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历史上杨玄感是什么样的人

Posted 尚书

篇首语:知识越多越令人陶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杨玄感,历史上杨玄感是什么样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杨玄感,历史上杨玄感是什么样的人

2、历史上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

杨玄感,历史上杨玄感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杨玄感是什么样的人

杨玄感(?―613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司徒杨素长子,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杨广的贵族首领。仕隋官至礼部尚书,袭封楚国公。因隋炀帝猜忌大臣,使得杨玄感内心不安。于是开始策划谋反。大业九年春,炀帝第二次出征高句丽,命玄感在黎阳督粮。此时民变已经陆续爆发,玄感以为机不可失,遂滞留粮草,屯兵于黎阳。不久进围洛阳。久战不克,隋援军到来,攻势强烈,玄感军立刻不敌,被迫西撤。一日三战三败,然后再重新对战于董杜原,被宇文述诸军攻击,玄感大败,自己与十余个骑兵窜逃林木间,欲奔往上洛。处境窘迫的玄感,自知逃不了,让弟弟杨积善杀了自己。

杨玄感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613年,隋炀帝发动了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派杨玄感在后方督运粮草。

在这之前,杨素因受隋炀帝猜忌郁闷而死,杨玄感对这个暴君早已怀恨在心。

这时他就想乘隋炀帝远在辽东,局势混乱的机会推翻隋炀帝。

杨玄感带头起义,那些用督运粮草名义征集而来的8000多青年民夫立时响应。杨玄感把这8000多人编成队伍,配上武器,准备进攻隋军。这时,他发现还少一个为自己出谋划策的人,就派人把李密请来了。

可是杨玄感却不采纳李密为他谋划的上策,即率军北上,去截住隋炀帝的归路,而采用了他的下策,发兵攻打东都洛阳。隋炀帝得到告急报告,急忙丢下进攻辽阳的计划,连夜撤回大军,派大将宇文述领兵分头去攻杨玄感。

杨玄感的人马没经过训练,挡不住隋军攻势,只好往长安方向败退。宇文述紧追不舍,将杨玄感的人马团团围住,混战中,杨玄感连连兵败,最后命其弟杀了自己。

历史上杨玄感造反事件,为何被称为一群隋二代的武装闹剧?

自古以来,造反起义闹革命都大多数是没饭吃的百姓或是被逼无奈之人干的事,但是有一个人,作为隋朝的将领,身份地位都很高,家人世世代代当官,享尽荣华富贵,这样一个人为何要造反呢?他就是隋朝赫赫有名的大臣杨素之子杨素。而历史上的这次造反事件也被称为是隋二代的武装闹剧。

杨玄感,自幼热爱学习,拥有远大的志向。后来凭借着杨素也得以在朝为官,做官期间恪尽职守,在他的管理下地方的吏治也逐渐好起来了,被公认是个有才干的官。但是在杨素死后,杨广东征之时,杨玄感联合李密等人造反了,这里有三个原因。

第一,杨素是一个不懂谦虚之人,常常倚老倚功,而杨广又是个小心眼之人,因而杨广看不惯杨素,这是杨玄感可以看出的,而后杨素之死据说也与杨广有一点关系,所以杨玄感心中对杨广是有仇恨的。第二,杨玄感的家族势力太大,朝廷中附庸他们家的官员有很多,这让杨广很是担忧,杨玄感深知杨广对自己家族视为眼中钉,迟早会出事,因而很是不安。

第三,杨广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杨玄感反动暴君,同时自己的野心也迫使他想要那样做。然而这次造反结局却很惨淡,杨玄感在东都洛阳城下与守军交战多次,始终未能攻破,而后又连败数阵,最后杨玄感命令弟弟杨积善砍死自己,此后杨氏一族就此消亡。因而这场造反被称为闹剧在于他的造反前景与结局。

隋朝杨玄感造反是怎么回事?

