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都“懒”得批! 他为辞官写123封辞呈
Posted 明神宗
篇首语:所谓的成熟、其实就是在不断看开狠多事情之后、更好的生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神宗都“懒”得批! 他为辞官写123封辞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神宗都“懒”得批! 他为辞官写123封辞呈
官员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辞职和免职,但是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却有一位官员既不是被皇帝削官,也不是辞职获得批准,而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大学士———李廷机。
如果说明朝最好对付的皇帝是明穆宗隆庆,那么最不好对付的就是他的儿子明神宗万历,因为他身上有件比杀人如麻的朱元璋和朱棣更可怕的武器———懒。从万历十四年九月十六日起,这位皇帝就开始罢工,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窝在巴掌大的紫禁城里冬眠。
其间,大臣们无论怎么恳求、谩骂、抱怨还是造谣,他就像一颗锤不扁、蒸不烂、煮不透的铜豌豆一样,就是不上班,不见大臣,不办公。官员们毕竟是臣子,就算再有胆子,也不能跑进后宫把皇帝大人拖出来批斗。所以,万历是最让大臣们头大的皇帝。
皇帝的专职工作是治理国家,他不工作,国家肯定乱套。万历统治下的明朝一天比一天糟糕,官员任免工作大面积瘫痪。该升官的升不了官,该退休的退不了休,该补员的补不了员。到万历四十七年,像吏部、礼部和兵部只有公章没有人,最狠的是督察院和大理寺,没上班就算了,连官印也给搞丢了。
李廷机在找个时候出现真是苦了他了,在考试中他本来是可以拿状元的,不料被宰相申时行给整到别人头上去了。
李廷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依然是好好做官,造福社会。他不但给乞丐发钱而且对国家的事情也非常上心,尽管皇帝不怎么的。
可能是李廷机的清正廉明感到里万历皇帝,万历三十四年,他被提拔进入内阁供职。但是内个当时的情况很糟糕,中央九部全部官员加一起31人,空缺竟达24人!在内阁不但工作压力大,而是当时形式也不是太好。
当时东林党一心想让李三才、郭正域两人做宰相。他们这帮人整天写奏折,泼口水。李廷机实在是顶不住了,准备闪人,为了让万历皇帝看到自己辞职的决心,他把房子捐给穷人,让全家老小卷铺盖先走,自己则一个人跑到庙里凑合住了下来。
5份辞呈交上去了,万历没反应。李廷机毫不气馁,又写了5份,万历依然没反应。李廷机火了,继续写,写50份,就不信万历不给批。就这样,可怜的李廷机在破庙里住了整整5年,写了123封辞呈,其结果是皇帝的批条没得到,反倒得到一个“庙祝阁老”的绰号。
最后,李廷机彻底崩溃了,索性自己把自己解雇,顶着抗旨的罪名、冒着杀头的危险,自作主张跑回福建老家去了。幸运的是,万历连追究都懒得追究,任他去了。4年后,贫困潦倒的李廷机病逝,万历这个时候罕见地勤快了一次,赐赠他少保头衔,谥“文节”。
相关参考
官员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辞职和免职,但是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却有一位官员既不是被皇帝削官,也不是辞职获得批准,而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大学士———李廷机。如果说明
宰相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主动走人和被炒鱿鱼,但是在明朝却有一位宰相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宰相------李廷机。明神宗万历身上有件比杀人如麻的朱元璋和朱
导读:官员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辞职和免职,但是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却有一位官员既不是被皇帝削官,也不是辞职获得批准,而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的大学士———李廷机。>
消极怠工懒皇帝张居正死后,明神宗一开始也想有一番作为,一度出现过励精图治的景象。当时,神宗相当勤勉,阅读各朝实录,常和阁臣讨论历史上的兴亡之迹,选拔了一些能臣担任文武之职,较为关心国计民生。万历十三年
历史人物 明朝丞相李廷机到底发生了什么时期 为何申请辞职123次将自己炒掉呢
李廷机为何要辞官回家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自科举制度产生以来,历朝历代的读书人为了登科、及第寒窗苦读数十载,入仕后又以文官之首的宰相作为奋斗
孔子杀了少正卯,堕了三城之后,在鲁国威名大震,定公和三桓也都虚心听教,服从治政。定公用他为大司寇代相国之职。>> 孔子有了相权就开始整肃朝纲,明确礼义,教育百姓知廉耻,行忠信,一时之间社会秩序井
嘉庆为什么不喜欢朱翊钧,大家都知道明朝有个万历年间,其实这就是明神宗朱翊钧的时候,这里小编要和大家来说说明嘉庆皇帝为什么不喜欢明神宗,这里面到底有哪些故事呢,还有小编要和大家来说说将明神宗为什么不负责
嘉庆为什么不喜欢朱翊钧,大家都知道明朝有个万历年间,其实这就是明神宗朱翊钧的时候,这里小编要和大家来说说明嘉庆皇帝为什么不喜欢明神宗,这里面到底有哪些故事呢,还有小编要和大家来说说将明神宗为什么不负责
(1623年—1662年),南明末代皇帝,在位16年。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明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安宗朱由崧堂弟。父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第七子,封湖南衡阳,天启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就
「”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是很多史学家得出的结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也从末代明朝怪象来揭示整个国家的全面平庸与危机,以及大明王朝走向末路的必然。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历史与事实,但深究其中,小编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