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是怎么死亡的,光绪帝怎么死的?

Posted 光绪

篇首语: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光绪帝是怎么死亡的,光绪帝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光绪帝是怎么死亡的,光绪帝怎么死的?

光绪帝怎么死的?

  1908年11月14日。这正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如火如茶开展、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日子。这天晚上,38岁光绪皇帝突然在北京中南海瀛台去世。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与政敌慈禧太后也病死在中南海仪鸾殿。这消息公布后,立即在全国引起种种的怀疑和猜测,因为这对母子自戊戌政变后一直处于对立的微妙状态中,现在两人几乎同进死去,又是光绪死后慈禧才死,于是,社会上对光绪之死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以徐珂《清稗类钞》为代表,认为慈禧在病危时,不愿在她死后让光绪再掌朝政,派亲信去窥探光绪动静,得知光绪“竟有喜色”,大怒说“我虽病,当不致先他死,他休痴想!”于是派人将光绪毒毙。中国古代宫廷斗争多有先例。   第二种说法,以德龄《瀛台注血记》为代表,认为是慈禧的太监亲信李莲英平日狗仗人势,常迫害光绪,害怕慈禧死后光绪上台危及自身,故瞒过慈禧,暗中毒死光绪。   第三种说法以康有为的公告与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为代表,认为袁世凯在戊戌政变中出卖了光绪,当慈禧病危时,担心光绪重新上台,便以重金买通内监,借向光绪进药之机,暗中下毒,谋杀了光绪。   以上几种说法流传颇广,但是猜测之词。近年历史学家的在故宫博物院中找到大量的清宫医案,其中有光绪历年的病历与药方,据此分析,认为光绪帝死亡纯是因自身疾病加剧所致。光绪帝并非慈禧太后亲生儿子,而是醇亲王奕?之子,过继给主继大统。光绪自幼离开亲生父母,在慈禧的冷漠、威严与胁迫中长大,精神压抑,休弱多病,特别是在戊戌政变中经受慈禧无情打击,被长期幽禁,精神濒临崩溃,身体急剧衰弱,年纪轻轻就患上多种严重疾病,据现代医学分析其病史,他的肺、肝、心等都有病,还有长期遗精史。光绪勉力支撑数年,到1908年已病入膏肓,进入危急阶段。1908年11月10日,即光绪死前4日的医案上写着;“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险!”11月12日御医们已感到束手无策。13日,光绪“目睑微白而珠露”,危在旦夕了。14日进入弥留状态,“脉息如丝欲绝”,到此日夜,光绪终于死亡。据这些资料分析,光绪帝的直接死因,乃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合并急性感染而造成,属于正常死亡。   根据清宫医案的分析,光绪正常病死似乎已成定论。但有一历史学家提出:清宫病历医案就全然可靠么?阴险、残忍而又狡诈的专制统治者在激烈的争夺权力的斗争中,是什么事都不得出来的,他们难道不能伪造或篡改病历医案么?!于是,人们又开始思索与探讨了。我们从光绪帝之死中认识到:由于封建专制政治特有的神秘性与封锁制度,以及层出不穷的阴谋,缺乏起码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因使得中国国史上的政权更替经常出现各种令人难解的历史之谜,仅以清朝为例,就有顺治、康熙、雍正、慈安太后、同治以及光绪诸帝、后的死因之谜,成为历史疑案,在今天还引起人们的探讨与争论。

光绪帝是怎么死的

有几种说法

1.是慈禧太后毒死的光绪帝 因为戊戌以后 太后训政 再次掌权 慈禧怕自己死了以后 光绪帝还活着 会推翻自己生前的政治布局 所以毒死了光绪帝 2.袁世凯毒死的 因为当年戊戌年 正是因为袁世凯的出卖 导致失败 以至光绪皇帝被软禁 传说中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就亲自做了一个箭靶 上面写了一个袁字 对着箭靶射 可见皇帝对袁之仇恨 当慈禧太后死后 光留着光绪帝 袁世凯想必自己姓名也不保 所以毒死了皇帝 3.是李莲英谋杀了光绪帝 4最后一种当然是光绪帝自然死亡了 但是现在第4中是历史学界的主流看法 但是光绪皇帝就在慈禧的前一天死亡 这样的历史巧合太难以让人置信了 并且经过近几年的化验 发现光绪皇帝的遗留的毛发中有砒霜的成分 所以有人也认为光绪皇帝是被毒死的 但究竟是谁下的手 也许是一个永久的谜了 2008年11月2日,在用法医学的手法历时5年研究之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会,正式宣布其死于急性砒霜中毒。光绪被人用砒霜毒死,一段纠缠了100年的光绪死因之谜,就此破解。2008年11月14日是光绪帝去世一百周年,“光绪死因”在此时得以确证,别具历史意义。

光绪皇帝死亡之谜?

