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之後,被分成十五個國家,正在服役的士兵如何分配國籍

Posted 士兵

篇首语: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蘇聯解體之後,被分成十五個國家,正在服役的士兵如何分配國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蘇聯解體之後,被分成十五個國家,正在服役的士兵如何分配國籍

提及蘇聯,知道的人都會感嘆:絕對的超級大國。可惜的是,這樣一個大國,卻因為與美國的冷戰,最終轟然坍塌。至於蘇聯到底有多大,看看他解體之後的劃分就可知一二了:一個國家被分成了十五個國家!即中亞五國、波羅的海三國、東斯拉夫三國、外高加索三國以及摩爾多瓦。真不是一般的大呀,稱他為帝國一點也不為過。
蘇聯解體之後,首先面臨選擇的是軍人,他們的國籍劃分是這樣的
但是,俗語說得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蘇聯一經解散,雖然立刻被分成了各個不同的國家,但人民以及經濟還有昔日保衛帝國的軍人,都幾乎成為無主之身,那叫一個糾結。
為什麼說糾結呢?我們應該先看一下當時蘇聯的軍隊是如果劃分的,或者說那些軍人的國籍是如何來解決的。
既然蘇聯是個大國,那他的軍隊肯定也不會少。就二戰之時,據說整個國家的兵力已經超一千萬了。就算是二戰結束之後,蘇聯也保持了五百多萬的兵力,加之相當霸氣的輜重。
從前面了解的,一個帝國被分成了十五個國家,那就意味著這五百萬兵士的家鄉分別為十五個不同國籍。當蘇聯解體之後,他們便要重新宣誓,為自己的國家效力了吧?
確實,不同國籍的士兵全都按他們的意願回歸自己的國家了。但這裡面不包括重要隊伍的兵士。為什麼這麼說?很簡單,當時蘇聯的兵種是分為陸、海、空、防空、火箭,以及在外駐防、後勤等多個方面的。這也就是說,有的兵種是可以隨意裁撤的,但有的兵種則不能隨便處置。
比如專門對高端武器負責的兵種——核武器部署隊伍,這些人絕對不能任由其選擇自己的國籍。或者說,至少他們暫時不能自由按自己的想法去原國籍報道。因當時這樣的武器80%都在俄羅斯境內,還有一小部分設在烏克蘭與哈薩克。那麼這些武器的養護、看守甚至是使用人員自然都要屬於這三個國家才可以,哪怕你是其他國籍的士兵。
不過,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好在部隊服役是一個過程,不會是永遠的。所以有些士兵便可以在退役之後回歸自己的祖國,或者乾脆因為情感趨向,直接便入籍俄羅斯等國了。
其實,按當時國家的劃分,俄羅斯早就做好了準備,他們將大部分,或者說最精髓的武器全都留在了俄羅斯。這樣士兵再怎麼選擇也就沒那麼強的約束了,你不愛留下來就可以直接走,反正人有的是,武器有的是,我們可以完全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
但不得不說一個問題,那就是士兵們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很受傷的,從冷戰那麼多年的過程上而言,當兵的到最後連補助都拿不到。如今突然被重新劃分,則更意味著縮減與壓抑。經濟現實擺在那裡,他們在哪裡都註定不會輕鬆的。
一個國家變成多個國家,人民劃分之後生活依舊貧困,重工業器械便宜到驚人
當兵的苦,重新宣誓之後可能同樣沒有地方領生活費。但民眾呢?說起來恐怕要比軍人更苦,好歹軍人還有一個安定的住處,有吃有喝不是嗎?
民眾就不一樣了,除去相對富庶的少數幾個國家,其他國家簡直苦不堪言。有人甚至用「骨有凍死骨」來形象解體之後的蘇聯民眾,因為他們連吃飽飯的機會都沒有。
哪怕是俄羅斯,它再大再多武器,可依舊一下從世界強國被推進了「第三世界」的位置。國家的文化、教育、衛生各系統皆因經濟的失衡而受到破壞,從而失去參與國際競爭的可能。
有人問:這只是俄羅斯民眾吧?不是分成了十五個國家嗎?其他國家會好一些吧?怎麼可能呢,蘇聯當初為了軍事力量提升,幾乎就是動用了舉國之力,不論是哪裡都以發展重工業為目標,輕工業、經濟是何物,對這個國家的民眾來說太陌生了。
就當時民眾劃分的規則,他們也是如同軍人劃分一樣的,按自己所在國的國籍來分配。如此,出生籍貫在波羅的海三國的人民,相對要好一些,因為他們的經濟方面比別處要好。再就是後來的中亞幾個國家,因為周邊國家的帶動,後來經濟上提升了起來。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開始就有好日子過,畢竟發展是需要時間與精力的。當時剛解體的蘇聯,很多民眾是處於貧困線之下的,據說俄羅斯有四分之一的家庭都被標為赤貧。這意味著什麼,大家心裡都有數了吧?
重工業發展當然也有好處,人家最不缺的就是大傢伙,比如摩托車、拖拉機等。只可惜,這些東西在一個經濟失衡的國度是沒什麼優勢的,因為它們無法讓人去過正常的生活。因此,有人會拿出這樣的重工業結晶到邊境去換一點實用的家用物件。
有這樣的說法,當年蘇聯剛解體的那會兒,中俄邊境的百姓會相互換東西。而俄羅斯老百姓會用一輛摩托車來與我國百姓換兩個暖水瓶。如果再加兩個暖水瓶以及兩個塑料盆,那就能換一輛拖拉機了。
看看,重工業的發展讓民眾苦到了骨子裡,想要正常生活都如此之難,一個塑料盆有那麼難嗎?可俄羅斯就是沒有呀,他們只有大車大炮之類,百姓能怎麼辦?
最苦的是輕工業產品的稀缺讓人民根本沒有辦法正常生活,要鐵要鋼有的,但要糧食沒有的。如果百姓要買吃的東西,那就得去排長龍,往往排幾個小時也只能買不到夠一餐食用的食物。由此可以了解一個現實:蘇聯解體是有原因的,肚子都吃不飽,造那麼多飛機大炮有什麼用?
可就算如此,還有人在書里發表自己的意見,認為民眾最懷念的是曾經的蘇聯。好吧,如果只一味追求精神上的帝國感受,可能蘇聯真的給大部分人帶來了虛榮感。但如果立於物質角度來看的話,那些在解體時無飯可吃,無房可住,無工可做的百姓才最有發言權!

