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知 中华民族尚黄的来历

Posted

篇首语: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新知 中华民族尚黄的来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新知 中华民族尚黄的来历

  黄是尊贵的象征。这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习尚。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深明中国此俗,所以在1986年10月来华访问时,特意做了一身黄色的服饰。那么,中华民族尚黄的风习是怎么来的呢?这在中国文化史上似乎成了一个不解之谜。有的人说,中国人是黄种人,所以尚黄;有的人说,黄是“中和之色”,合乎“自然之性”,所以中国人尚黄。显然,这都属于缺少史实根据的推论,难以服人。

  其实,中国人民尚黄的这种风习是西汉中期确立的。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并不尚黄。相传黄帝尚黄,夏尚黑,但均属传说,无法考见。殷商尚白,周尚赤,已较为可信。据《礼记·檀公上》记载:“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

  ,牲用。”“日中”为白,翰指白马;“日出”为赤,“指赤马”,“”指赤色的祭牛。从现代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殷商的陶器以白色的较精致,多作祭祀用品,主要由贵族使用。关于殷人尚白、周人尚赤的习俗,《礼记》中有多处记载,基本可信。

  据《周易》中“坤”卦载:“六五:黄裳,元吉。”坤卦以六为臣位,五为尊位。黄是中色,“裳”是下饰。“黄裳”即黄色的裙子或裤子。这是说,臣子用黄色的裙子或裤子作下饰。《礼记·郊特牲》载:“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田夫要戴黄帽子,这都证明黄色在当时并不尊贵。

  秦王朝建立后,也按照“五德终始”的说法,自认是水德,崇尚黑色。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为今水德之始……衣服旄族节旗皆上(尚)黑”。史实表明,在汉代以前华夏族并未确立起尚黄的观念。

  汉初尚赤,而到了汉武帝时则为之一变。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董仲舒对邹衍的五行说作了进一步发挥和阐释。按照这种学说,五行相生相克,每个朝代都代表了五行中的一德。在金、木、水、火、土五德中,木居东、尚青;火居南,尚赤;金居西,尚白;水居北,尚黑;土居中央,尚黄。秦为水德,土克水,汉朝换代,必须在礼仪、制度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变。汉武帝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像“改正朔,易服色”这种大事,他祖上未敢做,却由他完成了。据《史记·孝武本纪》载,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尚黄”。其实,贾谊、司马迁等人也都有尊土德尚黄的建议。自武帝以后,不仅西汉、东汉相沿不改,而且后世历代王朝都以黄色为尊贵。尚黄渐渐成了中华民族一种稳定的习尚。

  在历史上,汉代是汉民族形成的时期。经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汉民族到这时逐渐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它基本上具有了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在这时形成的习尚也就成了整个民族稳定的共同心理。

  历史事实说明,汉代是中华民族风习形成并趋向稳定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例如,商代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周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以十月为岁首,汉武帝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自此以后,相沿2000余年,至今未改。汉武帝还按照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2000多年的统治地位。这都说明,随着汉民族的形成,这时形成的习俗也长期地稳定了下来。

  汉武帝时虽改为尚黄,但在此时及此后的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共并未成为帝王之家的专用色。据《汉书·百官表》载,官员凡秩比200石以上者,“皆铜印黄绶”。200石在汉代是很低的官秩,也仍可使用黄色的绶带。汉代的丞相、太尉等三公官署,门厅都涂黄色,称为“黄阁”。东汉太尉府里还有黄阁主簿。可见一般的臣下都可使用黄色。

  东汉时期,董仲舒的学说借助政治力量得以法典化和经学化。在钦定《白虎通德论》中,讲到五行的关系时,特别突出了“土居中央”的理论,原是五行之一的土,却被提高为五行之首。土被描绘成一切物质元素中最根本的元素和社会结构中最高的主宰。就连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也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符验》)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均认为中国居“天下之中。”正与土德相应,所以尚黄的观念便愈益牢固。