  光绪皇帝砒霜中毒死亡之谜  

  核心提示   100年前,慈禧太后死前不足20小时,与其政治上水火不相容的光绪皇帝神秘“驾崩”归天。难道这只是巧合?于是,怀疑光绪皇帝被谋杀致死的说法在国人中间不胫而走,但这种怀疑由于缺乏证据而成为清史中的一大谜团。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清史研究专家逐渐否定了谋杀说法,认为其属于正常死亡。   2008年11月2日,在北京市京西宾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举行“清光绪皇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会”。会上披露,来自电视、原子能、法医等行业的13位专家运用刑侦破案的思维方式,历时五年,从光绪的若干头发、遗骨与衣服入手,通过现代专业技术手段,认为光绪皇帝死于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那么,刑侦法医是怎么解开这个百年之谜的呢?   □文 本报记者 石英杰   质疑光绪“正常死亡说”   记者采访得知,13位专家的研究进展曾一次次受到一些清史专家的质疑和责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清史研究更加重视清宫档案。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医学家通力合作,对存档的光绪的脉案和药方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受肺结核、肝脏、心脏、风湿等慢性病长期折磨,致使身体的免疫力严重缺失,酿成多系统疾病,最终造成光绪心肺功能衰竭,合并急性感染而正常因病死亡。   推翻这一结论的13位专家中有1位来自中央电视台,5位来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位来自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如果说能和清史沾边的,这里只有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3位最基层的文物工作者。这样一支由“门外汉”组成的“混编舰队”,要想破解逐渐形成定论的清史谜案,在鼎鼎大名的清史研究泰斗面前会有权威性吗?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来到河北易县清西陵采访,时任编导的钟里满对保存在库房中的光绪遗物发生了浓厚兴趣,想从此入手解开光绪之死的谜团。钟里满找到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有关专家后,决定征得河北省文物局和保定市文物管理部门及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同意,将光绪的两小缕头发送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29室进行测试。   5年之中,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之下,13位素不相识的研究者开始探求光绪的真正死因。他们相互订立协议,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向外界透露研究进展。参与研究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珂披露,仅仅在这项成果公布之前,他们才向研究院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   在一些权威清史专家大力支持下,这项研究最终作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正式立项。   光绪遗物保存完好提供物证   记者采访发现,盗墓者的盗棺方式和光绪遗物的妥善保存,为最终破解光绪死因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物证。否则,这次科学研究将不复存在。   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在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去世。1913年11月16日,光绪帝与隆裕皇后同时葬入清西陵崇陵地宫。   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主任耿左车介绍,1938年秋,光绪帝后入葬25年后,崇陵地宫被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盗掘。盗墓者将光绪棺椁南端的档板凿开一个直径约三尺的圆洞,而隆裕皇后的棺椁被揭开顶板。恰恰由于光绪棺椁被盗是侧面凿洞没有揭去顶盖,而避免了地宫自上而下的漏水浸泡。因此,光绪棺内相对比较干燥,身穿的衣服虽然破烂,但是里外四层衣服清晰可辨。而旁边隆裕的棺椁由于揭顶而盗,棺内浸水严重,已呈烂泥状。   1980年,文物工作者对崇陵地宫进行了清理。他们将部分光绪和隆裕遗物分别标识装箱,存入清西陵文物库房。从1980年至2003年课题组取样之前的23年间,由于保管库房内避光、避水、防震、防高温等特性,这些遗物至今没有发生虫蛀现象,也从没有任何人触及。除了自然损耗外,它们没有受到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崇陵地宫清理已经有28年之久。可为什么当初没有在遗物里面发现异常,而使“正常死亡说”在史学界逐渐成为定论呢?   原来,当年清理光绪遗物的时候,虽然有关人员对光绪遗骨进行过检测,但是由于仪器简陋、过程简单,没有发现外伤的痕迹和中毒迹象。这就为光绪之死的“正常死亡说”奠定了一个基础,并使其逐渐成为定论。   刑侦法医解开百年之谜   光绪砒霜中毒的结论最早来自于头发中严重超标的“砷”含量。   “人的头发1个月生长大约1厘米,这1厘米的头发就能记录人体内约一个月的新陈代谢史。”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珂向记者解释。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将光绪的头发清洗并自然晾干,剪切成1厘米长的截段,使用“中子活化”和“原子荧光光度法”两种手段,逐段分析其中的元素含量,互相印证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光绪帝的两缕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砷元素,砷含量的最高值为2404微克/克,高于正常人2000多倍,是同时葬入地宫的隆裕皇后的261倍。