(?~613) 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杨广的贵族首领。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父杨素,曾协助炀帝夺取皇位与平定汉王谅的叛乱,假楚公,位至司徒。玄感以父功为柱国、礼部尚书,自以为家世显贵,朝臣中多其父故吏;又见朝政紊乱,炀帝猜忌大臣,他内心不安,遂和诸弟阴谋推翻炀帝的统治。

大业九年(613)春,隋炀帝二征高丽,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督粮。这时,隋末农民起义已经爆发,义军星罗棋布,遍及全国。玄感见有机可乘,于是滞留漕粮,召集亲故,于六月三日率兵据城,置官属,造兵甲,征丁夫;又伪称征辽东的水军总管来护儿谋反,传书傍郡,令发兵会黎阳。李密自长安应召至军,为玄感谋主。李密认为:北据幽州,断炀帝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控制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为中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为下策。玄感以下策为上计,引兵从汲郡(今河南淇县东)渡河,围东都洛阳。玄感以“为天下解倒悬之急”为号召,从者如流。余杭民刘元进等也举兵响应。玄感起兵,是隋统治集团的大分裂,贵族官僚子弟如观王杨雄子恭道、韩擒虎子世谔等四十余人都来军中,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与他通谋。玄感起兵给隋政权震动很大,炀帝闻讯后仓皇从辽东撤军南下。玄感屯兵洛阳城下,久战不克,隋援军到来,玄感腹背受敌,被迫西撤,为追兵所及,大败,奔上洛(今陕西商县),八月初,死于葭芦戍。玄感起兵为时虽短,但它削弱了隋统治势力,促进了农民起义。 杨玄感,司徒素之子也。体貌雄伟,美须髯。少时晚成,人多谓之痴,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不痴也。”及长,好读书,便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与其父俱为第二品,朝会则齐列。其后高祖命玄感降一等,玄感拜谢曰:“不意陛下宠臣之甚,许以公廷获展私敬。”初拜郢州刺史,到官,潜布耳目,察长吏能不。其有善政及脏污者,纤介必知之,往往发其事,莫敢欺隐。吏民敬服,皆称其能。后转宋州刺史,父忧去职。岁余,起拜鸿胪卿,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性虽骄倨,而爱重文学,四海知名之士多趋其门。自以累世尊显,有盛名于天下,在朝文武多是父之将吏,复见朝纲渐紊,帝又猜忌日甚,内不自安,遂与诸弟潜谋废帝,立秦王浩。及从征吐谷浑,还至大斗拔谷,时从官狼狈,玄感欲袭击行宫。其叔慎谓玄感曰:“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玄感乃止。   时帝好征伐,玄感欲立威名,阴求将领。谓兵部尚书段文振曰:“玄感世荷国恩,宠逾涯分,自非立效边裔,何以塞责!若方隅有风尘之警,庶得执鞭行阵,少展丝发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文振因言于帝,帝嘉之,顾谓群臣曰:“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故不虚也。”于是赉物千段,礼遇益隆,颇预朝政。   帝征辽东,命玄感于黎阳督运。于时百姓苦役,天下思乱,玄感遂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谋议,欲令帝所军众饥馁,每为逗留,不时进发。   帝迟之,遣使者逼促,玄感扬言曰:“水路多盗贼,不可前后而发。”其弟武贲郎将玄纵、鹰扬郎将万硕并从幸辽东,玄感潜遣人召之。时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城,军未发。玄感无以动众,乃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谬称护儿失军期而反。玄感遂入黎阳县,闭城大索男夫。于是取帆布为牟甲,署官属,皆准开皇之旧。移书傍郡,以讨护儿为名,各令发兵,会于仓所。以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有众且一万,将袭洛阳。唐帏至河内,驰往东都告之。越王侗、民部尚书樊子盖等大惧,勒兵备御。修武县民相率守临清关,玄感不得济,遂于汲郡南渡河,从乱者如市。数日,屯兵上春门,众至十余万。子盖令河南赞治裴弘策拒之,弘策战败。   瀍、洛父老竞致牛酒。玄感屯兵尚书省,每誓众曰:“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众皆悦,诣辕门请自效者,日有数千。与樊子盖书曰:夫建忠立义,事有多途,见机而作,盖非一揆。昔伊尹放太甲于桐宫,霍光废刘贺于昌邑,此并公度内,不能一二披陈。高祖文皇帝诞膺天命,造兹区宇,在玑以齐七政,握金镜以驭六龙,无为而至化流,垂拱而天下治。今上纂承宝历,宜固洪基,乃自绝于天,殄民败德。频年肆书,盗贼于是滋多,所在修治,民力为之凋尽。荒淫酒色,子女必被其侵,耽玩鹰犬,禽兽皆离其毒。朋党相扇,货贿公行,纳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加以转输不息,遥役无期,士卒填沟壑,骸骨蔽原野。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玄感世荷国恩,位居上将,先公奉遗诏曰:“好子孙为我辅弼之,恶子孙为我屏黜之。”   所以上禀先旨,下顺民心,废此淫昏,更立明哲。四海同心,九州响应,士卒用命,如赴私雠,民庶相趋,义形公道。天意人事,较然可知。公独守孤城,势何支久!愿以黔黎在念,社稷为心,勿拘小礼,自贻伊戚。谁谓国家,一旦至此,执笔潸泫,言无所具。   遂进逼都城。   刑部尚书卫玄,率众数万,自关中来援东都。以步骑二万渡瀍、涧挑战,玄感伪北。玄逐之,伏兵发,前军尽没。后数日,玄复与玄感战,兵始合,玄感诈令人大呼曰:“官军已得玄感矣。”玄军稍怠,玄感与数千骑乘之,于是大溃,拥八千人而去。玄感骁勇多力,每战亲运长矛,身先士卒,喑呜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论者方之项羽。又善抚驭,士乐致死,由是战无不捷。玄军日蹙,粮又尽,乃悉众决战,阵于北邙,一日之间,战十余合。玄感弟玄挺中流矢而毙,玄感稍却。樊子盖复遣兵攻尚书省,又杀数百人。帝遣武贲郎将陈棱攻元务本于黎阳,武卫将军屈突通屯河阳,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发兵继进,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复来赴援。玄感请计于前民部尚书李子雄,子雄曰:“屈突通晓习兵事,若一渡河,则胜负难决,不如分兵拒之。通不能济,则樊、卫失援。”玄感然之,将拒通。子盖知其谋,数击其营,玄感不果进。通遂济河,军于破陵。玄感为两军。   西抗卫玄,东拒屈突通。子盖复出兵,于是大战,玄感军频北。复请计于子雄,子雄曰:“东都援军益至,我师屡败,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开永丰仓以赈贫乏,三辅可指麾而定。据有府库,东面而争天下,此亦霸王之业。”会华阴诸杨请为乡导,玄感遂释洛阳,西图关中,宣言曰:“我已破东都,取关西矣。”   宇文述等诸军蹑之。至弘农宫,父老遮说玄感曰:“宫城空虚,又多积粟,攻之易下。进可绝敌人之食,退可割宜阳之地。”玄感以为然,留攻之。三日城不下,追兵遂至。玄感西至阌乡,上盘豆,布阵亘五十里,与官军且战且行,一日三败。   复阵于董杜原,诸军击之,玄感大败,独与十余骑窜林木间,将奔上洛。追骑至,玄感叱之,皆惧而返走。至葭芦戍,玄感窘迫,独与弟积善步行。自知不免,谓积善曰:“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积善抽刀斫杀之,因自刺,不死,为追兵所执,与玄感首俱送行在所,磔其尸于东都市三日,复脔而焚之。   余党悉平。其弟玄奖为义阳太守,将归玄感,为郡丞周玉所杀。玄纵弟万硕,自帝所逃归,至高阳,止传舍,监事许华与郡兵执之,斩于涿郡。万硕弟民行,官至朝请大夫,斩于长安。并具枭磔。公卿请改玄感姓为枭氏,诏可之。   初,玄感围东都也,梁郡人韩相国举兵应之,玄感以为河南道元帅。旬月间,众十余万,攻剽郡县。至于襄城,遇玄感败,兵渐溃散,为吏所执,传首东都。

