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九姑乡的前世今生

Posted

篇首语: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宿松九姑乡的前世今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宿松九姑乡的前世今生

“九姑”两个字,听起来像是对人的一种亲切称呼,但在宿松县,它是一个地理名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凝聚着人们的家乡情怀。

从行政区划沿革上看,“九姑”的发展历史只有79年,但早在清代就诞生了这个地名。

1940年之前,在全县行政区划中,还没有“九姑”这个名字,直到民国政府将联保制改为区镇乡保甲制之后,才在当地行政区划的版图上出现“九姑区”名字。解放后,县人民政府继续保留了九姑区行政建制。

1992年3月,全县落实“撤区并乡”政策,九姑区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以前由九姑区管辖的4个乡,撤并成九姑、千岭两个乡。九姑区从设立到撤销,历经52年。期间,经受了16次行政区划调整,先后被改为“区公所”、“革命委员会”等名称,管辖的乡先后被改为“乡人民委员会”、“人民公社”、“乡人民政府”等名称。

而关于“九姑”地名的来历,在宿松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清朝雍正年间,在今九姑乡一个叫杨茂岭的地方,有位姓余的老人,一共生育了十个儿女,排行第九的是个女儿,人称“九姑娘”。九姑娘身体瘦弱,说是“红砂日”出生的。古时,人们迷信这个日子出生之女不吉。为此,九姑娘的父母非常忧虑,总想给她谋个生计。于是,在一座山岭的路边,搭建茶棚卖茶。九姑娘心肠好,不管是穷人、富人上门喝茶,都一样对待,生意十分红火。据说,后来九姑区茶馆之多,喝茶之盛都跟九姑娘有关。一日,九姑娘去洲地走亲,返程路经千岭时,突发急病而亡,当地居民找一空地将其安葬。葬后两年,九姑娘“显灵”,有求必应。当地居民纷纷捐资募款,在九姑娘墓地建庙,名为“九姑庙”。九姑娘被奉为神灵,称之为“九姑娘娘”。此后,九姑岭因“九姑娘娘”而得名,而“九姑区”又取自九姑岭之名。

九姑,是文化之乡,有杜溪古桥、石良墓及御碑亭。

杜溪古桥,坐落在九姑乡杜溪村境内杜溪河上,是座石拱桥。据民国十年版《宿松县志》记载,该桥始建于明朝弘治己未年(1499年),清朝康熙壬戌年,宿松知县朱卷重建,由700余块方形条石铺砌而成,虽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洪水冲击,仍然屹立在杜溪河上。古代,该桥处在由县城通往许岭、下仓乃至望江、彭泽的必经之道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清初大文学家、翰林院编修朱书与该河和桥结下不解之缘,他以“杜溪”为名号著有《杜溪文集》《杜溪诗集》等,曾作下脍炙人口的《杜溪吟》“两岸花燃野,一溪柳钓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在朱书笔下,杜溪桥可谓美不胜收。

有着“田园宰相”之称的石良,九姑乡杜溪村人。元末农民起义,他率兵赴九江归顺朱元璋,被授为统兵元帅,镇守宿松。后率大军进攻湖广,战功卓著,洪武二年(1369年)被太祖敕封为武德将军英武卫管军正千户,充任指挥,镇守亳州。洪武十年,被封为武节将军。洪武十八年,告退回乡,被明太祖封赏建造宰相府,后建造了一座一进九重的官厅,“石宰相屋”的名称由此而生。1394年,石良病逝家中,享年74岁,葬于杜溪,墓后建有告敕碑亭,斑斑敕文记下他英勇果敢、保境安民,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做出的不朽功勋。1983年,石良墓被县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初,该县有关部门对御碑亭进行了修缮,使其面貌一新。至今,这里的人们仍把石良当年居住的村庄叫“石宰相屋”。

九姑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东临一望无际的大官湖,西倚俊俏挺拔的凿山,是闻名该县的生态之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凭借大官湖优质的渔业资源,以及凿山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朴实、勤劳的九姑乡人民,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迈着坚定的步伐,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一路高歌、一路奋进。