而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最高值均出现在头发中段。这就排除了自然代谢慢性中毒的可能。   研究人员经过对其棺椁内、墓内、陵区内一些物品砷含量的研究,发现这些物品砷含量基本正常,排除了头发中超标砷含量来自外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他们第二次提取了光绪帝的遗骨和由里及外的4件上衣以及裤子等样本。   大家发现,光绪身上的三件内衣的腐烂程度由内向外递减,胃区、系带、领肩处含砷量都高于其他部位。从尸体特殊部位看,衣物上掉落的残渣(胃肠内容物)的含砷量极高。这说明,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尸体的胃腹内,并在尸体腐败过程中向外多角度扩散。   但砷化物不同种类具有不同毒性,致人死亡的量也有分别。置光绪于死地的究竟是何种砷化物,其总量又是多少呢?为此,研究人员用小白鼠做模拟实验,发现光绪头发、衣物等遗物上的砷化物是砒霜。研究人员测算发现,仅光绪头发残渣和一件衣物残渣中的砒霜含量就高达约201.5毫克,而正常人口服砒霜60—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   最后法医专家得出结论,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并非慢性中毒代谢产生,而是来自于外部污染。通过对其遗骨表面检测和对其殡葬遗物被侵蚀的规律以及衣物上砷含量的分布情况,证实光绪帝腐败的身体是砷元素污染的唯一来源。光绪死前摄入的是砒霜,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光绪帝最终死于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   光绪有没有“七窍流血”?   死于急性砒霜中毒的光绪皇帝是什么时间中毒的呢?   光绪皇帝死于农历十月二十一酉时。课题组专家们研究发现,根据各种记载,光绪帝砒霜中毒约在农历十月十六—十九之间。由于光绪帝常年生病服药,很有可能是下毒者顺病下毒,掩人耳目。我国民间和中医教材上,均有砒霜中毒“七窍流血”死亡的说法,而且中医教科书上还有急性砒霜中毒一日内“七窍流血”死亡的说法。那么,光绪帝既然死于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也该“七窍流血”而亡。   据记载,一直到光绪帝临终,太医一直在他面前请脉、看顾。如果光绪帝“七窍流血”而亡,这些情况必然记载于脉案之中。果然如此,清史研究专家又如何能够得出光绪帝正常死亡的说法呢?   研究专家们解释,这些说法和现代法医的记载有出入。《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中描述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者会迅速发生呕吐、腹泻、腹部痉挛等症状,较严重者面容焦虑、脱水貌,可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其中并没有提到急性砒霜中毒患者一定会出现“七窍流血”的情形。我国著名法医徐婉回忆,她经手的急性砒霜中毒案件中,病人最多就有到5天死亡的情况。   这些症状恰恰相合于名医屈桂庭叙述的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诊治光绪帝秘记》)。由于脉案记载,光绪帝砒霜中毒后很有可能没出现“七窍流血”的症状。   谁是弑君罪魁祸首有待论证   那么,到底谁是下毒害死光绪帝的罪魁祸首呢?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委员会主任戴逸研究发现,晚清礼部尚书溥良的曾孙子启功在《启功口述历史》中说,其曾祖父在太后住所外侍疾,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塌喇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   曾经陪侍慈禧太后多年的德龄认为,光绪之死,是在慈禧同意下,李莲英下的毒。(《瀛台泣血记》)   溥仪则记述过一个老太监的话:“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我的前半生》)他认为,慈禧唯恐自己先死,光绪复出掌权,尽翻旧案,希望光绪因体弱多病而先死,在人间悄悄地消失。   从检测结果与史料记载来看,这应是事实的真相。以当时的条件、环境而论,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主使、授意,谁也不敢、不能下手杀害光绪。但这一切要想得出最终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光绪怎么死的

被毒死的。

关于光绪帝死因的猜测,众说纷纭。

进入21世纪后,光绪之死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专家们在光绪帝的遗物中找到了答案。

多部门的专家们协同合作,利用现代科技,对采集来的光绪头发、衣物等遗物,放到原子荧光之下,进行现代高科技技术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光绪的头发中砷含量远远高于正常值(2404微克/克,1微克=百万分之一克),是隆裕皇后的261倍。

而砷的氧化物三氧化二砷则是砒霜的主要成分,我们知道古代的毒药多以砒霜为主。

经过反复的检验和缜密的分析研究,专家们得出了“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的检验结论。

扩展资料

与死因相关的光绪皇帝的一生经历

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抵触,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1908年,光绪帝驾崩于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清崇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光绪皇帝的死因是什么?

