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初年的建元新政,引发新旧统治思想之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初年的建元新政,引发新旧统治思想之争,最终以失败告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武帝初年的建元新政,引发新旧统治思想之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汉武帝刘彻,堪称是中国历史上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功绩与争议并存的帝王。而在汉武帝即位之初就实行过新政,但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宣告失败,这就是建元新政。那么建元新政的内容和措施都有哪些?又为什么会导致失败?
建元新政的举措
建元是汉武帝所订立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公元前140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尊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母亲王娡为皇太后;年号为建元,建元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此后的两千余年中,中国开始了以年号纪年的历史。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即位之初,就想要有一番作为,目的是想要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皇帝权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汉武帝做了以下举措:
1、下诏举贤。
汉武帝即位当月,下诏命令公卿大臣、地方诸侯等“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并采纳丞相卫绾的建议,罢黜所举荐贤良中学习法家、纵横家学说的学子。
2、人员任命。
以治理冤狱不利为由,罢免遵循黄老治国的丞相卫绾;任命爱好儒学的窦婴为丞相,舅舅田蚡为太尉。
窦婴
窦婴和田蚡向汉武帝举荐儒生赵绾和王臧,汉武帝任命赵绾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任命王臧为郎中令,位列九卿;
汉武帝还派人从鲁地请来了赵绾的老师大儒申陪,任命为太中大夫,并向申陪请教治国之道。
汉武帝的人员任命大都是以喜好儒家的人为主,也可以看出汉武帝新政尊儒的意图。
3、设立明堂。
汉武帝命人在长安城南设立明堂,作为朝见诸侯、祭祀天地祖宗等国家大事的重要政治场所。实际上是以明堂为媒介,宣扬君权神授的神权政治,明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君权的象征,设立明堂意在神化、强化君权。
电脑模拟复原的武周明堂,是君权的象征
4、列侯归国。
还武帝还命令滞留长安的列侯必须回到各自的封国。这些列侯在长安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对于刚刚继位的汉武帝的权威构成威胁,也会影响新政的实施。明令列侯归国则可以釜底抽薪,一方面加强了皇权,另一方面减少新政推行的阻力。
5、检举不法。
汉武帝还鼓励人检举揭发刘姓宗室和窦氏外戚中间品行不端、不遵法律的人,一旦证实检举属实,将被逐出宗族,开除族籍。
6、解除关禁。
废除进出函谷关的禁令,以彰显天下太平。
函谷关
7、改易服色。
即根据身份等级和穿着场合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服饰制度。这是为了建立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秩序,强化等级秩序,加强中央集权。
改易服色的举措还未真正实施,建元新政就被废止。
窦太后出手废止新政
汉武帝所推行的建元新政的举措大都是以尊儒为手段,目的是强化皇帝权威,加强中央集权。新政中列侯归国、检举不法等措施触犯了许多贵族的利益,他们以各种手段将新政尊崇儒学、贬斥黄老之学的说法传到了窦太后的耳中,而窦太后是黄老之学的推崇者和践行者,这大大引起了她对新政和推动新政官员的不满。
窦太后
导致建元新政被废的导火索是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在汉武帝的授意之下上疏,建议以后的国事奏疏不再上奏给窦太后。
窦太后勃然大怒,直接出手,将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罢官下狱,二人不久死于狱中;
窦太后还解除了侄子窦婴的丞相之位、田蚡的太尉之职,二人仅保留爵位,赋闲在家;
同时任命支持黄老治国的许昌为丞相、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如此,朝中的重要位置又被推崇黄老治国的窦太后和诸位大臣们掌控。
自此,历史仅一年的建元新政以失败告终,汉武帝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大权旁落,直到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朝政大权才重新回到汉武帝手中。
建元新政失败的原因
汉武帝即位之初推行的建元新政仅仅历时一年就被祖母窦太后扼杀在摇篮之中,那么新政失败的背后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
1、统治思想之争。
建元新政的本质是推行儒学,这场新政的斗争实际上是儒家治国还是黄老治国的统治思想之争。而黄老思想治国从西汉建国开始已经实行了六十余年之久,在朝堂上都是支持黄老治国的大臣,黄老治国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祖制。
黄老思想图解
在此种情况下,推崇儒学的建元新政势力太过渺小,在实力庞大的黄老派的反扑之下,失败已成定局。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会经历曲折的过程。
2、窦太后的地位尊崇。
窦太后是汉武帝祖父汉文帝的皇后,又是经历了吕后、汉文帝、汉景帝三朝的太皇太后,地位尊崇;而窦太后又是黄老治国的坚定推崇者和践行者,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时的汉武帝刚刚继位,根基未稳,他没有实力与窦太后身后庞大的“黄老派”进行政治斗争。
而西汉是非常注重孝道的,建元新政之争背后也就是汉武帝和窦太后的祖孙之争,在道德和孝道上,汉武帝处于劣势,在道德上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窦太后争斗。
