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是哪个时期,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分别

Posted 时期

篇首语: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开元盛世是哪个时期,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分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开元盛世是哪个时期,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分别

2、为何说姚崇是开元盛世第一相

开元盛世是哪个时期,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分别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分别属于哪个朝代

文景之治: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文帝、景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2.光武中兴:东汉汉光武帝时期。

光武中 兴或称 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 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 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 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 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杀 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 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 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 屯垦。放免刑徒为 庶民,用于边郡屯田。下令 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文化上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

3.贞观之治:唐朝唐太宗时期。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4.开元盛世:唐朝唐玄宗时期。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在前期(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起用贤臣,虚怀纳谏,政治清明,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改革吏制,并大力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发展外交,使得天下大治,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开元盛世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盛世

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了局面,使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为什么说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因为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使得大唐经济迅速发展,天下大治,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44年,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第二,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

扩展资料

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趋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和恢复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改革。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制订新的经济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大力发展农业。

唐玄宗还对兵制进行改革,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提高军队战斗力,扩张疆域。

对外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了局面,使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开元盛世

武则天时期的“开元盛世”是什么意思?

不是。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开元之治,亦称为开元盛世和开天盛世,是唐朝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

唐玄宗治国头三十年,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

武则天当权半个世纪,在她的治理下,国家延续了贞观之治的发展状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取得进一步发展,国家富强(有“武周之治”之说),为后来唐朝达到全盛(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唐玄宗于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

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通过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下调,人民丰衣足食。到天宝元年(742年),大唐帝国的人口约4891万人,可见唐玄宗在位三十年时的治世。

玄宗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顶峰。

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唐玄宗在位最初20年里,唐朝出现了兴盛的景象.大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句的意思的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开元年间,社会安定,天下太平,商业和交通也十分发达.扬州位于运河和长江交汇处,中外商人汇集,城市特别繁华.唐都长安城里更是热闹非凡,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使臣、商人、学者、工匠都争相前往唐朝进行友好交往,开展贸易,学习文化、技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哪个朝代 开元盛世的影响有哪些

“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所出现的盛世,发生在7136年至741年期间,所以“开元盛世”发生在唐朝。

首先是因为唐玄宗时期的政局安定。在唐玄宗登基之前,在武则天的统治之下唐朝的政局是动荡不安的,但是在唐玄宗登基之后,唐朝的政局得以稳定下来。再加上登基之后的唐玄宗在吏治方面进行了整治,他精简机构,限制官员的人数,将整个官吏的素质往上提,从而不但减少了政府方面的财政支出,还将处理事务的效率有所提高。再加上他重用贤臣,虚怀纳谏,使得政治清明,从而政局稳定,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其次,在社会的安定方面,他采取和解的民族政策,与吐蕃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与西域方面友好往来,民族关系和谐。而民族关系的和谐又有助于社会的安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后是在经济方面,唐玄宗在位期间,打击豪门士族,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大兴屯田来发展农业。农耕技术得到发展,生产工具得到改进,手工业技术高超,朝廷的财政变得丰裕起来,全国范围内的粮仓充实起来,物价低廉,唐朝的商业发展繁荣。国内交通变得更加地完善,对外贸易不断增加。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唐玄宗时期的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而历史上将这副景象称为“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在哪个朝代?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亦称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

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关于“开元盛世”时期繁荣昌盛的诗歌

1、《忆昔其一》

唐代:杜甫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译文:

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

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

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2、《忆昔其二》

唐代: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译文: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

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

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

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唐代杜牧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译文: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4、《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唐代: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译文:

满耳是美妙的音乐满眼是美妙的花,满楼盛妆的少女胜过那美丽的吴娃。这才晓得那无限美好的天上神仙窟,也不过像这无比豪华的人间富贵家。

绣幕里夜间闪烁着的红烛就像闹市,白天里施着的舞裙活像天空的彩霞。担心是宴会罢了美女也随之而星散,管它扬子江那头一轮皓月是否西斜。

5、《长安古意》

唐代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译文:

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王公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族家外,络绎不绝。

有雕着龙的华美车盖,车盖上的凤嘴挂着流苏的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飘摇着的虫丝有百尺长,都绕在树上,一群娇小的鸟儿朝着花啼叫。

成群的蜂蝶飞在宫门两侧,绿色的树,银色的台子,在阳光下映出许多颜色。府第的阁道、交窗上刻着合欢花的图案,两座望楼连着的房脊的双阙上像金凤垂翅。梁家的画阁高大入天,汉武帝建的铜柱高耸触云。