隋朝名将杨玄感,身居高位的他,为什么却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因为随着杨玄感势力的增加,对隋炀帝产生了威胁,而经常受到隋炀帝的猜忌,在这种日夜不安的环境中,杨玄感为了保住性命便策划了谋反。杨玄感的父亲因为曾经在隋炀帝夺取皇位的时候立过汗马功劳,所以被封为司徒,所以因为父亲的关系,杨玄感被封为柱国。

做了官的杨玄感骄傲自满,他相貌出色又武艺高强,对待同僚也是出手大方,渐渐地身边聚齐了一些有识之士,这让杨玄感的实力越来越强,同时他的野心也在慢慢滋长。而这时杨玄感的父亲看出了他的野心,劝说他不要轻举妄动,要隐忍低调。

当时的隋炀帝昏庸无度,每日要么是在后宫中纵情玩乐,要么便是在宫中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无休止的搜刮民脂民膏,朝野上下都是怨声载道。虽然隋炀帝如此的昏聩,但作为君王最基本的警觉性也还是有的,隋炀帝慢慢的也感觉到了杨玄感势力的壮大。

在这之后隋炀帝对杨玄感几次小心试探,但都被杨玄感巧妙搪塞过去,可不久隋炀帝借着杨玄感和父亲官职相同,对父亲有失尊敬的原因将杨玄感官降一级,杨玄感也欣然接受了。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杨玄感内心的不满越来越多,在隋炀帝征讨高丽的时候举兵造反,但可惜的是杨玄感作为一名武将,始终是有勇无谋,造反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便失败了,最后被隋炀帝赐死。

