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宋朝皇帝列表要有年代

Posted 年号

篇首语:愿你在孤独难熬的时光里,始终没有辜负那个拼命的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宋朝皇帝列表要有年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宋朝皇帝列表要有年代

宋朝皇帝列表要有年代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宋朝一共多少位皇帝 ? 在位时间 年号等 ?

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宋代帝王世系(960——1279)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开宝九年(976)

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元年(976)——至道三年(997) 真宗赵恒咸平元年(998)——乾兴元年(1022) 仁宗赵祯天圣元年(1023)——嘉佑八年(1063) 英宗赵曙治平元年(1064)——四年(1067) 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元丰八年(1085) 哲宗赵煦元佑元年(1086)——元符三年(1100) 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1101)——宣和七年(1125) 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二年(1127) 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绍兴三十二年(1162) 孝宗赵眘隆兴元年(1163)——淳熙十六年(1189) 光宗赵敦绍熙元年(1190)——五年(1194) 宁宗赵扩庆元元年(1195)——嘉定十七年(1224) 理宗赵昀宝庆元年(1225)——景定五年(1264) 度宗赵禥咸淳元年(1265)——十年(1274) 恭帝赵德佑元年(1275)——二年(1276) 端宗赵昰景炎元年(1276)——三年(1278) 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二年(1279

北宋皇帝的年号都有哪些?

北宋皇帝的年号如下:

宋太祖赵匡胤所用的年号:

建隆:960年—963年。

乾德:963年—968年。

开宝:968年—976年。

宋太宗赵炅所用的年号:

太平兴国:976年—984年。

雍熙:984年—987年。

端拱:988年— 989年。

淳化:990年—994年。

至道:995年—997年。

宋真宗赵恒所用的年号:

咸平:998年—1003年。

景德: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

天禧:1017年—1021年。

乾兴:1022年 。

宋仁宗赵祯所用的年号:

天圣:1023年—1032年。

明道:1032年—1033年。

景祐:1034年—1038年。

宝元:1038年—1040年。

康定:1040年—1041年。

庆历:1041年—1048年。

皇祐:1049年—1054年。

至和:1054年—1056年。

嘉祐:1056年—1063年 。

宋英宗赵曙所用的年号:

治平:1064年—1067年。

宋神宗赵顼所用的年号:

熙宁:1068年—1077年。

元丰:1078年—1085年。

宋哲宗赵煦所用的年号:

元祐:1086年—1094年。

绍圣:1094年—1098年。

元符:1098年—1100年。

宋徽宗赵佶所用的年号:

建中靖国:1101年。

崇宁:1102年—1106年。

大观:1107年—1110年。

政和:1111年—1118年。

重和:1118年—1119年。

宣和:1119年—1125年 。

宋钦宗赵桓所用的年号:

靖康:1126年—1127年

北宋比较有特殊意义的年号:

1、年号建隆: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使用的年号,也是宋朝的第一个年号。当时还残留的其他一些五代十国政权也用此年号纪年。

2、年号太平兴国:北宋君主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宋太宗一即位,就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

3、年号靖康(1126年-1127年4月):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因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扩展资料:

北宋(960年—1127年)

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改元建隆。

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年号

通常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宋仁宗9个、宋太宗5个,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来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宋年号

宋朝皇帝世袭表

  宋朝一共有18位皇帝(北宋9位,南宋9位):