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会知晓对方?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

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

最恨帐前绣着孤鸾,愿将门帘贴上双飞的绕着花木梁的燕,帷幔和翠色的羽被被撒上郁金香料。鬓发如浮动的轻云,把它梳成蝉翼般的式样,在额头涂上嫩黄色新月状的图形。

一个个额头涂着嫩黄色新月状图形、唇红齿白的美女随车出游,她们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轻浮子弟骑着白底青点的马,盘龙纹的铰链圈着车里坐着歌女。不久御史府前静得可以听到乌鸦的叫声,廷尉府门前的树上有雀鸟想休息。

车上隐约可以看到府第旁的豪华道路,车上的帷幕隐没了远处坚固河堤。有人在杜陵北打猎,有人在渭桥的西边刺杀官吏,后来带着宝剑的刺客都被吸引入住妓院,和妓女共宿。娼客日夜想着妓女,她们婉转的歌声和身上散发出的香气充溢着房间。

娼客每晚都和漂亮如月的妓女行乐,到早晨骑着马像行云。娼客脚下的路连着妓院,长安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与市场相连接。孱弱的翠柳、槐枝垂在地上,车马杂沓的热闹声音也在夜晚响起了。禁军的骑队来了,他们在妓院饮酒。

妓女美丽的衣裳为他们而解开,舞蹈也为他们而跳起。显贵的人做起将相,左右在皇帝身边而不相让。权贵将相容不下贤臣,处处排挤他们。

专权的人自以为是英雄豪杰,骑着马得意洋洋。妓女认为自己的舞蹈之技优于千古,枭雄认为自己的富贵超过五公。

世间的事必定会有大改变,昔日的豪华府第,只见几棵青松。汉代扬雄,仕途失意后,甘于寂寞,年年岁岁潜心著书,终于以文章名世。只有凄静的南山一些桂花在纷飞,点点打在人的衣上。

文景之治(9)开元(40)