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姑乡沿湖村庄,几乎家家都有小木船,家家都以捕鱼为生;渔业发展比较好的家庭,经常驾着帆船沿湖而上,去百里之遥的龙鱤湖捕鱼。而居住在凿山一带的居民,则大力发展采石业。上九十年代之前,开设在凿山脚下公路两边的石料加工厂最多时发展到了100多家,从早到晚,轰鸣的机器声不绝于耳。

九姑曾是闻名皖西南地区的“鞭炮之乡”,居住在九姑岭一带的数百户居民,几乎家家都生产鞭炮。鞭炮生产工序的加工,解决了周边乡镇很多居民的就业问题。2000年初之前,鞭炮成了九姑乡的支柱产业,也成为九姑乡的一张发展名片,许多外地人是通过鞭炮才了解九姑的。

从九姑区到九姑公社,再到九姑乡,“九姑”紧跟着新中国的发展脚步而成长。70多年来,不管管辖的区域怎么改变,但始终改变不了它引领广大干群拥抱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而今的九姑乡,处处洋溢着新时代的发展气息。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公共服务配套日益完善,到处都是清一色的楼房,不少村民还在县城或外地买了房子;到处都有农业产业发展基地,产业化、规模化种养模式让农民摆脱了落后生产方式。

宿松(1)姑娘(1)鞭炮(1)

相关参考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前世今生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前世今生  (1710年2月15日–1774年5月10日),被称作被喜爱者,作为法国国王在1715年至1774年期间执政。他神奇地延续着整个濒死的家庭,他执政的早期受到法国人民的喜爱

“锁”的前世今生

“锁”的宿世此生小篆“琐”小篆“锁”“锁”,繁体写作“i”,异体“”,或作“”。许慎《说文》未收“锁”字。徐铉收入《说文解字・金部》“新附”字,释曰:“铁锁门键也。”何谓“门键”?扬雄《方言》曰:“户

“锁”的前世今生

“锁”的宿世此生小篆“琐”小篆“锁”“锁”,繁体写作“i”,异体“”,或作“”。许慎《说文》未收“锁”字。徐铉收入《说文解字・金部》“新附”字,释曰:“铁锁门键也。”何谓“门键”?扬雄《方言》曰:“户

清宫奶茶的前世今生

(一)「茶」与「奶」的「相逢」简史茶之醇香,乳之鲜美,饮茶兑奶,醇鲜交融,相得益彰,那种「柔滑醇厚」的口感,总能让人欲罢不能。。。正可谓「奶与茶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所以,美味又营养的奶茶能风靡世

康熙时期的前世今生

>,十年。>那一年,我出生在一个官宦人家,属正满州黄旗。阿妈是水师提督。>满月的时候,家中大摆宴席,高朋满座,好不热闹。觥筹交错间,一个叫化子强闯入府,直奔我的襁褓,他脏脏的手抚上我的眼睛,额娘拦他不

2020-庚子年的前世今生

按中国传统历法,每60年为一甲子,庚子年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我们暂且从回轮三道的1840年前说起……1840庚子年---国之殇水龙旁白---落后就要挨打割肉,亘古不变腐朽的满清政府战败,并与英国签订

阅读街区|洋泾浜的前世今生

中医名家陈存仁在《银元时代的生活史》里写了个笑话,说老上海有个翩翩男厨和外国女主人用洋泾浜英文论工钱和食宿,说:“Twentydollaronemonth,eatyou,sleepyou。”意思是月薪

毛泽东诗词的前世今生

我生君已拂尘去,赫赫英明万代传。思想作刀诗作史,荡平鬼魅照人间。——作者:南山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当代杰出的诗人。柳亚子先生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的诗句赞之。毛泽东

通惠河的前世今生

通惠河京杭大運河遺跡郭曉鐘二十餘年前,還在昌平陽坊鎮當新兵蛋子的時候,偶然沿京密引水渠左岸向馬池口方向前行,春雨朦朧中,竟然忘記了少小離家時的鄉愁:河道寬闊筆直,水面平緩舒展,兩岸樹木高大茂密,堤上樹

通惠河的前世今生

通惠河京杭大運河遺跡郭曉鐘二十餘年前,還在昌平陽坊鎮當新兵蛋子的時候,偶然沿京密引水渠左岸向馬池口方向前行,春雨朦朧中,竟然忘記了少小離家時的鄉愁:河道寬闊筆直,水面平緩舒展,兩岸樹木高大茂密,堤上樹