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党争,南明拥有大半个领土,为什么却严重内耗仅仅18年就亡国了

Posted 政权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明党争,南明拥有大半个领土,为什么却严重内耗仅仅18年就亡国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明党争,南明拥有大半个领土,为什么却严重内耗仅仅18年就亡国了

南明为什么扛不住

南明从第一代皇帝弘光帝继位就疑团重重,并且延续了明末党争斗,在大顺与大清激战的时期,南明并没有及时做好江淮防线作战的准备,反而出现了1645年左良玉清君侧的大事,清朝此时趁弘光帝集团内乱,进逼江淮,直捣南京。很快弘光帝政权覆灭了,此后南明在拥立谁坐皇帝上又出现了内乱,如鲁王和唐王正统之争,虽然唐王,即后来的隆武帝比较有作为,不过军权不在其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隆武政权也灭亡了,鲁王是逃跑到了舟山,并且在舟山群岛坚持斗争,鲁王也取消了监国。那么后来南明又出现了正统地位的争夺,照理说隆武帝后如果没有儿子那么兄弟继位,确实隆武帝弟弟继位了,可以算是正统,不过当时也有其他一部分明臣拥立明神宗孙子也是唯一由字辈的朱由榔(桂王)继位,唐桂之争又开始了,这又导致清军一举消灭了后唐王政权,那么只剩下桂王朱由榔的政权了。虽然它维持了时间较长,但是部下派系的内斗,也导致了后来的李定国歼灭孔有德以及尼堪的成果再次葬送了,李定国与孙可望内战消耗了仅存的国力,随着孙可望的叛变,云贵虚实尽为大清所知,老贼吴三桂率领大清军队攻入了云南,使得朱由榔被迫进入到缅甸求存,这儿也不得不再说句,当时李定国建议朱由榔到重庆那的原大顺军抗清基地(1664年这抗清基地被攻入)去,然而朱由榔依然是选择了到缅甸去,在此又发生了咒水之难,朱由榔的大部分臣子都命丧他乡,后来缅甸也就把朱由榔等人交给老贼吴三桂,1662年朱由榔等人在云南逼死坡就义。此时南明虽然名义上灭亡了,但是打着南明旗号的军队依然存在,还是台湾的郑氏集团坚持到了最后。

南明问什么灭亡

多种原因吧,简单说两点。

1.派系党争,政权不统一。清军南下,南明小朝廷还在争论谁才是正统,甚至还武力相向。后期还对投诚的农民起义军实行打压。 2.军队战斗力弱,军阀私心重。南明各个小朝廷基本没有正规军队,都是靠滥封官爵拉拢军阀,而各地军阀虚报兵力,军心涣散,战力软弱,面对清军又立马投降,甘心充当清军马前卒。

正史为什么不承认南明

正史本着客观严谨的态度修史,不承认南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南明在朝政上几乎没有正式的、稳定的行政体系,在地盘上没有稳住半壁江山,在文化上也没有建树,南明虽然传了四帝,但最长也只有十九年。

2、其实,严格来讲,南明既然不是清朝,自然算是大明帝国的一部分,但是南明与东晋、南宋相比历时太短,地盘太小,难以相提并论。

3、东晋、南宋都享国百年以上,虽然在军事上不如北方强盛,但在经济和文化上都超过北方,历来被视为中华正统。

扩展资料:

历数南明四朝,失败都是来自内部的不团结,晚明的党争并没有因为外敌的入侵而消失,相反在大敌当前之际,不是一心团结应敌,而是先搞内部斗争。

阉党和东林党之间、朝官与义军之间、不同义军之间矛盾重重,内讧不断,即使没有外敌入侵都不能长久,又焉能对外。

其实,对比东晋时期的“五胡”和南宋时期的金国,满清的实力是最弱的,所谓“人不过八旗、马不过万匹”。

弘光时期山东、河南一带并没有满清的大军,当地的民兵武装已经稳定了地方的局面,请求南明北上,而此时南明内讧正烈,竟然无人去接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明