光绪皇帝的死因是因砒霜中毒死亡的。

“光绪之死”是上世纪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被囚禁在瀛台的38岁的光绪帝和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几乎同时死去。这一事件影响了中国历史后来的走向。关于光绪帝的死因,也成为近代史上的一桩谜案。

日前,“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发布研究报告,称在不能开棺直验且时隔久远等不利研究因素下,专家们历时5年,由光绪帝头发中的砷含量入手,利用“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光度”等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开展对比、模拟实验、双向图例等工作,对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提供的光绪帝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缜密的分析后,最终确证:光绪帝突然“驾崩”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

扩展资料:

谁害死了光绪:

嫌疑最大的,无疑是监禁了光绪十年之久,当时也病入膏肓的慈禧。启功曾说,他的曾祖父溥良曾在西太后临死前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送给光绪,说碗里是慈禧赏给光绪的酸奶。这碗酸奶送后不久,光绪皇帝即告死亡。

戊戌变法中出卖了光绪的袁世凯也有嫌疑。溥仪在其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则记述过:“我还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

还有人说,害死光绪的实为大太监李莲英。清末著名的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德龄在其回忆录《瀛台泣血录》中写道:“万恶的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经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便暗自着急起来,他想与其待光绪掌了权来和自己算账,还不如让自己先下手为好。”

种种说法,却又难觅确证。今天,那些历史主角早已经远去,只有长眠的光绪皇帝躺在冰冷潮湿的崇陵地宫里,静静地听着后来人的足音。谜案重重,千回百折,来参观者的议论仍时常回响在崇陵的地宫里,这桩历史谜案的谜底,恐怕也正如地宫尽头的光绪棺椁一样,隐藏在了历史的深处。

参考资料:人民网--光绪帝死因是如何查明的

光绪皇帝是怎么去世的?

最新法证确认光绪死于急性中毒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清德宗光绪皇帝“病逝”,光绪死亡后不到二十四小时,清廷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去世。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的消息传出,中外同感震惊。人们普遍认为,年纪轻轻的光绪反而死在七十四岁的慈禧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由此产生。 2008年第3期的《近代史研究》发表了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调研员包振远的文章,介绍了北京市公安局以光绪的头发作为检材,进行中子活化实验,对光绪的头发进行分析,从而确认了光绪之死的原因。 2003-2006年,北京市公安局的侦查人员会同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运用中子活化实验方法,结合从河北易县崇陵(光绪陵寝)提取的光绪头发、衣物等重要检材,对光绪死亡原因进行了反复的检验和缜密的分析研究。 在对光绪的头发进行两次取样检验后,侦查研究人员在光绪头发上面发现了含量相当高的砷。就毒物被人体吸收后经过血液循环渗透到毛发这一实际过程而言,通常发根的砷含量应大大高于发中部和发梢,而光绪头发中部的异常高峰值属于极为反常的现象。因此,侦查人员对与光绪同葬的隆裕皇后服装及有关检材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光绪头发高峰含砷值是隆裕头发含砷平均值的3914倍,并且隆裕皇后服装及其他检材中砷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光绪头发中砷含量的平均值。而且,在经过对崇陵地表、地下土壤以及随葬衣物等物品进行检验之后,完全排除了其他污染形成的可能性。 现存文献记载,光绪在宫中和瀛台被囚禁期间曾服用过中药,其中的雄黄、雌黄、朱砂等会导致砷、汞毒物使用过量,在理论上讲,这种原因也可能引起光绪慢性中毒,直至病变死亡。不过在慢性中毒死亡的情况下,中毒者头发发根的含毒量会高于发中部和发梢。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光绪并不是死于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中毒。 在考虑到清代人对砷的耐受量可能会高于现代人的这一实际问题后,侦查人员与现代人的头发进行了实际检验比对。通过对隆裕、清代木乃伊头发以及五名现代人头发的检验,发现清代人的头发中砷含量确实高于现代人,也就是说,清人的砒霜耐受量要大于当代的正常人。但这不能理解为百年前清人的砒霜耐受量可以达到光绪头发检验中测出的水平,也就是说,光绪头发中的砷含量,确实是大大超出了当时清人对砒霜的耐受量,亦即达到或超过了致死量的标准。 在急性中毒死亡的情况下,由于人体吸收毒物后迅速死亡,血液循环尚不及渗透到毛发,因而急性中毒死亡者的头发中无法检测出毒物。也就是说,光绪头发中的毒物,最大可能是来自外部污染。光绪头发中出现砷含量高倍超过致死量的情况,与尸体腐败过程中死者胃肠受压迫而使胃内溶液及食物溢出口腔之外,再经死者嘴角下流,直至枕部和颈后,这与光绪头发两次取样中出现砷含量高峰值的位置是完全吻合的。因此作者判断:光绪头发中所含致命砷(砒霜)是由于光绪尸体腐败时“死后呕吐”而形成的。并且,经过对光绪的衣服进行检验,发现他的中衣、内衣的砷含量超过外衣,并且大量集中于胃区。这就更加证实了上述判断。 综合中子活化分析等种种实验、法医病理毒化检测结果,以及运用侦查方式进行的分析判断,可以肯定,光绪明显符合急性中毒死亡的特征。

