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后人,到了南宋时柴荣的后人还有世袭的爵位吗

Posted 农历

篇首语:志高品高,志下品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柴荣后人,到了南宋时柴荣的后人还有世袭的爵位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柴荣后人,到了南宋时柴荣的后人还有世袭的爵位吗

到了南宋时柴荣的后人还有世袭的爵位吗?

没有世袭的爵位,除了柴宗训外,柴荣的另外几个儿子都莫名其妙的死去或消失的无影无踪,柴荣之一脉是断了。

恭帝柴宗训,赵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十三年后,却得病而死。

柴荣子嗣:

越王柴宗谊:又名柴宜哥,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第八》记载,后周太祖郭威赐名“谊”,赠太尉,追封越王。

吴王柴宗诚(柴诚):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被杀的时候还小,还没有名字。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第八》记载,后周太祖郭威赐名“诚”,赠太傅,吴王。

韩王柴宗諴(柴諴):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被杀的时候还小,还没有名字。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第八》记载,后周太祖郭威赐名“諴”,赠太保,韩王。

恭帝柴宗训:赵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

曹王柴熙让:赵匡胤登基后,不知所终。据说为了躲过赵匡胤的追杀,改姓宁。

纪王柴熙谨:后周灭亡后被潘美收为养子,改名潘惟吉。

蕲王柴熙诲:后周灭亡后被其岳父卢琰收养为义子,改名卢璇。

扩展资料

柴宗训飘摇的帝位:

柴宗训为周世宗柴荣第四子,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出生于澶州。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巳日,周世宗去世,柴宗训于六月甲午日,在周世宗灵柩前即皇帝位 。由于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谣言四起。

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可周恭帝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此时,赵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加紧活动。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先看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关系非同一般。

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这样,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

在侍卫司系统的高级将领中,原来赵匡胤只与韩令坤有“兄弟”之谊,当时他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虽然不是赵匡胤的人,但势孤力单,无法同赵匡胤抗衡。

后赵匡胤建立宋朝,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有一条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宋朝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还可能会随着政局的演变由罢黜而回到中央这两点就可以证明。

赵匡胤受禅后,降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后柴宗训母子被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终年20岁,被谥为恭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宗训

《水浒传》柴进是柴荣的后人吗﹖

是的。

柴进是柴世宗的后代,宋太祖给了他祖上丹书铁卷,也就是给了免死金牌,祖上给他留下大笔产业和丹书铁卷。这丹书铁卷在手,就等于一个护身符,只要不造反,随便干什么都行。

柴进有这么个护身符在手,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庇护犯罪分子,柴家庄于是就成为了天下罪犯们逃亡的乐园。于是乎,柴进在黑道上的名声也就响彻云霄了。

扩展资料:

征讨王庆时,柴进护送粮草到前线,途中在龙门山遇敌,便趁机以火炮伏击,击杀淮西大将縻貹。而在简本水浒中,他还与朱武、董平等人一同镇守梁州。

征讨方腊时,柴进化名柯引,与燕青潜入江南卧底,得到方腊的赏识,被任命为中书侍郎。方腊后又将女儿金芝公主嫁给柴进为妻,封为主爵都尉,常召他商议军情重事。清溪之战时,柴进临阵倒戈,和燕青斩杀方杰,引宋军攻入帮源洞。金芝公主则自缢身死。

平定方腊后,柴进回京受封,被授为武节将军、横海军沧州都统制。他因曾为方腊驸马,担心日后奸臣会以此谗害,便以患有风疾为由纳还官诰,复回沧州为民,最后无疾而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柴进为什么当不了CEO?

柴荣的后人还有在开封的么

柴荣就是后周皇帝,他的后人应该还是有的在开封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开封是他的发迹之地,以下是柴荣的相关介绍

