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朱棣,永乐大帝朱棣txt全集下载

Posted 大儿子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永乐大帝朱棣,永乐大帝朱棣txt全集下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永乐大帝朱棣,永乐大帝朱棣txt全集下载

2、明朝历史 永乐大帝朱棣为何不敢公开承认生母

永乐大帝朱棣,永乐大帝朱棣txt全集下载

永乐大帝朱棣为何抗父命而重用太监?

因为明成祖朱棣疑心很重,需要宦官替他监视门朝文武。

明朝的时候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朱元璋虽然疑心重,但也是防着宦官专权的,不让锦衣卫过多的参与到朝堂之事当中来。而朱棣呢,却和朱元璋不一样,他偏偏要反其道而行。

第一个方面,明成祖朱棣疑心重,需要有人监视群臣。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疑心重,朱棣继承了他爹朱元璋的疑心重,甚至比朱元璋还要严重。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但他处处提防锦衣卫。

朱棣觉得锦衣卫还不够,还另外设置了东厂,秘密调查满朝文武,一点点隐私都不给文武百官留下。他怕留下的隐私里包藏了祸心。

第二个方面,明成祖朱棣是夺取了建文帝的位子,他也要防止悲剧重演。

朱棣上位后不论怎么去粉饰历史,都改变不了事实。其实他自己也心虚,不然不会改史书,设立东厂监视大家,生怕有谁是阳奉阴违。

他走的这条路,他也担心其他的臣子和王爷走,也担心自己朝不保夕。

第三个方面,明成祖朱棣早年戎马,并不懂治国之道。

朱棣出生的时间很早,随着朱元璋打江山,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所以他没有像朱标、朱允炆那样受到良好的政治教育,治国方面当然也差了一些。

明成祖朱棣就像一个被父亲否定极力想证明自己的孩子。拼命的去批奏折勤勉治国,拼命的去颁布宽松政策证明自己是个明君,但是越是需要越会用力过度。

明成祖朱棣就是如此,他心中仿佛有一道沟壑,再多的东西都填不满。

朱棣有几个老婆 永乐大帝朱棣的老婆资料介绍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人们称之为的永乐大帝。那么朱棣有几个老婆呢?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达长女也。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闻后贤淑,召达谓曰:“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达顿首谢。   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高皇后深爱之。从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丧三年,蔬食如礼。高皇后遗言可诵者,后一一举之不遗。   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王即帝位,册为皇后。言:“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又言:“帝尧施仁自亲始。”帝辄嘉纳焉。初,后弟增寿常以国情输之燕,为惠帝所诛,至是欲赠爵,后力言不可。帝不听,竟封定国公,命其子景昌袭,乃以告后。后曰:“非妾志也。”终弗谢。尝言汉、赵二王性不顺,官僚宜择廷臣兼署之。一日,问:“陛下谁与图治者?”帝曰:“六卿理政务,翰林职论思。”后因请悉召见其命妇,赐冠服钞币。谕曰:“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尝采《女宪》、《女诫》作《内训》二十篇,又类编古人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   永乐五年七月,疾革,惟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毋骄畜外家。又告皇太子:“曩者北平将校妻为我荷戈城守,恨未获随皇帝北巡,一赉恤之也。”是月乙卯崩,年四十有六。帝悲恸,为荐大斋于灵谷、天禧二寺,听群臣致祭,光禄为具物。十月甲午,谥曰仁孝皇后。七年营寿陵于昌平之天寿山,又四年而陵成,以后葬焉,即长陵也。帝亦不复立后。仁宗即位,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昭献贵妃王氏,苏州人。永乐七年封贵妃。妃有贤德,事仁孝皇后恭谨,为帝所重。帝晚年多急怒。妃曲为调护,自太子诸王公主以下皆倚赖焉。十八年七月薨,礼视太祖成穆孙贵妃。   恭献贤妃权氏,朝鲜人。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庭,妃与焉。姿质穠农粹,善吹玉箫。帝爱怜之。七年封贤妃,命其父永均为光禄卿。明年十月侍帝北征。凯还,薨于临城,葬峄县。

永乐大帝朱棣,皇位得之不易,为什么选了又胖又残疾的儿子继位?

