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县人作田二顷,皆异亩同颖。”

Posted 禾苗

篇首语: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益阳县人作田二顷,皆异亩同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益阳县人作田二顷,皆异亩同颖。”

什么是“异亩同颖”?

异亩同颖,又为异母同颖,见于《史记·鲁周公世家》:“天降祉福,唐叔得禾,异母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作馈禾。”

异亩同颖到底如何理解?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译文说“唐叔得到二茎共生一穗的粟禾”。“异亩同颖”应该就是“二茎共生一穗”,“异母”是植物的不同的根株(茎)。

另外有解释:这是相邻垄亩的两株谷穗长在一起,名为异亩同颖,实是罕见,主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国祚绵长,很是吉祥。”这里可能强调“异亩”。《中国方术大辞典 》。

还有说法:“一茎生两禾”,感觉这个比较实际。据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农业科技员万新才介绍,他于2009年9月20日在东乡县虎圩乡陈桥村的稻田观察水稻长势时,意外发现一株长着双穗的禾苗,该禾苗在剑叶处长出一株稻穗,在倒二叶节上也长出了一株稻穗。双穗禾共结稻谷305粒,且谷粒黄熟度高,产量较普通水稻高出两成。

“作田二顷”说明什么?

南朝的多年,兵连祸结,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地区更是屡次成为尸横遍地的战场。梁代萧衍即位后着手对湘州进行有序的治理,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引用湘州人才,使湘州在南朝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地方官吏在处理蛮族问题上主要采取以怀柔安抚为主的政策。农业得到很好的发展。益阳的情况也当如此。张缵当过4年的湖南一带最高地方长官湘州刺史。有不少政绩为人称道。

《梁书·张缵传》曰:“至州,务公平,遣十郡慰劳,解放老疾吏役,及关市戍逻、先所防人,一皆省并。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因此向化。益阳县人作田二顷,皆异亩同颖。在政四年,流人自归,户口增十余万,州境大宁”。南朝时期,农民种田一般不超过100亩,而此时益阳人作田二顷,相当于200亩。说明洞庭湖区垦田面积扩大很快,而且二顷田,皆“异亩同颖”,也就是说出现了连片高产田,说明益阳当时的农业水平是很高的。

来源:乔湖先棉的博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史记(19)南朝(3)益阳(4)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