  北宋(960——1127)   一、   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庙号:太祖   帝名:赵匡胤   辈份:第一代   在位:960——976(16年)   生卒:927——976(49岁)   皇考:赵弘殷第二子   生母:杜氏   年号:建隆(960——963)乾德(963——968)开宝(968——976)   陵墓:永昌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二、   谥号: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庙号:太宗   帝名:赵匡义(赵光义、赵炅)   辈份:第一代   在位:976——997(21年)   生卒:939——997(58岁)   皇考:赵弘殷第三子   生母:杜氏   年号:太平兴国(976——984)雍熙(984——987)端拱(988——989)淳化(990——994)至道(995——997)   陵墓:永熙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三、   谥号: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圣章元孝皇帝   庙号:真宗   帝名:赵恒   辈份:第二代   在位:997——1022(25年)   生卒:968——1022(54岁)   皇考:太宗第三子   生母:李氏   年号:咸平(998——1003)景德(1004——1007)大中祥符(1008——1016)天禧(1017——1021)乾兴(1022)   陵墓:永定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四、   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庙号:仁宗   帝名:赵祯   辈份:第三代   在位:1022——1063(41年)   生卒:1010——1063(53岁)   皇考:真宗第六子   生母:李氏   年号:天圣(1023——1032)明道(1032——1033)景佑(1034——1038)宝元(1038——1040)康定(1040——1041)庆历(1041——1048)皇佑(1049——1054)至和(1054——1056)嘉佑(1056——1063)   陵墓:永昭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五、   谥号: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庙号:英宗   帝名:赵曙(赵宗实)   辈份:第四代   在位:1063——1067(4年)   生卒:1032——1067(35岁)   皇考:太宗子商恭靖王赵元汾子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   生母:任氏   年号:治平(1064——1067)   陵墓:永厚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六、   谥号: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庙号:神宗   帝名:赵顼   辈份:第五代   在位:1067——1085(18年)   生卒:1048——1085(37岁)   皇考:英宗长子   生母:高氏   年号:熙宁(1068——1077)元丰(1078——1085)   陵墓:永裕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七、   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攻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庙号:哲宗   帝名:赵煦   辈份:第六代   在位:1085——1100(15年)   生卒:1076——1100(24岁)   皇考:神宗第六子   生母:朱氏   年号:元佑(1086——1094)绍圣(1094——1098)元符(1098——1100)   陵墓:永泰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八、   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皇帝   庙号:徽宗   帝名:赵佶   辈份:第六代   在位:1100——1125(25年)   生卒:1082——1135(53岁)   皇考:神宗第十一子   生母:陈氏   年号:建中靖国(1101)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政和(1111——1118)重和(1118——1119)宣和(1119——1125)   陵墓: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之宝山)   九、   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庙号:钦宗   帝名:赵桓   辈份:第七代   在位:1125——1127(2年)   生卒:1100——1161(61岁)   皇考:徽宗长子   生母:王氏   年号:靖康(1126——1127)   陵墓:永献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南宋(1127——1279)   十、   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庙号:高宗   帝名:赵构   辈份:第七代   在位:1127——1162(35年)   生卒:1107——1187(80岁)   皇考:徽宗第九子   生母:韦氏   年号:建炎(1127——1130)绍兴(1131——1162)   陵墓: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之宝山)   十一、   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庙号:孝宗   帝名:赵昚(赵伯琮、赵瑗、赵玮)   辈份:第八代   在位:1162——1189(27年)   生卒:1127——1194(67岁)   皇考:太祖少子秦王赵德芳五世孙秀王赵子偁子   生母:张氏   年号:隆兴(1163——1164)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   陵墓:永阜陵(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之宝山)   十二、   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庙号:光宗   帝名:赵敦   辈份:第九代   在位:1189——1194(5年)   生卒:1147——1200(53岁)   皇考:孝宗第三子   生母:郭氏   年号:绍熙(1190——1194)   陵墓:永崇陵(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之宝山)   十三、   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庙号:宁宗   帝名:赵扩   辈份:第十代   在位:1194——1224(30年)   生卒:1168——1224(56岁)   皇考:光宗第二子   生母:李氏   年号:庆元(1195——1200)嘉泰(1201——1204)开禧(1205——1207)嘉定(1208——1224)   陵墓:永茂陵(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之宝山)   十四、   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庙号:理宗   帝名:赵昀(赵与莒、赵贵诚)   辈份:第十一代   在位:1224——1264(40年)   生卒:1205——1264(59岁)   皇考:宋太祖的十世孙,山阴尉赵希瑀子(一说实为史弥远抱养之民间孩子,无宋室血统)   生母:全氏   年号:宝庆(1225——1227)绍定(1228——1233)端平(1234——1236)嘉熙(1237——1240)淳佑(1241——1252)宝佑(1253——1258)开庆(1259)景定(1260——1264)   陵墓:永穆陵(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之宝山)   十五、   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庙号:度宗   帝名:赵禥(赵孟启、赵孜)   辈份:第十二代   在位:1264——1274(10年)   生卒:1240——1274(34岁)   皇考:理宗弟赵与芮子   生母:黄氏   年号:咸淳(1265——1274)   陵墓:永绍陵(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之宝山)   十六、   谥号:孝恭懿圣皇帝   庙号:无   帝名:赵显   辈份:第十三代   在位:1274——1276(2年)   生卒:1271——1323(52岁)   皇考:度宗子   生母:全氏   年号:德佑(1275——1276)   十七、   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庙号:端宗   帝名:赵昰   辈份:第十三代   在位:1276——1278(2年)   生卒:1268——1278(10岁)   皇考:度宗长子   生母:杨氏   年号:景炎(1276——1278)   陵墓:永福陵(今广东省新会县南崖山)   十八、   谥号:少帝、幼主、末帝、卫王   庙号:无   帝名:赵昺   辈份:第十三代   在位:1278——1279(1年)   生卒:1271——1279(8岁)   皇考:度宗子   生母:俞氏   年号:祥兴(1278——1279)