隋朝杨玄感为什么造反呀

因为杨玄感的 父亲是杨素呀,杨素或多或少都是因为杨广的 猜忌导致抑郁而死的。

而隋炀帝曾经跟大臣们说过:适素不死 终当夷族 后来这话儿传到杨玄感耳里,心里一直有个疙瘩... 造反之心一直都有了,其实在他和杨广一起征讨吐谷浑的时候就已经有谋反之心 ,但是被他叔叔阻止了。 后来杨广对他越来越宠信,到杨广二次征战高丽 ,当时隋朝已经民不聊生了,滥用苦役,严酷的法律,让百姓思乱。于是他便趁着杨广不在的时候,策划谋反。 其实他也挺毒的,呵呵,杨广用人用的很错呀,当时派他管粮食,他就故意截粮。 虽说杨玄感的造反当然是打着 杨广是暴君,导致天下大众受苦,他是替天行道而已,但因为他是杨素的儿子,我倒觉得他大多数都是为了私心吧,既得天下,又报父仇,多好呀。 杨玄感之乱其实历史上讲的也不少了。 很多地方可以查到资料。 我想要不是当时后院起火,杨广会早点打下高丽句的

以前看过一本穿越到隋唐的小说,主角的师傅是张须陀,是杨玄感的孙子

我也猜是天下枭雄,但是主角是杨素的孙子啊,杨玄感的儿子~~~

历史上(70)的人(175)

历史上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

李密三策:古人处理事情都喜欢列举三种策略,分为上中下三等,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下策。然后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杨玄感选的恰恰是下策。杨玄感是谁?此人是杨素的儿子,是隋朝历史上,第一个起兵造反的贵族首领。因为杨广对众大臣的猜忌,使得身为重臣的杨玄感心中忐忑,就决定策划谋反。

等到613年,杨广再次攻打高丽的时候,派遣当时朝廷中礼部尚书的杨玄感去黎阳,让其监管军属。杨广率领的这次东征,导致后方空虚,杨玄感察觉时机已到,决定抓住此良机,起兵造反。并且派人去请来李密,希望跟他一起主持事务。

李密到了黎阳之后,就给杨玄感献上三策:上策是往东北方向打,占领临渝关,扼杀了杨广回归的道路,形成与高丽联合攻打杨广的局面,这样就可以不攻自破,杨广必灭;中策是直接往西边打,急速攻打长安,根据地理优势,死守长安,让杨广无家可归;下策是去啃硬骨头,攻打东都洛阳。

杨玄感听完之后,就说:“你这三策,明明下策才是上策,如今我们的家属都在洛阳,只有攻打了,并占据它,才能对够影响到世人。并且有城池不攻打,怎么可以显示自己的威力呢。”于是,杨玄感率兵就去攻打洛阳,就在洛阳城下,集结了十万的大军,猛烈攻打洛阳,但是迟迟攻打不下,让来救援的隋军赶上,最终往西逃跑。就因为杨玄感此举,导致杨广的第二次攻打高丽不攻自破,并且加速了农民起义的觉醒。

李密牛角挂书

李密家庭的上几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常常散发家产。在杨广登基没多久,就任命为宫廷的侍卫。有一次,杨广看到他,对他产生了好奇,左看右看,并问身边的宇文述说:“刚才那个黑脸小孩是个什么人?”宇文述回答他:“是已故的蒲山公之子李密。”杨广说:“刚才我看这个小孩神态很不正常,还是别让他在宫中当侍卫吧。”于是,宇文述就去跟李密说,将其免职让他回家,李密并没有因为失去职位而沮丧,而是想回家之后,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次,李密骑着个牛,出门去看一个朋友。在途中,他为了节约时间,就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自己继续阅读。碰巧当朝宰相杨素正好路过,坐着马车从后赶上去,就看到有位少年坐在牛背上看书,觉得很好奇,便问道:“是哪位书生,这么用功读书啊?”李密转头一看,发现是当朝宰相,就慌忙下了牛背,行了一个礼,自报了名字。

杨素继续问道:“你是在看什么书呢?”

