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虫埠村与傅振邦

Posted 光绪

篇首语:如果你等到每件事都确定是对的才去做,那你也许永远都成不了什么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昌邑虫埠村与傅振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昌邑虫埠村与傅振邦

2、历史秘闻 为什么都说,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村与村之间的械斗

昌邑虫埠村与傅振邦

潍坊昌邑市奎聚街道虫埠村位于城区北5公里处。村中现有147户,500人。全村傅、张、姜、孙、魏、李、高7个姓氏中,以傅姓居多。

村中传说,古时此地经常遭遇洪涝灾害。因渤海涨潮南漫、南部山洪爆发,两水在此汇聚,遂冲积形成一个黄土埠子。埠高四五十米,状似卧蚕,头朝西南,尾在东北,西高东洼,占地十六七亩。明朝洪武年间,孙、黄等姓在土埠南立村,取名卧蚕埠。村子所处的自然环境适合蛇的生存繁衍,村内外常见碗口粗、丈余长的大蛇,小蛇更随处可见。因当地人称蛇为 “小龙” 和“长虫”,视为吉祥之物,于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村名由“卧蚕埠”改称“虫埠”。

村中古民居

村中傅姓,先世居于巴蜀,宋时迁安徽凤阳府,明朝洪武年间中期迁山东昌邑县傅家泊(今柳疃镇西傅村),清初择吉地徙居卧蚕埠。在清朝时,虫埠村先后走出近20位武进士和80余位七品以上官员。其中,最为著名的、职务最高的当属职任三省提督的正一品要员傅振邦。

傅振邦(1814年—1883年),字维屏,号梅村。傅振邦7岁读经书,10岁习骑射,20岁中武举,22岁中武进士。晚清动乱年代,傅振邦先后在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河南、云南以及直隶等省为武官,领兵作战,历任中军参将、副将、总兵、巡抚、记名提督,云南、直隶、湖北提督、直隶代总督及三省、十一省军钦差经略大臣等要职,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毕生与太平军、捻军周旋,转战十三省,多次立功受爵,被清廷称为“常胜将军”,获皇室诰封“建威将军”,并赐满名“绰克图托巴图鲁”名号。

傅振邦家族合影

傅振邦文谋武略兼备,忠诚淳厚,功勋累累而从不自宣,德行端正与人为善,从不夺势争功,因而备受朝廷和重臣的尊重。病逝后更是殊荣显赫:御赐全葬、御赐祭文、御赐墓志铭,御谥“刚勇”,并敕封建威将军晋封为荣禄大夫,宣付国史馆为其立传、附祀京师昭忠祠。1888年,在原籍建立专祠,列入官方祀典。

清朝光绪年间昌邑古城地图中傅振邦祠位置

傅振邦虽异地为官,但在光绪版《昌邑县志》中有他昌邑“剿捻”的记载。1861年,傅振邦在老家养病时,捻军首领刘天福、刘天祥率5万兵马进入昌邑。清廷命其督办莱、登、青三府团练,阻击捻军。他组建民团,倡导筑圩防御。据村中人介绍,虫埠村的圩子墙高四五米,顶部外侧建有1米多高的矮墙,矮墙内侧能推炮车行走。在圩子墙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方位建4有个炮台,用于防御的器械工事也很完备。村西至今保留着部分残存的长满洋槐树的圩子墙。

保留至今的圣旨

傅振邦的故居位在村中南北大道东侧。主院是标准的北京四合院风格。正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南厢房4间带大门楼,大门楼外装有7层台阶。现存前院1座,后围房1处,前院和后围房中间有东西巷相隔,皆为青砖瓦房。前院尚有正厅5间,东厢房3间,南厢房4间,位于坤位朝南开的大门门楼1座。院中石板铺路,花圃、树木、石阶错落有致。但因年久失修,已显破落。近年,他的故居遗址被昌邑市政府文物管理部门确定为历史文物并受到保护。

傅振邦故居旧照

傅振邦故居旧照

位于村西北处的傅振邦墓是一座超大规模的清代国葬陵墓。据传,墓园入口处是雕刻精美的石坊,进去后两侧是各4排松林,沿牌坊通向坟冢的甬道两旁分别对称矗立着旗杆、石人、石马、石虎、石羊、龟驮碑,碑上刻有御赐祭文。坟冢后面是半月型围墙,围墙后是杨树林,墓地西北侧有看墓人住的房子。