周世宗(921~959) 中国后周皇帝。即柴荣。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显德元年(954)继郭威为帝,对军事、政治、经济继续进行整顿。军事上,他严明军纪,赏罚分明,又检阅禁军,裁汰老弱,选留精锐,又募天下壮士,选取优异。政治上,他严禁贪污,惩治失职官吏。经济上,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铜器佛像铸钱,招民开垦逃户荒田;颁《均田图》,均定河南等地60州租赋,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此外,还扩建京城开封,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遗书,雕印古籍等。显德二年起,伐后蜀,收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4州;此后又3次亲征南唐,至显德五年,得南唐江北、淮南14州。六年,北伐辽,收复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北) 、易(今河北易县)3州及瓦桥(在今河北雄县)、益津(在今河北霸州),淤口(在今河北霸州东信安镇)3关。六年五月,周世宗正欲乘胜进取幽州,却柴 荣:(公元921~959年),周世宗,一称柴世宗,邢州尧山柴家庄人(今河北邢台隆尧)。著名五代时期北周皇帝,后周世宗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955~959年为期五年,终年三十八岁。 柴荣,后世又称柴世宗。父名柴守礼、祖父柴翁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据说,他的姑母本唐庄宗之嫔御,庄宗没,明宗遣其归家,行至河上遇大风雨,止于逆旅数日,偶遇郭威,看他体貌非凡,一见倾心。而郭威亦闻柴氏贤惠,父母知志不可夺,遂成婚于逆旅中。 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荣前去投奔嫁给郭威的姑妈,他性谨厚,帮助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被收为养子,改名郭荣。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荣为资助家用,外出经商,做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间学习骑射,练就一身武艺,又读了大量史书和黄老著作。及长,弃商随郭威从戎。 后汉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为枢密副使,柴荣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郭威任邺都(公元大名)留守、枢密使、天雄节度使,柴荣被任为天雄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后汉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郭威和柴荣留居京都开封的亲属全被隐帝诛杀,郭威起兵,以清君侧为名杀向开封,柴荣受命留守邺都,主持邺都事务。后周建立,柴荣旋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公元濮阳)刺史、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荣在澶州任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吏民赖之。”其后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驾崩,晋王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年富力强的周世宗柴荣,雄心勃勃,决心遵照养父的遗愿,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曾向左谏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精究术数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柴荣在他五年多的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 柴荣大事年谱: 公元921年,唐天佑十八年,一岁。农历9月24日,柴荣出生于邢州之别墅,籍贯邢州尧山县柴家庄。祖父柴翁,父柴守礼,姑柴氏(公元郭威做皇帝后封为皇后,谥号圣穆),世家豪右。 公元926年,后唐天成元年,六岁。郭威在洛阳娶尧山同里柴翁女为妻。据说,柴氏原唐庄宗嫔御。是年四月,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作乱,庄宗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公元明宗)进宫后,柴氏被放回家,行至汴水,天雨不止,住于旅舍。偶遇郭威,看他体貌非凡,一见倾心。而郭威亦闻柴氏贤淑,遂成婚配。 公元927~946年,唐天成二年~后晋天福十一年,七~二十六岁。柴荣年未童冠,因侍姑母在郭威左右。时郭威无子,家道沦落,然以柴荣谨厚,故以庶事委之。柴荣悉心经度,资用获济,郭威甚怜之,乃养为己子,故名郭荣。期间曾去江陵贩运茶叶,一边做生意,一边习文练武,从而精通了骑射等武艺,读了大量史书及黄老著作。及长,弃商随郭威从戎。 公元936年,后晋天福二年,十六岁。时郭威在刘知远部下,威妻柴氏卒。 公元947年,后晋天福十二年,二十七岁。农历2月,郭威等劝刘知远在太原即皇帝位,仍用“天福”年号。农历闫7月,郭威以佐命功为枢密副使,加检校太保。柴荣授左监门卫将军。 公元949年,后汉乾佑二年,二十九岁。郭威镇邺,柴荣任天雄军牙内部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 公元950年,后汉乾佑三年,三十岁。农历3月,授郭威邺都留守,枢密使、天雄节度使。柴荣随郭威在邺,协助郭威政尚清简,治绩有声。农历11月,汉隐帝刘承佑以议事为名杀害了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位顾命大臣,并诛杀了出镇邺都的郭威和柴荣在京的家属。郭威的夫人张氏与诸子青哥、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和柴荣的妻子刘氏及长子宜哥与其二次子皆为汉诛。郭威闻讯,留柴荣在邺,以清君侧举兵至京郊之北,隐帝出城观战,官军败绩,隐帝被乱军所杀。郭威入开封,由太后临朝听政。是月,契丹南犯,郭威奉命北上抗辽。军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将士撕裂黄旗,披于威身,拥呼万岁,返回京都。 公元951年,后周广顺元年,三十一岁。农历1月,郭威即皇帝位,改元广顺,国号周,史称后周。