虽然刚开始朱棣是喜欢小儿子的,但是大儿子是一点一点证明自己是比小儿子更适合这个位置,最终顺理成章从父皇那里得到了皇位。朱棣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长的胖,但是性格温和,性子安稳,喜爱读书。小儿子精瘦,喜爱习武,是个带兵打仗的能手。对于一个上过战场的人来说,肯定是崇尚武力了,当然也希望自己的继承人也是个能带兵打仗的人。所以朱棣一直对小儿子喜爱有加,反而对大儿子却少了那么点关注。

不过大儿子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依旧看他的书。后来需要去带兵打仗的时候,大儿子因为太胖了只得留守后方,由小儿子带兵冲锋陷阵。这段时间小儿子表现优异,更加得到朱棣的喜爱,并向他承诺皇位肯定是他的。可在后方的大儿子真的没有建树吗?有的,当时有支队伍打算攻打后方,也是因为大儿子指导有方才能稳守后方,让前方冲锋陷阵的小儿子无后顾之忧。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小儿子给大儿子一封信,打算挑拨他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打算在已经快要到手的皇位添上最后一步。可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大儿子直接交给了父亲,朱棣看了有啥感受,这小儿子怎么是这个样子,还是大儿子更加值得信任。哦豁,到手的皇位就这样送走了。后来到了选择立太子的时候了,总结种种,结合大臣们的观点,哪怕之前承诺将皇位给小儿子,但是大儿子朱高炽还是顺理成章成为了太子。

后来朱高炽做了皇帝后也是不负众望,废除多项残酷的刑法,任用贤人。他在位期间的社会非常的平稳,政治也明朗,一切都朝着好的方面发展,这可惜这位贤明的君主只在位一年就因病去世。

为何说朱标不死,永乐大帝朱棣就无法造反成功?

根据《明史》和《明实录》记载: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合法性第一,这个身份继承皇位天经地义、万民信服、天下归心。而且朱标这个人经验丰富,洪武晚年,朱元璋已经将许多事情委托太子朱标处理。

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不说,关键是此人还非常仁厚,对待弟弟们一向很好。此人若是不死,明朝的政局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朱棣造反未必成功。

朱标(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一个儿子,母亲孝慈高皇后马氏,《南京太常寺志》记载生母为李淑妃,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明成祖朱棣异母兄。

朱标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扩展资料: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也是后来失踪人口建文帝朱允炆的父亲,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对他实行了各方面、多维度的人才培养计划。可惜的是,这样一位王朝接班人,不幸先于其父亲朱元璋病故。

朱标身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深受其父亲的重视。朱标从小就被当做是接班人来培养。朱元璋起兵造反,那是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已经把朱标立为世子。

不但自己对朱标手把手辅导,还请了当时学界大儒宋濂等为其传道受业。朱标22岁时,朱元璋命令所有政务都由太子处理,最后再由自己审阅。

自此以后,朱标就渐渐接手了大明王朝的国家政务,所累积的执政经验,并不是建文帝朱允炆能够比拟的。

不要感觉朱标是一个软弱的人,他对北方的朱棣已经有所防范。蓝玉经常在北方作战,他看出了朱棣野心勃勃。在返回南京时,蓝玉提醒朱标注意“北方的燕王。”

朱标曾经巡视西北地区,任务是观察西安是否适合做都城,朱标的建议是西安不适合建都。但是历史给朱元璋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公元1392年,朱标英年早逝。

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件事对朱元璋的刺激很大。按照道理,既然大儿子死了,朱元璋就应该考虑其他儿子。问题是朱元璋对朱标过于疼爱,他直接跳过了剩余的儿子们,直接册封宝贝孙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标

百度百科-朱棣

最后一点很多人都忽视了,永乐大帝朱棣为什么选择迁都?

