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曾因給哥哥讓梨美名遠揚,但哥哥吃了梨子,卻也搭上了性命
Posted 哥哥
篇首语: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融曾因給哥哥讓梨美名遠揚,但哥哥吃了梨子,卻也搭上了性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融曾因給哥哥讓梨美名遠揚,但哥哥吃了梨子,卻也搭上了性命
????說起孔融來,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孔融讓梨」故事被譽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千年。即便到了現在,他讓梨的故事仍被收錄在小學一年級的課本中,是無數老師大談特談的案例,更是無數學生自小的品德「啟蒙老師」,其故事傳遍大街小巷,可謂婦孺皆知。????孔融讓梨的故事大致如下: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少時便有異才,更以孝義聞名。四歲時,他曾與哥哥共同吃梨,不過在眾多的梨子中,孔融卻從來不拿大梨,只顧著吃小的。他的父親孔宙感覺奇怪,便追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只聽他回道:「我是小孩子,應該吃小的」也正是憑著讓梨的美名,孔融孝名遠揚。而當父親去世時,他傷心到幾近暈厥,難以起身的模樣,更令他成為了當時孝義的典範。
????不過他的這份孝義,最終卻坑死了哥哥!在「孔融讓梨」的故事中,孔融的哥哥孔褒,正是其中主角之一。孔褒生於孔家,為人忠厚老實,又才識不凡,因而被舉孝廉,做了朝廷命官。
????東漢末年,朝政腐朽,大權幾乎都由宦官所把持。當時,官員張儉眼見朝野風氣不正,便向朝廷揭發了宦官侯覽的罪行。哪想,他的揭發不僅沒有起到作用,反而被宦官們倒打一耙,鬧到最後,甚至連官府都要抓他。
不得已下,張儉便逃到了孔家,想找孔褒避避風頭。但當他敲開門後卻發現,孔褒當時並不在家,家中只有孔融這個16歲的孩子。眼見家主不在,張儉一時犯了難,準備動身離去。孔融見他行色匆忙,像是陷入了困難。便說道:「我哥雖然不在家,但你是他的朋友,我難道就不能做主收留你么?」於是孔融將張儉領回府內,並讓他連躲數天才離開。
????哪想,此事卻被人偷偷報給了官府。這樣一來,孔褒及孔融就都被抓了起來。但到了準備定刑時,官府卻犯了難:這事兄弟倆都有責任,究竟該斬誰呢?對此,孔融答道:「是我私藏張儉,理應斬我。」而孔褒也維護弟弟道:「張儉是來找我的,罪不在我弟弟,應該斬我」,誰也不肯讓對方擔責任。眼見兄弟倆「一家爭死」,官吏也愈發犯難,便將此事向朝廷請示。
????經過朝廷的調查,漢帝認為孔融素有讓梨美名,又是弟弟,因此該由孔褒擔責。再加上此事本就是張儉來投孔褒,於情於理,都是孔褒的責任。就這樣,孔褒遭到處決。不過雖然孔褒被斬,卻也怪不得孔融。收留張儉時,他並不知道張儉犯了罪,而當哥哥將被定罪時,他又主動擔責,可見他確實是個忠義兩全的人。但誰都沒想到,事情竟會是這般走向。
相关参考
東漢末年名士孔融,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大名,中國歷史上,孔融一直是一個孝順的典範,他四歲的時候,便懂得主動讓好的梨子給長輩們吃,而孔融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孔宙去世,孔融悲痛過度,竟然需要人攙扶,才能夠站
...从小,便会学到很多道德故事,教我们怎么做人。比如,孔融让梨。比较通行的讲法是,孔融的老爸的朋友,送了些梨子给他们。几兄弟便分梨吃。那时孔融才四岁,他拿梨子的时候,拿的是最小的。家人很奇怪,问他,你为什...
孔融让梨,一直都是一段历史美谈,人们在称颂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的同时,也会把这件事情拿出来给自己的孩子看,学习这种谦让的精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小的时候孔融把大梨让给了哥哥,而他的哥哥长大以后为
孔融让梨,一直都是一段历史美谈,人们在称颂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的同时,也会把这件事情拿出来给自己的孩子看,学习这种谦让的精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小的时候孔融把大梨让给了哥哥,而他的哥哥长大以后为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4岁,还真懂事情。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
孔融臨終前哀求曹操放過他兒子,9歲兒子卻說了8個字,成千古名句
孔融臨終前哀求曹操放過他兒子,9歲兒子卻說了8個字,成千古名句導語: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我們都耳熟能詳,作爲大儒孔子的傳人,孔家的後人一直以嚴謹的家風聞名於天下。當年孔融的父親從外面帶回來一袋梨子,當時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在《后汉书·孔融传》中记载了另一件事,挺有意思:俭亡抵于褒,不遇。时融年二六,俭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之。后事泄,国相以下,密就掩捕,俭得脱走,遂并收褒、融
礼仪之邦,以德以国。咱们从小,便会学到很多道德故事,教我们怎么做人。比如,孔融让梨。比较通行的讲法是,孔融的老爸的朋友,送了些梨子给他们。几兄弟便分梨吃。那时孔融才四岁,他拿梨子的时候,拿的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