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后台湾高度自治权的构想

Posted 撒切尔

篇首语: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后台湾高度自治权的构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后台湾高度自治权的构想

2、邓小平为何指示“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

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后台湾高度自治权的构想

作者 徐晓全

邓小平始终将解决台湾问题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构建国家制度体系、推进和平发展战略等国家治理全局中,统筹谋划解决台湾问题。

一、祖国统一方略要紧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邓小平多次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是大陆谋划祖国统一方略的立足点。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座谈会上指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事情能提到具体日程上来,也是由于在国内和国际的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的结果”。1984年6月22日、23日,邓小平分别在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时指出: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同年12月19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这个构想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提出来的”。 1986年6月17日,邓小平在会见菲律宾副总统兼外交部长萨尔瓦多·劳雷尔时指出:“香港和台湾问题是中国面临的具体实际问题,为了不用武力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才提出‘一国两制’的方式”。

二、“一国两制”是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始终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角度看待“一国两制”,多次强调保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是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指出:“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时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存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

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在香港保持不变的论述,鲜明体现了“一国两制”与国家发展全局,特别是与对外开放政策的紧密关系。

1984年6月22日、23日,邓小平分别在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时指出:在香港和台湾等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一国两制’除了资本主义,还有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主体是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谈到香港现行资本主义保持五十年不变,邓小平指出:这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中国要真正发达起来还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在本世纪内我们需要实行开放政策,那么在下个世纪的前五十年内中国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不能离开这个政策,离开了这个政策不行”,“到本世纪末和下一世纪前五十年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台湾”。1987年6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参加“九十年代的中国和世界”国际会议的中外代表时指出:“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同中国的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发展战略所需要的时间是下个世纪五十年,现在不仅有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我们讲五十年不变实际上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实际上五十年后也不会变”。

三、“一国两制”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邓小平将“一国两制”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点,多次强调“一国两制”对于改善中美关系、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作用。

1983年8月27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一行时指出:“中国统一了,对世界和平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少太平洋会比较太平”,“美国要真正同中国改善关系,必须从全球战略来认识这个问题”。1984年10月31日,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运用“一国两制”的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也是一种和平共处”。而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爆发性的问题”,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至受损害,而且“一旦通过和平共处办法解决了台湾问题”,台湾作为美国所谓“航空母舰”和势力范围就消失了,这对有助维护“太平洋地区和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同年12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时指出:解决香港问题的经验用于台湾对美国有利,“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消除了中英之间的阴影,解决了台湾问题,中美之间的阴影也将消除”。1985年4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指出:“中美之间的障碍就是一个台湾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会使中美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1985年9月14日,邓小平在会见奥地利总统鲁道夫·基希施莱格时指出:我们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不只是考虑到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也向国际社会提出这样一个构想,一切着眼于维护和平。

综上所述,邓小平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祖国统一大业,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战略远光。(作者 徐晓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中国(179)香港(6)一国(1)

邓小平为何指示“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这是我军建军后第一次正式全面实行军衔制度。开国将帅们传奇人生的魅力和不朽功勋的英姿,从此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定格在军事史册上。

  军衔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标志,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这次军衔制于1965年被取消。时隔23年后,我军实行新的军衔制。

  改革开放后搞军衔制,是邓小平1980年3月12日提出的。当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人民解放军的对外交往多了起来,“我们出国去,人家有军衔,我们没有。无论官兵,军装上都是\'一颗红星,两面红旗\',很难与对方进行对等的谈判和交流”。更重要的是,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需要恢复军衔制。

data-filtered="filtered"

  为什么中国现在的军衔只到上将,元帅、大将去哪了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中央军委成立了“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由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直接领导。

  领导小组成员都是军委各总部和直属单位的“头头”,下设的办公室有20多人,是从全军各大单位抽调的,办公地点设在北京西山。

  办公室成立了三个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条例”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组。