南明政权的历史真相

南明是自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到后来清朝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抵抗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 发展历程 重建王朝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 之后向北京进兵,三月十九攻克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宗室及遗留大臣多辗转向南走。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大体据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张献忠于八月成立的“大西”政权则据四川一带,清朝政权则据有山海关外的现今东北地区,且控制蒙古诸部落,而明朝的残余势力则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 此时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朝,然后挥师北上。但具体拥立何人则发生争议,史可法主张拥立桂王朱常瀛,而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则以立贤为名拥潞王朱常淓,但最终福王朱由嵩在卢九德的帮助下,获得了南京政权主要武装力量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和刘泽清,以及中都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五月初三,朱由嵩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光,史称南明。福王政权的基本国策以“联虏平寇”为主,谋求与清军连合,一起消灭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军。 政权灭亡 南明建国前后,大顺已被清朝击溃,李自成先后丢失北京和西安,退往湖北。清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征。此时弘光政权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党争,暴发太子案,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与李自成正面交战,以“清君侧”为名,顺长江东下争夺南明政权。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左军,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督师之名,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一月之中,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四月廿五,扬州城陷,史不屈遇害。随后,清军渡过长江,克镇江。弘光帝出奔芜湖。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投降清兵;五月廿二朱由嵩被虏获,送往北京处死,弘光政权仅一年,即覆灭。 南京失陷后,又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应天的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福州的唐王朱聿键(1645-1646)、绍兴的鲁王朱以海(1645-1653)、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等政权先后建立,其中以鲁、唐二王政权较有实力。这时清朝再次宣布剃发令,江南一带掀起了反剃发的抗清斗争,清军后方发生动乱,一时无力继续南进。但南明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与地方势力跋扈自雄,且鲁、唐二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发展抗清斗争,反而在自己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为战,所以当1646年清军再度南下时,先后为清军所各各击灭。鲁王在张煌言等保护下逃亡海上,在沿海一带继续抗清;唐王则被清军俘杀。 11月,在广州和肇庆又成立了两个南明政权:唐王弟朱聿??(1646)称帝于广州,改明年为绍武元年;桂王朱由榔(1646-1662)称帝于肇庆,改元永历。这两个政权也不能团结,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就被清军消灭。揭阳的益王朱由榛(1647)、夔州的楚王朱容藩(1649)称监国与桂王争立。郑成功也在南澳一度立淮王朱常清(1648)为监国,后废。桂王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 农民军加入 正当南明政权一个接一个地覆亡,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农民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于1645年战死于九宫山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清广东提督李成栋、清广西巡抚耿献忠、清大同总兵姜镶、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清甘州副将米喇印先后反正回归明朝,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但永历政权内部仍然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杀,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之子李来亨等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政府,转移到巴东荆襄地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独立抗清。这支部队一直坚持到1664年。 综观1645-1651年间,南明军与清军作战中,败多胜少,大批南明的军队先后降清。先后丢失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两湖等等领地,地盘尽失。直到以孙可望为主的大西军加入,再次改变了整个局势。 张献忠于1646年战死后,以其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为主的大西军残部自1647年进占云南、贵州二省。1652年,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建议联合抗清建议,定都安龙。不久,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南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等的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江东桥大捷、崇武大捷、海澄大捷的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之后,刘文秀于四川用兵失利,在保宁战役中被吴三桂侥幸取胜。而孙可望妒嫉李定国桂林、衡州大捷之大功,逼走李定国,自己统兵却在宝庆战役中失利。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也在漳州战役中失利。所以明军在四川、湖南、福建三个战场上没能扩大战果,陷入了与清军相持的局面。之后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络,于1653年、1654年率军两次进军广东,约定与郑会师广州,一举收复广东,但郑军屡误约期,加上瘟疫流行,导致肇庆战役和新会战役没能成功。但郑成功部队并没有闲着,1656年,郑军取得泉州大捷,1657年又取得护国岭大捷。 衰败灭亡 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部一场内讧,李定国拥桂王至云南,次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军事情报尽供清廷,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永历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正月,下昆明,进入云南,桂王狼狈西奔,进入缅甸。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内奸泄密导致未能大获全胜,南明军精锐损失殆尽,此即磨盘山血战。这时郑成功趁清军主力大举攻击西南之际,率领十余万大军北伐,一度兵临南京城下,然而郑军中了清军缓兵之计,最终失败,撤回厦门。清军派大军围攻厦门,企图一举歼灭郑成功,但郑成功沉着应战,取得厦门大捷的胜利,稳定了东南沿海局势。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索求桂王,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桂王交于清军,次年四月桂王与其子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七月,李定国在真腊得知桂王死讯,亦忧愤而死。 此后郑成功政权继续奉永历为正朔。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朱术桂自杀殉国,标志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覆灭。 南明皇帝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绍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