傅振邦墓碑

之前墓园入口处石牌坊底座

之前墓园中散落田间的石像

抗日战争期间,虫埠村村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保家卫国,踊跃参军,先后有9名青年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48年,村里为烈士们制作了牌位和英名谱。英名谱上书写着烈士的姓名和“烈士精神人人敬仰,革命传统代代相传”的奠联。

烈士墓碑

每逢大年初一至初三,村委办公室都会悬挂英名谱,摆上供果,供村民们祭奠。此做法相传至今,以此表达对先烈们的敬仰。

作者:匙明建 王沛盛 褚光辉

昌邑(2)振邦(1)圩子(1)

历史秘闻 为什么都说,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村与村之间的械斗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中国的历史朝代,从约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开始,夏朝之前是三皇五帝的黄帝时期,到现在,为上下五千年。 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中间长达一千年的历史,时期之后,依次为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之后就是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了。 中国的战国时代 而中国的战国时期,时间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共254年的历史。是一个自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 周天子分封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大的诸侯国,为战国七雄。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等国,更小的国家有郑国、卫国、鲁国、滕国、邹国、费国等。 在任何时候都是强者为尊,所以后者几个小国在没有大的动作的情况下,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直至被灭国。 中国的战国时期是辉煌宏大,战争频繁,战火激情四射的。是这些诸侯国之间的互相攻伐,战争不断的时期,谁都想向春秋时一样,成为霸主,或者一统天下,志在「 ”九鼎”。 因此,抛开战争对人们无可避免的伤害外,屈原,毛遂,苏秦,张仪,信陵君,春申君,廉颇,蔺相如,白起,李牧,王翦,战国四大名将,商鞅,范睢,英雄,名人辈出,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 日本的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是指(1467—1585年或1615年),共118年或148年的历史。实际是酷爱中国兵法的武田信玄,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当时的纷乱格局。 因此才有了这个冒牌的战国时代,姑且这样称呼吧。 日本的战国时代,听起来很遥远的样子,但实际上是处在中国的明朝时期,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的明朝开始了,它还没开始,它结束时,明朝还未结束。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日本的大名之间互相攻伐的历史。 大名,是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 由比较大的名主一词转变而来,所谓名主就是某些土地或庄园的领主, 土地较多、较大的就是大名主,简称大名。 土地或庄园的领主为了保护家园,大多拥有其所属武力,一般称之为武士,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护院、护卫。 相关的战国时期的资料都介绍得差不多了, 重点来了,为什么都说,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村与村之间的械斗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相对中国的战国时代来说的。 中国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出动的兵力,都是几万,几十万,最有名的,赵国由盛转衰的一次战役,秦赵两国出动倾国之兵,双方共计出动兵力达100万,仅双方后期战斗多次后,秦将白起坑杀赵国军士四十万,战国诸国均惊骇异常,很多都再也兴不起与虎狼之国秦国为敌的想法了。 而同时,在桶狭间合战前,他高唱「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后以三千兵马于热河神宫附近奇袭今川义元的二万五千军队,并砍下今川的首级。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在长筱一战中,用铁栅栏后的三千铁枪击溃武田家号称无敌的一万五千骑兵。 当时,政宗以八百骑马铁炮队为前锋,一万大军(其中有2千骑兵)随后,击毙了大阪方的大将后藤基次和薄田兼相及其后续部队。但后来,不善于近战的骑马铁炮队在遭到真田幸村的决死突击时,溃乱败退。这使政宗一直引以为恨。” 而此时,日本的战国时代,出动的兵力都是几千,一万,两万,最后统一全国的大名,总兵力才15万人,这点兵力不说不及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甚至都不及越国,中山国等国。 倘若燕太子丹和越王勾践有知,应该都会暗恨生错了地方和时代,当时他们要是生在日本,三千越甲,燕太子丹的几万弓弩手(战国七雄的韩国之所以也能占得一个位置,跟韩国当时善造良弓劲弩,强弩有关),就能统一战国时期的日本全国了吧。 其次,日本的国土来说,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的面积。38万平方公里,略小于中国云南省面积,其中还有几十,上百个大名之间的相互攻伐,相当于乡级之间的械斗。 最后,他们的武器也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 总的来说,日本的战国时代,与中国的战国时代相比,人数太少,说成是村与村之间的械斗也是可以的。 中国几个村之间,大点的村子,都是几千,上万人。不过总体来说,比村与村之间的械斗来说,略大点。 日本在战国时代快结束时,一部分倭奴不自量力,在明朝的沿海一带肆虐,并被戚继光打残,但日本这个民族还是需我们警惕的,不然一旦小人得志,优先发展了,就又跑过来找打了。 文丨历史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每天更新你感兴趣的历史内容,感谢关注,收藏,转发,评论。