参考资料: ://book.ifeng/shuzhai/detail_2008_08/31/302945_1.s

清朝的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

清代官方文献和宫廷档案记载光绪帝为病死。但光绪帝在慈禧死前一日晏驾,时间过于巧合,外界对其死因历来有诸多揣测。许多野史、宫廷回忆录包括溥仪均指出光绪帝是被人下毒所害,但对凶手的推测各不相同。民国之后,据光绪帝的御医透露,皇帝生前的确身体并不非常健康,主因是不见天日、身体欠运动、心情不佳导致饮食不正常,却也无病重之迹象。1980年,整理崇陵光绪帝遗骨时“未发现外伤及中毒迹象”,结合官方档案上的说法,认为光绪帝在生前染病已经相当严重,不但阳痿而且早泄,遗精史长达二十年,中年之后已到病入膏肓之步,自然病死一说在当时一度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直到2008年中国官方以现代法医手法检验后才证实死于砒霜中毒。

死因之验证 2008年,在光绪帝去世一百年之际,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央电视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确定光绪是因为“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而亡。研究人员通过现代法医学手段,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分析。专家发现,光绪的衣领部位及头发上均沾染有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袍服胃区的三氧化二砷源于尸体腐败时的体液浸蚀所致,而头发及衣领的三氧化二砷也是尸液浸蚀的遗留。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而仅在光绪帝部分衣物和头发上检出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傍晚被囚禁在瀛台的38岁的光绪帝驾崩;第二天下午,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74岁的慈禧太后也断了气。因仅隔一天,其死因引起许多猜测。 “清光绪皇帝死因”研究报告会上,颇多争议的光绪死因疑案,在百年后通过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得以确证:光绪帝突然“升天”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 “光绪之死”是上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光绪的死因却众说纷纭,成为近代史上一桩谜案。有人认为,慈禧不愿意光绪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怕慈禧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还有说是太监李莲英下的毒,因为他得悉光绪日记中说慈禧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但也有人认为光绪是身体虚弱病死。 凶手之推断 慈禧说 《崇陵传信录》和《清稗类钞》两书指出:慈禧太后病危期间,曾犹豫对光绪帝要如何处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透露给光绪帝知道,惟其近侍回报,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决意自己病终前,帝须先于自己命终,以免皇帝有再度亲政、否定慈禧生前之布局的可能。 清室后裔、书法家启功指出,其曾祖父、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曾亲眼看到太监从病重的慈禧宫中传出一个盖碗,称“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塌喇”在满语中是优酪乳之意。此前从未听说过光绪帝有任何急症大病。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随后乐寿宫才哭声四起,宣布太后已死。慈禧与光绪素有嫌隙,况且当时慈禧已处于弥留之际,此时派人给软禁中的皇帝赠食,极不寻常。启功认为,慈禧可能先于光绪帝已经病死,但秘不发丧,直到确认光绪帝死亡后才对外公布死讯。 央视主任编辑钟里满依检验结果及史料记载认为,慈禧自戊戌政变以后就阴谋废黜及弑害光绪,更担心光绪会在自己死后复位翻案,所以才会在病危之时下毒手。 袁世凯说 称光绪帝为袁世凯所弑者认为,袁负恩反戈,陷光绪帝于万劫不复,光绪帝在瀛台,“日书项城(指袁)名以志其愤”。袁既知光绪帝对其深恶痛绝,则不能不惧太后死而帝独生,故加以谋害(见于光绪侄、末帝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及其他)。但当时袁世凯已被开缺回籍,远在河南安阳。且按照清宫内廷制度,任何从宫外送入御用的食物必须先经人试毒。因此即使袁有动机,也不大可能有机会对光绪帝下毒手。袁更不可能在有机会篡改清实录和脉档,制造光绪帝病死的假象。 钟里满也认为,当时除了慈禧太后外,并无其他人具备指使对皇帝下毒的能力。 李连英说 曾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的裕德龄在其英文版自述《瀛台泣血记》中提出,下手者应系李莲英。但此说颇不合李莲英素常“侍上以敬,待下以宽”的行迹。也无任何其他史料支持。 据介绍,光绪帝坟墓(清西陵的崇陵)曾被打开,后来清理封闭,留下若干头发、遗骨和衣服等由该处妥善保存。