是月,授柴荣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荣在镇,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澶之里弄湫隘,公署毁圮,柴荣即广其街肆,增廨宇,吏民赖之。每旬决囚,赞引律令,辨析中理。农历8月,郭威故夫人柴氏追立为皇后。农历12月,柴荣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公元953年,后周广顺三年,三十三岁。农历3月,郭威将重臣、枢密使王峻黜往外地,柴荣从澶州节度使任上出任开封尹兼功德使,封晋王。农历8月,柴荣第四子宗训生于澶州府第。农历10月,封柴荣为顿递使。农历12月,柴荣陪郭威郊庙行事。 公元954年,后周显德元年,三十四岁。农历1月,郭威大赦天下,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加晋王荣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宰臣冯道加守太师,范质加上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李谷加左仆射、集贤殿大学士。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郭威寝病,召外甥重进受顾,令拜柴荣,以定君臣之分。临终前,屡戒柴荣,死后用纸衣瓦棺,不修地宫,不要守陵宫人,不得用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子,镌字云:“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不久,郭威病逝,终年五十一岁。晋王荣在柩前即位。农历3月,大赦天下,免诸道州府所欠去年夏秋租税。农历4月,郭威葬于新郑郭店,陵曰嵩陵,庙号太祖,谥曰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北汉勾结契丹南犯,柴荣召大臣议欲亲征,宰相冯道极力止,柴荣因言:“唐初,天下草寇蜂起,并是太宗亲平之。”道奏曰:“陛下得如太宗否?”柴荣怒曰:“冯相何少也!”乃罢其相位。曰:“以我兵力之强,破刘崇山压卵耳!”他率军兼程速进,在高平之南与北汉军遭遇时,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在危险时刻,柴荣不畏矢石冒死督战,北汉骁将张元徽被杀,刘崇军败北,契丹军退逃。此战巩固了柴荣的地位,他趁胜整饬军纪。樊爱能、何徽等70多名将士因临阵脱逃悉数斩杀,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赵匡胤等将士给予重赏。册封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农历5月,柴荣又乘胜追击,将北汉都城太原包围,但由于粮饷不继,未能拿下太原。农历6月,下诏班师,车驾发离太原。过新郑亲拜嵩陵,祭奠而退。农历7月,拜范质为司守徒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李谷为守司徒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王溥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不由科进第的魏仁浦聘为枢密使、检校太保,面对议者曰:“顾才何如耳!”百官上表请以农历9月24日诞圣日为“天清节”,从之。农历9月,右屯卫将军薛训,因“监雍兵仓,纵吏卒陪敛”被除名,流放沙门岛。宋州巡检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于宁陵县,因“盗经商船不捕获”被斩。农历10月,柴荣吸收高平之战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下令整顿军队,他说:“侍卫士兵,老少相半,强弱不分。”“况百户农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点选。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虚费。”柴荣遂命赵匡胤负责,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通过整顿,禁卫军成为一支威震邻国无比强大的军队。赵匡胤升为殿前都虞侯,张永德出任殿前都指挥使。在叶县巡检日,“挟私断杀平民”的供奉官郝光庭以“弃市”处决。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以“监纳厚取耗余”之罪,令其自尽。农历11月,黄河郓州界决口,“数州之地,洪流为患。”柴荣派宰相李谷监筑河堤,征发丁六万人,三十日而罢。 公元955年,后周显德二年,三十五岁。农历1月,柴荣诏:“在朝文班,各举堪为令录者一人。虽因族近亲,亦无妨嫌。授官之日,各署举主姓名,若在贪官浊不任,懦弱不理并量事轻重,连坐举主。”农历3月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委派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与彰信节度使韩通带领士兵,征发民夫疏通深州和冀州之间的胡卢河。并在李晏口夹胡卢河修建城垒,派重兵戍守。又派德州刺史张藏英召募边境骁勇之民组成一支精悍的边军,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边民得以安居乐业。为选拔人才,诏曰:“国家设贡举之司,求英俊之士,务询文行方中科名。比闻近年以来,多有滥进,或以年劳而得第,或因媒势以出身。今岁所放举人,试令看验,果见纰缪,须至去留。”柴荣亲自阅览新举进士的诗赋、论文与策文。农历4月,诏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期以来春兴役。令近臣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柴荣亲览之。并采纳比部郎中王朴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农历5月,废童子、经明二科及条贯考试次第。柴荣派向训、王景率军西征后蜀,欲收复秦、风、成、阶四州。是月,下诏:“诸道府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仰停废”,“今后不得创造寺院兰若”,并“禁私变僧尼”。当年废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还俗僧尼多达六万一千二百人。农历7月,因西征之师,军需供应不继,战事陷于僵局,周将执意请求罢兵。柴荣派赵匡胤作为特使前往秦州前线视察战局,及回,具以事实上奏,极言秦、凤诸州可取。柴荣提拔王景兼西南面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西南面行营都监。农历9月,诏禁天下铜器,始议立监铸钱。规定除“县官法物,军器次寺观钟磬钹铎之类所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值。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处死,不及者论刑有差。”