为何说姚崇是开元盛世第一相

(说历史的女人——第905期)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中曾出现过不少盛世,比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但若论第一盛世,无疑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了,因为这时唐朝俨然世界第一强国,不管在版图上还是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是可以傲视全球的。这一时期也是人才济济。也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么多杰出人才,而且得到了重用,才让大唐出现了盛世的。武的不说,当时具有治国安邦之才的文人贤士就有很多。 就拿当时朝中的宰相来说吧,玄宗一朝的宰相多达34位,比如赫赫有名的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他们都是有大才之人。然而谁是开元盛世,即古代第一盛世的第一宰相呢?此人就是姚崇,那么为何说姚崇才是开元盛世第一相,有四个理由:其中第二个理由是杀蝗虫,第四个是穷得买不起房,可谓古今为官者罕有!欲知详情,本期分解。 此开元盛世第一相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于651年生于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史载他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少年时喜欢习武、打猎;直到二十岁以后又开始发奋读书,步入仕途。姚崇在武则天时期就入朝为官,很得武则天赏识。 696年,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攻陷河北数州。当时,姚崇为此事处理得当,有条有理,被武则天擢升为夏官侍郎。698年,姚崇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武则天晚年,姚崇因得罪女皇男宠张易之被贬为司仆寺卿,出镇灵武,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但他向武则天举荐了张柬之为当宰相。后者也成了改变历史的人物。 705年,张柬之等人,雷厉风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为皇帝,天下回归李唐。当时姚崇回到京城,曾参与政变密谋。710年,唐睿宗继位,姚崇被征召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升任中书令。姚崇与众臣合作,革除中宗时期弊政,任用忠良,使唐朝进入良好的发展时期。 后来,姚崇因反对太平公主干扰朝政,被贬出朝廷,历任申州刺史、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等职,他每在一地任职,都政绩显著,吏治清明,得到百姓立碑颂扬。 712年,李隆基继位,即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开始正式掌权;然后他密诏担任同州刺史的姚崇,任其为宰相。自此姚崇走向人生巅峰,为唐玄宗出谋划策,为打造开元盛世立下不朽功绩。那么他是否称得起开元时期的第一宰相呢?咱们来看看他的具体功绩。 (一)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10条治国策略 在唐玄宗密诏让姚崇当宰相时,姚崇就向皇帝提出了10条治国策略,即史上有名的「 ”十事要说”。并且他让唐玄宗答应他,如果能做到这10条治国方案,他才愿意接受宰相职位。玄宗皇帝看到这10条建议后,大加赞赏,满口答应,于是姚崇接受了相位。这10条策略包括:「 ”为政先仁义”、「 ”不求边功”、「 ”中官不预公事”、「 ”国亲不任台省官”、「 ”行法治”、「 ”租庸赋税之外杜塞贡献”、「 ”寺庙宫殿止绝建造”、「 ”礼接大臣”等。通俗地说,就是: 第一条,改变武后执政以来实行的严刑峻法,施行仁政; 第二条,边界(特别是青海等地方)已没有被外族侵扰的灾祸,朝廷不能再贪图边功而发动战争; 第三条,即便是皇帝宠爱的亲信违法了也要严加制裁; 第四条,不能让宦官参政; 第五条,朝廷在租赋之外不得收取大臣公卿的礼物; 第六条,皇亲国戚不能随便出任公职; 第七条,对待大臣要有严肃的礼节; 第八条,允许大臣们「 ”犯忌讳”; 第九条,禁止大肆营造佛寺道观; 第十条,禁止外戚内宠专权。 别小看这十条建议,它可谓是姚崇对历朝历代朝廷执政经验教训的总结,可谓字字珠玑。如果皇帝真能做到,那么国家想不强盛都难。事实证明,唐玄宗前期,就是在开元时期,基本上做到了,所以才有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仅这十条建议,就足以肯定姚崇的历史地位。 (二)不迷信,坚决杀蝗虫 开元四年(716年),山东地区发生蝗灾。百姓只是设祭膜拜天地鬼神,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吞食禾苗。于是姚崇上奏朝廷灭杀蝗虫。但当时围绕蝗虫该不该杀,朝中百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大多数人迷信这是天灾,认为不可灭杀蝗虫。在唐太宗时期,京师地区就曾出现过蝗灾,当时人们也是没有办法。李世民也只是抓了几只蝗虫,活生生地吃掉,以示自己亲尝百姓之苦,代民受灾,代民受过。到了唐玄宗时,人们对于蝗灾也只是害怕,没有什么好办法。 此时姚崇站了出来,坚决主张杀蝗虫,他说:「 ”蝗虫怕人,容易驱除。让田地的主人,夜间焚火,在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完全可灭。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只是因为人们没有尽力。” 不过由于许多大臣都认为蝗虫不宜捕杀,唐玄宗犹豫不定。姚崇进而向玄宗道:「 ”庸儒拘泥不化,不知变通。古时曾有蝗灾,只因不肯捕杀,以致发生饥荒,百姓相食。如今飞蝗遍地,反复繁殖,河南河北家无宿粮,若无收获,则百姓将流离失所,这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唐玄宗深以为然,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督促各地灭蝗。 唐玄宗虽被说服,但百官仍疑惧不安。黄门监卢怀慎道:「 ”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之?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姚崇道:「 ”古时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孙叔敖斩蛇得到福报。如今蝗虫可以驱除,若任其成灾,粮食将被食尽也。灭蝗是为救人,如果天降灾殃,有我姚崇承担,绝不会推诿给您!”卢怀慎无言以对。 但仍有地方官员反对灭蝗。比如汴州刺史倪若水就坚持道:「 ”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前赵有刘聪除蝗不成,反而为自己招致了更大的危害,前车之鉴也。”他拒绝御史的指挥,不肯灭蝗。姚崇回击道:「 ”刘聪乃篡逆之君,德不胜妖;陛下圣明之主,妖不胜德。如果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成的吗?”倪若水无言以对,只得配合捕杀蝗虫。在姚崇的坚持下,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限度,没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关于姚崇不迷信的例子还有一个。一次,唐玄宗将要巡幸洛阳时,太庙突然崩坏。宋璟进谏道:「 ”陛下三年服丧未满,不可离京巡幸。发生灾变,是上天用以警诫的,陛下应停止东行。” 唐玄宗又询问当时已经罢相的姚崇,姚崇道:「 ”太庙原是前秦时期修建的宫殿,后被隋文帝改为太庙,又被大唐袭用,已存在近三百年。高山也有崩塌之时,何况木料房屋?这次太庙崩坏与陛下东行只是巧合碰到一起罢了,并非是因为皇上要东行才崩塌的。陛下因关中歉收,粮运劳民,才东幸洛阳,这是为了百姓。东都百司都已做好迎驾准备,陛下若停止东行,岂不失信于天下?依臣之见,陛下宜继续东行!至于太庙,让人修理就是。”唐玄宗大悦。 (三)推荐贤人当宰相 姚崇当宰相时,兢兢业业,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发展生产,为「 ”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被誉为「 ”救时宰相”。但他也不是完人,当时朝中有位官员赵诲接受胡人贿赂,因事情败露,被唐玄宗定为死罪,姚崇出于私人交情为之辩护,并极力营救。唐玄宗对此非常不悦,最终将赵诲流放岭南。 姚崇为此忧惧不安,数次请辞相位。他辞职后,又推荐了广州都督宋璟继任宰相。事实证明,姚崇很有眼光,宋璟也成为一代名相,后来他他同姚崇、房玄龄、杜如晦并称「 ”唐朝四大贤相”。前面说过,武则天时,姚崇曾做过宰相,他后来被罢相时,推荐了张柬之为宰相,就证明他是很有识人之才的。 (四)一朝宰相居然买不起房子,古今为官者罕见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人能比。然而他一生「 ”以不贪为宝”,「 ”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地位达到顶点时,他依然「 ”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他不贪污,不受贿,为官清廉,虽身为一朝宰相,竟然在长安买不起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他本人因为得天天上朝,所以他在京城是寓居在罔极寺中的。有次他因生疟疾,多天卧床不起。唐玄宗就派遣使者前去探病。皇帝每遇军国大事,都命黄门监源乾曜去征求他的意见。这样来来去去很不方便。后来,唐玄宗采纳源乾曜的建议,命姚崇搬入皇宫附近的四方馆居住,并准许他的家属来陪伴照顾他。但姚崇认为四方馆存有官署文书,不是病人居住之地,极力推辞。唐玄宗道:「 ”设置四方馆本就是为官员服务,朕安排爱卿住进来,是为国家考虑。如果有可能的话,朕恨不得让你住进宫里,不要推辞了!” 做为国家最高级别的官员,居然在京城买不起房子,也是古今少有,真令那些贪得无厌的腐败分子汗颜! 公元721年,姚崇病逝,终年71岁,朝廷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729年,唐玄宗又追赠其为太子太保。 姚崇做为唐朝四大名相,名不虚传。他为朝廷提出的10条治国建议,证明其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他坚决杀蝗虫,是为了百姓考虑,也为朝廷赢得了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他不仅自己当好宰相,在他离任时,又能为国家举荐贤才,证明他为国家的深谋远虑;做为一国最高级别的官员,在京城做官买不起房子,他的廉洁、节俭又是万世为官者之楷模。仅这四个理由,就足以说明姚崇做为开元第一名相,实至名归!(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 1、《旧唐书·姚崇传》 2、《新唐书·姚崇传》 3、《资治通鉴》等。

