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强调,“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
Posted 周恩来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毛泽东强调,“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毛泽东强调,“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
1949年5月27日晚上,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南京路的街道上,灯光依然璀璨,人流熙熙攘攘,一派繁荣景象。此时的东方大都市已换了人间,上海解放了!
上海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工业城市,是远东闻名的金融、贸易中心,号称“东方的巴黎”。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向上海外围进发。国民党将上海作为负隅顽抗的最后据点。蒋介石命令汤恩伯坚守6个月,一方面加紧抢运物资,并幻想借力国际干涉;另一方面又算计着一旦战事失利,就把上海搬空打烂。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在北平香山的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使这座闻名世界的大城市既迅速解放而又不遭受战火摧毁?怎样防止国民党反动派破坏?这不仅是军事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在政治上也具有举世瞩目的重要影响。
▲陈毅在上海
毛泽东把解放和接管上海看成中国革命的“一大难关”。中央主要有两大担心:一是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美国是否会出兵干涉;二是如果党和人民军队在解放与接管的两个环节上衔接不好,造成进城后停工停电和社会混乱,上海就会变为一座死城。为此,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华东局的同志讨论解放上海问题时,就明确提出“慎重、缓进”的指导思想,强调“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要军事进城,还要政治进城”。5月上旬,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在讨论解放和接管上海方针时,都反复强调,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让国民党搞焦土政策,尽可能完好地保存这个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党中央关于接管上海方针的制定,为上海的顺利解放和接管指明了方向。
▲解放军“文打”上海:只准使用轻武器作战,一律禁止使用火炮和炸药
为解放和接管上海,党中央很早就开始在做组织准备工作。1948年12月,党中央致电上海局,选派30到50名干部前往东北解放区学习管理城市的经验。3月14日,周恩来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委托,出席中央召集的人事安排座谈会,研究上海的干部配备问题,确定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任解放后的上海市委书记,陈毅任上海市市长。4月下旬,中央给上海局及香港工委发电,指示潘汉年、夏衍、许涤新等迅速赶回北平,准备参加上海的接管工作。5月12日晚,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接见潘汉年一行。毛泽东对他们说:你们三人都在上海做过地下工作,可以说是老上海了,应该把上海接管工作做好啊。周恩来也叮嘱潘汉年:“你要当好陈毅同志的助手,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中国这个第一大城市,能够正常运转下去。”
同时,中共中央华东局从各解放区抽调5000余名干部到江苏丹阳县城进行接管上海的集中整训。集训期间,除了筹备建立接管工作机构、配备干部,准备粮食、棉花、煤炭等物资外,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进行接管干部思想、纪律教育。5月10日,陈毅做入城纪律和政策的报告。他说:我们到上海,一举一动对敌友都有影响,我们在上海接收好,全世界工人阶级和朋友都会高兴、欢呼,敌人更会垂头丧气,我们在上海搞坏一件事,全世界都会知道。他特别强调加强入城纪律,将入城看成党和人民军队带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为此,华东局要求接管干部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党中央5月16日发出的《关于入城部队遵守城市纪律的指示》,并专门制定12条更为具体的《入城守则》,规定部队尽量做到驻扎在郊外,马匹、大车一律不准入城,部队一律“不入民宅”等。
▲进入上海时,解放军战士风餐露宿
在军事部署上,中央军委明确指示“不要过于迫近上海”,同时“要准备接收上海,以便在上海敌人假如迅速退走,上海人民要求你们进驻的时候,不致毫无准备,仓卒进去,陷于被动”。当时,国民党守军正在向海上逃跑,抢运大批珍贵物资。渡江战役总前委心头也很着急,但由于战线推进太快,许多准备工作来不及或不细致,因此上报中央军委,要求推迟进占上海。毛泽东批准总前委的请求,要求总前委在准备工作未完成前不要占领上海,指示何时占领上海“仍须依照我方准备工作完成的程度来做决定”。
中共中央还指示上海局和地下党组织全力配合和协助解放军,把战斗堡垒建到敌人内部,广泛发动群众。他们成立策反工作委员会,先后策动国民党空军6架飞机和“重庆”号等20余艘海军舰艇,以及国民党军预干总队、伞兵3团等多次起义,促成了刘昌义等部队投诚;搜集了大量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情报,将国民党长江布防图、淞沪地区工事构筑图等资料及时送到三野领导机关,为制订解放和接管上海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广泛开展反搬迁、反破坏,护厂、护校斗争,恢复“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的活动,组织工人、店员建立“上海人民保安队”,组织教师、学生建立“人民宣传队”,在铁路、海关、银行等行业组织反对国民党搬运和破坏机器、原料、财产的群众性斗争。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中央军委于5月20日下达总攻命令。在进攻上海市区的战斗中,为避免破坏城市,总前委命令只准使用轻武器作战,一律禁止使用火炮和炸药。战斗打得异常艰苦。在苏州河一带的战斗中,敌人凭借高楼大厦,居高临下构成火力网,严密封锁河面和街道,解放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流血牺牲代价。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第二天,上海市政府也宣告成立。上海市军管会、市政府在陈毅领导下,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确定的完整地保全上海的方针,采取“按照系统、全部接收、调查研究、逐步改造”的原则,全面接管上海。