为解开“光绪之死”这一历史谜案,从200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组成了“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同时,这一研究也被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纳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 据介绍,在不能开棺直验且时隔久远、检材条件很差等不利因素下,专家们历时五年,由光绪帝发砷入手,利用“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光度”等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开展对比、模拟实验、双向图例等工作,对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提供的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缜密的分析。 经科学测算,光绪的头发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 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等13位专家联合撰写的《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称,根据相关研究,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而其衣领部位及头发上的大量砷,则由其腐败尸体溢流侵蚀所致。 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钟里满以光绪帝临终前参与诊治的医生亲笔回忆录及搜集到的军机大臣的日记等为依据,进一步确定了光绪帝属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而亡这一结论。 2008年11月14日是光绪帝去世一百周年,“光绪死因”在此时得以确证,别具历史意义。但关于毒死光绪的凶手,还尚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光绪皇帝怎么死的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傍晚,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满含悲愤地离开了人间。临终无一名亲属及大臣在身旁,及至被人发现,早已死去多时,可谓生前死后,备受冷落,孤苦凄凉至极。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的消息传出,中外同感震惊。人们普遍认为,年纪轻轻的光绪反而死在七十四岁的慈禧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便由此而产生。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书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连英等人,平日依仗着主子慈禧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深恐慈禧死后光绪重新主政,会清算他们往日的罪孽,所以就先下手为强,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谋毙。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了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   曾经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逸经》杂志二十九期上发表一篇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却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但也有不少史籍或接近宫禁者对光绪之死持自然病死之说。如《德宗实录》、《光绪朝东华录》、《清史稿·德宗本纪二》等所谓正史或官修史籍内,均载光绪系正常死亡;再如《苌楚斋三笔》卷六则称:早在光绪三十四年二三月间,光绪帝久病未愈,早入膏肓,是时肝气大发,以手扭太监顶戴,以足踢翻电灯,情势日及。又光绪临终前一段时间,一直为其治病的六位名医之一杜钟骏所著《崇德请脉记》一书,对光绪之病情、诊病经过以及光绪临终前的病状,叙述颇详,证明光绪确实是正常死亡。   光绪之所以会在壮年夭亡,首先,这与他一贯体质积弱,自幼失于调养有关。从光绪早年的医案及其自述的“病原”得知,他自幼体弱多病,且有长期遗精病史。光绪三十七岁时,在亲书的“病原”中说:遗精已经将近二十年,前几年每月遗精十几次,近几年每月二三次,经常是无梦不举就自行遗泄,冬天较为严重。腰腿肩背经常感觉酸沉,稍遇风寒必定头疼,耳鸣现象也近十年。可见,光绪体质一直不好。另据光绪十年、十二年(1884、1886年)的脉案,知其经常患感冒及脾胃病,汤药、丸药很少有不用的时候。这时光绪年仅十五六岁,即已弱不禁风,失去抵抗病菌之力而多灾多难。这些档案记载与民间的传闻以及一些文献中所记述的情景颇为相似。   其次,成年以后的光绪,体质虽未见好转,遗精及腰背酸沉等病仍在继续。但从医案记录来看,在光绪十五年至二十四年之间,其诊病吃药的次数却相对有所减少,到光绪二十四年末及二十五年以后他的病情却突然加重,体质直线下降。据当时医案记载,其病状纷纭,甚为复杂。如光绪二十五年(1899)正月初八日的医案是这样记载的:朱焜、门定鳌、庄守和、张仲元请得皇上脉息左寸关沉滑稍数,人迎见浮,右寸关沉滑而数,两尺细弱,沉取尤甚。头痛恶寒,身肢酸痛。面色青黄而滞。……头觉眩晕,坐久则痛。左边颊颐发木,耳后项筋酸疼。腭间偏左粟泡呛破,漱口时或带血丝,咽喉觉挡,左边似欲起泡,右边微疼。……舌苔中灰边黄。左牙疼痛较甚,唇焦起皮,口渴思饮,喉痒呛刻,气不舒畅,心烦而悸,不耐事扰,时作太息。目中白睛红丝未净,视物眯朦,左眼尤甚,眼泡时觉发胀。