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了400岁,可以教你长寿,皇帝说:杀了吧
Posted 道士
篇首语:世间事飘忽不定者多,万事随心,随不了心便随缘,随不了缘便随时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活了400岁,可以教你长寿,皇帝说:杀了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我活了400岁,可以教你长寿,皇帝说:杀了吧
道士是中国道教中的神职人员,与信奉佛教的和尚相比,道士同样遵守各种清规戒律,不过道士身上多了些许洒脱,作为道教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和传播者,围绕在道士身上有很多的神秘色彩。
道士随着道教的产生而出现,大致在汉朝时期就有了大规模道教活动,想要入道必须要有师父指引,不受师则道不降,入道之后持斋礼拜、奉戒诵经样样不少,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入道越来越多,道教典籍中男性道士被称作乾道,女性为坤道或者女冠。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最初可以追溯到上古轩辕氏,后于东汉末年天师张陵正式创立,道教尊皇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按照道教纪年来说已经有4800多年的历史。
很多人说道教之所以传播广泛,是因为道教教义与成仙、长生之术脱离不了关系,先秦时期的众多方士也能看做是道士的一种,这些方士抓住了帝王将相追求长生的执念,想方设法的搜集奇珍异术,来满足他们这个不切实际的愿望。
主要的术法有炼丹、祭祀鬼神等等,实际上没什么用处,可是历朝历代帝王都没有放弃过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逐渐看清了生老病死天道轮回,并非人力能左右,如此一来道士们就没有了立足之地了吗?
并非如此,很多道士为了追求功名利禄,鼓吹自己神通广大,甚至因此还丢了性命,此事发生在乾隆时期,据传当时有位乔道士,确实有点本领,只不过在江湖上还没有什么名声,因此就想着炒作一番,平日里行事神秘,经常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别说还真的有用,没多久百姓当中就流传开来,说到此人神通广大,只不过谁也没有真正见识过。
名声打出去之后,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摩,看一下这个道士是不是真的像传闻中说得那样神秘,很多人见了之后发现乔道士面相抖擞、精神饱满,说话铿将有力,甚至走起路来如同漂浮一般,因此人们都传乔道士已经修炼到最后一步了,很快就要羽化成仙了。
对此乔道士不置可否,总是保持神秘,加上能言善辩,无论别人提出的任何疑惑都能轻松解答,更加坚定了在百信心中的形象,乔道士经常对人说自己从前的经历,说自己是明朝生人,与明末大将孙传庭交情颇深,两人经常在一起饮酒作乐,只不过孙传庭没有他的本事,早就入土了,故友离去,自己只能感叹人生短暂,从此之后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在山里修行的时候,道法进一步精深,不知不觉中就过了四百年,乔道士觉得自己是时候下山了,因此又重返人世,此话出口之后众人都惊呆了,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能活到四百多岁,不过这句话从乔道士最终说出后,竟有一种莫名的力量,让人觉得这是真的。
几次事情过后,乔道士的名声是越来越大,很快就传到了当官的耳朵里,当时一个名叫李奕畴官员,听说了乔道士的事十分感兴趣,专门去拜访过,只不过自己没有发现什么不同,只是感到有点神秘罢了,就没放在心上,乔道士知道人们都在议论自己,丝毫没有收敛,开坛讲经,阵势越来越大。
这一次连皇帝都知道了,乾隆可不是一个糊涂人,一个自称是明朝人士的道士,出现在了今天,保不准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妖道迷惑百姓,威胁统治,想到这乾隆心想,一定找机会除掉此人警告天下。
很快机会就来了,京城遇上了罕见的旱灾,看着田里枯死的百姓十分忧虑,乾隆知道灾情之后,急忙派人救灾,不过在此之前乾隆想起了鼎鼎大名的乔道士,请他做法祈求上天降雨,为百姓做点好事,乔道士满心欢喜的领旨,拍着胸脯说自己百年修行,这点雨根本算不了什么,就算皇帝不出面,自己也会做法帮助百姓的。
次日乔道士开坛做法,手持法器嘴中念念有词,冲着天空大喝一声,随后将祭坛上的三杯酒以此洒在地上,就在此时原本还酷热难耐的天有了一丝凉风,只不过仅限于此,乔道士慢慢说道“此时不急,诸位明日便知”,果不其然第二天乌云密布,一阵响雷之后下起了久违的大雨,百姓奔走相告,跑到乔道士居住的地方跪地道谢,这一年的辛苦总算有回报了。
此事过后,乔道士俨然成了百姓心中的神灵,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自发建立生祠名将乔道士的塑像供奉起来,希望能保佑连年丰收,乾隆也想着或许这道士真有点本事,还做了好事,就放弃了原本的念头,可是随着百姓奔走相告,乔道士的声望越来越大,这对统治者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又动了杀心。
于是乎乾隆随意捏造了个借口,就把乔道士关押起来,没多久就斩首示众,传闻行刑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怪事,乔道士心有不甘,当刽子手砍头的时候,做法化成一团烟雾,呼喊“好你个乾隆,竟然这样对我,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刽子手都吓傻了,愣在当场,行刑官将这件事上奏给乾隆,乾隆恐惧,急忙找了另一人来做法超度才算了事。
虽然乔道士的传说到此为止,可是在民间名声越来越大,不知为何满清统治天下之后,民间的传说越来越多,这些奇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表现他们的无畏精神,以此来贬低皇帝,或许这都是人们借故事的口吻还抒发内心感受罢了。
乾隆(104)道教(14)道士(9)雍正最长寿妃子纯悫皇贵妃简介 纯悫皇贵妃活了多少岁
雍正最长寿妃子纯悫皇贵妃简介 纯悫皇贵妃活了多少岁?
