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的兒子與朱棣是好友,明成祖稱帝後,為何將其害死

Posted 次子

篇首语: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劉伯溫的兒子與朱棣是好友,明成祖稱帝後,為何將其害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劉伯溫的兒子與朱棣是好友,明成祖稱帝後,為何將其害死

劉基字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功臣,被封為誠意伯。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次子劉璟。洪武年間,胡惟庸專權,劉璉遭到迫害,被迫投井自殺。次子劉璟雖然躲過了洪武時期的政治殺戮,卻在永樂初年被朱棣害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雖然劉璟是次子,但他更像劉伯溫,據史書記載,劉璟自幼好學,「弱冠通諸經」,喜歡談論兵法,研究韜略。後來,朱元璋思念那些已經逝去的開國文臣,每年將他們的兒子召到宮中,「入見便殿,燕語如家人,」其中就包括劉璟。
洪武十四年,溫州地區發生農民起義,朱元璋派延安侯唐勝宗率軍征討。劉璟作為「軍師」參加了這場軍事行動,「破賊還,稱璟才略」。朱元璋非常高興,稱讚道:「璟真伯溫兒矣。」朱元璋還讓這些功臣子弟與自己的皇子交往,因此劉璟與燕王朱棣結識。
兩人的年紀差不多,而且都喜歡軍事,關係應該還挺好。不過,劉璟為人太過正直,曾經得罪過朱棣。有一次兩人下棋,朱棣不是對手,就說:「卿不少讓耶?」劉璟正色答道:「可讓處則讓,不可讓者不敢讓也。」搞得朱棣非常尷尬,默然不語。
正是因為劉璟的剛直,他才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想讓劉璟承襲誠意伯的爵位,但劉璟卻說自己的兄長還有兒子,爵位應該是他的。朱元璋很高興,就加封劉璟閤門使。閤門使是皇帝身邊的近臣,專門負責糾察百官的。
劉璟任職期間,兢兢業業,「百官奏事有闕遺者,隨時糾正」。朱元璋還特意賜給劉璟一柄鐵鐧,上書「除奸敵佞」四字,並囑咐他道:「百官敢有不法,汝持此糾正」。後來,朱元璋任命劉璟為谷王的長史,「並敕提調肅、遼、慶、寧、燕、趙六王府事」。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即位,開始推行削藩的政策,由此引發了「靖難之役」。朱棣在北平起兵後,谷王被召回南京。劉璟堅定地站在朝廷方面,還向建文帝獻上十六策,不過沒有得到重視。之後,劉璟還擔任李景隆的參謀,但也沒有得到重用。劉璟多次向朝廷獻策,都沒有回應,他於是棄官回家。
幾年後,朱棣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南京登基稱帝。朱棣上台後,就開始對那些忠於建文帝的大臣進行打擊,與此同時他還徵召劉璟入京,讓其承認自己的地位。然而剛直不阿的劉璟以有病為由,拒絕入京。朱棣大怒,於是命錦衣衛將劉璟逮到南京。
在與朱棣見面時,劉璟沒有管他叫「陛下」,而是仍然稱其為「殿下」。同時,劉璟還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由於拒絕承認明成祖的合法地位,劉璟被打入監獄,最後自縊身亡。刑部官員提議,追究劉璟家人的罪責,朱棣考慮到劉基的因素,最終沒有同意。
宣德年間,劉璟的兒子劉貊才被授予刑部照磨的低級官職。直到嘉靖帝在位時期,他為建文朝死難的忠臣進行昭雪,劉璟被授予「靖難死節忠臣」的稱號。嘉靖帝還下旨在劉璟的老家青田縣建造「敕建長史公祠」,用來紀念這位忠臣。
參考資料:1.《明史》;2.《明一統志》;3.《國朝獻征錄》;4.《明一統志》

相关参考

占卜大師劉伯溫,砍了所有龍脈,唯獨留下這一條,是有心還是無意

朱元璋在南京時,建立了明朝。他們當中有一位特別的人,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這個人是劉伯溫。關於他有許多意見,有人說他是一名謀士。簡而言之,每個人都不太清楚劉伯溫的來歷,但他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朱元璋擔

朱元璋問劉伯溫江山能傳多少代

朱元璋稱帝之前,只是一個貧民百姓,世代貧農。後來,因爲天災人禍,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都病死了,朱元璋當過和尚,也當過乞丐。誰也不知道的是,這個小乞丐居然是天望所歸的真命天子。他一步一步最終拼出來了

運籌帷幄,諸葛亮和劉伯溫誰更勝一籌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在民間的這一句話基本確定了劉伯溫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但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遇到的也是不一樣的對手很多人由此不認同這樣的說法。那麼究竟二者誰的能力更強?劉伯溫也究竟為何

石達開為何帶5歲兒子與清軍談判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鹹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

明成祖朱棣是如何一步步从侄子手中夺得皇位

明成祖朱棣是出生在1360年的人,在明朝他已经是第三任的君王,他是在1402年的时候登上的王位,将年号定为了永乐,因此也有人称呼他为永乐帝。朱棣出生的时候在应天府,很早的时候就被封为了燕王,在朱允炆继位之后,他...

明成祖朱棣是如何翻盘成为皇帝的,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朱棣,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为人勇猛善战

中国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明成祖朱棣是如何做的

明朝建文元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为反抗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起兵反叛,随后挥师南下,这便是明朝前期赫赫有名的靖难之役。朱棣起兵之后,一路南下,其中在山东济南地界先后两次都被阻挡。最后燕王选择

明成祖南征北討登基22年為何沒生下皇子 宮女洩了底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嫡出的第四子,他自幼除了接受教育之外,他生性好习武,时常要去拜见明朝开国「大国公」徐达,他非常崇拜徐达开疆辟土的豪情与领兵打战能力。朱棣10岁受封燕王,16岁与徐达之女

明朝再世諸葛,劉伯溫輔佐創天下,君王猜忌憂憤怒而亡

劉基劉伯溫(1311-1375),處州青田人(今浙江),官宦世家出身。元順帝正統元年(1333年),23歲的劉伯溫便考中了進士,要知道「三十少進士」便說明了進士科難度之大。25歲時,劉伯溫擔任江西高安

劉伯溫與風水

劉基,字伯溫,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元朝元統年間進士。朱元璋起兵,劉陳時務十八策,受到重用。明朝建立後,諸如科舉、刑法、樂禮等大典,劉參預制定。朱元璋定都金陵,是劉基相的地;建造的宮殿,也是劉基相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