宋朝全部年号

北宋:

1、宋太祖赵匡胤共使用三个年号分别为:建隆、乾德、开宝。

2、宋太宗赵炅共使用五个年号分别为: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3、宋真宗赵恒共使用五个年号分别为: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4、宋仁宗赵祯共使用九个年号分别为: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5、宋英宗赵曙共使用一个年号为:治平。

6、宋神宗赵顼共使用两个年号分别为:熙宁、元丰。

7、宋哲宗赵煦共使用三个年号分别为:元祐、绍圣、元符。

8、宋徽宗赵佶共使用六个年号分别为: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9、宋钦宗赵桓共使用一个年号为:靖康。

南宋:

1、高宗赵构共使用两个年号分别为:建炎、绍兴。

2、孝宗赵昚共使用三个年号分别为:隆兴、乾道、淳熙。

3、光宗赵惇共使用一个年号为:绍熙。

4、宁宗赵扩共使用四个年号分别为: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5、理宗赵昀共使用八个年号分别为: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

6、度宗赵禥共使用一个年号为:咸淳。

7、法宗赵㬎共使用一个年号为:德祐

8、端宗赵昰共使用一个年号为:景炎。

9、末帝赵昺共使用一个年号为:祥兴。

扩展资料

宋朝皇帝年号

宋朝共有57个年号,以在位最长的仁宗为最多,有九个。宋朝皇帝年号在用字上和之前朝代一样,喜用吉祥美好的字眼,如淳化、咸平、庆历、熙宁、元丰、淳熙、嘉泰、嘉熙、祥兴等。皇帝也常因祥瑞、天灾、郊祀改元。宋朝年号使用时间普遍较短,北宋年号中没有超过十年的,唯仁宗天圣、神宗熙宁使用了十年。

北宋年号中还有三个四字年号:太平兴国、大中祥符、建中靖国。之后的朝代再未出现四字年号(不计地方起义势力)。南宋年号的用字很多取自于之前年号的字眼合成。如隆兴即“隆绍兴之政”;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绍熙即“绍淳熙之政”;

庆元取自庆历、元祐;端平取自端拱、太平兴国 。南宋年号中有四个年号使用时长超过十年,高宗之绍兴凡三十二年,孝宗之淳熙凡十六年,宁宗之嘉定凡十七年,理宗之淳祐凡十二年,其余使用时长普遍较短。南宋年号的使用时长普遍与当时的政局有关。

年号相关:

历史事件

以年号称呼的历史事件:

建隆之治、雍熙北伐、咸平之治、庆历和议、庆历新政、庆历兴学、熙宁变法、熙宁兴学、宋越熙宁战争、熙宁开边、元丰改制、元祐更化、元祐党争、绍圣绍述、崇宁兴学、靖康之耻(靖康之难)、建炎南渡、绍兴北伐、绍兴和议、隆兴北伐、隆兴和议、乾淳之治、绍熙内禅、庆元党禁、开禧北伐、嘉定和议、端平更化、端平入洛、德祐之变等

文献书籍

建隆遗事、开宝本草(开宝重定本草、开宝新详定本草)、太平广记、太平寰宇记、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嘉祐补注本草、嘉祐集笺注、嘉祐石经、熙宁使虏图抄、元丰类稿、元丰九域志、建中靖国续灯录、大观明州图经、宣和博古图

大宋宣和遗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靖康稗史笺证(靖康稗史七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乾道四明图经、乾道建康志、淳熙三山志、绍熙州县释奠仪图、绍熙云间志、庆元建康志、嘉泰会稽志、嘉泰普灯录、嘉定赤城志、

