世称为“清太宗”,但他建立的是“大清国”。但直到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大清国”还没有定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