相关参考

开元盛世,汉朝和宋朝居然都比不过

古代盛世,大略言之,有汉朝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西晋的太康盛世,南朝宋的元嘉之治、永明之治、天嘉小康等,隋朝开皇之治,唐朝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宋朝虽然没有典型的治世局面,但宋朝的富庶是近人非常推崇的

为何说姚崇是开元盛世第一相

(说历史的女人——第905期)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中曾出现过不少盛世,比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但若论第一盛世,无疑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了,因为这时唐朝俨然世界第一强国,不管在版图上还是在军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区别是什么

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区别是什么?一、时间、皇帝不同1、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2、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二、原因不同1、贞观之治是因为唐太宗从波

唐太宗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区别是

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区别是什么?一、时间、皇帝不同1、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2、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二、原因不同1、贞观之治是因为唐太宗从波

开元盛世皇帝,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分别是哪个皇帝

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分别是哪个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扩展资料1、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

李世民开元盛世,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比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差在

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比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差在哪里?其实我个人觉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要强于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可能是因为李隆基晚年的倦政让小人乘虚而入,因此历史上才会有一些批评他的声音。贞观之治唐太宗登位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最后被降将又叛而灭亡?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最后被降将又叛而灭亡?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央的宦官专权你方唱罢我方唱,轮番交替,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到了末年,经过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唐王朝奄奄一息,直到

开元盛世指的是什么,开元盛世指什么时候

开元盛世指什么时候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是唐朝极盛的时期,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开元盛世”。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

开元盛世哪个皇帝,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

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您好!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

开元盛世是哪位皇帝,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

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您好!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