农历闰9月,大破西川军,秦、成、阶三州相继归附。农历11月,周军最后攻克凤州,收复四州之地。农历12月,命起居郎陶文举征残租于宋州。文举本酷吏也,宋民被其刑者凡数千,冤号之声闻于道路,有悼髦之辈,不胜其刑而死者数人,物议以为不允。 公元956年,后周显德三年,三十六岁。农历1月,发丁夫十万城京师罗城。柴荣下诏亲征南唐,派李谷、李重进、赵匡胤等战将出征。后来发现李谷怯懦,李重进战无不克,遂将李谷调开,任命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指挥使,从而大败唐军,取滁、扬、秦、光、舒、蕲六州。后因雨季来临,留李重进军围攻寿州,农历5月班师回京。农历5月,柴荣征集工匠“于大梁城西汴水侧造战舰数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战。数月之后,纵横出没,殆绝唐兵。”农历7月,皇后符氏薨于滋德殿,终年二十六岁。农历8月,端明殿学士王朴撰成新历上之,命曰《显德钦天历》,并开始行用。王朴于农历9月升任尚书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农历10月,葬宣懿皇后于懿陵。诏:“漳河以北都县,并许盐货通商,逐处有咸卤之地,一任户煎炼。”赵匡胤晋升为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跻身于后周大将行列。农历11月,放华山隐者陈抟归山。柴荣说:“帝素闻抟有道术,征之赴阙,月余放还归隐。”农历12月,故襄邑县令刘居方在任廉洁,死后赠右补阙,子刘士衡赐学究出身,以奖廉吏。 公元957年,后周显德四年,三十七岁。农历1月,诏天下见禁罪人,除大辟处,一律释放。准兵部上书张昭上言:“编修太祖实录及梁、唐二末帝实录。”农历2月,柴荣再次亲征南唐,攻破南唐援军紫金山寨,克寿州。消灭唐军四万人,获船舰数百艘,钱帛器械无数,车驾发下蔡还京。农历4月,故彭城郡夫人刘氏册封为皇后。故皇弟、皇子均赠封,故皇妹册封。农历5月,李重进、向训、张永德、赵匡胤等因功晋升官职。宰臣范质、李谷、王溥并爵邑,改功臣。枢密使魏仁浦加检校太傅进封开国公。农历8月,升王朴为枢密使,检校太保。前濮州刺史胡立自蜀回。农历10月,先期刺令光广造军士袍襦,不即办集,命斩之。至是以小过见诛,人皆冤之。诏悬制科凡三,其一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其二曰经学优深可谓师法科,其三曰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不限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召。农历11月,柴荣亲率诸军第三次征南唐,攻濠州、败唐军于涡。遂鼓行而东,沿淮城栅,所至皆下。农历12月泗州守将以城降,柴荣亲率水陆大军东下,得敌舰船三百余艘,加之周军数百艘舰船,水陆俱奔,所向皆捷,连降濠州、涟水、亳州。 公元958年,后周显德五年,三十八岁。农历1月,柴荣亲攻楚州,遇到楚军防御使张彦卿的誓死奋击,周兵死伤甚重。“拔之,斩伪守将张彦卿等,六军大掠,城内军民死者万余人,庐舍焚之殆尽。”农历2月,车驾发楚州南巡,破扬州,继续扩大战果。农历3月,幸泰州、广陵、迎銮江口,大败敌军。南唐主李璟迁陈觉奉表陈情,献贡品,被迫谴人献四州之地,画江为界,岁输贡物十万,以求息兵。柴荣悉平江北,得州十四,县六十。南唐去帝称号,只称“江南国主”。令翰林学士李昉对被贡者进行复试。诏曰:“比者以近年贡举,颇事有循,频诏有司精加试练,所冀去留无滥,优秀昭然。昨据贡院奏,今年新及第士等,所试文字或有否臧,奚命辞臣再今考覆,庶泾、渭之不杂,免玉石之相参。”农历4月,车驾发扬州还京。新太庙城,迁五庙神主入于其室。农历5月,下诏:“侍卫诸军及诸道将士各赐等第优给。应行营将士殉于王事者,各与赠官;亲的子孙,并量才录用;伤夷残废,别赐救接。淮南诸州及徐、宿、宋、亳、陈、颖、许蔡等州,所欠去年秋夏税物,并于除放。”农历6月,命窦俨参定雅乐。有司奏御膳料,柴荣批曰:“朕之常膳今后减半,余人依旧。”兵部尚书张昭等撰《周太祖实录》三十卷成。农历7月,颁行《大周刑统》。赐诸道节度使、刺史《均田图》。农历10月,诏淮南诸州乡军,并放归农。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颁行《均田图》。诏曰:“言念地征,罕臻艺极,须并行均定,所冀永适轻重……”让地方官吏均定田赋。并派官吏巡行诸州,丈量土地,以据田亩,定税赋。农历11月,诏翰林学士窦俨,集文学之士,撰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农历12月,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因擅杀降卒弃市。楚州防御使张顺因贪污榷税钱五十万,官丝二千两赐死。诏重定诸道州府幕职令录佐官料钱,其州县官俸户宜停。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三十九岁。农历1月,诏:“每年新及第进士及诸闻喜宴,宜令宣徽院指挥排比。”“礼部贡院今后及第举人,逐科等第定人数姓名,并所试文学奏文,候敕下发榜。”农历2月,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河。发滑、亳二州丁夫浚五丈河,东流于定陶,入济,以通青、郓水运之路。又疏蔡河,以通陈、颍水运之路。左补阙王德成因举官不当,左迁右赞善大夫。农历4月,柴荣亲率诸军北伐契丹。至宁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后,领兵水陆俱下,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晖以城降。至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以城降。鄚州刺史刘楚信以州降。农历5月,瀛州刺史高彦晖以本城归顺。这次出师,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柴荣正准备乘胜夺取幽州,遇疾而返。农历6月,柴荣因病班师回到汴京,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升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俭点。立魏王符彦卿女为皇后。以皇长子宗训为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以第二子宗让为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农历6月19日柴荣驾崩,终年三十九岁,其子柴宗训柩前即位,时年七岁。范质、王溥、魏仁浦并相,执掌朝政。农历11月,葬柴荣于新郑陵上村,谥曰睿武孝文皇帝,陵曰庆陵,庙号世宗。以贞惠皇后刘氏附焉。 因病不得不班师回开封。同年六月死。周世宗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成就,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赵匡胤陈桥兵变是怎么对待柴荣子孙的