  随后,就开始了三个《条例》的起草工作。勋章奖章等军功章条例的起草也一并进行。《条例》形成初稿,先送领导小组,再由军委办公会议讨论。

  在“军衔办”紧张开展工作的同时,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作出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实行新的军衔制”。为什么中国现在的军衔只到上将,元帅、大将去哪了新起草的军衔制条例对1955年编制的军衔制等级设置作了调整。原来是将、校、尉各4级,有大、上、中、少,加上元帅是2级,一共四等14级。

data-filtered="filtered"

  这次调整中取消了元帅;取消了大尉和大将,改为尉官和将官设上、中、少3级;校官仍设大、上、中、少4级。军衔设置变成了三等10级。

  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这是出于何种考虑?邓小平曾经指示,“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军职以上,一职三衔。”

  这两个原则,是根据当时我军的实际情况定的。小平同志曾解释:军职以上实行一职三衔,道理很简单,年轻干部需要培养,他们的军衔可以低一些,职务可以高一点。

  军衔制条例的编制和起草非常复杂,远不是“几等几级”所能概括的。因此,从办公室成立到1988年再次授衔,准备工作进行了整整5年。

  兼任军职的地方干部授不授军衔,是军衔条例起草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那时有一位职务很高的同志向军委提出,兼军职的地方干部也要授衔。为什么中国现在的军衔只到上将,元帅、大将去哪了当时,省委书记兼任省军区第一政委,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政委,县委书记兼任武装部政委。如果要授衔,省委书记应该授少将、中将,地委书记授大校,县委书记授上校。

data-filtered="filtered"

  当时的胡耀邦和邓小平一起,在人民大会堂专门召集会议。会上,小平同志一言九鼎:地方干部一律不授衔,一律不穿军装。可以不担任政委,只担任军队的党委第一书记,负责解决协调当地党政军方面的工作问题。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予以公布施行。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洪学智等17人被授予上将军衔。10月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共授予尉官军衔40。5万人、校官军衔18万人、将官军衔1452人。


♦ 邓小平的婚姻:在毛泽东窑洞前办婚礼

♦ 邓小平舌战赫鲁晓夫 毛泽东赞“有一套”

♦ 邓小平在中越边境作战情况报告会上的讲话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相关参考

2017一带一路历史考题

2、论述我国发展“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

宁冈的著名人物

杨力宇,1934年生于江西宁冈柏露,美籍宁冈人,美国新泽西西东大学教授,1980年回过宁冈老家,1983邓小平接见他时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5]邹文楷,江西永宁(今宁冈)人,中国民兵英雄,1

台湾光复

  台湾光复(汉语拼音:TaiwanGuangfu;英语:RestorationofTaiwan),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版图。  1895年,日本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强占了

邓小平访日“小康”难倒翻译 竟译为身体健康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交换仪式上,邓小平与福田赳夫拥抱。>邓小平的“小康”之梦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当他走出国门,在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看到飞速发展着的世界文明后所萌生的。>1978

1988年授衔时邓小平曾被拟授一级上将衔

原题:新中国两次授衔,邓小平曾被拟授什么军衔?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曾两次实行军衔制。作为党中央两代核心领导之一的邓小平,在战争年代曾带兵打仗,战功赫赫;在和平年代,他也一直是中央军委主要领导。>&nb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理论基础:广义—人类创造的先进文化,狭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啊

回答:askme先知10月21日21:20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理论基础:广义—人类创造的先进文化,狭义—马克思列宁主义

为什么这三个妖怪没后台却没被孙悟空打死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中的许多妖怪,实际上是观音菩萨安排好的,所以这些妖怪都是有后台的,孙悟空肯定不能打死。没后台的妖怪,基本上都死在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下。但是,这三个妖怪,没后台,还欺负了孙悟空,却没

历史上的今天7月26号 日本提“大东亚共荣圈”构想

1940年7月26日(庚辰年六月廿二)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在76年前的今天,194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廿二),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大东亚共荣圈,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