宝庆会稽续志、宝庆四明志、宝庆昌国志、淳祐玉峰志、开庆四明续志、景定建康志、景定严州续志、咸淳临安志、咸淳玉峰续志、咸淳毗陵志等

制度

嘉祐铜则、熙宁五服敕、政和五礼新仪、淳熙条法事类、庆元条法事类

人物

嘉祐四友、元祐党奸(元祐党籍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宋朝年号

宋朝皇帝列表?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宋朝——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投海殉国后,第二日海中浮尸几万,故而传出“山崖之后再无中国”之说,真是可歌可泣啊)。 1.宋太祖 赵匡胤 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和湖南等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战局面。 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接受贤臣赵普的建议,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官的地位,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比较安定。但是也导致宋朝“积贫积弱”,外族纷纷侵扰。但也因为重文轻武,使宋代文学、哲学、美术、科技异常发达。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享年50岁。 2.宋太宗 赵炅 宋太宗 (939—997),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在位22年。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本名赵匡义,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称赵光义。宋太宗很有作为,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不过由于他两度伐辽失败,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但是总的来说,他统治时期宋朝比较强盛。 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3.宋真宗 赵恒 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赵恒,原名赵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较强盛。他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4.宋仁宗 赵祯 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原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但总的来说,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载,其母李氏生仁宗后,被刘德妃窃为己子,仁宗即位后,仍认刘后为生母,李氏临死也没敢母子相认。刘后死后,仁宗才知道内情,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编写了《狸猫换太子》。 5.宋英宗 赵曙 宋英宗名赵曙(公元1032--1067年),太宗曾孙,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在位时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 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宝。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6.宋神宗 赵顼 宋神宗,名赵顼(公元1048~1085年),原名仲铖。英宗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堡)。神宗赵顼,先后封为淮阳王、颖王。英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他喜欢读《韩非子》一书,读后说:“天下弊事很多,不能不改革。”英宗于公元1067年正月丁巳日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熙宁”。 赵顼即位后,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严重局面,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他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废去元老,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当时,有个地方发生地震和山崩,保守派就说这是王安石变法不当,引起老天发怒。公元1073年,河北地区遭受大早,灾民被迫逃荒。有个保守派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呈送给赵顼说:“早灾是由于王安石变法造成的,只要停止变法,罢免了他,老天一定会降雨消灾。”曹太后和高太后也在赵顼面前哭诉王安石搞乱了天下,要求停止新法。神宗动摇了,王安石先后两次被迫辞职,以后就一直没有出来做官。王安石辞官后,赵顼还把大部分新法维持了近十年,直到他死去。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他前期任用王韶,获得了熙河战役的胜利,收复了两千里故汉地。后期任用宦官李宪,因指挥失当在灵武遭致惨败。神宗半夜得到消息,起床踱步,达旦未眠,因此得病。公元1085年2月神宗病重,3月立子赵佣为太子,嘱咐由高太后协同处理国事。戊戌日,病死于汴京宫中的福宁殿。赵顼死后的庙号为神宗。 7.宋哲宗 赵煦 宋哲宗赵煦(公元1077--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佑”。 病逝于汴京,在位十五年,终年二十四岁,葬于永泰陵。哲宗登基时,只有10岁,由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执政后,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到了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原因。 8.宋徽宗 赵佶 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赵佶,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当金兵入侵,无法应付时,急忙传位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但终于无法挽回局势,父子两人皆被金兵俘虏北上,受尽折磨,八年后死于黑龙江依兰。 9.宋钦宗 赵桓 宋钦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赵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灭亡。靖康二年 (1127年)与徽宗为金兵俘掳北去,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1161年,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 宋高宗 赵构 10.宋高宗 (1107—1187)南宋皇帝。名赵构。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 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 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逝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著有《翰墨志》。 11.宋孝宗 赵昚 宋孝宗赵眘(公元1127--1194年),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敦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12.宋光宗 赵敦 宋光宗赵敦(公元1147--1200年),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庆元六年(1200年)春,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 13.宋宁宗 赵扩 宋宁宗赵扩(公元1168--122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企图组织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才宣布弛禁。宁宗还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封爵,大快人心,打击了投降派。1206年,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败,被杨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在史弥远的操纵下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 向金朝称伯,自己称侄,又向金朝进贡金银,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成为宋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独揽宋朝大政。