接管工作中,对原机构和人员采取稳健的接管策略,广泛吸纳各方面专家和人才。赵祖康是其中一个典型。5月28日,陈毅率部接管国民党市政府,代理市长赵祖康召集200余名旧职员全部在市府大楼会议室端坐候命。赵祖康原是著名的道路和市政工程专家,上海解放前被国民党任命为代理市长,但他不愿为国民党卖命,配合上海地下党为顺利解放上海做了许多工作。陈毅问:“你对将来有什么打算?”赵祖康有些犹豫地说:“今后我想回交通大学去教书,不知可以否?”陈毅摇了摇头。赵祖康不禁疑虑重重,想道:自己毕竟是国民党的高级官员,恐怕难以得到共产党的宽恕和谅解吧?陈毅觉察到他的心情,笑了笑说:“赵先生,不要有其他想法。你留下来是对的,国家需要人才,你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我们想请你继续担任工务局长的职务。我相信我们会能够很好合作的。”“我?!”赵祖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陈毅的话又是那样清晰有力。
陈毅的话一直铭刻在赵祖康的心上。时隔多年,他逢人还在说:“我终身都不会忘记陈毅同志那句出乎至诚,感人肺腑的话——‘我们是能够很好合作的’,这句话在我一生中许多重要时刻都起过作用。他帮我做了一种选择。历史证明,选对了。”在他的影响下,原在国民党市政府供职的许多工程技术、医务卫生、市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和人才都安下心来,为新中国积极工作。
▲上海人民欢庆解放
为保持上海教育秩序的稳定,对高等学校接管采取了相对宽容与缓进的方式。首先号召学校复校复课。6月初,陈毅专门写信给有关大学的教授会:“上海的解放与上海市文化界教授们的若干次爱国英勇斗争是分不开的,尚望共同努力,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号召发出后,受到各学校的热烈响应,绝大多数学校在通告发出一周后就开始复课。6月15日,市军管会委派代表接管交通、复旦、同济等“国立”大学和官办科研机构,对私立大学仍采取不接管、不调整、暂时维持原状的方针。
通过各方面不懈努力,上海的接管基本做到了工厂不停工、商店不停市、学校不停课,始终保持着城市的电灯、电话、煤气、自来水、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让这座城市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本文原标题: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上海这个最大工业城市
作者:董斌
来源:《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
国民党(59)上海(21)党中央(1)相关参考
当干部,政治智慧必须有什么是政治?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指出,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什么是政治
文章摘自:《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作者:邸延生,新华出版社出版。核心提示:毛泽东疲倦地摇了摇头,用很缓和的语气强调说:“不是那个意思。这段时间累了,用脑子太多,你给我搞碗肥些的红烧肉,吃了补补脑子。”
王猛(325—375),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为胡人政权前秦作出巨大贡献的汉族杰出寒士。氐人苻坚之所以能建立起强大的前秦政权,并统一北方,毫无疑问,与王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没
(1891.12—1962.2),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资料图)> 早在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时,年轻的就写过一篇
王猛(325—375),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为胡人政权前秦作出巨大贡献的汉族杰出寒士。氐人苻坚之所以能建立起强大的前秦政权,并统一北方,毫无疑问,与王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没
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法)卢梭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动。--(德)赫尔巴特《教育学
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2人生在世,不出一番好议论,不留一番好事业,终日饱食暖衣,不所用心,何自别于禽兽。——苏辙3人
小编小的时候看古装剧,感觉古人头发都长得好长,心里不禁纳闷,古人难道不理发吗?理发一词最早见于宋朝的书籍记载中,朱熹在注《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而诗经成书于西周至春
历史人物 乾隆临死前强调嘉庆不能杀和珅 为什么嘉庆杀了之后就后悔了
还不知道:嘉庆为何杀完和珅之后就后悔了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在临终前曾反复强调让嘉庆不要轻易动和珅,但在乾隆死后,嘉庆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处置了和珅,正是这个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马海燕)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2日傍晚现身北京师范大学,受聘为该校文学院教授。说,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领奖台。> 300人的图书馆报告厅挤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