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十个省,为何唯独福建在古代是兵家“不”争之地

Posted 铁路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数十个省,为何唯独福建在古代是兵家“不”争之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数十个省,为何唯独福建在古代是兵家“不”争之地

两方面原因。

第一,交通不便。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中原人都以为福建是个岛,原因就是古代福建人去中原,大多是搭船前往。中原人见得多了,就以为福建与中原是没有陆路相连的。

虽然后来中原人意识到福建是岛的概念是错误认识,但中原人同时也意识到,走陆路去到福建,相当之麻烦。

从春秋到秦初,北方政权的大军在福建的武夷山西侧多次发动试探性攻击,但总是找不到能走大部队的大道。

比如当时的楚国,势力范围都已经渗透进了云南,但对离自己统治核心区域距离更近的福建就是渗透不进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凭借强大威的慑力,逼迫闽越和东越臣服,并且在福建地区设立了闽中郡。但秦朝对闽中郡的统治政策并不是像治理南越(两广)那样指派郡守、县令管理,而是实行羁縻之策,即委任当地土著首领管理,让他们各管各的地盘。

也就是说,福建在中国统一后,仍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国——名为郡,实际仍是一方诸侯。

汉代后,尤其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中原王朝对福建的管理越来越加强,福建半独立王国地位渐渐消失,也变成了中央管理,但交通不便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当时除了走海路,福建陆路基本不通。即便打通了几条闽道,也是如蜀道一样,运输很是不方便,还不如走海路。

李白曾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是没到过福建。他如果走过闽道,估计也会说“闽道难,难于上青天”。

新中国建立之前,福建除了昙花一现的漳厦铁路外,没有与外界相连的铁路,这在沿海省份中,是独一份。一直到1957年,建成通车了鹰厦铁路及随后的外福铁路后,福建才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其实我们看一下沿海各省通铁路(与外界相连的铁路)的时间,就可以发现福建进出不便的现象,自古以来就存在。

而交通不便,这让中原统治者对福建这块区域如何提的起兴趣?

第二,战略上不划算。

福建七山二水一田,平原地形很少,而且平坦地区都集中在沿海一线。也就是闽江入海口的福州-马尾地区;晋江入海口的泉州-晋江地区;九龙江入海口的厦门-漳州地区。

虽说福建有十分之一区域是耕地,但这些区域的缺点是都没有纵深,没有上游腹地。不可能形成珠三角,长三角那种大集散地。离开了沿海,福建内陆全部都是山区,路也是难走的转山路,经济带小。

古代海运不发达,而且重农轻商,福建的农耕潜力小,部分重农抑商的朝代自然是看不上眼。当然南宋、元朝重视商业,福建曾有一段时间很风光,被统治者看重。但到了明朝,又恢复重农抑商政策后,福建就又被统治者忽视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不止福建,广东省的东北部,浙江省的南部,江西省的东南部,自古也都是不争之地。这些区域多山少田,不盛产粮食,也缺乏自然资源,中原王朝对这些区域的重视程度都不高。通常来说,中原统治者占领几块经济价值较高的区块后,就不会往深山腹地继续延伸势力了。这也是这些地区会形成客家人聚集区的原因。

(侵华日军当年也避开了这些区域)

也就是说,古代统治福建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控制住沿海的几块冲积平原即可,余下的内陆丘陵既无法左右战局,又缺乏能战略价值。把统治秩序交给当地族长管理即可,这属于有意忽略,符合情理。

另外福建自古民风彪悍,闽人平日和善,但逼急了还真惹不起。当年侵华日军想攻占闽北要地南平,但刚进入闽北山区就被当地老百姓自发组成的民兵第十师打蒙了圈。所以民风这方面,也是历代中原王朝不想在福建投入过多精力的原因之一

喜欢就关注吧

福建(3)中原(12)原人(1)

相关参考

福建在古代为何成为兵家不争之地

古语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形容的是川蜀之地素来多兵戈之事,可是中国还有一个地方福建,却素来被战争所遗忘,被称之为兵家不争之地,这种原因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一、经济回报效果不高自古以

中国古代函谷关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曾经有过一段很精彩的论述,“(诸侯)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里的“关”指的就是函谷关。然而,今天这座关隘的故地并不险峻,令

雁门关地处山西,历朝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破关则三晋不保矣

在古代有很多诗人,他们钟情于去抒写边塞战场的场景,而我今天要说到的雁门关,则是在古时候最为著名的一座边关。我相信很多人对于他并不陌生,很多武侠小说当中都有提及,比方说天龙八部中就是萧峰为了帮助大宋朝,

台湾本是蛮夷之地,为何清朝福建籍官员能在台湾做出突出政绩

台湾岛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其历史发展也与中国历史发展一道,同荣共辱,风雨相守。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有关台湾的记载,但是直到清朝,中央才开始对台湾进行集权治理,由此使台湾有了如今工商发展的基础。对清朝在

古代这四个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得之可得天下,有你家乡吗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间,产生了朝代的更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几乎每个王朝的建立,都离不开血雨腥风的战争,彼此之间的攻城略地。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不少地方,因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都

兵家必争之地幽云十六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幽云十六州,也叫做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国古代汉族人来说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这个地方对于内战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而一旦发生外族入侵,那么这里将会是中原大地最重要的防线,一旦丢失,将直接面临着来自北

晋城的历史十个字

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晋城市是华

山西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

纵观中国历史,一般「”厄某地之咽喉”的关隘、「”兼有政治和经济双重目的”的城池以及港口都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况且在中国历史上,因地理条件而受到影响的军事与战争的例证也是不胜枚举。首先,从大处着眼,比如

二战前期德军为什么不去占领兵家必争之地----直布罗陀

直布罗陀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最南端,扼守着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唯一的海上通道——直布罗陀海峡,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704年,直布罗陀成为英国属地,在此后两个半世纪中一直是大英帝国版图中最重要的战略据点

虞芮之讼简介,虞芮两国君主最终为何肯相互让出所争之地

虞(在今山西平陆县)、芮(在今陕西大荔县)两国之君争田,久而不决,说:「西伯昌是有德之人,让他来裁定吧。」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周地,到了周边境,看到周人耕田的互相让地边,走路的互相让道;进入周都邑,又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