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烈士墓的“第三代”守墓人

Posted 红军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红军烈士墓的“第三代”守墓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军烈士墓的“第三代”守墓人

谢红军与身后的红军墓

初冬,东安县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红军村翠绿依旧,竹木掩映之下,一座“无名红军烈士墓”的墓碑格外醒目,一位头发花白的男子站在墓前,正用没有手掌的双臂给坟头除草。他就是谢红军,这座无名红军烈士墓的“第三代”守墓人。

墓里的人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对此他一无所知。但谢家三代已默默守护这座红军墓85载,只因谢红军爷爷当年的一句承诺。

爷爷的承诺

1934年夏天,一个闷热的午后,谢红军的爷爷谢忠芝打开房门时,看见村子外边唯一一条通向山外的小路上,走进来一群军人模样的陌生人。这些人脚穿草鞋,身上穿一身灰色土布军装,头戴五角星灰军帽,肩上还扛一把长筒子枪。

其中一位军人向谢忠芝走来,并询问是否可以借用他家的灶台生火做饭。谢忠芝听说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就把他们领进家。其中有一名红军因伤病无法前行,为了追赶大部队,这一队红军只好临时留下伤员,将其托付给了谢忠芝。五天后,那名受伤的红军去世了。

“爷爷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一直心怀愧疚。”谢红军说,爷爷谢忠芝将这位红军埋葬在家对面的山头,每年清明节都会去给这位红军战士扫墓,并交代父亲谢臣明,要他和后代一定坚持守墓。

父亲的遗言

无名红军烈士墓距离谢红军家直线距离不到300米,但实际走过去,约一公里,耗时约半小时。去往墓地的道路被一些小树枝和杂草覆盖着,常年只有谢红军一人走动。

墓地被一圈石头包围,唯一的标识只有墓碑上刻着的“无名红军烈士墓”,落款“东安县人民政府于2015年4月5日立”。四周竹林围绕,显得格外寂静。

谢红军说,这块石碑是当地政府重修墓地时立的。小时候父亲带他去扫墓时,这里只有一个坟头,父亲在河里捡了块石头立在一旁作墓碑。

谢红军回忆道,从四五岁开始,每年清明节前后两三天,父亲都会带他去扫墓,拔拔坟头上的杂草,偶尔还会跟他讲爷爷和红军的故事。为了缅怀先烈、纪念自己当年未实现的红军梦,谢臣明还将儿子取名为谢红军、谢满军。1995年,父亲谢臣明去世,留下的唯一遗言就是,让子女一定要为无名红军烈士墓守墓。

“父亲为红军守了一辈子墓,不能在我这儿断掉。”让谢红军几十年坚持下来的,正是因为受父亲谢臣明的影响。

后代的坚守

由于交通不便,近些年村里的人慢慢迁出,谢红军的弟妹们也陆续长大成人,弟弟们成家后,搬到山外居住,妹妹们也相继出嫁,只有谢红军一人带着父亲的遗言,爷爷许下的承诺,留在了村子里,住在父亲留下的木板房里。

走进谢红军的房间,地上有些凹凸不平,房间里很暗,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的一台液晶电视,是弟弟送的。在他的房间里,仍然珍藏着这位无名红军的遗物:一把梭镖,一个水壶。

初中毕业后的谢红军,就一直待在家里种田。17岁那年,为了补贴家用,谢红军在鱼塘炸鱼时发生了意外,失去了双手。双手残疾的谢红军至今没有结婚,他在1991年与1992年期间,从县医院收养了两个被遗弃的女童,“现在,她们都在外地务工,每年过年回家一次,也很孝顺,会给我买一些衣服和生活费。”

谢红军是东安县扶贫对象,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县山里毛竹经营分配以及残误费。他常年一人待在深山中,生活虽然清贫,却无比满足。他在房子后面种植了豆角、南瓜等蔬菜,养了鸭、鸡,还有一条狗。更让他欣慰的是,近年来,红军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有些游客会来这里上坟祭拜。”

作为第三代守墓人,谢红军今年已经57岁,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他的执着和坚守,他说:“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他牺牲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路上,我们不能忘了他。我会一直坚持到我走不动为止。”在谢红军的影响下,两个女儿表示,她们将把祖上三代人的坚守延续下去,继续为红军守墓。

父亲(19)红军(28)东安县(1)

相关参考

要永远听党的话

00:00黄跃华口述红网时刻记者卢黎清欧群军通讯员徐宝来黄昆整理报道我的父亲黄湘源,十多年前,他就开始自己出钱,为清湖起义中牺牲的31名热水籍的革命烈士和红军长征过境热水时牺牲的40名烈士,建设“红军

“军魂”闪耀长征路—探访吴焕先烈士纪念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走红25军长征路”六安市宣传干部主题寻访采风活动皖西日报融媒体全程报道带您详细了解这支诞生于金寨的红军队伍长征史↓↓↓11月22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走红25军长征路”活

保护历史遗存 传承红色基因

广西:保护历史遗存传承红色基因“红军万岁!”“伟大的长征精神万岁!”“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1月24日,在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电子留言平台上,游客纷纷留下了观展的感受。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

历史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段德昌简介

段德昌(1904—1933),字裕后,号魂,1904年8月19日出生于湖南南县南洲镇火箭村,是一名中国工农红军指挥员、军事家。>>1924年,段德昌创办新华中学,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

历史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段德昌简介

段德昌(1904—1933),字裕后,号魂,1904年8月19日出生于湖南南县南洲镇火箭村,是一名中国工农红军指挥员、军事家。>>1924年,段德昌创办新华中学,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

中国军事人物 段德昌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段德昌   1952年,毛泽东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一号烈士证。这第一号烈士就是段德昌(1904年?

秦始皇陵守墓人还存在?为何在守墓时无名无姓

守墓人一直是一个神秘又不神秘的群体,在每个皇陵的附近都会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一般都是守墓人,时代守护在陵墓的旁边,防止盗墓贼盗墓,他们的生活花费都是朝廷直接拨的,但是时代发展到现在,封建社会早已结束,

秦始皇陵真正的守墓人,二十年一轮回,太过强大只能隐姓埋名

古人不仅讲究死后厚葬,还有守墓人专门为其守墓。当然这主要针对皇帝或者一些国家的英雄之类的,才会有专门的守墓人,有的是一个家族,有时甚至一个村庄世代守墓。之所以有守墓人的存在,其实也很简单,一是负责墓地

李白守墓人是谁?他为什么要为李白守墓?

  李白是唐朝著名大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号称“诗仙”。他的诗好不好,才华高不高,无需他人评定,但凡是读过他诗歌的人,总会为之折服。  公元762年,李白留下《临终歌

历史秘闻 守墓期间竟无名无姓

古人不仅讲究死后厚葬,还有守墓人专门为其守墓。当然这主要针对皇帝或者一些英雄之类的,才会有专门的守墓人,有的是一个家族,有时甚至一个村庄世代守墓。之所以有守墓人的存在,其实也很简单,一是负责墓地的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