史弥远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官职。宋宁宗时期,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宋宁宗还恢复理学地位。1224年,死于宫中。在位三十年,终年五十七岁,葬永茂陵。 14.宋理宗 赵昀 宋理宗赵昀(公元1205--1264年),是南宋第五代皇帝。宁宗养子。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废太子赵弘,立宋理宗为皇帝。宋理宗十分无能,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他本人崇拜理学。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1264年10月,理宗病死于临安,在位40年,终年60岁,葬于永穆陵。 15.宋度宗 赵禥 宋度宗赵禥(公元1240--1274年),在位1265年—1274年),在位10年,享年35岁,宋度宗长大后十分昏庸无能。他即位时,金朝已经灭亡多年,北方元朝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政治十分腐败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荒淫无道,沉湎于酒色之中,宋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只有等着灭亡。北方元军多次出兵进攻南宋,宋廷虽腐朽,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度宗即位后,元军猛攻襄樊。这一次是决定南宋小朝廷兴亡的关键战役。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还说已经取胜,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最后,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为宋朝敲响丧钟,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1274年7月,度宗病逝于宫中,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年。葬于永绍陵。 16.宋恭帝 赵显 宋恭帝赵显(1271年-1323年),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是之弟,宋末帝赵昺兄,即位前封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谥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宋咸淳十年(1274年)十月,宋度宗驾崩,年四岁的赵隰在奸相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改明年为德祐元年。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当时元朝军已平定中国北方和西南,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阳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皇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太皇太后和宋恭帝在舆论压力下诛贾似道,不过为时已晚,宋朝亡国在即。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大半的领土。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遣陆秀夫求和称侄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 17.宋端宗 赵昰 宋端宗,名赵昰(公元1268-1278年),度宗长子,恭帝兄。恭帝被元掳往北方,陆秀夫等拥立他为帝。在位3年,在元军追击中受惊而死,终年11岁,葬于永福陵(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赵昰,曾先后被封为吉王、益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进逼临安时,他由驸马都尉杨镇等护卫,出逃福建。欲对宋室斩草除根的伯颜派兵追赶,未果而还。3月,赵昰等人到达福州,得知临安沧陷,恭帝被掳往北方。5月,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景炎”。 35作文网 端宗在位时,年仅8岁,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他只得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着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于奔命。左丞相陈宜中对大局绝望,远走占城(今越南境内)。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3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湾,一天夜间,坐船不慎被颠覆,端宗落入海中,后被左右救起,已经喝了一肚子的水,而且就此起病,吓得好几天都讲不出话来。因元军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冈州(今广东省雷州湾),经此颠簸,又惊病交加,于4月病死。 18.宋幼主 赵昺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南宋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附: 赵昺,曾先后封为信王、广王、卫王。临安危急时,他在母亲杨淑妃带领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宋端宗于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病死,赵昺被陆秀夫,张世杰于同月冈州拥立为帝,5月,改年号为“祥兴”,6月,迁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与此同时,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被元军统帅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所俘,其统领的督军府从此瓦解。宋幼主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人马全部登船,然后依山面海,将1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根长木。将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间,诏示将士与舰船共存亡。 张弘范见宋军战船集结,行动不便,就先用小船装满柴草,浇上油,点火后乘风攻击宋水军。宋军船上的湿泥阻止了火势蔓延,长木又顶住了火船,使元军的火攻归于失败。张弘范又阻断了宋军的水源,封锁了海口。宋兵饥渴交加,处境日益困难。张弘范派人劝降,被张世杰拒绝。2月6日,双方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张弘范分兵四路,发动猛攻。宋军正在拼命抵抗时,忽听得张弘范所在的指挥船上奏起了音乐。宋军以为这是元军将领在举行宴会,战斗就松懈了一下。不料此乐声是元军总攻的讯号,张弘范的指挥船直扑而来,箭如暴雨。元军在乱箭掩护下,夺走了宋军的战船七艘。各路元军又一齐猛扑过来,从中午到傍晚,海战进行得异常激烈。忽然,张世杰见到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帜,停止了抵抗,其他战船也降下旗帜,知道大势已去,急忙一面将精兵集中到中军,一面派出一只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帝昺前来,准备突围。帝昺这时正由左丞相陆秀夫守护着,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来接帝昺,陆秀夫不知这是真是假,又担心帝昺如突围不成而被元军截获,坚决拒绝。他知道君臣都难以脱身了,就连忙跨上自己的座船,仗剑驱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然后,换上朝服,回到大船礼拜帝昺,哭着说:“陛下,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理应为国殉身。德佑皇帝(恭帝)当年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今日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帝昺则给吓得哭作一团。陆秀夫说完,将黄金国玺系在腰间,背起九岁的帝昺奋身跃入大海,以身殉国。顷刻间君臣二人就沉没得无影无踪。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听到这个噩耗,顿时哭声震天,几万人纷纷投海殉国。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而出来到海陵山脚下,不久,有人带来了陆秀夫背负帝昺共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悲痛不已,此时,飓风再来,部下劝他上岸暂避。张世杰俯视着在风粮中飘摇的宋军残船,拒绝暂避。绝望地回答:“无济于事了,还是与诸君共甘苦吧”又说道:“我为赵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没有殉身,是望元军退后,再立新君,然而,国事发展到如此地步,难道这是天意。”说完堕身入海。 南宋灭亡。(这是中国第一次灭国,当时百姓及官员

唐朝皇帝列表的简介及年号????