清朝有中国最长寿的皇帝,正是雍正的儿子乾隆帝享年89岁。与擅长养生,寿命长的儿子不同,雍正帝只活了57岁。
至于为何没活儿子那么长,有人说雍正太勤政了,也有人说雍正信奉道教长生之道,因此吃了不少丹药的缘故。
不过虽然雍正活的不长,却有一位寿命极长的妃子。在寿命方面,乾隆都比不上她,因为她足足活了95岁。
这位雍正最长寿妃子,正是纯悫皇贵妃耿氏。耿氏出生于中等官宦家庭,父亲是内管领耿德金。
耿氏生于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四十二年的时候,进入胤禛府邸为格格(侍妾)。历史记载,耿氏生来健美多姿,因此受到雍正帝宠爱。
康熙五十一年,耿氏又为胤禛生下第五子弘昼,此后更得胤禛的宠爱。而这个孩子,便是《延禧攻略》中侵犯魏璎珞姐姐魏璎宁的凶手。
耿氏母子受雍正宠爱,到了乾隆朝,也受到乾隆帝的爱护。
雍正当上皇帝之后,耿氏受封为裕嫔,雍正八年又封为妃子。据说雍正不像儿子乾隆那样养尊处优,没有太多的爱好,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处理政事上面。
他更多的消遣方式,就是在处理政事的闲暇时间,逛逛园子。初此之外,便是小酌两杯。
耿氏酒量不错,性子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所以经常能陪着雍正喝两杯,由此雍正对她也十分喜爱。
而耿氏所生之子弘昼,因为自幼聪慧过人,也备受雍正的疼爱。雍正十一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
历史上弘昼是著名的荒唐皇帝,但是却备受乾隆的宠爱。他曾经公然殴打朝廷重臣讷亲,也曾在家中给自己举办丧礼,让家中的女人们为自己哭丧。
而他自己坐在棺材上,一边吃着供品,一边以此为乐。这样的荒唐举动,正是前所未有,堪称清朝最荒唐阿哥无疑了。
但是也有说,这是弘昼特意为降低乾隆对他的防备刻意为之。虽然弘昼受到雍正宠爱,但是却早早的意识到乾隆才是雍正属意的继承人。所以为了表示自己对皇位无意,因此特意做出这些荒唐举止。
不管弘昼到底是真荒唐,还是韬光养晦,至少乾隆对这个兄弟是真不错,颇多宠爱。弘昼一直活到乾隆三十五年去世,享年58岁。
弘昼的母亲纯悫皇贵妃,则比他长寿的多。耿氏在乾隆二年被乾隆帝尊为皇考裕贵妃,乾隆四十三年90多岁的时候,又被尊为皇考裕皇贵太妃。
乾隆四十六年,耿氏才去世,后下葬泰陵妃园寝,位列诸妃之上。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丞相张苍,晚年没牙齿靠食人乳活了104岁
说到张苍其实还是有蛮多的人了解的,他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应该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长寿的丞相了吧,他活到了104岁,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活到60岁就已经是古稀了,那么这104岁是怎么活到的?下面就跟随小编一
雍正最长寿妃子纯悫皇贵妃简介纯悫皇贵妃活了多少岁? 清朝有中国最长寿的皇帝,正是雍正的儿子乾隆帝享年89岁。与擅长养生,寿命长的儿子不同,雍正帝只活了57岁。 至于为何没活儿子那么长,有人说雍正太
清朝最长寿的妃子定妃简介定妃活了多少岁? 在清朝,后妃一共有八个等级,按地位高低分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除了这八个等级,还有一种被称作官女子的,她们都是可以陪皇帝过夜
在清朝,后妃一共有八个等级,按地位高低分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除了这八个等级,还有一种被称作官女子的,她们都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我们知道乾隆是清朝最长寿的皇
要说最长寿的人,恐怕我们都会觉得,能活到100多岁就差不多了吧,毕竟有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寿命极限是120岁。然而翻开史书却发现,竟然有个人活了443岁,这究竟是真是假?这怎么可能呢?小编也觉得不太可
要说最长寿的人,恐怕我们都会觉得,能活到100多岁就差不多了吧,毕竟有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寿命极限是120岁。然而翻开史书却发现,竟然有个人活了443岁,这究竟是真是假?这怎么可能呢?小编也觉得不太可
中国历史上被大家广为人知的长寿之人,应该是武当山的张三丰。张三丰到底活到多少岁,没人能说的清,甚至还有人说他活到清初的。 尽管张三丰的年龄是个迷,但实际上中国长寿的代表并不是他,而是彭祖。传说彭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张三丰活了多少岁,218岁(皇帝苦寻却不得一见)”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张三丰活了多少岁一直都是一个谜,有说几百岁,也有说上千岁,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长寿的代表,就像
中国历史上被大家广为人知的长寿之人,应该是武当山的张三丰。张三丰到底活到多少岁,没人能说的清,甚至还有人说他活到清初的。 尽管张三丰的年龄是个迷,但实际上中国长寿的代表并不是他,而是彭祖。传说彭
乾隆帝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康熙五十年出生,嘉庆四年去世,足足活了89岁。乾隆帝养生有功,比中国所有皇帝活得都久,但他还是比不上自己的妃子。乾隆帝有一位妃子,活了92岁,那便是婉贵妃陈氏。 得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