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总统”徐世昌对近代中国有哪些影响?
Posted 总统
篇首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治总统”徐世昌对近代中国有哪些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文治总统”徐世昌对近代中国有哪些影响?
徐世昌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曾经担任过中华民谷破大总统一职。不过他的成就不是因为他在担任大总统期间做出了多大的功绩,反而是他在文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在绘画、书法和诗词发面皆有成就,因此也被后世的人称为“文治总统”。他的作品中有一本《韬养斋日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通过对此著作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既可以了解他的主要活动和思想,也对研究晚清政治史有很大的帮助。
徐世昌
徐世昌的命运和求他一些清末的重臣相比,显得颇为坎坷。他在考中进士后,曾经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和编修的职位,但是此后的六年却没得到提升,一直担任这样的闲职。直到他与中国近代史上另一个大人物袁世凯相识之后,命运才有了转变。经过袁世凯的引荐,他结识了许多朝廷中的重臣,比如张之洞、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这些在《养韬斋日记》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通过这本日记,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学术思想的体现。他原本出身翰林,自然有一定的学术修养。他在三十岁的时候因为忙于参加科举考试,因此读的书多为程朱理学的著作。他在研读朱熹的《近思录》时,对其中”慎言语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身体“一句十分推崇。而在读完朱熹的《白鹿动书院揭示》疑问后,深受触动,他结合自己的思索,挥笔写下书院的弊端继改良措施的文章。
除此之外,徐世昌晚年隐居于天津租界时编纂和刻印著作的情况在日记中也有提及。比如记录他如何组织人员编写《四存月刊》、《清儒学案》等著作的具体过程,这对我们了解他的文化活动和内心变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徐世昌纪念币
在古玩收藏市场上,纪念币和纪念章是收藏门类中的一个小项。在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纪念币章因为制作量不少、做工不精致从而导致价格并不高。但是凡事总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因为一些政治经济或文化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些纪念币成为了收藏家和普通收藏爱好者追捧的热点。其中,中华民国时期的大总统徐世昌的纪念币章就因为数量较少,工艺精湛从而具有了较高的市场价值。
徐世昌纪念币
先来认识一下徐世昌。他字卜五,号菊人东海等,是直隶天津也就是现在的河北人氏。曾经考取过进士,先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和编修的职位。之后与袁世凯相识,并成为他的幕僚之一。在1918年被推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主张“偃武修文”,即停止战事,振兴文教,也曾经召开过“议和会议”调解南北军阀的矛盾,但是没有结果。他在1922年离职总统,此后不问政事,专心居住在天津租界舞文弄墨,直到1939年去世。
在他担任大总统期间,为了庆祝他67岁的生辰和执政三周年,在1921年由天津铸币厂铸造了“徐世昌仁寿同登纪念币”。该币正面为徐世昌半身七分脸像,背面则是南海怀仁堂的外景的图案。因为该币从被铸造到徐世昌离职只有九个月的时间,因此数量很稀少,造成此币价格一路高涨。
此币原本是用来当做礼物赠送给别人的,因此最初是想受赠人的姓名大在背面的,但是因为实际操作中发现这样会对纪念币造成严重的损坏而就此作罢,最终改为统一刻上“纪念币”三个字。因此收藏爱好者在搜集此币时应加以甄别,以免收集到赝品和假币。
徐世昌书法
徐世昌,生于1855年,卒于193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较重要的人物。曾经是北洋政府的官僚,也担任过北洋政府的总统职务。他一生在政治上并没有做出过什么突出的建树,也不是什么雷厉风行的革命家,但是他身上也没有那些拥兵自重,妄想称霸全国的军阀的野心,在他身上更多的是身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特性:学识渊博,热爱祖国,维护和平,因此他被后世的人们称为“文治总统”。
徐世昌的书法作品
徐世昌喜好作画和书法,一生总共编纂和刻印了三十多种著作,如《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又因为他喜爱古砚和古墨等书写用具,在这方面钻研很深,他将自己所收藏的古砚墨拓而编成了《百砚谱》一书,此书也是中国近代唯一一部专门讲述砚的著作。