如下图所示:

注:

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唐中宗年间追尊为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谥号孝敬皇帝保留,迁往洛阳供奉。

2、武后临朝称制。

3、李裕为唐昭宗嫡长子,太子。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发动政变,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后宫妃嫔,逼迫昭宗传位李裕,改名李缜,名义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皇后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次年正月,昭宗复辟,将李裕改回原名,降封为德王(后改濮王)。905年,朱全忠将李裕等九名兄弟一并杀害。

4、李耳是否存在及生卒时间均有争议。

扩展资料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658年置东都洛阳,后又陆续增置北都太原 ,南京成都、凤翔等都城。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君主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表

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历代帝王名录 一、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具体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女娲氏、燧人氏、共工氏、祝融氏、有巢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蚩尤氏、少昊 金天氏、颛顼 高阳氏、帝喾 高辛氏、帝挚 高辛氏。 二、尧舜禹:尧帝唐放勋、舜帝虞重华、大禹姒文命(禹铸九鼎)。 三、夏:公元前2197—1766年,共432年,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姒姓,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 1、宗神夏禹45年;2、帝启29年;3、太康29年(有穷氏后羿入侵,史称太康失国);4、仲康l3年(寒浞杀后羿自立);5、帝相 28年;6、少康22年(灭有穷氏,史称少康中兴);7、帝抒17年(发明甲和矛);8、帝槐26年;9、帝芒 l8年;10、帝泄l6年;l1、不降59年;l2、帝扃 2l年;l3、帝胤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皋 l1年 ;l6、帝发l9年;17、履癸(桀)53年。 四、商:公元前1556—1046年,共510年,共传十七世,三十王,子姓、建都:郑州、邢台、商丘、安阳、朝歌等。 1、成汤30年;2、外丙3年;3、仲壬4年;4、太甲33年(伊尹放逐,桐宫悔过);5、沃丁29年;6、太庚25年;7、小甲36年;8、雍己12年;9、太戊75年;10、仲丁11年;11、外壬15年;12、河亶甲9年;13、祖乙19年;14、祖辛16年;15、沃甲20年;16、祖丁32年;17、南庚29年;18、阳甲7年;19盘庚28年(迁都殷,史称殷商);20小辛 21年 ;21、小乙21 年 ;22、武丁 59年 ;23、祖庚 7年;24、祖甲 33年;25、廪辛 44年;26、庚丁 6年;27、武乙35年;28、太丁 3年;29、帝乙 27年 ;30、帝辛(纣)33年 。 五、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 发7年;2、成王 诵37年(周公辅政);3、康王 钊26年;4、昭王 瑖5l年;5、穆王 满55年;6、共王 紧扈l2年;7、懿王 囏25年;8、孝王 辟方15年;9、夷王 变16年;l0、厉王 胡37年(周召共和l4年);11、宣王 靖46年;12、幽王 宫生11年(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倾国)。武王之前还有文王姬昌51年(拘羑里而演周易。渭水访贤,姜子牙封神),虽势力强大,但名义上仍是商朝的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 宜臼5l年;2、桓王 林23年;3、庄王 铊15年;4、厘王 胡齐5年;5、惠王 阆25年;6、襄王 郑33年;7、顷王 壬臣6年;8、匡王 班6年;9、定王 瑜2l年;1O、简王 夷14年;11、灵王 泄心 27年;l2、景王 贵25年;13、悼王 猛1年;l4、敬王匈 44年;15、元王 仁7年;l6、贞定王 介28年;17、哀王 去疾1年;18、思王 叔1年;19、考王 嵬15年;20、威烈王 午44年;2l、安王 骄26年;22、烈王 喜7年;23、显王 扁48年;24、慎靓王 定6年;25、赧王 延59年;26、东周君 杰7年。 春秋战国: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 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十个。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史称“春秋五霸”:足智多谋的郑庄公、尊王攘夷的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晋文公、志大才疏的宋襄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复兴霸业的晋悼公、纵横江淮的吴王阖闾、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周定王十六年,韩、赵、魏灭智伯,史称三家分晋,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这些大国之间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史称“战国七雄”。 六、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 政12年;2、二世 胡亥3年;3、子婴l年。 七、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史称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 邦12年;2、惠帝 盈 7年;3、少帝(吕后称制)8年; 4、文帝 桓23年;5、景帝 启l6年(文景之治);6、武帝 彻(创立年号)建元54年;7、昭帝 弗陵 始元l3年;8、宣帝 询 本始25年;9、元帝 爽 初元16年。lO、成帝 骜 建始26年;ll、哀帝欣 建平6年;12、平帝 珩 元始5年;l3、孺子 婴 居摄3年。 新朝:公元9—25年,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33年;2、明帝庄 永平 l8年;3、章帝炟 建初 l3年;4、和帝肇 永元 17年;5、殇帝隆 延平1年;6、安帝佑 永初 19年;7、顺帝保 永建 l9年;8、冲帝炳 永加 l年;9、质帝钻 本初 l年;lO、桓帝志 建和 2l年;ll、灵帝宏 建宁 22年;12、少帝辨 光熹 1年;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八、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 丕 黄初 7年;2、明帝 睿 太和 13年;3、齐王 芳 正始 14年;4、高贵乡公 髦 正元 7年;5、常道乡公 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后子曹丕追尊其为魏武帝。 蜀:公元22l--26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 备 章武 3年;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2、会稽王 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 皓 元兴 l7年。 九、晋: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 司马炎 泰始 25年;2、惠帝 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 司马炽 永加 5年;4、憨帝 司马业 建兴 4年。 249年,曹魏重臣司马懿(字仲达,追封宣帝)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的大权。263年,掌握了大权的司马懿之子司马昭下令伐蜀,刘禅出降,蜀汉灭亡。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了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出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 司马睿 建武 6年;2、明帝 司马绍 太宁 3年;3、成帝 司马衍 咸和 17年;4、康帝 司马岳 建元 2年;5、穆帝 司马聃 永和 l7年;6、哀帝 司马丕 隆和 4年;7、废帝 司马奕 太和 6年;8、简文帝 司马昱 咸安 2年;9、孝武帝 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 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ll、恭帝 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割据政权):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部的‘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昌 4年 3、赫连定 4年。 十、南北朝: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1、武帝 刘裕 永初 3年;2、少帝 刘义符 景平 2年;3、文帝 刘义隆 元加 30年;4、孝武帝 刘骏 孝建 11年;5、废帝 刘予业 永元 l年。