相关参考

为什么都说,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村与村之间的械斗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中国的历史朝代,从约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开始,夏朝之前是三皇五帝的黄帝时期,到现在,为上下五千年。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中间长达一千年的历史,时期之后,依次为夏商周,春秋,战

历史秘闻 为什么都说,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村与村之间的械斗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中国的历史朝代,从约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开始,夏朝之前是三皇五帝的黄帝时期,到现在,为上下五千年。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中间长达一千年的历史,时期之后,依次为夏商周,春秋,战

筑梦情缘沈其南开始复仇 沈其南为何拒绝与傅函君合作

沈其南死里逃生,虽然对外宣称自己已经死了,甚至连傅函君也骗了,但是这是他唯一的活路,也是他想要从头开始,击垮永晟的唯一选择。而傅函君需要红砖,沈其南又烧制出了红砖的时候,沈其南拒绝与傅函君合作,挂了她

武丁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君王,与傅说是离不开关系的

武丁是商朝很有名的一个国王,在位59年。他是盘庚的侄子,小乙的儿子。武丁文治武功,赫赫有名,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作为,主要得益于一个人,那就是傅说。小乙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武丁一出生,小乙就把自己的儿子寄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最忠心的父子俩傅彤与傅佥 同为蜀国捐躯乃当世英雄

说到三国时期的事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事情其实就是指的那些比较有爷们气息的武将什么的,当然智力方面也是把人看得大呼过瘾了,但是其实这些也都太多人诉说了,我们要做的其实应该看看那些小众的让人觉得不容易的事情

王政君与傅瑶,西汉时期的傅瑶和王政君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出

西汉时期的傅瑶和王政君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皇太后?同为汉元帝的妻子,只是在汉元帝时,把刘骜立为皇太子了,按传统的规制皇后的桂冠当属于太子母亲王政君。为此,元帝整整踌躇了三天,最后还是无可奈

汉朝历史 西汉昌邑王”刘贺”的结局如何

印象中,看柏杨版资治通鉴有说道,西汉武帝的挚爱「李夫人」有一个孙子─昌邑王刘贺,差一点就继昭帝之后称帝。又听人说,在东晋灭亡以前,中国的被废皇帝或太子多半不会被篡夺者杀害,所以昌邑王刘贺应该未被汉宣帝

汉朝历史 西汉昌邑王”刘贺”的结局如何

印象中,看柏杨版资治通鉴有说道,西汉武帝的挚爱「李夫人」有一个孙子─昌邑王刘贺,差一点就继昭帝之后称帝。又听人说,在东晋灭亡以前,中国的被废皇帝或太子多半不会被篡夺者杀害,所以昌邑王刘贺应该未被汉宣帝

历史人物 昌邑王刘髆简介 刘髆的子孙后代

刘髆和汉武帝和宠妃李夫人的儿子,汉废帝刘贺的父亲,封爵昌邑王。刘髆也曾深得汉武帝宠爱,但随着母亲的去世、舅舅李广利诅咒武帝又投降匈奴,他注定做不了继承人。昌邑王刘髆简介>刘髆,西汉昌邑王。汉武帝第五子

历史百科 立废昌邑王

前74年,汉昭帝病逝,年仅20岁,无嗣。武帝的儿子只剩下广陵王刘胥,但骄纵无道。霍光与群臣商量,以皇太后(即昭帝上官皇后,霍光外孙女)命令,迎立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刘髆的儿子)。刘贺即位后却行为淫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