赵匡胤颁布圣旨优待柴荣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赵匡胤建立宋朝,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有一条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扩展资料:

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宋朝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匡胤

宋朝时柴荣的后人还有世袭爵位吗?

宋朝时谁敢说?赵匡胤对外称优待柴氏后代,还有碑誓: 柴氏后人有罪不的加刑。可心里还是对柴氏放心不下, 毕竟这是皇权之争,那些南方诸国的皇帝大多都没有好下场, 比如那个南唐后主李煜,不也被杀了吗~ 没有世袭王位 周恭帝柴宗训后来被封为“郑王”,十三年后,却得病而死~ 很大的可能是被宋廷迫害而死,之后赵匡胤为其穿孝发哀,谥曰“ 恭皇帝”~(猫哭耗子) 除了柴宗训外, 柴荣的另外几个儿子都莫名其妙的死去或消失的无影无踪, 柴荣之一脉是断了~ 一直到了嘉佑四年(公元1059),宋仁宗下令找来柴氏族谱, 从柴氏家族的旁支诸房中找一个辈份最长的人,给予一定的待遇, 由他及他的后人承担奉祀后周皇族之职。 所以柴氏并没有像一些小说中所言,过着大富大贵的日子, 子孙都世袭王侯~柴氏子孙的日子过的很清苦, 柴荣的几个儿子都不明不白的死了~