6、明帝 刘 彧 秦始 8年;7、后废帝 刘昱 元徴 5年; 8、顺帝 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1、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2、武帝肖赜 永明 ll年。3、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4、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5、明帝 肖鸾建武 5年。 6、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7、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1、武帝肖衍 天监 48年。2、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3、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4、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1、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2、文帝陈倩 天加 7年。3、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4、宣帝陈顼 太建 l4年。5、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11帝。鲜卑族、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鲜卑族拓跋氏,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2、明帝毓 4年;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5、静帝阐 2年。 西魏:535--557,共23年,四帝,,鲜卑族、拓跋氏,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2年 2、文帝宝炬17年 3、废帝钦2年 4、恭帝廓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都:邺。 1、文宣帝洋 lO年;2、孝昭帝演 l年;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5、幼主恒 1年。 十一、隋朝:58l--6l8,三帝,共37年,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1、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2、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3、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十二、唐朝:618--9O7二十二帝,共29O年,李姓,建都:长安 1、高祖渊 武德 9年。2、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3、高宗治 永徽 34年。4、中宗显 嗣圣 1年。5、武则天 垂拱 21年。6、中宗(复辟)神龙 5年。7、睿宗旦 景云3年。8、玄宗隆基 先天43年。9、肃宗亨 至德7年。10、代宗豫 宝应17年。11、德宗适 建中 26年。12、顺宗诵 永贞 l年。13、宪宗纯 元和 l5年。14、穆宗恒 长庆 4年。15、敬宗湛 宝历 2年。16、文宗昂 太和 14年。17、武宗炎 会昌 6年。18、宣宗忱 大中 13年。19、懿宗漼 咸通 l4年。20、僖宗儇 乾符 l5年。21、昭宗晔 龙纪 16年。22、哀帝祝 天佑 3年。 十三、五代十国 9O7--96O年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朱姓 建都:汴梁 1、太祖全忠 开平 6年。2、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李姓 建都:洛阳 1、荘宗存勗 同光 4年。2、明宗嗣源 天成 8年。3、愍帝从厚 应顺 l年。4、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石姓 建都:汴梁 1、高祖敬塘 天福 7年。2、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1、高祖知远 天福 2年。2、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1、太祖郭威 广顺3年。2、世宗柴荣 显德6年。3、恭德宗训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1、王 建 12年。 2、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州 1、杨行密15年。 2、杨渥3年。3、杨隆演 lO年。4、杨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1、马殷 35年。 2、马希声 2年。 3、马希范 l5年。 4、马希广 3年。 5、马希萼 2年。 6、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1、王审知 4O年。 2、王延均 3年。 3、王 昶 4年。 4、王延义 4年。 5、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1、李 升 7年。 2、李 璟 l9年。 3、李 煜 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1、高季兴 22年。 2、高从海 20年。 3、高保融 l2年。 4、高保勗 l年。 5、高继冲 l年。 南汉:9O5--97l 建都:广州 1、刘 隐 12年。 2、刘 䶮 32年。 3、刘 玢 1年。 4、刘 晟 l6年。 5、刘 鋹 l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1、钱 鏐 41年。 2、钱元瓘 lO年。 3、钱 佐 6年。 4、钱 倧 l年。 5、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1、刘崇 4年。2、刘钧 l4年。3、刘继恩 l年。4、刘继元 1l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1、孟知祥 l年。 2、孟昶 3O年。 十四、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1、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2、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3、真宗桓,咸平,在位25年。4、仁宗祯,天圣,在位41年。 5、英宗曙,治平,在位4年。6、神宗顼,熙宁,在位18年。7、哲宗煦,元佑,在位15年。8、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9、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1、高宗构 建炎 在位36年。2、孝宗昚 隆兴 在位27年。3、光宗敦 绍熙 在位 5年。4、宁宗扩 庆元 在位3O年。5、理宗盷 宝庆在位4O年。6、度宗 禥 咸淳在位10年。7、恭帝 显德 佑在位2年。8、瑞宗昰 景炎 在位3年。9、末帝昺 祥兴 在位3年。 十五、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孛儿只斤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年。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十七、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 景泰,在位7年。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 正德 在位l6年。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 隆庆 在位 6年。十三、神宗翊钧 万历 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 泰昌 在位 l年。十五、熹宗由校 天启 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一)、大顺(农民起义政权) 李自成;(二)、大西(农民起义政权) 张献忠,年号大顺;(三)、南明(流亡政权)1、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2、唐王 朱聿键3、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十八、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帝清太祖努尔哈赤 年号天命和清太宗皇太极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 顺治 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 康熙 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 雍正 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 乾隆 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 嘉庆 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 道光 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 咸丰 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 同治 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 光绪 在位34年。 十、溥仪 宣统 在位 3年。 宋朝(58)要有(8)