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正式在南京称帝,在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做了明朝的皇帝,不过后来朱棣高举清君侧的旗帜从朱允炆手中夺取了皇位,朱棣夺取了皇位以后了把都城搬到了北京。很多人认为朱棣之所以要迁移自己的都城,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南京这边的根基并不是特别的稳定,事实上还有一点很多人都忽视了。其实朱棣也是想要去开发东北地区,另外也可以有效的抵制游牧民族的侵扰。

首先朱棣之所以能做皇帝,其实是从朱允炆手中夺取的皇位,也就是说他在南京这边的根基不是特别的稳定,而且很多江浙文人氏族也是在暗暗的腹诽他。另外还有很多的宗室藩王也是在坐观时局的变化,所以为了稳妥起见,朱棣决定把都城弄到北京去,因为北京才是他自己经营的大本营,自己也是在北京经营多年的。

在大明初期其实经常会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所以朱棣在北京这边,也是可以有效的抵制这些游牧民族的侵扰。朱棣总共有过5次北征,所以和这些北方的民族打仗他是最有经验的。后来朱棣也是开启了“天子戍边”的模式。

最后朱棣想要迁都其实是想更多的去控制北方的局势,朱棣通过大运河把很多的资源都调集到了北方。也可以这么说,从朱棣决定迁都的那一天起,基本上就已经定格了我们中国的一个版图了。

简述永乐大帝朱棣的主要事迹

五次北征menggu,追击menggu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beijin,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京城的汉人皇帝,奠定了京城此后500余年的帝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前六次在永乐年间进行,第七次下西洋在宣德年间进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希望被采纳,谢谢

永乐大帝朱棣为什么被人遗忘在历史的红尘中?他的业绩有什么?

被满清统治者刻意掩盖的。。明朝所有皇帝,满清的史籍都对其加以各种不同程度的贬低。。为自己入主中原找个理由。文化上掩盖,用以降低前朝遗民的抵抗情绪。包括现在热播各种清宫戏。。让现在很多人不了解明朝

永乐(8)大帝(11)

明朝历史 永乐大帝朱棣为何不敢公开承认生母

永乐大帝朱棣为何不敢公开承认生母

  朱棣是“朱三多”,即说不清楚的谜团多,干出的大事多,遭受的争议多。他的出生,就属于“三多”里面的“谜团多”。

  元朝末年的至正二十年(1360)的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在当时的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关于他出生的现场情况,被后人描述十分神奇——云气满室,光彩五色,照映宫闼,连日不散,这些都被看做是朱棣以后当皇帝的吉兆。中国古代有一个传统,凡是名人、富贵之人出生时必定会有不同于平常人之处。这些迷信说法,都是人为制造或者附会的。

  那么朱棣出生时到底是什么一个情形呢?当时他的父亲朱元璋还没有取得天下,只是占据着应天府以及周边和浙江一部分地区。这至多只能算是元末群雄割据中一支较大的势力,但谈不上是实力最大的一支。那时候朱元璋还是元末农民军小明王的部下,官职是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朱棣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当然也算得上是个贵家的公子。但是他这样的贵家公子在当时还是命运叵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个时候与朱元璋为敌的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都虎视眈眈的,想灭掉朱元璋。朱元璋天天忙于跟他们打仗。后来足智多谋的朱元璋在这场争斗中逐渐强大起来,最终消灭了这两支与他争夺天下的最强的势力。现在我们在这里用寥寥数语来说这事,好像这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但在当时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过这些都是朱元璋承担的事儿,这时的朱棣还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了三个哥哥,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同父,就是父亲都是朱元璋;异母,就是说朱棣跟他的哥哥们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那么,朱棣的生母是谁呢?

  关于这个问题,《明史·成祖本纪》里面是这样记载的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也就是说,他的父亲是明太祖朱元璋,生母是孝慈高皇后。谁是孝慈高皇后呢?孝慈高皇后就是朱元璋的元配马皇后。

  当初朱元璋投奔红巾军郭子兴的时候,马氏是郭子兴的养女。郭子兴很看重朱元璋,就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多年以后,朱元璋当了皇帝,马氏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了马皇后。她就是那位出名的大脚马皇后。其实马皇后的脚并不特别大,应该说是正常的脚,只是因为她从小就在军队里,没有缠足。

  中国古代不是有缠足的陋习吗?女性从小就要缠足,缠了足把脚变成小脚,这在当时认为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当时的审美潮流,因此不缠足的脚反倒成了大脚,被认为是不美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有人看不起他和马皇后,就画了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一个西瓜,下面露出一双大脚。言外之意是,怀西妇人好大脚。马皇后是淮西人,这幅画就用怀里抱西瓜表示“淮西”,再画上两只大脚,不就成了淮西妇人大脚了吗?这是有人故意挖苦朱元璋的,就相当于咱们今天常见的讽刺漫画。这都是题外话。