3、操之过急,打击面太广。
建元新政中检举不法、列侯归国的措施,将刘氏宗族、窦氏外戚、列侯都得罪了,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在自己实力薄弱的情况下,将原本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到了新政的对立面,他们形成合力共同反对新政。
新政的一些举措显然犯了操之过急、打击面太大的错误,这也是造成新政失败的重要原因。
4、缺乏思想理论和经验指导。
我们回头看建元新政的整个内容,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这就说明新政在开始之前就缺乏完整、有效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同时,建元新政又是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的政治实践,在汉武帝之前没有相关的经验和教训作为参考。
建元新政的后续
在建元新政失败的五年时间里,汉武帝基本失去了对朝堂的控制,这种经历让他学会了蛰伏、忍耐,使得内心不断强大,这也成为他可以成为一代伟大帝王的心路历程。
汉武帝建元六年,窦太后病逝。朝政大权重新回到汉武帝手中,汉武帝首先以为窦太后治丧不利为由罢免了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任命舅舅田蚡为丞相、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第二年,汉武帝再次下诏“举贤良”,并亲自进行策问,从中拔擢了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其中董仲舒为汉武帝提出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在此不再赘述。汉武帝接纳“天人三策”和其他建议,进一步推行新政:
1、在思想上,形成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君主神权理论,形成了大一统理论;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建立太学制度,为国家建立了官员拔擢制度。
董仲舒和其思想
2、在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晁错削藩,主父偃推恩
3、在军事上,受大一统理论的影响,汉武帝不断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开拓西域、北征朝鲜、灭亡南越、开发西南夷,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西汉疆域图
在种种举措之下,汉武帝将西汉王朝推向了顶峰,而“汉”也成为了烙印在中华儿女心中再也抹不去的灵魂烙印。
汉武帝在位时期的举措
汉武帝像
太后(74)汉武帝(25)新政(1)相关参考
...烈争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座花园的修与否,最终却引发了晚清政坛的一场轩然大波。1861年秋,咸丰皇帝
...王安石变法所引发的一场党争,简而言之,就是新党支持新政,旧党反对变法,而大名鼎鼎的苏轼就因为反对变法,被划入了旧党的行列。那么,秦观又是怎么成为旧党
...王安石变法所引发的一场党争,简而言之,就是新党支持新政,旧党反对变法,而大名鼎鼎的苏轼就因为反对变法,被划入了旧党的行列。那么,秦观又是怎么成为旧党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元朝要抵制儒家思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一直都是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阶层以儒家思想统治人民,成千
“府院之争”指的是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首领之间的权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为总统府和国务院之间的角逐。第一次“府院之争”在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展开,那么,这场政治斗争的性质如何?第一
前言晋代的儒学在经历过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巅峰后开始逐渐衰落并被迫走下神坛。随之而起的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兴起,且被各个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士所接受、着迷。新旧交替
清末新政为什么没能挽救满清王朝?《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社会陷入了民族危机加深和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双重困境,清王朝统治出现了功能性障碍,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以慈禧太后为首
张之洞(1873-1909)历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1907年内召为军机大臣。“政治家”的生涯,应该是他的本分。不过,利用封疆大吏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影响力,张之洞周围聚集了一批晚清乃至民国时期的重要学者。在张之洞...
张之洞(1873-1909)历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1907年内召为军机大臣。“政治家”的生涯,应该是他的本分。不过,利用封疆大吏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影响力,张之洞周围聚集了一批晚清乃至民国时期的重要学者。在张之洞...
在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中,思想繁荣的现象往往出现在乱世时期,而一旦天下一统,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选取不同的做法。比如以秦朝为例,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劝勉百姓农战,秦始皇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