希望采纳

南明完全可以像南宋一样,最后亡在哪里

南宋只有一个正统皇室赵构逃出去了,一声令下可以统领所有天下兵马~而南明其实自始而终没有一个各方势力公认的皇上,崇祯一死冒出来好几个皇上,在多尔衮收拾李自成的时候他们在窝里斗~所谓明朝亡于党争,到了南明时代党争一点没消停,各方势力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也不乏郑芝龙这样的手握重兵的叛徒~其实按兵力来说南宋没法跟南明相比~明朝南京兵部长期经营的军队有40万,加上北方撤过来的军队,局面远远好于南宋~可惜呀大好的局面居然没有守住半壁江山,不得不说南宋赵构虽因杀岳飞被骂死,但能临危组建小朝廷,稳住半壁江山还是有能力的

南明是如何灭亡的?

1646年,南明弘光和隆武政权相继灭亡,桂王朱由榔随之在广东肇庆登基,改元永历,后来在大西军首领李定国的支持下,移至昆明。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永历帝再次败逃,这一跑就跑到了缅甸。

仓皇入缅遭缴械

选择逃亡缅甸,永历帝的权臣马吉翔起了重大作用。马吉翔靠偷奸取巧、拍马奉迎赢得了李定国欢心。昆明陷落前,朝臣大多主张迁往四川,永历帝也赞同这一主张,但马吉翔认为一旦入川,李定国将被袁宗第、郝永忠等大顺军将领分权。故而联合李定国亲信劝说李定国西撤,致使永历帝不得不向中缅边境撤退。马吉翔认为只要进入缅甸国境就可以保住身家性命,不惜趁夜鼓动士兵判乱,逼永历帝入缅。在马吉翔鼓动下,当晚,在夜色笼罩之下乱兵大肆掳掠,永历帝受此惊吓,急忙渡过曩本河,到达缅关。守关士兵得知有近两千人马随永历帝避难缅甸,便要求放下兵器后才允许入关,永历帝同意,便这样轻易地被缅人解除了武装。

永历帝及其随从历尽艰辛抵达缅甸都城阿瓦后,便立即派人前往缅都与缅王接洽。但是缅王拒绝接见流亡朝廷的使者,只派汉人从中传达信息。后来,为了便于监视永历帝及其随从,缅王令人在阿瓦城隔河对岸用竹子围造了一座城,让永历君臣居住。

寄人篱下遭咒水之难

暂时有了安身之地,永历君臣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然而习惯了纸醉金迷的南明朝臣不几日便故态复萌,不图进取,苟且偷安。当时缅民到永历君臣住地进行贸易,不少南明官员与缅妇调笑谐谑,遭到一些缅人的鄙夷,说朝廷的大臣都这个德行,天朝也是气数将近了。随永历帝入缅的朝臣一味享乐,毫无共赴国难之心,永历朝廷由此愈发窘困,灭亡已是迟早的事了。

顺治十八年(1661)五月二十三日,缅王的弟弟莽白发动宫廷政变,处死缅王自立。新王派使者向永历帝索取贺礼,此时的永历帝已拿不出像样的东西,遂以其事不正为由不送贺礼,因而激怒了莽白。

莽白决定铲除永历随行官员,派人通知永历朝臣过江议事。鉴于双方关系紧张,南明文武官员心怀疑惧都不敢前往。缅王又遣人来说,此去只是缅王邀请群臣饮咒水盟誓,以增强双方的信任,否则关系断绝,永历君臣处境将更为艰难。在缅方坚持下,马吉翔提出要由黔国公沐天波一同前往方可。沐氏世代镇守云南,是明朝西南边境各邦国较为重视的人物,马吉翔认为有沐天波在场,不会发生意外。

次日,马吉翔及其他大小官员参加饮咒水盟誓。文武官员一到达盟誓地点就遭到缅兵攻击,被骗来饮咒水的官员全部遇难,自以为入缅便可保安全的马吉翔也丢了性命。

缅军随即突入永历君臣住所,把永历帝、太后、皇后、太子等25人集中于一所小屋内。永历帝的刘、杨二贵人,吉王与妃妾等百余人大都自缢而死。为防永历帝自尽,缅王又遣人前来抚慰,送来一些生活用品,幸存人员方得苟延残喘。咒水之难后,永历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永历朝廷实际已不存在。