  那么朱棣究竟是不是马皇后生的呢?有人可能要说了,那不是《明史》上明确记载的吗?难道还会有错?可是大家要知道,历史上的那些正史记载,往往是记给后人看的,史官往往会有意要掩盖一些历史的真相。关于朱棣生母这件事,就有着一段曲折的隐情。什么隐情呢?其实朱棣的生母并不是史书中所记载的马皇后,而是另有他人。那么这个被历史的迷雾遮掩起来的女性究竟又会是谁呢?

  人间悲剧

  许多前辈历史学家都曾对朱棣的生母问题做过考证,考证的结果是朱棣的生母很可能是一位蒙古族的女性,她的姓是碽氏,也有传说她姓翁吉剌氏或者是翁氏,因为是少数民族的姓氏,“翁”、“碽”发音相近,其实说的就是同一个人。

  这个碽氏是一位在正史中不见记载的人物。我们不知道她的来历,不知道她长得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出现的,怎么死去的。但是我们不妨可以想象一下:这位碽氏一定是一位美丽大方的蒙古族姑娘。在她身上一定会表现出那种只有北方少数民族姑娘才具有的独特魅力,才会一下子被朱元璋看中。

  虽然这位碽氏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但是她确实曾得到过朱元璋的喜爱。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呢?她怀孕生朱棣的时候,正是朱元璋跟陈友谅、张士诚争夺天下最为激烈之时。朱棣出生刚满月,不就发生了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龙江战役吗?后来又发生了决定生死的鄱阳湖水战。那几年朱棣的老爸朱元璋几乎天天打仗,而且胜负难卜。就在战事频仍的情况下,朱元璋不仅能跟她生下朱棣,而且在朱棣出生的第二年,又生下了后来被封为周王的朱。可见朱元璋当时对她是十分亲近的。

  可是这位碽氏的命运后来挺凄惨的,传说她生下儿子后便被赐自尽了,而且还曾受到过铁裙之刑。这种刑罚从字面上看,就是穿铁裙子。究竟什么是铁裙之刑,我们现在也不得而知了。总之碽氏真的是很可怜,她为朱元璋生了两个儿子,死后却什么名分都没有,显然属于非正常死亡。

  看起来朱棣的身世还真有些悲剧色彩。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少女,神秘地出现在朱元璋的生活中,生下两个儿子。几年后,她又更加神秘地从人间蒸发了,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信息,那样扑朔迷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样一来,就有了关于朱棣生母的一些传说。例如,说她本是元顺帝宫里的一个宫女,被朱元璋看中后六个月就生下朱棣,这显然说明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在当时按律得受极刑,多亏马皇后仁慈,将朱棣收养下来。朱棣的生母临死前把一幅自画像交给朱棣的乳母,让她等到朱棣成年后再告诉他自己的身世。朱棣长大当了燕王后,乳母把他生母的画像交给他,朱棣才知道自己的来历,于是引出他起兵夺位的事。这些传说,虚虚实实,真假难辨。其中最为可信的一点,就是朱棣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碽氏生的儿子。

  可是这个传说又引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如果朱棣的生母碽氏真的曾经是元顺帝宫中的宫人,她又是怎么来到朱元璋身边的呢?那时候朱元璋还没有攻打下元大都呀。元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应天府就是今天的南京,北京和南京相隔那么远,当时又没有飞机、火车、汽车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像今天往来这么方便呀。就算是乘车骑马,至少也得二十多天的工夫才能到啊。再加上当时又是战火连绵,一位弱女子,是如何只身抵达南京,来到朱元璋军中的呢?这些疑团虽然史书中不见任何记载,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她绝不是通过正常婚姻迎娶来的,而且很有可能是朱元璋的部下掠来献给朱元璋的。

  朱元璋在建国前娶的几个女人,除了马皇后之外,还有几个妃子。虽然她们也不都是明媒正娶的,但却各有各的来源。传说朱元璋打了败仗后,到一老百姓家避难,跟这家的女人过了一夜,临别时留下一个旧梳子作信物。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这女人带着儿子,来找朱元璋认亲。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代王朱桂。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足为信,但是朱元璋的妻妾中像孙贵妃就是元末避乱扬州时被青军元帅掠得,认作义女,后来嫁给朱元璋的。还有胡妃,她守寡在家,被朱元璋看中,被人送来成了亲。此外,甚至还传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把陈友谅的妃子娶进门来。这些当年的“八卦”虽然五花八门,却多少都有记述。只有这位碽氏,像空降兵一样,一点记述都没有,她会不会也是朱元璋手下抢来的呢?