李密回答道:“我在看有关项羽的传记,觉得很有意思。”

之后,两个人就坐下来交流了一会,杨素就觉得这个年轻人非常的有意思,欣赏他的才华。回家之后,就跟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说:“我觉得李密这个孩子,很有才华,至少比你们这些兄弟好很多,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去找他商量。”至此之后,两个年轻人就走在,关系日益紧密。

李密陈情表

李密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的《陈情表》更是后世学习的典范楷模。据记载,蜀国被司马氏家族消灭后,为了扩大势力,强盛国力,司马氏王朝便大量招揽蜀国旧族,如果有人违抗命令,便会招致杀身之祸,李密便是这些被招揽的蜀国旧族中的一员。

当时司马氏建立的西晋,为了巩固西晋统治,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李密又是一个大孝子,为了能够逃离朝廷,也为了能够在祖母身边尽孝,李密便写下了这篇情真意切的《陈情表》。他没有直接向司马氏陈情,而是从侧面表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凄苦情景。

《陈情表》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前部讲述的是李密自己的一生命运,他命途多舛,年幼时,就失去了父母,全靠祖母伊人照料。不幸的是,当自己成人,祖母却已老去,而且疾病缠身;中部讲述的是自己的矛盾之情,又想为君主解忧,分担国家大事,又想照顾祖母的两难情景。在本部分,李密还提出了自己对治理国家的一些见解,另外又对西晋提倡的以“孝”治国理念大家赞赏,以此为自己辞官在家赡养老人的依据;后段表明自己愿意先尽孝再尽忠的决定,言辞诚恳,感人至深。

这篇《陈情表》集中表现了李密过人的智商和情商,他懂得如何在适当的情形下,做到收放自如,用恰当的与其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让君主了解自己的苦心和衷心。

相关参考

杨玄感是谁?杨素和杨玄感是什么关系

杨玄感是谁?杨素和杨玄感是什么关系杨素和杨玄感是父子关系。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杨玄感(?―613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司徒杨素长子,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杨广的贵族首领。仕隋官至礼部尚书,袭

历史上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 李密的故事

...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下策。然后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杨玄感选的恰恰是下策。杨玄感是谁?此人是杨素的儿子,是隋朝历史

杨素长子杨玄感造反真的是因为杀父之仇吗?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为隋朝南征北战而一生显赫,官拜司徒、楚国公,最后因为隋炀帝杨广的忌惮而病死。杨玄感是杨素的长子,在杨素死后妄图废黜杨广,后来造反失败被杀,连带着几个弟弟后来都被诛杀。据说杨素有一

杨玄感为何兵变 杨玄感和李密是什么关系

杨玄感李密杨玄感,隋末时期司徒杨素的长子,为官正直清廉,因反对隋炀帝的统治,兵变失败后被杀。杨玄感兵变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混战之一。李密,陕西西安人,父李宽,隋末时期瓦岗寨寨主,人称魏公,被唐将盛彦师斩杀...

杨玄感为何兵变 杨玄感和李密是什么关系

杨玄感李密杨玄感,隋末时期司徒杨素的长子,为官正直清廉,因反对隋炀帝的统治,兵变失败后被杀。杨玄感兵变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混战之一。李密,陕西西安人,父李宽,隋末时期瓦岗寨寨主,人称魏公,被唐将盛彦师斩杀...

李密的故事 历史上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

李密的故事,李密是隋唐时期非常著名的将领,先前是隋朝的官员,后来成为瓦岗寨的头领,不过后来被唐杀死,所以关于他的故事也是流传的很多,这里我们就其中比较经典的故事来和大家说说,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李密到

隋末反叛大潮中一个失败的先行者 杨玄感叛乱

杨广回国后,面对已成燎原之势的民变却是丝毫不放在心上。他满脑子充斥的只是再次东征,一雪高句丽之耻。毕竟,连那么个弹丸小国都奈何不了,以后还怎么在东、西突厥面前称雄?至于那几个老百姓造反,交给地方政府处...

史上最牛逃犯,四次千里大逃亡,却被认为是真命天子

以前写过的骑黄牛读汉书的李密,他列入了隋朝杨玄感起义,杨玄感兵败后,李密逃到了陕西大荔,被邻人密告,被捕入狱。李密后来多次逃跑,起头了他的千里大逃亡之旅。一、第一次逃亡其时隋炀帝在河北高阳(保定市东南

史上最牛逃犯,四次千里大逃亡,却被认为是真命天子

以前写过的骑黄牛读汉书的李密,他列入了隋朝杨玄感起义,杨玄感兵败后,李密逃到了陕西大荔,被邻人密告,被捕入狱。李密后来多次逃跑,起头了他的千里大逃亡之旅。一、第一次逃亡其时隋炀帝在河北高阳(保定市东南

140 李密牛角挂书

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