  自魏晋南北朝以后,五德终始说的盛期已经过去,后世君主不再过分重视。他们有的不再去占五行中的某一德,有的虽称自己的王朝占五行中某一德,也仅是在旗帜上或个别场合有所表示,而皇室仍以黄为尊。据记载,唐、宋尚赤,元尚白,明尚赤。唐虽说尚赤,但皇帝服饰仍用黄色。据考证典籍的《野客从书·禁用黄》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到唐高宗时,皇帝的诏敕都要用黄纸书写,称作“黄敕”并成为定式,在诏敕中如需有所改动,亦需用黄纸贴上,称之为“贴黄”。

  此后,黄色和皇家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愈形尊贵和神圣,渐渐成了皇家的专用色。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时,部下将黄袍往他身上一披。就意味着要他当皇帝。明代虽称尚赤,但皇帝的话要写在黄纸上,称“誉黄”。太监将誉黄送往内阁票拟,也要用“黄袱箧”。皇帝的文告用黄纸书写,称为“黄榜”。明清时期,为皇帝的文告用黄纸书写,称为“黄榜”。明清时期,为皇家征发赋税和徭役的户口册子被称为“黄册”。清朝皇帝“龙袍”,色用明黄”。(《清史稿·舆服志二》)皇帝的车驾都要有黄色龙旗。(《清史稿·舆服志四》)进入近代以后,清廷仿效西方国家有国旗之制,便制定和使用黄色龙旗。清代宗室许系黄金的带子,“黄带子”就成了清代宗室的别名。一般的臣民,如未得到皇家的特许,则不得用黄色。连雍正时的大将军年羹尧,因擅用鹅黄色荷包和黄包袱,被认为有不臣之心,成为被定死罪的原因之一。

  这样,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中便形成了黄为尊贵的观念。

相关参考

历史新知 隋朝“隋”字的来历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篡北周为帝。国号为隋。细考起来,这“隋”字还有些来历。   原来,杨坚的祖、父辈袭封为随地,封为随公。杨坚

历史新知 苏宁喜节日来历

  相传,这天是生母娘娘给人间送来了嗣的日子,为此当地汉族人称之为"娘娘节"。过节时,村里要设祭祀之所,主席敬祀生母"尼杭",亦称"敬牙希登&quo

历史新知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自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水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

装修知识大全 这是我见过最黄的浴室设计

色彩专家认为,因为黄色的可爱而成熟,文雅而自然,使得这个色系正在趋向流行。黄颜色的浴室设计很大胆前卫,通过这种颜色,你可以很容易让你的浴室更加时尚,阳光。水果黄带着温柔的特性;牛油黄散发著一股原动力,

历史新知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当客人来临时,热情招待客人的主人常常自称是东道主,同学们知道这一同的来历吗?  据《左传》载,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国外。经过郑国时,郑文公对他很不礼貌。后来重耳回国当上国君,也就是晋文公。他对

历史新知 中华文化—奇葩—古今匾额

  丰富多彩的匾额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  匾额亦作“扁额”、“额”,简称为“扁”、“匾”或&ld

历史新知 艺术的民族性与民族化的区别

  每个民族的艺术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个民族的艺术性和艺术风格的基本标志。是确定的、独特的。而艺术的民族化,则以本民族的民族个性、民族精神对别民族的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从民族审美意识到表现,从

历史新知 什么样的人物是民族英雄

  我们中华民族,是包括从古到今所有曾经生活在和仍然生活在我国疆土上的各民族的总称。在中华民族长时期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族间的友好往来、互相依存、彼此影响和逐步接近,这是相互关系间的主流;但与

历史新知 炎黄子孙

  中华儿女,海内外华人,统称炎黄子孙,亦曰黄帝子孙或黄炎子孙。  炎黄实际是炎帝、黄帝的合称。炎黄联合,统一华夏,一起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上古帝号。姬姓(一说姓公孙,长于姬水,故又姓

历史人物 历史新知9月27日 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

  1913年9月27日组建中华革命党>  在100年前的今天,1913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廿七),组建中华革命党。>  旧1913年9月27日,亲手拟定中华革命党入党誓约,以「发起重新党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