孤家寡人仍难逃一死

永历帝留在缅甸,终究是一个祸患。1660年,吴三桂几次上疏清廷,力主入缅进讨,清廷采纳了吴三桂的意见,派出八旗兵由北京前往云南,会同吴三桂一起进兵缅甸,捉拿永历帝。

随着清政权的逐步稳固,缅甸政府也不愿为收留南明流亡政权而得罪中国的实际统治者。李定国等明朝将领为迎回永历帝一再与缅方兵戎相见,清军又将入境进讨,使得缅甸政府不得不为本国的安全考虑。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六,缅王派使者到云南,提出以交出永历帝为条件请清军合攻李定国。吴三桂立刻答应了缅方的请求。咒水之难后,新缅王实际上把永历帝当作与清廷讨价还价的筹码。

顺治十八年(1661)八月二十四日,吴三桂率兵由昆明分两路西进。不久,清军迫近缅都,缅王派人将永历帝及其随从移交给清军。吴三桂随即撤出缅境。

康熙元年(1662)三月,永历帝及其眷属被押回云南昆明。吴三桂认为若押解回北京,路途十分遥远,担心发生意外,建议就地处决,清廷准奏。四月,永历帝被处死。南明永历朝廷至此烟消云散。

亡国(3)内耗(1)

相关参考

同样拥有富饶的江南,为何南明没能像南宋偏安,全因初期愚蠢国策

我们都知道明朝在沦陷了之后,在南方等地先后建立起来了几个政权,我们对他们统称为「”南明”,他们的主要对手初期是闯军以及满清的军队,后来全面收编农民军一致对抗清军。南明当时拥有半壁江山,但是最后却没能像

南明政权为何短短18年就覆灭

南明政权(1644年-1662年),历时18年,是大明王朝崇祯政权灭亡后,在南方建立的的朱氏政权的统称。大明王朝一直都是「”天子守国门”,都城在北京,这大家都知道,但是大明王朝在南京也有一套完整的行政

孙可望大杀明桂王朝廷的18个大臣

  清十一年(1654年,南明永历八年)三月初六,南明将领孙可望杀害了明桂王朝廷的18个大臣,史称“十八先生之狱”。>>  孙可望是一个充满了政治野心和帝王欲望的人物。他早年参加义军,投入明末农民大起

南明

  南明,中国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一些地方性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目录弘光政权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

吴三桂为何定要将南明永历帝赶尽杀绝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在山海关时的选择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后人之所以不齿吴三桂,不仅仅是因为他引清军入关,导致华夏沦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深受明朝国恩,却忘恩负义、将已经逃亡

东晋与南宋能延续百余年,为何南明却扛不住

文|小河对岸南明与东晋、南宋的情形比较相似,都是华夏民族遭到当时的异族入侵,北方疆域沦陷而跑到江南建立的延续政权。那为何东晋与南宋能延续百余年国祚,而南明却扛不住呢?原因一:南明的帝位之争不断,始终没

东晋与南宋能延续百余年,为何南明却扛不住

文|小河对岸南明与东晋、南宋的情形比较相似,都是华夏民族遭到当时的异族入侵,北方疆域沦陷而跑到江南建立的延续政权。那为何东晋与南宋能延续百余年国祚,而南明却扛不住呢?原因一:南明的帝位之争不断,始终没

正史为什么不承认南明,正史为什么不承认南明

正史为什么不承认南明正史本着客观严谨的态度修史,不承认南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南明在朝政上几乎没有正式的、稳定的行政体系,在地盘上没有稳住半壁江山,在文化上也没有建树,南明虽然传了四帝,但最长也只

南明帝位之争,南明国祚39年,为何不敌风雨飘摇的百年东晋

南明国祚39年,为何不敌风雨飘摇的百年东晋?当时的南明只是傀儡政权,根本不敌百年基业的东晋。南明为什么扛不住南明从第一代皇帝弘光帝继位就疑团重重,并且延续了明末党争斗,在大顺与大清激战的时期,南明并没

南明三帝是谁,南明四帝分别是何人

南明四帝分别是何人?弘光帝1644年五月初三日,崇祯皇帝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被推为监国。十二天后,朱由崧即皇帝位,是为安宗,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弘光元年正月,清军攻破潼关,李自成向湖北撤退。弘光元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