徐世昌从六岁的时候便开始学习绘画和书法,尤其擅长画山水风景和绿竹,而且每画一幅画便要题诗一首,但是因为他不怎么喜欢送人,因此留存到现在的绘画作品要少于他的书法作品。他的画中最著名的应该是《晴风露月四竹图》,被后世人称为画翠竹的经典作品。在1920年的时候,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但他仍然痴迷于绘画,以总统的名义成立了“国画研究社”,并聘请当时的国画大师周肇祥担任社长一职。同时还专门拨巨款成立了现今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北京艺术篆刻学校。他的书法中最出名的应该是行书,跟北宋大文豪苏轼的风格相近,字体瘦削,苍劲有力。
徐世昌作为一个总统,最出名的不是他的政绩,反而是他的绘画和书法,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大总统的楷书,褚体风骨,笔力瘦劲,潇洒俊逸
徐世昌(1855-1939年),他是袁世凯的生死之交,慈禧眼中李鸿章的接班人,他善书画,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是研究清代文化的一座绕不过去的高峰,被后人称为「 ”北洋文胆”、文治总统、翰林总统、诗画家总统。 《大总统颁给之碑》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乃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撰文并书,大兴宋徳裕镌刻,碑文书法以褚体为风骨,笔力瘦劲,潇洒俊逸,如朗朗清风扑面而来;碑体石质为花岗岩,因材质坚硬所刻字口较浅,又因岁月风蚀,而碑面较麻,全碑通高四米有余,宽一米一左右,碑文总计七百六十二字,其主要内容为表彰詹天佑生平德行及京张铁路修筑过程。 辛亥革命后,徐世昌于1918年任大总统一职。当上总统后,文人出身的他对于文化更是关心。1920年,徐世昌以大总统身份成立「 ”国画研究社”,聘国画大家周肇祥主其事,同时拨巨款,成立了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院前身),并聘请了陈师曾任校长,齐白石、王梦白等艺界大咖任教。 此外,他还投入极大的精力从事著述和编书,在他的主持下,编纂刊行了《清儒学案》《晚晴簃诗汇》《颜李丛书》《恕谷语录》《大清畿辅先哲传》等数十部图书典籍。 然而到1922年6月,徐世昌被曹锟、吴佩孚等逼迫下野,递上辞呈后的徐世昌返乡过上了与诗、书、画相伴的「 ”隐逸”生活。徐世昌精书法、善绘画、工诗,他的书法瘦劲,流畅洒脱,一气呵成。相关参考
徐世昌(1855-1939年),他是袁世凯的生死之交,慈禧眼中李鸿章的接班人,他善书画,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是研究清代文化的一座绕不过去的高峰,被后人称为「”北洋文胆”、文治总统、翰林总统、诗画家
知名人物 徐世昌生平故事简介,徐世昌历史评价,徐世昌怎么死的?
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原籍天津。1855年10月23日(清咸丰五年九月十三日)生于河南汲县。他的祖父做过河南中河通判,父亲为候选县主簿。他两岁时随家迁到开封,六岁入私塾读书。次年丧父,家境
徐世昌简介 清末、北洋政府官僚,北洋政府总统。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直隶(今河北)天津人。1879年徐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袁世凯
徐世昌,清朝末年重要大臣,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中华民国大总统。公元1855年,徐世昌在河南卫辉府出生,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祖籍浙江宁波,祖
徐世昌,清朝末年重要大臣,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中华民国大总统。公元1855年,徐世昌在河南卫辉府出生,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祖籍浙江宁波,祖辈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皇族内阁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建立的政治机构。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发布上谕,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任命庆亲王奕劻(宗室)为总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那桐(满)为协理大臣,梁敦
徐世昌是中华民国第几届总统?他是如何当上总统的?如何评价徐世昌?
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生于公元1855年,去世于公元1939年,是晚清时期著名大臣,民国时任总统。徐世昌自清朝末年之时,就已经与袁世凯交好,两人一文一武,互为倚重,在朝中形成一个极为坚固的联盟。
翰林总统徐世昌: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1922年,辞掉总统职务。自此退出政界,晚年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
翰林总统徐世昌: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1922年,辞掉总统职务。自此退出政界,晚年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
当上民国总统后,徐世昌竟然还请示早已退位的溥仪,“得其恩准”,才肯办理民国大小事宜,成为当时的笑柄。那么,徐世昌为什么这么做呢?无非是为了示好前清遗好,获得支持,这种两面讨好的性格也为时人诟病。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