  元末群雄纷争之时,军纪普遍十分混乱。无论是元朝军队还是地方割据势力的军队,烧杀掳掠是家常便饭。更让人震撼的是,有的军队甚至还掳掠人口充当军粮,把“吃女人”叫做“不羡羊”,就是说女人的肉比羊肉还好吃;把“吃小孩”叫做“骨烂”,意思是可以连骨头一起吃;“吃成年男子”叫“添把火”,说因为肉老,不易煮熟,得添柴加火才能煮熟。而朱元璋的军队在当时军纪算是最好的了,不会去吃人,也不乱杀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可他的军队也不是不抢人,他们也抢人,抢人来做什么呢?抢来女人为妻妾,抢来男子做壮丁。

  不过还有这样一个可能:元朝在地方上设置的官吏,一把手叫做达鲁花赤,都是由蒙古人或者色目人,就是中亚的少数民族人充任的。汉族和其他中原民族的人被分为北方的汉人和南方的南人,汉人和南人只能当小官,再有本事,也只能当地方官吏的副职。等到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一些元朝地方官员达鲁花赤就成为义军们打击的主要目标。因为战争,交通阻隔,他们中有的人就和家属一起滞留江南,回不去北方了。按照当时的状况推测,朱棣的生母莫非就是这样的一个蒙古族家庭的女儿,落到了朱元璋手中的呢?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后来虽然生下两个儿子,但也终究落得个不幸的下场,发生了母子骨肉分离的悲剧。

  说到这里,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朱棣既然是碽氏所生,可他为什么一直自称是马皇后所生呢?他是不是不知道自己生母的事情呢?关于这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不是的。朱棣当然知道自己的生母不是马皇后,而是碽氏。至于他是怎么知道的,是不是他的乳母告诉他的,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那么这个传说可不可信呢?如果这个传说不可信,那又会是谁告诉他的呢?这些史书中都没有明确可靠的记述,我们也不好去猜测,但有一点,朱棣是确实知道他生母的事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棣夺位当了皇帝以后,在当时的京城,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修建了一座大报恩寺。这座寺庙大门内有一座正殿,平日大殿的门紧闭,老百姓不能随便进去,所以也都不知道里面到底供奉着什么。在朱棣当了皇帝以后明朝的二百多年间,外人从来没有人知晓。直到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它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这座大殿被人打开来一看,原来里面供奉的是碽氏的牌位。朱棣修大报恩寺,原来是想报生母碽氏的生育之恩。朱棣既然知道自己的生母是碽氏,并且也想报恩,为什么又要隐瞒这件事情呢?

  亲情难顾

  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娶几个老婆,所生的子女,也就有嫡庶之分。大老婆生的叫嫡出,小老婆生的叫庶出。虽然都是兄弟姐妹,但嫡庶有别,在家庭中的地位与待遇是大大不一样的。朱棣自称是马皇后所生,那就属于嫡出,身份地位要在庶出的藩王之上。

  朱棣夺位当了皇帝以后,专门让人编写了一部书,叫《奉天靖难记》。这部书的一开头就说:“今上皇帝(就是朱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慈孝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因为当时人们都知道他和周王朱是一母所生,为了说明自己是马皇后嫡子,所以连周王也名列其中了。到了再修《天潢玉牒》时,又改成说马皇后亲生子二人,只有朱棣和周王,还有两个女儿宁国公主、安庆公主是马皇后所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又变成“诸母所生”了,其余诸王,则说是“皇妃所生”或者“皇贵嫔所生”、“皇贵人所生”、“皇美人所生”了。这样一来,只有朱棣生母的等级最高。太子、秦晋二王,只用了一句含糊的“诸母所生”,其余无论是皇贵妃、皇贵嫔,还是皇贵人、皇美人,都是皇帝后宫妃嫔的名号,地位一级不如一级。从朱棣强调太子诸王的生母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说来说去,朱棣必须把自己说成是马皇后所生的身份地位最高的一个儿子,所以朱元璋和马皇后才会对他独钟爱之。