相关参考

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80%其餘14國分20%為何俄羅斯能繼承這麼多

上世紀90年代,世界上發生了很多大事,先是爆發於中東的海灣戰爭,接著是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每一件都產生了許多影響。蘇聯由15個成員國組成,解體之後又重新分為了15個獨立的國家,雖說蘇聯因經濟失衡而解體

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80%其餘14國分20%為何俄羅斯能繼承這麼多

上世紀90年代,世界上發生了很多大事,先是爆發於中東的海灣戰爭,接著是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每一件都產生了許多影響。蘇聯由15個成員國組成,解體之後又重新分為了15個獨立的國家,雖說蘇聯因經濟失衡而解體

历史军事 翻臉不認人

俄羅斯是之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蘇聯解體之後就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衣缽,同時也承受了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不斷遏制俄羅斯的生存空間,除了在軍事上的威懾,還有經濟和政治上的打壓。目前西方

历史军事 俄去年賣出了150億美元軍火,面對對手挖坑仍超額完成任務

自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一直算不上發達。畢竟蘇聯並非只有一個俄羅斯,還有包括喬治亞、白俄羅斯等加盟國為其提供資源與產品,等到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再向從這些國家獲取物資,那麼只能通過外匯來購買了。而為了

當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倒向西方了,為何歐美國家還集體敵視它

上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天真地認為,只要肢解美國的冷戰對頭蘇聯,然後全盤西化,加入歐盟,走上和美國一樣的資本主義,從此就能過上和歐洲各國一樣的富裕生活。昔日的對手美國,就會伸出援手,救俄

葉利欽是怎樣讓蘇聯解體的,他對俄羅斯的領導,是成功還是失敗

在近三十年中,葉利欽可以算得上對世界影響最大國家領導人之一。多的不說,就憑他讓蘇聯這個龐然大物解體這一點,就足以讓他永載史冊。那麼,葉利欽究竟怎麼讓蘇聯解體的呢?蘇聯解體後,他在俄羅斯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历史军事 一旦爆發大規模衝突,誰能擊敗美國

美國建國至今也不過兩百多年的歷史,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他們就迅速發展成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甚至在蘇聯解體之後,在世界上都已經沒有對手了。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國家能夠真正動搖美國超級大國的位置。近年來世界上

历史秘闻 一個解體爲十幾個國家的超級大國,詳細解讀“蘇聯”的前世今生

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

历史军事 航母僅甲板就難倒不少國家,目前只有3國可以辦到,中國就是其一

自從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就憑藉在經濟、科技、軍事等各領域擁有的強大實力成功登頂,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為了謀取利益,多次干涉其他國家或地區事務,熱衷於在世界各地建立軍事基地。近日因為新冠肺炎,航母

历史军事 俄羅斯痛痛快快讓14個國家獨立出去了,為何偏偏不放過一個車臣

前蘇聯這個強大的國家,能夠有這麼寬闊的國土面積版圖,很多都是在沙俄時期通過侵略擴張而來的,蘇聯吸納了不少加盟國,這些國家本身就不是一個團結的整體,所以當蘇聯內部問題不斷,經濟狀況堪憂時,蘇聯解體了,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