耳内觉聋,时作烘声。胸中发堵,呼吸言语丹田气觉不足,胸中窄狭,小腹时见气厥,下部觉空,推揉按摩稍觉舒畅,气短懒言。两肩坠痛。夜寐少眠,醒后筋脉觉僵,难以转侧。梦闻金声偶或滑精,……心中无因自觉发笑。进膳不香,消化不快。……下部潮湿寒凉。大便燥结。小水频数时或艰涩不利等症。本由禀赋素弱,心脾久虚,肝阴不足,虚火上浮,腠理不密,感受风寒使然。今仅暂用疏风寒之中,仍寓养心扶脾润肺生津滋养肝肾之剂。尚宜节劳静养调理。所开出的药方是:防风二钱,川芎一钱五分,薄荷八分,羌活一钱五分,云茯神苓各二钱,元参三钱,干地黄三钱,霜桑叶二钱,花粉二钱,桔梗二钱,干草八分,建曲二钱,引用甘菊二钱,生姜三斤。此日脉案可谓详尽,而自此以后二三年脉案,大都与此相近,且病情逐渐加剧。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光绪皇帝的疾病不断恶化,从未好转,从脉案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其病已入五脏,气血双亏,病情日趋严重。   到了光绪三十四年春,也就是光绪临终前半年,其病势已十分严重,宫中御医已均无良方可施,眼看光绪就要不行了,清廷这才急忙征召江苏名医陈秉钧、曹元恒来京入宫诊视。紧接着又向直隶、两江、湖广、山东、河南、山西等督抚发出电旨:入春以来,皇上欠安。在京各医,诊治无效。希各处精选名医,迅速来京,恭候传诊。各省接此电旨,很快就保举吕用宾、周景涛、杜仲骏、施焕、张鹏年等名医来京。并分别致电直隶、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督抚,告知速送川续断、苏芡实、北沙参、苡米、广陈皮、桑寄生、杭白菊、茯苓、甘枸杞等御用上品药材。可为时已晚。此后,主要由以上诸人为光绪诊脉开方,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初九日,江苏名医曹元恒在医案中写道: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十分严重,在治疗上不论是寒凉药还是温燥药都不能用,处于无药可对症的严重病状。只得开些平安药:鳖甲心三钱,水灸;新会皮七分、云茯苓三钱、飞辰砂三分、拌;石决明四钱,盐水煅;盐半夏一钱五分、粉罴榭三钱、杭菊瓣一钱、炒谷芽四钱,水煎服。五月初十日(6月8日),陈秉钧更在“脉案”上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之语,光绪的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全部失调,死亡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   光绪本人对自己病情日益加重也十分着急,在他亲述的病原中,一再指责御医们无能。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月二十六日,他因自己的病虽“屡易方药,仍属加重”而斥责御医们:“病势迁延,服药总觉无效,且一症未平,一症又起。”七月十七日,他责备御医:“服药非但无功,而且转增,实系药与病两不相合,所以误事!”八月初七日,他更申斥御医是:“每次看脉,忽忽顷刻之间,岂能将病详细推敲?不过敷衍了事而已。素号名医,何能如此草率!”等等。这些斥责严词,在他的病原中经常出现,反映了他焦躁绝望的心情。   清宫医案的确告诉人们,光绪是病死的。但是,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也是事出有因的。光绪虽与慈禧以“母子”相称,实际上他并不是慈禧亲生。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咸丰皇帝的侄子。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出生在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荫斋,其父醇亲   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其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从这些关系讲,他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患天花病死。同治帝死时年仅十九岁,身后无子,按“兄终弟及”做法,可由其弟即位。但同治帝为独生子,则应从其最亲近的亲属中选一子弟继承帝位。大臣们提出的最佳方案,是由他的大伯父即道光长子奕纬之孙溥伦作为他的嗣子,由其即位。但慈禧太后不同意,表面上是因为溥伦之父载治不是奕纬亲生子,同样是由旁支过继,实际上是因为若要载淳的子侄辈继位,自己身为祖母便无权以太后身份临朝。国不可一日无君。第二天,慈禧压制众论,一人做主,执意让只有四岁的载湉入宫即位为帝。载湉,也就是光绪,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一方面是因为慈禧亲生之子同治皇帝去世后,无子嗣继承皇位;更重要的还是慈禧权欲熏心,找个儿皇帝,可再次创造机会垂帘听政。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利器,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这自然是慈禧专制政治的需要。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的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既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只有光绪皇上无人敢亲近。……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致相近。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