  如果真如朱棣在《天潢玉牒》中说的那样,只有他跟周王是马皇后亲生儿子的话,那么按照明朝的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就应该让他当太子,而不是让老大朱标当太子了。因为朱标虽然年长,却是“诸母所生”,不是马皇后生的,不能算是嫡出。真是欲盖弥彰啊,小聪明用得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关于生母一事,朱棣在《天潢玉牒》中编得有点过分了,反而露出了马脚。

  其实马皇后从来就未曾生育过,太子朱标、秦王和晋王,的确都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李淑妃所生。朱棣和周王朱也都不是马皇后所生。只是他们自出生起,就由马皇后抚养,只认马皇后为母亲,所以在他们小的时候,(明朝历史  www.lishixinzhi.com)只知道母亲是马皇后,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母是谁。等到长大成人,才慢慢知道了一些情况,可是谁也不敢去问,也不敢讲,其实也不愿意讲,因为他们都知道嫡出与庶出的区别。好端端地去自认庶出的身份,那不是有毛病啊?那等于自降级别。更何况如果惹得朱元璋、马皇后不高兴了,还不知自己会倒什么样的霉。但是实际上当时人们是知道这些情况的。后来朝廷怕朱棣起兵造反时诸王会追随他,就首先把周王抓了起来,理由是周王是朱棣的同母兄弟。朱棣哪里能咽下这口气,他为此与朝廷打起了一场口水战。最后他打下天下,当了皇帝,这件事也就再没有人提起了。

  一般来说,儿子做了皇帝,母以子贵,亲生母亲不论原来是什么身份,即便是死了,也都可以被尊为皇太后。可是朱棣的生母却一直都没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不仅如此,甚至连公开的场合都不能出现。

  这实在是一幕悲剧,我们不妨想一想,人世间母子之情是何等珍贵?朱棣明明知道自己亲生母亲是谁,却迫于锦绣前程不能公开承认,只能修个寺庙,秘密祭奠。读史每到此处,我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之感,感慨权术凌驾于亲情的悲哀。

  朱棣为夺取皇位,杀人如麻,他甚至可以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皇帝之一。那时候他几乎是杀红了眼,绝对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了。可是到了要认自己的生母了,他却遮遮藏藏,欲盖弥彰,软弱得让人难以理解。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不外乎下面这几点:

  一、保皇位。朱棣费尽千辛万苦抢来皇位很不容易,他的做法在人们心目中被视为篡位。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他若要保住皇位,就得拼命掩盖篡位的恶名,想尽千方百计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于是就得打出正牌来。如果出身既是庶出,又是篡位,这皇帝能不能当下去还真不好说。我们在这里揣测一下,朱棣每当想到不能承认亲生母亲的身份,不能给她应得的荣誉和地位,一定非常苦恼,非常愧疚。可这事又万万不能对外人讲,也就只好把母亲的牌位放到寺庙里,在心里默默请求母亲原谅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坐稳皇帝的宝座,他只能忍痛这样处理了!

  二、争正统。马皇后是正牌皇后,因此说是她生的,身份自然就是正统的了。同时也就可以为朱棣的夺权找到借口——当初朱元璋和马皇后原本就是想把皇位传给朱棣的,只是因为有人出坏主意,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另一方面,朱棣说自己是马皇后生的,也就比太子妃生的朱允炆的地位更正统了。

  三、怕舆论、要面子。朱棣的生母碽氏是一位蒙古族的女性。在今天看来,这当然算是一件好事,因为少数民族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些优待政策。可在当时,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朱元璋是从蒙古族统治者手中夺得天下的,当时元朝残余势力虽然退到大漠以北,可仍然苟延残喘地与明朝对峙,双方还在打仗。朱棣若承认是碽氏所生,就等于承认自己是蒙古族的后代。看过金庸先生写的《天龙八部》的朋友都知道萧峰的命运,就因为他是契丹人的儿子,中原武林就不容他。这就是朱棣不能公开认自己蒙古族生母的主要原因。