后周郭威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柴荣

郭威一家都被后汉隐帝灭族了,确实没有直系的后代,我记得他还有个外甥在手下做武将,不过很平庸。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把皇位让给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很不可思议,但不能脱离事件的背景。 唐末和五代天下大乱,毫无公理可言,一切都要靠力量,把有本领的青年俊才收为养子,甚至很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是很常见的。 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本就想让养子朱友文即位,结果被他的亲儿子朱友珪杀了。抛去朱温和养儿媳有染的原因,还因为朱友文的才能高过他的几个亲儿子。 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原本就是作为徐温的养子起家,那时叫徐知诰,得国后才改的名字。 后唐明帝李嗣源也是李克用的养子,末帝李从珂则是李嗣源的养子。 所以郭威把皇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柴荣,也没什么奇怪。

柴荣后人不是被封为云南梁王吗j

我是柴荣后代,我们没有被封杀我们现在生活在天津市东丽区大郑庄,以前叫柴家庄,是梁王的后代

爵位(6)南宋(53)

相关参考

柴荣后人在宋朝的地位,柴家在宋朝的地位

柴家在宋朝的地位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夺了后周柴家的天下。赵匡胤为塞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他封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做了郑王,尊符太后为周太后,以延续周室烟火。三年后,柴宗训被迁往房州。房州,古称房陵

清朝时,除了皇位之外,还有其他爵位可以世袭吗

铁帽子王是可以世袭罔替清朝“铁帽子王”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重生后周柴宗训,后周世宗柴荣之子柴宗训怎么死的

赵匡胤篡夺了后周的帝位,原后周皇帝柴宗训的后人去哪里了?后周终结时,后周皇族中唯一与郭威有血缘关系的男人,只剩他的外甥李重进。他也是当时皇族中最年长的男人。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四月,后周老臣李筠

赵匡胤死前留下一道遗言,内容非常感人,被后人称赞上千年

宋太祖赵匡胤,是古代少有的武林高手,如果仅凭个人战斗力,估计他是武功最高的皇帝。出生于乱世的赵匡胤,为了建立一番功绩,选择了从军,并一步步得到了升迁,成为后周世宗柴荣最信任的将领。柴荣去世后,赵匡胤的

柴荣的七个儿子,历史上后周世宗柴荣儿子死了吗

历史上后周世宗柴荣儿子死了吗柴荣算得上个枭雄,他一生文治武功开创后周。可是在他称帝以后因为礼法的原因就再也不能与生父见面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网络配图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郭威在后汉朝廷做官时,全家都被

铁帽子王的后代,现代还有哪些铁帽子王后代,享受世袭的爵位

现在可能存在有爱新觉罗家族有八大铁帽子王的后裔吗?如果有,那八大铁帽子王具目前所知是谁?  礼亲王: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图鲁”

柴荣征战后蜀、南唐,赵匡胤战斗中建功立业

柴荣的志向非常弘远,他一向妄想着可以扫平四方金瓯无缺。如今摆在柴荣眼前的首要是南方和北方。北边柴荣把目光投向了北汉和辽国这两个国度,首先北汉是一个不足为惧的邻人,因为柴荣临走时拐走了北汉的十几万生齿,

为什么最后胜出的还是他? 揭秘柴荣又不姓郭

...是后周,总共有三位皇帝分别是后周世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后周恭帝柴宗训,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至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周,享国10年。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会不明白为什么郭威会传位给柴荣,...

清朝现在的后人在吗,还有清朝皇帝的后人吗

还有清朝皇帝的后人吗溥仪有三个弟弟,七个妹妹,分别如下:二弟溥杰(1907年—1994年),字“俊之”。娶嵯峨浩,生两女,享年88岁。大妹韫媖(1909年—1925年),嫁郭布罗·润良,无子女,享年1

爱新觉罗后人有龙袍吗,爱新觉罗家族还有后人吗

爱新觉罗家族还有后人吗有的宣统皇帝溥仪虽没有后代但溥仪有三个弟弟,七个妹妹,分别如下:二弟溥杰(1907-1994年),娶嵯峨浩,生两女。大妹韫媖(1909-1925年),嫁郭布罗·润良,无子女。二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