相关参考

宋朝皇帝年号列表,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列表宋朝皇帝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

南宋皇帝列表 南宋地图 南宋历代皇帝简介及年号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南宋皇帝列表南宋地图南宋历代皇帝简介及年号”的详细内容!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南京应天府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合称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宋朝皇帝介绍 宋朝有多

宋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皇帝介绍宋朝有多少个宋朝共有18位皇帝。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列表宋朝皇帝顺序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

宋朝历代皇帝有哪些?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宋朝——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

宋朝皇帝顺序列表,宋朝皇帝顺序

宋朝皇帝顺序宋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皇帝介绍宋朝有多少个宋朝共有18位皇帝。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

后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唐朝皇帝列表的简介及年号

唐朝皇帝列表的简介及年号????如下图所示:注: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唐中宗年间追尊为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谥号孝敬皇帝保留,迁往洛阳供奉。2、武后临朝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列表的简介及年号

唐朝皇帝列表的简介及年号????如下图所示:注: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唐中宗年间追尊为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谥号孝敬皇帝保留,迁往洛阳供奉。2、武后临朝

东汉皇帝列表及年号,东汉皇帝列表

东汉皇帝列表?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da第二声)汉和帝刘肇(zhao第四声)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hu第四声)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zuan第三声)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

清朝皇帝列表及年号,清朝历代皇帝列表(按顺序)还有他们的名字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按顺序)还有他们的名字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1、(太祖)努尔哈赤年号天命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