  朱棣生母这件事对于朱棣的性格和一生的所作所为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若悲观地看,是消极的——它使朱棣的性格有点扭曲。比如,他过早成熟,城府很深,自负,做事果断但有时偏执,不计后果。

  朱棣不公开认生母一事虽然有许多历史原因,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主要因为在他的眼里,皇帝宝座重于亲情。从小浸染权欲的朱棣,终究无法摆脱权力这枚糖衣炮弹的利诱。

  如果朱棣真的是到了当时的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当燕王的时候,才开始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的话,那么到他当上皇帝,其间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这二十多年间,他明明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却不能说,不敢说,而同时又不能回避这件事,硬说自己是马皇后之子,这也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二十多年后,好不容易熬到起兵夺位成功,打下了天下,可正因为他是夺位当的皇帝,得位不正,唯恐闲言闲语,仍然不能公开承认自己的生母。朱棣的亲生母亲碽氏最终连一座坟墓都没有留下,而这段历史,也最终被朱棣带入了他的坟墓之中,从此没有人能够知道当时的真相。这成为后世的史学家们花费心思去考证的历史疑点,终归让人感到有些遗憾和可悲。

  既然朱元璋的这些儿子们都不是马皇后生的,也就没有嫡庶之别了。在马皇后没有生育的情况下,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对儿子们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偏爱,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嫡庶身份的区别。朱棣和他兄弟们的身份应该都是平等的。这样一来,兄弟们就只能按照年龄大小排队,老大继承皇位就算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儿子只能封王,不能继承皇位。朱棣的命运从出生起就被安排好了,他将会被封为一个亲王。他后来就被封为燕王。燕王在诸亲王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地位呢?朱棣会心甘情愿地服从这样的命运安排吗?

 

  事实上,在他以后一生的若干年中,他的经历充满了惊人的变数。

相关参考

永乐大帝历史评价

1.永乐大帝的历史评价如何,为什么他不如朱元璋有名气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袓朱棣的年号,相对于公元1403年至1424年,前后共二十二年。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

夺取侄儿皇位的永乐大帝朱棣,暴虐成性,没想到竟是个妹妹控

对于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明朝那些事儿》里有一句评价:「”他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夺取侄儿皇位的永乐大帝朱棣,暴虐成性,没想到竟是个妹妹控说他是好皇帝,体现于在位期间,五征蒙古,六

以朱棣的格局和眼光来讲,无愧于后世对他 ”永乐大帝”的称呼

上一篇谈到,朱棣靖难成功,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明朝进入了永乐时代。朱棣登基初期,就改变了朱元璋时代对北元军事歼灭的政策,开始尝试同蒙古恢复外交和经济上的各种往来。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时曾大量启用过来自大

永乐大帝的失败感情史——徐妙锦

大明永乐五年,也就是公元1407年,这一年的七月,大明永乐皇帝朱棣的皇后徐皇后于南京去世,而永乐皇帝朱棣却对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动起了歪心思,就命令宫中的内使和女官前去传召,但是徐妙锦先是装病推脱,又说

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来被封为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他死后的谥号是“文皇帝”,庙号是太宗。后来,嘉靖皇帝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所以后人

朱高炽后面的皇帝是谁,永乐大帝之后的皇帝是谁

永乐大帝之后的皇帝是谁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

明成祖朱棣是如何翻盘成为皇帝的,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朱棣,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为人勇猛善战

开国皇帝才能用的庙号“祖”,为什么朱棣用了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大明第三位皇帝,由于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得皇位。1402年在南京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

"诛十族,活剐宫女",如此狠毒,为何还被称为一代大帝

今天,我们要谈起这样一位皇帝,他就是明成祖朱棣,是怎样的一位皇帝?在明朝,除了朱元璋,我想接下来皇帝威名就数他了,他当朝时期,安邦定国,国泰民安,因此被称为永乐大帝;可世人不知,他还有血腥的一面。朱棣

朱标是谁的儿子 朱标如果没有死朱棣会造反吗

...中消失。靖难之役打了三年,结束后朱棣登上皇位,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史称永乐大帝。燕王朱棣谋反的原因,据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