参考资料: ://lsdag/showinfo.asp?info_id=216

光绪(77)

相关参考

慈禧与光绪皇帝死亡时间,慈禧跟光绪,是同一天死亡吗

慈禧跟光绪,是同一天死亡吗?不是,光绪死于1908年11月14日,慈禧死于1908年11月15日。仅差一天为什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死仅仅隔了一天呢?真相只有一个:光绪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杀的,这几乎是

光绪皇帝死亡之谜

光绪帝的坟墓中留有若干头发、遗骨和衣服等,因而有关砒霜致死的结论,实际上比拿破仑要可靠得多。一个皇帝是不应该随随便便死去的。他活着的时候,吃饭、出行,甚至做爱都不可能随随便便,何况死亡?当光绪腐败的尸

光绪是被慈禧太后毒杀? 揭光绪皇帝死亡之谜

光绪皇帝是清朝末年皇帝,原为亲王之子。可是因为同治皇帝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后代。因此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的操纵下,入了皇宫,继承了大清的皇位。光绪皇帝这一生,从他入宫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因为他的登基,

光绪帝神秘死亡的四种传闻

  慈禧携光绪一口气逃到山西。荒郊野岭之中,寒气凛冽,森森入毛发,两人却浑然不觉,只管背靠背呆呆地坐着,整整坐了一夜。临到天明,慈禧说话了:“儿子啊,我琢磨啊,这大清国……还得变法啊。”    “随你

光绪皇帝为何离奇死亡

公元1908年,光绪皇帝暴毙于皇宫内,此消息一传出,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当时的光绪帝只有38岁,正值壮年时期,尽管身体不算非常强壮,没有习武的爱好,但也没有致命的疾病。此时朝廷大权掌握在慈禧手中,那些心

光绪皇帝神秘死亡原因的猜测

  临到天明,慈禧说话了:“儿子啊,我琢磨啊,这大清国……还得变法啊。”  “随你,你乐意咋整就咋整。”光绪皇帝说。  “不是……”慈禧太后说,“我的意思是说……不管怎么个弄法,你得先承认错误啊,你不

同治之后的皇帝光绪帝是怎么死的?

同治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个皇帝,在他六岁时,生母慈禧联合东宫慈安实行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同治皇帝于1875年1月12日,流传他是因天花而死,享年19岁。那同治之后的皇帝光绪帝是怎么死的呢?接下来一起随小

光绪帝瑾妃生平简介 瑾妃是怎么死的

瑾妃生平简介瑾妃,端康皇贵妃,光绪帝妃嫔,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正红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生,珍妃是其妹妹,两人同父异母,在家族中瑾妃排行第四。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但相貌性

清朝光绪年间一奇案,洞房花烛夜新郎竟离奇死亡

洞房花烛夜,新郎离奇死亡这一年,父母托人给顾弃疾说下一门亲事,新娘乃是四十里外关家村的关腊梅。到了结婚这日,顾弃疾的好友欧阳麒和步青云便相约去闹洞房,两人于是趁着人多眼杂之际,偷偷藏到了新房上面的阁楼

光绪是怎么死的

光绪是怎么死的?慈禧太后投毒?  清光绪34年10月21日,也就是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光绪皇帝死于北京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时年仅38岁。次日午后,慈禧太后在北京紫禁城仪鸾殿病逝,终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